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法有法带给我们的思考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Edinburgh° 点击 :

书法家孙晓云的《书法有法》一书,写于1998年,先后四次由华艺出版社、未来书城出版社和知识出版社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发行40000余册,仍供不应求,成为近年来受读者欢迎的书法读物之一。从这部著作中,我们看到了作为书法家的孙晓云对传统书法艺术研究和创作的认真和执着,看到了她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试图解决人们司空见惯,却有悬而未解的书法之“法”的诸多问题”,从而为书法界同仁带来许多思考。

《书法有法》这本书的写作选题和书名皆很有特点,颇具挑战性,令人思索,发人深省。书法是什么?书法的“法”怎样解释?书法有“法”,“法”自何来?这些问题是古今许多书法家都司空见惯,却不以为然的问题。没有一个书法家不承认书法有“法”,但书法的“法”具体指什么?包括哪些内容?书法的“法”与书法创作实践有什么关系?古代的“法”与今天有什么变化和异同等等,这些问题许多人都司空见惯,没有去认真思考,更没有与自己的艺术实践结合起来研究和探讨,孙晓云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到位,非常具有前瞻性。她作为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书法家,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的复兴与创造发展全过程,以自己的亲身艺术创造实践,为传统书法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她的思考、探索、研究和成功具有典型意义。正如孙晓云书法展览前言所说:“孙晓云以书法的笔法为轴心,以自己的学书经历和独特的叙述手法,释解了书法史的演变,对当今书法创作的审美取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他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所要彰显的是中国古代人文和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直以来书法界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书法理论只有书史和书论,而没有技法理论。认为书法技法只有艺术实践,而没有理论研究和总结概况。即使古代有关于技法的论述,但也只是片言只语,无足轻重,成不了气候。因此,当代书法界只重视书法艺术实践,而轻视书法技法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我们究竟如何从古代书法理论著作中探寻出有用的技法理论,来为我们的学习和创造实践服务,这是书法界多少年想要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书法技法问题,看似简单,貌似平常,但却不容易深入,要把错综复杂的理论问题用简单平易的话语说明白更是困难,若要与当下的书法艺术实践结合起来更是不易。作为具有长期书法艺术实践经验积累的当代实力派书法家孙晓云,经过多年的思考,开始了对书法的法度、规律的认真探索。她在《书法有法》一书的自序里说“我不想作书法史论家,也做不好,我的所有研究都与实践有关。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才是我研究的最终目的。”鉴于这样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态度,孙晓云的这本书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因为她不是什么高深的书法理论,不是什么抽象的说教,也没有套用西方的艺术理论,读起来那么轻松、愉快,就像讲故事,犹如写日记一样。文笔细腻、秀丽、清逸,不慌不忙,娓娓道来。一个个严肃而高深的书法理论问题,到作者这里,就成了与读者拉家常,语气平和、朴实无华。

《书法有法》一书的内容十分丰富而有趣,既有学术探讨,也有知识叙述,更有经验总结,还有情节故事,作者所设计的60多个写作题目,囊括和包含了许多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技法的重要问题和线索。作者从书法技法的核心笔法开始探索,对书法的工具、材料以及对工具的使用、书写的环境、状态等等,都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大胆的推理。她认为书法学习要“请寻其本”,不要“盲人摸象”,甚至“怀疑‘永字八法’”。作者对古代流传的经典笔法如“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等进行解密,为“意在笔先”正言,指出“指实掌虚”的传讹”,并对流传广泛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进行答疑解惑。作者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书法实践,为读者解惑答疑,将许多抽象复杂的书法技法问题,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叙说,朴素平和。书中随文插入了大量的书法图片,特别是能够说明和解决问题的珍贵图片,使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迎刃而解。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代书法理论文献,并逐一进行解析,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孙晓云写《书法有法》一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昭示当代书法界:古代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书法艺术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寻,既有其实践积累,亦有其理论概括和总结,学习传统,尊崇传统,领悟传统,才能认真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文化。但古代流传下来的所谓“法”,也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感悟、实践,并分析、消化,切勿囫囵吞枣,盲目实践,要在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如邹方锷在《论书十则》中所言:“作字不可无法,然法无一定,到自然处便是法。……唐人欧、虞、颜、柳各自成家,各有法度,要其功力所到,自然法立,非先立一法度于意中,勉强就之者。学书不能得古人用笔之意,刻意形模,以为其法在是,误矣。”又如晃补之《鸡肋集》所云:“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我们认为书法学习和创作必须尊崇古今大家约定成俗的法度和游戏规则,自有法来,由无法生;从有法变,随无法新。有法而无法,不为成法所限,变法出新,才是书法家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读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孙晓云书法作品集》,我的眼前一亮,我感到孙晓云的书风有了些变化,在她多年来所依守的典雅清秀的小楷、行草书风格之外,又多了一些朴拙和大气,大字有了气势和韵味。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她用赵宧光草篆笔意临写的秦诏版和权量铭文,以及处于巧拙之间的隶书,写得生动活泼,笔势灵动,让读者耳目一新。因此,我期待着到中国美术馆观看孙晓云的书法原作。孙晓云书风的变化说明她一直在探索,正因为有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思考,有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她获得了新的灵感和创造精神,《书法有法》一书让她圆了梦,解了秘,了了愿。许多热心的读者给她写信、打电话,向她请教,与她交流,读者和出版社都希望孙晓云再写《书法有法》的续集,我们期待着孙晓云新的思考和探索,希望她的研究面再拓宽一些,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再深入一些。

相关文章

  • 林鸣岗追忆赵无极:他很反感缺乏情感的作品[图文]
    林鸣岗追忆赵无极:他很反感缺乏情感的作品[图文]

    林鸣岗近影著名画家赵无极的离去,震惊了整个华人艺术圈。由于近30年来很少回国交流,赵无极对许多人来说,就像他的抽象画那样,如同一个遥远而迷离的符号。曾旅法18年的香港油画研究会主席林鸣岗是赵无极的忘年交,本报记者赴港采访了他,听他讲述赵无极的故事。在封闭的画室里描绘心灵的世界林鸣岗上一次见赵无极,是在四五年前的一个艺术活动上,当时后者虽然反应有点慢,但状态尚好。“原本去年圣诞节...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星云大师说文解字谈“诚信” 重视人格价值 [图文]
    星云大师说文解字谈“诚信” 重视人格价值 [图文]

    4月6日,星云大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和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对谈“诚信的力量”。中新社发张浩摄中新社博鳌4月6日电(记者关向东)“一个人的手脚病了,会影响到自身;可如果诚信病了,就会影响他人,影响社会”。“不诚信、不守信用的人,是没有悟到,诚信其实是一个人人格的价值。他不诚实,不守信用,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是失去了自己为人的价值。...

    51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图文]
    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图文]

    叶浅予作品我的发言是谈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训练的问题。开门见山,我不主张中国画系造型基础课全盘采用外国的训练方法。理由包括下面几点:一、线描造型是中国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有的手段,从来学画,都是从白描双勾入手,以骨法用笔取形,它的特点是:一开始就用毛笔造型,在练笔中练造型,在造型中练笔,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二、学国画的传统方法是先临摹,后写生,二者反复交叉进行,提高造型用笔的能力,临摹并...

    180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杜曦云: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须知[图文]
    杜曦云: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须知[图文]

    面对如此多的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活动,例如:“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校大学生提名展,青年100,新新星艺术节,还有央美的CAFAM未来展等展览活动。活跃于八九十年代的艺术家成为了“大腕”或“市场明星”,如果在推广和运作他们的作品,会投入和耗费的成本巨大。所以,一些艺术机构以及市场“热钱”开始瞄准...

    4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图文]
    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图文]

    大剧院里办画展,上演“紫禁城”与“名指挥”的艺术对话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本报记者李红艳这些天,步入国家大剧院的观众也许会注意到,北水下廊道处正在举办着一个画展,题为“交响·融合”。展出的作品分为两部分:一组以紫禁城为题材的画作,充满古典意境;另一组《世界十大指挥家油画肖像》,则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这一&...

    6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西方解读[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西方解读[图文]

    《最后的晚餐》去年十月,曾梵志油画作品《最后的晚餐》(见上图)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以1.6亿港元成交,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品世界最贵新纪录,这给了2008年后由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跌落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注射了一针莫名的兴奋剂。当代艺术的门道和玄妙让很多圈外人无法参透。是谁决定了好和坏?又是谁操纵着巨额资金的走向?芬兰导演米迦•马迪拉(MikaMattila)一直觉得这是个令他琢磨且颇为...

    9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陶与瓷之界定标准[图文]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陶与瓷之界定标准[图文]

    陶器是古代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的发明创造,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中外学者皓首穷经、著述颇丰。但时至今日,随着城乡基本建设的蓬勃展开,新的考古发现大量涌现,正在不断刷新和改变我们对古代陶瓷的传统认知。基于此,此前的常识性认知或基础概念就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甚至自相矛盾之处。笔者认为应该对此现象进行必要的探讨,以期产生新的认知。中国古代陶与瓷...

    175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尹连城:吸取他人之长方能创新[图文]
    尹连城:吸取他人之长方能创新[图文]

    尹连城,字璧予,1947年2月生,1967年拜吴玉如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传统文化,几十年来情系翰墨,执毫勤耕,既承师法,又不为其所囿,书风自成一家。20世纪八十年代加入中国书协。1987年游学日本,曾受聘于日本现代书道研究所,研究日本书道,对中日书法的比较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参加东京国立美术馆举办的“第十一届日本书法展”,获得“国际美术审议会奖”。9月...

    146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霍春阳:中国花鸟意染时尚之都[图文]
    霍春阳:中国花鸟意染时尚之都[图文]

    根是泥中玉(中國畫)霍春陽巴黎时尚之都﹐中国花鸟写意。当中西文化对话如琴瑟合响﹐自然别有一番意趣。霍春阳﹐中国传统写意花鸟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国学功力深厚﹐数十年书海遨游﹐砚边研修﹐画作因心造境﹐简淡冲和﹐笔下的梅兰竹菊﹑花鸟虫荷无不传达出静寂﹑沉凝﹑淡雅﹑清纯的妙境和天人合一的儒家精髓﹐有“当代逸品”之誉。去年11月他应邀以《中国画的价值观》《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

    5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朱新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图文]
    朱新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图文]

    艺术家朱新建朱新建朱新建(1953-2014)江苏省南京市人。我国当代新文人画代表人物。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质奖;作品《除三害》获全国少儿图画优秀奖。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元国历险记》、《皮皮鲁与鲁西西》的人物造型。曾赴比利时、法国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法国国家图画馆、比...

    47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周丽萱:艺术贵在真诚[图文]
    周丽萱:艺术贵在真诚[图文]

    周丽萱2003年作品《梦》布面油画130*93cm2012年北京匡时春节拍卖会成交价格126,500CNY周丽萱笔者注意到国内为数不多的靠“硬功夫”进行创作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艺术道路的选择和对古典主义油画中女性形象的看法无疑是研究女性主义退潮后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道路的很好个案。周丽萱出生于东北辽宁,白山黑水给了这位北方姑娘吃苦耐劳的天性。在早年,周丽萱曾经以画画为生...

    11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精美的辽三彩花卉盘子中国古陶器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倾倒了中外收藏家,尤其是近年来,收藏品市场活跃,古陶器频频亮相于拍卖殿堂,不断爆出5位数以上的高价,并成为与古瓷相并列的极受世人青睐的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仿制的三彩工艺品也成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热门礼品。而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真正的辽三彩古陶瓷器。契丹民族于公元916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

    82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设若蚌镜自照、犀角独喻,则我斗胆以为,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启先生都将“雅人深致”做到了30年来第一人,这点后世自有公论,不必当面打嘴仗。有人诟病“启体”直白寡味,那只好怪自己完全不懂欣赏。自点画之间涌溢而出、酌焉不竭的学问书卷之气,并世无两。斯般气息,在而今艺坛,贵如高原雪莲,不可能再有养蕴发挥的土壤。然而,恰恰是总以“学问”...

    10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深入生活 绘画当然不是臆造[图文]
    深入生活 绘画当然不是臆造[图文]

    通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在70年前阐释和提出了文艺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何谓“以生活为源泉,为人民而创作”?今天的艺术家到底该如何深入生活?从5月1日开始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或许会给人以不少启迪。丰子恺《饮水思源》局部陈佩秋《饱饱金珠胜似春》局部(...

    114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图文]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图文]

    沈鹏先生沈鹏,江苏江阴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其家学渊源,学养深厚,幼习诗书画,尤书为上。几经磨砺,渐成气候,以草书傲立于书山画海,成为一代名家。少年时代,喜读《大公报》,认为它天下为公,公正公道。时值《大公报》建报110周年,我们特地邀请了这位当年的老读者,请他谈谈他的书法艺术之路,他对当下书坛的评判,他对《大公报》的期望等,以飨读者。书卷气未识沈鹏先生之前,闻其以狂草独步天下,暗度:此...

    98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