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另类解读艺术风格与个性表现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小甜瓜 点击 :

艺术史中的一些现象,是否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曾经在几年前,由于几幅表现向日葵作品的拍卖近于天价,荷兰画家梵高随即成为20世纪后期美术史家着重研究的对象之一。于是,在后来许多介绍欧洲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书籍上,梵高的画作比起其他人占据了更大的篇幅。在这些版面上,虽然也同时介绍其他画家的作品,但相比之下,梵高作品更以其强烈的艺术个性引人注目,如用色瑰丽鲜艳的金灿灿调子,与略带有装饰手法又很有语言符号式弧性的笔触,等等,无不向世人展示了这是一个充满浪漫活力的彩色世界,梵高其人其画,在这时可谓出尽了风头。梵高这一现象,或许与当下所流行的审美趣味及趋向有某些谋合。但世界似乎在向这位生前穷困潦倒、个人情感生活一团糟的画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活着的时候他受尽了磨难,死后却风光无尽。

梵高内心情感的起伏多变,不仅表现在他对生活爱的热烈,也反映在作品中那些与众不同热情欢快的调子。虽然,某个时候也有画得郁黑让人感觉压抑的画面,如《吃土豆》,还有他最常画的鞋子等。但多数情况下,梵高描写咖啡厅、荚竹桃、向日葵、鸢尾花、柏树,包括画不同年轻女子的肖像作品,以及他受到法国画家米勒表现农民生活作品的影响,也描画了小孩学步这样充满世间温情的《第一步》。就这些色彩欢快活泼的画面来看,梵高作品中所透着的这一切,似乎不应与他笔下大量的自画像那样有些呆痴、失意、惊恐的神情联系在一起。但现实是,这位有点神经质的画家,却为后人营造了一幅幅十分个性化的画面。梵高自身的不同之处,恰在绘画个性的独特造诣上有所发挥,流露出他与众不同的艺术趣味和格调。梵高一生的大量作品,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众多自画像中最为独特的一幅——割下一只耳朵后缠着绷带的自画像。梵高离开他的绘画世界时,只有37岁。

无独有偶,画现代人物,造型上追求夸张变形的另一位奥地利画家席勒,其艺术生涯更为短暂,只活了28岁。在他笔下,无论是人体画,还是母与子、情人拥抱的这些画面里,都有其风格语言疯狂宣泄的一面:如被夸张变形的身体比例,紧绷积压而成的一块块肌肉,等等。在当时,他比起任何一个欧洲油画家更钟情于线条的运用,但又不同于中国画的笔墨线条,是将情感的宣泄与个性的疯狂表达融为一体的线条,甚或有点粗野。中国画线条含蓄中透出的优美与平静,与席勒式线条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格语言。席勒在这里表达了他的爱恨情感,他常会把自己面部的表情特点,带进很多表现现代家庭男主人形象的画面,他对生活的留恋之深,似乎通过那深深凹陷的眼眶和盯大的黑眼珠告诉了全世界。席勒长期被病魔折磨,病情日渐严重,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更加疯狂地作画,把自己绷得紧张的情绪也带进了他所营造的画面和带有神经质的画境。

但,由他所创造的这一独特形式,特别是变形奇特的造型和强悍狞厉的表现力度,却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家所钟爱。一个时期,它们常常成为我们所研究借鉴的新模式,这对于流行已久的那些柔弱、甜腻的审美图式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成为当代中国人物画新的造型审美样式。

在齐白石恨不能“为青藤磨墨理纸”的徐渭艺术那里,一生中也是颇为潦倒失意。求取功名未果,又因家中变故蹲了几年监狱。出狱后已是50几岁的人,才开始一生中最有人生意义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他自题“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也是艺术上狂放不羁的个性写照。如此的人生遭遇和孤傲性格,使得他在大写意花卉创作中,追求与别人不同的艺术个性表现,追求奔放淋漓的笔墨书写,以狂草之意画墨荷、葡萄,大刀阔斧,纵横驰骋。而同为明代与他前后的几位写意花鸟画家,艺术上,无论是笔墨技法还是个性表现方面,都无法与他相提并论。而这几位画家在仕途上可谓顺顺当当,显然与徐渭那风风雨雨的身世有所不同。这不同之处,也就无法绽放出与徐渭一样充满笔墨个性的艺术光芒。

上述现象,在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有它的存在空间,但不会冠以艺术规律加以探讨,只能作为画家自身状况个案的解释,不能以此概而论之。问题是,在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揉杂着他们个人一生命运的,所谓异常、不幸甚或神经质的独特艺术表现,似乎成了一个个无法绕过的话题,成就了绘画艺术史上一个个有趣的现象。若以当下学术话题的名义探讨,他们比起那些人生得意但作品表现循规韬矩的常人更有其挖掘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有关画史课题的研究上,对于诸如梵高、席勒和徐渭这些很有艺术个性的风格型画家,总是持以这样的角度和观点,认为是由于画家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总体的艺术风格特性所决定,才有了这些人和这些画——大量不同艺术个性语言的形成。于是,对画家自身各种因素如性格,或因心理缺陷而在艺术创作上超常发挥的某些神经质的特性总是视而不见、避而不谈,结果使这部分画家在绘画史的特殊作用,如艺术风格语言的拓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研究。

艺术创作风格的形成,更多是由个人的才情禀性所决定的。正是基于这一点,绘画史上的风格样式、艺术语言才会愈加斑斓纷呈,呈现出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但是,倘若仅强调一般形式技法的特殊作用,又会为中国文化精神的要求所不容。宋代黄庭坚提出了“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道臻师画墨竹序),主张“凡书画当观韵”,而“韵”得到提高,主要是“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这样的作品才“可贵”,他称道苏轼历经劫难后,以旷达心态在黄州所作之词:“语意高妙,似非人间烟火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而东坡得意于自己的书画出于“意造”,以描写枯木竹石著称,和他的诗词一样。从书画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修养,以及对仕途坷坎的淡定泰然,人生浮沉的深切体会,都在这“怪怪奇奇”的枯木竹石中抒发出来了。故此强调中国文化精神修行的观点学说,是中国绘画特点之一,与西方绘画艺术的某些着眼点是有所不同的。在列举的上述3位画家的绘画形式中,徐渭的艺术风骨则与梵高、席勒又有某些不同,这就是中国绘画精神所在,应加以意会。

相关文章

  • 评论:中国当代艺术不再是小众[图文]
    评论:中国当代艺术不再是小众[图文]

    方力钧的版画作品《无题》:寓意一个婴儿从出生就受到既有规则或者强势力量左右它的成长。时报记者何沛霖摄“这是方力钧早期的严肃版画作品,和他后来成名后的‘光头系列’作品风格大相径庭。”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颇具工厂车间风格的1号展厅里,馆长徐子林指着一幅当代艺术家方力钧的版画作品告诉记者。1993年,方力钧的作品《打呵欠》被《时代周刊》选作封面,&ld...

    89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清州:超以象外的写意水墨[图文]
    王清州:超以象外的写意水墨[图文]

    王清州在北京798艺术区这个艺术蓬勃发展的聚落中,艺术家王清州的“椰石斋”就坐落于此。一走进王清州的工作室,我便被这雅斋之中所洋溢着的浓厚艺术气息所包围。初识王清州,他的热情亲切以及儒雅博学让我印象深刻,他时而沉静多思,时而又快人快语。在静心品读其工作室中所陈列的作品同时,与王清州的对话也由此展开,在这场愉悦的交谈中,我能深切感受到他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和卓然超群,王清州就...

    65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说说艺术这张牌[图文]
    说说艺术这张牌[图文]

    资料图片得到大量一线品牌垂青的英国新锐插画家JulieVerhoeven说:“艺术是完全的自我放纵,你不用为他人着想。时尚则不同,你不能完全地荒谬。”时装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几乎成为了一个悖论,此事古难全。尽管近年来T台之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概念化时装,然而面对“市场”这个时装产业永久首要的生命力,大多数的设计师们必然会选择前赴后继的实用下去。而艺术品则...

    130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履生:当代艺术不都是晦涩难懂[图文]
    陈履生:当代艺术不都是晦涩难懂[图文]

    艾敬个展现场一排排流淌着民谣的音乐CD碟片,一幅幅以“爱”为主题的油画,和一件件展现乡情的装置艺术,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同一个空间里。今起,“ILOVE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亮相国家博物馆南二、南三展厅,从歌手跨界为视觉艺术家的艾敬,交出了她在10年里创作的近200件当代艺术作品。展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和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本次展览也是国博自...

    81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可以确切的说,任何一位画家都是从临摹他人开始进入画坛的。看来临摹他人,或说临摹前辈画作对任何一位画家都是必要的。齐白石的绘画生涯中也临摹了许多其他画家的作品。那么临摹对于画家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的说临摹大抵分为初学临摹和成为职业画家后临摹两类。它们的目的和意义显然也不同。前者目的在于学习,而且是技法性的学习;后者目的虽然也在于学习,但显然其目的并非局限在技法上,主要在于拓展自己技法,用某种风格丰富...

    13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探访辽砚艺术和辽砚人[图文]
    探访辽砚艺术和辽砚人[图文]

    辽砚大师曲广勋(右)旧照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石砚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好砚具有观赏、礼品、收藏价值。辽砚独产于辽宁本溪,但并不因为产于辽宁而名,而是因为兴于辽代,故名辽砚,距今有上千年历史,辽砚与端砚、徽砚并称为中国名砚。一方上乘的辽砚,若将砚盒盖紧,其墨汁可经久不干。当年张学良将军与其蒙师白永祯合赞辽砚的绝句为:“关东山里奇宝开,蓝天红霞凝石材。能工巧匠雕辽砚,珍...

    110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走出困境[图文]
    走出困境[图文]

    童中焘平湖秋月22×25cm2004年中国水墨的材料一千多年来,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笔墨纸砚,变化不大。而单单是架上的、纸本的绘画无法满足对现今文化语境的表达,那这新要求就刺激了新方法的出现,首先,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性的符号和材料,宣纸和墨成为当代水墨画的基本要素被创造性地转移使用,艺术家仍然使用宣纸和墨,但是从平面转移到立体,从绘画转移到装置,这些“水墨画”从...

    2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徐冰:当代艺术假大空 [图文]
    徐冰:当代艺术假大空 [图文]

    2012年4月,艺术家徐冰在“地书”上海展览现场。身处当代艺术系统之中,徐冰却对当代艺术持批判的态度:“我要是不参与这个系统,我也不能够批判。西方也在自我反省这个系统。”谈当代艺术徐冰:当代艺术里有假大空的成分他曾经创作出一部“无人能懂”的《天书》,而今,他带着“人人能懂”的《地书》来到上海。...

    36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表现与抽象下的印度——《各色》展评[图文]
    表现与抽象下的印度——《各色》展评[图文]

    艺术家石煜2013年3月3日,《各色——石煜画展》在中间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石煜近两年来的作品,包括油画和速写等,其中主要为《印度系列》的人像,这些作品都展现出作者在用色和用笔上的新突破。石煜于1973年出生于北京,作为70后的北京人,他没有经历大的社会变动,而且见证了八九十年代的西学热,在整个艺术视野方面较为开阔。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在求学期间受到的是传统写实艺...

    91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庸俗化阻碍水墨发展[图文]
    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庸俗化阻碍水墨发展[图文]

    京华时报记者潘之望摄近些年,在经历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后,水墨再度成为中国艺术中的热点词汇。数据显示,2003-2013年十年间,全国范围内有关水墨主题的相关展览已举办过619个,今年就有98个相关展览举办,占10年总体量的1/6之多。除了国内,国际上对水墨的关注度也日渐升高,除了博物馆和美术馆,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行也纷纷举行中国水墨的展览。8月16日,《京华时报》专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

    170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每一种文化都像一棵大树,民族文化就像树的根,只有根强壮了树才会茂盛。——乌仁娜有这样一种蒙古族女声,因为从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所以没有闪闪发光的音质,却如同一件古老的精妙乐器,因为充沛的能量和时间的沉淀而能在四个八度任意跨越,令听者忘我。这个声音来自乌仁娜·查哈尔图格旗,欧洲最活跃的亚洲音乐人之一,曾获德国RUTH奖最佳国际艺术家称号。乌仁娜出生在内蒙古鄂...

    29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吴昌硕作品《花卉册页》系列8中国书画是中国国学思想的视觉反映,中国国学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书画如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国学思想。而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收藏家要收藏什么?书画家要创作什么?从中国国学思想中都能得到答案。书画收藏成败取决“国学无论对画家,还是收藏家而言,国学对书画收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藏家,如果没有国学思想的指导,不会辨识出有价值的藏品;作为画家,如果没有认...

    9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祥霆:人们更需要传统的东西[图文]
    李祥霆:人们更需要传统的东西[图文]

    ■“古琴群英会”将在艺术节期间上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谈古琴艺术“九霄环佩”制作于唐至德元年,距今1200多年,为唐肃宗即皇帝位时的皇家庆典制品,有明确的年款,造型高古典雅,工艺精美绝伦。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期间,古琴大师李祥霆领衔数位古琴名家上演“古琴群英会”,畅“弹&rdqu...

    191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曹善华:书法创新不可人为设计[图文]
    曹善华:书法创新不可人为设计[图文]

    初学书法只为写对联1967年出生的曹善华8岁左右便开始接触书法,至今已经临池30多年,而他当初练毛笔字的原因竟是为了春节写对联不求人。“小时候村子里能写毛笔字的人不多,每到春节父亲都得求人写春联,我为了这个原因开始学写毛笔字,和同学的舅舅学习临帖。后来练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不仅给自己家里写对联,还能给其他人家写。上小学时,我看了一本名叫《青少年书法》的杂志,里面有一页内容是中、日、韩...

    122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永玉: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图文]
    黄永玉: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图文]

    黄永玉曾经自认为是左派,讽刺过张大千。多年之后,他对张大千的感觉是佩服:张大千像钢琴,完美、全面,而别人像小提琴、大提琴。(南方周末记者蒋彬/图)原标题:“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黄永玉九十说生说死黄永玉在万荷堂养了十来只狗,近十只猫,各自有名。一只叫“科学”的川东猎犬满院跑,另一只叫“民主”,因为好斗、爱咬同类,关进...

    114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