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关于版画与技术的杂想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小橘 点击 :

版画与其他画种一样,同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产品。

由于精神活动是抽象而不可感的,也无法传达给外界,所以就需要借助于适当的物质载体,使其呈现为可感知的艺术形式。从精神到物质的转换,艺术家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技术手段。也就是说,技术手段是中介,是渡船和桥梁,艺术家借以来沟通、来连接此岸的意念与彼岸的形式。

版画有别于其他画种的所在,大致在于其技术手段的特殊。特殊的技术手段带来了特殊的表现语言,也给艺术家带来了某些特殊的要求。它要求艺术家的关于图像的思考和关于制作的构想,必须适应于版画技术所能提供的可能性的范围。因为存在决定着意识,所以这种特殊要求,也会给版画艺术家带来某些脾性上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对技术问题的热衷。热衷本身并不是问题,其实油画家也在兴味盎然地研究着各种油画特有的技术手段。只是,与油画家相比,版画家们的热衷程度似乎更甚,似乎更为接近于迷恋。所以在各种评选活动中,总能碰到基于作品技术含量的考量。

对于画家来说,技术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必须俯首贴耳、五体投地地去努力接近的、一个外在于自己的“指标体系”?还是一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忠实仆人?抑或是一个跟自己形影相随、难分彼此的“附体幽灵”呢?我更倾向于最后一种。

如果借用“得意忘形”这个词的结构,则技术与作者的关系,应当是“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也就是说,抓住鱼和兔,是我们的目的,至于采用的工具究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其实是并不重要的。对于人类来说,一切技术的存在,必定为了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无目的的技术。对于画家来讲,道理也是一样的。

大树的根长在土里,枝叶则高高在上。版画技术体系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不断丰富、拓展的生长体,也很像是一棵树。不同处在于,选择站在古朴的树根处,并不意味着地位的低下,反之,选择飘扬在新锐的叶尖,也并不因此而获得了高度的保证。

从操作的角度而言,版画技术有易有难。如黑白木刻,执刀刻木,人人可为,至为简易;而铜版画和石版画的制版工艺,则繁复精微,不易控制,非经专门训练,绝难入门。难度的存在,固然会刺激好胜者的征服欲,然而这种征服,却未必能带来艺术表现层面的精进。

作为相反的例证,我们又经常见到一些技术虽然粗糙,却偏偏能够猛烈地撼动人心的作品。最直接显见的例证,就是新兴木刻先贤的作品。

或许有人会说,那些作品的技术含量固然不高,但它们的情绪能量却很充足。这种宝贵的精神内涵,非但能弥补技艺的短缺,而且还和那些粗放的技术具有某种天然相适的统一性。

如此,就说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了。作品的精神性内涵及其表现手段(包括技术)的天衣无缝般的表里合一,才是通常所说的“技术”这个词对于艺术家而言的真正价值所在。也就是说,除非某种技术极度适合某种精神品质或曰表现品质的体现,否则对我们之中的某一个具体的个体来说,便没有价值和意义可言。这跟技术的新颖程度或难易程度,并没有什么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史只是一些艺术个案、艺术家个体的连缀。艺术家作为各自独立的生命个体,彼此之间的性格、经验、情感、喜好等等有着极大的差异;每个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所以,对这些个体而言,有价值、有意义、决不可舍弃也无可替代的技术方式,自然也千差万别。所谓成功者,无非是用了绝大的心力,找到了能与自己的内心世界无缝连接的某种技术方式。模仿某种业已“成功”的技术、就此寄生于其中的做法,看似聪明便捷,却绝非正途,既是对他人成就的误读和缺乏尊重,也是在贻误只属于自己的“寻找”脚步。“寻找”,或许才是现代的版画家们面对版画技术体系时,应当采取的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版画技术上的所谓“新发明”,对于发明者以外的版画家而言,至多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系,而不是给予了一个可以拿来照搬照抄的方便法门。但在现实中,这种照搬和抄袭的现象,却依然在普及和泛滥,令人扼腕。

“新发明”的出现,可以开拓版画艺术语言的疆域,可以丰富和充实既存的技术体系,却绝不意味着对它有效覆盖。所以,将版画继续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新发明”、“新技术”的想法,也注定会落空。

所有被认为是“创新”的制作技术,大都是在既有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各自独特的组合或改进而成;而推动技术改进的动因,是艺术家力求画面的表现效果,能与自己的表现愿望尽可能相符的内心渴求。

就难度系数而言,假如一经说破,相信有很多具备版画技术基础的人都可以照样做出这种“创新”技术,因此绝非“神技”。所以,如果单从难度系数的角度出发,或许我们中间的不少认为自己掌握了独门绝技的画家朋友们,足以在“创新”者面前拥技自傲。但是,如果论及手中技术的表现效果是否与自己的表现动机准确相符、是否与作品的精神内涵指向和情绪指向高度一致时,我们就会发现“创新”者的高明之处,同时更会发现,技术上的所谓“难度”问题,其实是难在这里。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到“准确相符”和“高度一致”意义上的精准程度,而不是仅仅把兴趣点放在刀法的精细入微与否、或是油墨颗粒的精细均匀与否上?

相关文章

  • 贾雨心中的红原[图文]
    贾雨心中的红原[图文]

    红原系列之一红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它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平均海拔3600米,长冬无夏,太阳辐照强烈。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指的就是“红原”这个地方。解放后,红原建县,周恩来亲自命名为“红原”,从此,这片古老而圣洁的土地,在中国的版图上便赋予...

    69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蜕变中的思考[图文]
    蜕变中的思考[图文]

    2012年8月导师王颖生教授赴英国参加其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咏华之美·中国艺术作品展”,开幕式上岳小飞与王老师在其作品前合影于释博(以下简称于):首先祝贺你以优异的成绩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硕士毕业,并获得了英国格瑞费艺术奖提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奖吗?岳小飞(以下简称岳):谢谢,GriffinArtPrize是一项专为以英国为工作背景的画家...

    16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抽象艺术终于让人看得懂了吗[图文]
    抽象艺术终于让人看得懂了吗[图文]

    谭平无题朋友圈近来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测测你的艺术智商,能否区分出是抽象艺术还是幼儿涂鸦?十幅作品,连蒙带猜竟然也有很多人答对了一半以上。从之前人们对抽象艺术的敬而远之,再到好奇、接纳、认可、喜欢,近两年,抽象艺术在中国迎来了又一次回潮。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八十年代初之后的两次小高潮不同,这次抽象艺术显然跨出了“圈子内讨论”的樊篱,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得到了关注。&...

    13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精美的辽三彩花卉盘子中国古陶器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倾倒了中外收藏家,尤其是近年来,收藏品市场活跃,古陶器频频亮相于拍卖殿堂,不断爆出5位数以上的高价,并成为与古瓷相并列的极受世人青睐的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仿制的三彩工艺品也成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热门礼品。而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真正的辽三彩古陶瓷器。契丹民族于公元916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

    82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家李象群的访谈[图文]
    艺术家李象群的访谈[图文]

    李象群近影被采访人:李象群身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采访人:陈明强、丁楠采访时间:2011年01月15日(星期六)11:45——13:10采访地点:北京798艺术区李象群工作室(李:李象群:陈:陈明强;丁:丁楠)被采访人:李象群身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采访人:陈明强、丁楠采访时间:2011年01月15日(星期六)11:45——13:10...

    2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探究非常规视觉的山水写生[图文]
    探究非常规视觉的山水写生[图文]

    上海东方明珠夜晚到拂晓之变说起山水写生,我会想起两个掌故:一是陆俨少早年在四川秋雨乍晴,见一处山水岚翠犹湿,白云红树灿然如锦,使他惊呼好像黄公望的《秋山图》。未料数日后重游该地,其所见之景却索然无味。难道是因晴雨而不同?他又趁雨再往,仍不见那日佳景。直至晚年陆老犹感叹此事:观山亦须有缘。二是傅抱石上世纪50年代末率江苏画院万里写生,行至华山脚下因体力不济,他只得在山下远观华山,并参酌摄影图片思...

    200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郭庆祥:谈吴大羽的绘画创新精神[图文]
    郭庆祥:谈吴大羽的绘画创新精神[图文]

    吴大羽作品采韵布面油画尺寸53x38cm艺术家吴大羽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他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留法回国后成为了当时国立杭州艺专的学术旗帜、中国现代派绘画的一代宗师。董希文、王式廓、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赵春翔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绘画大家,虽然他们在美术史上各自走上不同艺术道路,但是他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吴大羽的学生,都曾经接受过吴大羽艺术思想的培育和灌溉。因此,吴大羽是一位为中国现代...

    17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见仁见智说见地 真心真意谈真知[图文]
    见仁见智说见地 真心真意谈真知[图文]

    编者按:5月15日,“江南忆——李波花鸟画展”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举行了由李波的恩师、杜曼华先生作为学术主持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笔墨语言、传承创新、个人风格等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了对李波花鸟画的认识和评价。今天,刊发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和记者的采访,以飨读者。(排名不分先后顺序)肖峰(中国美协原副主席、浙江省美协原主席、中国美院原院长)...

    45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郎绍君:中国画仍缺领头羊[图文]
    郎绍君:中国画仍缺领头羊[图文]

    记者江村“现在是中国历史上画家最多的时期,仅北京就有10多万人,然而问题是,人数够多,有质量的太少!”70多岁的郎绍君是近现代中国书画理论权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指导导师,多年不到上海的郎绍君前不久在上海观摩部分书画展后接受了早报采访,言谈间对当下中国画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郎绍君曾发表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美术、近现代中国美术和当代美术的论文和评论文章,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影...

    2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久,瑞典皇家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偕同夫人陈文芬在上海首次参加中国作家的新书发布会。在他口中,曹乃谦是“中国最一流作家之一,他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37岁开始写作,病中一直坚守的作家,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也把我和诺奖联系在一起,我...

    14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克里姆特:表现命运中的女人[图文]
    克里姆特:表现命运中的女人[图文]

    2012年4月,我乘船离开威尼斯,雨雾中忽见一条褐色的横幅跨在桥上——“Klimt”的名字在水波上飘动。其时,我刚从科雷尔博物馆里看过克里姆特的展览,差点误以为缩小比例的《贝多芬带饰》是一幅真品莅临水城。5月,行至维也纳,循着阳光下闪动金光的月桂叶子,我走进分离派会馆,爬上特意为观众搭建的楼梯,到达这件长30米、高两米多的壁画作品前。之后无论在奥地...

    9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端廷: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王端廷: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王端廷:1961年生,湖北蕲春人,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先后留学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研究院(1997—1998年)、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文学与哲学学院艺术史系(2002—2003年)。掌握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研...

    93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图文]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图文]

    东方古韵180×70cm材质:高温色釉窑变编者按: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在胚胎上,经过1380℃高温,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俞军陶艺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陶瓷艺术语言的材质之美,独特之韵。他利用了高温色釉不易掌控的特点,在抽象美基础上,加大具象美的表现力,在自由与控制之间,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敦煌印象高50cm宽3...

    11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俄罗斯写实艺术的启示[图文]
    俄罗斯写实艺术的启示[图文]

    列宾秋天的花束人们常说,艺术无国界,艺术最容易跨越任何障碍(比如语言不通),自由畅神地进入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从事中国画艺术的我,年少时就十分痴迷俄罗斯(前苏联)绘画艺术,他们的素描、风景画、主题创作,还有许许多多耳熟能详的著名艺术家,如列宾、苏里柯夫、契斯加柯夫、列维坦、希什金、费申……以及那一幅幅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宏构巨制:《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查波罗什人...

    65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读墨--雷长安书法艺术[图文]
    读墨--雷长安书法艺术[图文]

    雷长安近照书法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以象形文字的文学与对之书写形成的抽象的视觉符号的组合。在一定的程度上,书法是东亚人,尤其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表达方式,甚至是精神和美学通过外在形式的延伸和拓展。这是象形文字和东方古典诗性的美学寻找到的一种独具技术特征和美学特征的艺术方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寄托着中国人丰富复杂深沉细腻的情感,也是对于美学和东方古典诗性的纯粹和强烈的表...

    113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