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门罗:不会把现实人物直接写进书中[图文]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小珠珠 点击 :

门罗:不会把现实人物直接写进书中 | 美术文摘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著名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甚为低调的加拿大女作家门罗,当地时间1月22日,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与另一位女作家阿特伍德展开对话,吸引了很多粉丝在线观看。在这场关于文学的对话中,谈及笔下的人物,门罗说从没听过读者指责她书中的角色不够好,但阿特伍德则说的确会有人抱怨她笔下的人物不够善良。

【阅读】

门罗推荐《大湖国家的曾经和未来》

获得诺奖后,门罗的表现非常低调。由于身体原因,她本人也并未亲自前去领奖。除了一次视频采访,基本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因此,这场由google和兰登书屋促成的视频对话,更加被两位作家的读者所关注。

这场交流始于当地时间1月22日晚七时许,门罗位于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市,阿特伍德则呆在了多伦多。视频中,两人均一头白发,带着颜色相仿的彩色围巾,看起来状态很好。两人交流的方式,是由阿特伍德主持,并向门罗发问,也许是因为不太熟悉视频交流的方式,门罗开始有些腼腆,不过随着谈话的进行她也渐入佳境。两人从1969年建立至今的友谊,也体现在这场对谈中。

门罗:不会把现实人物直接写进书中 | 美术文摘

爱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阿特伍德向门罗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她最近看到的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门罗推荐的是《大湖国家的曾经和未来》(TheOnceandFutureGreatLakesCountry)。这是一本关于大湖国家文化、社会、经济、历史的著作,门罗说她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这本书,直到一个好友推荐,她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很大的惊喜,“我非常非常喜欢读这本书。”

阿特伍德的第二问题则涉及了短篇小说的类型,她说有读者想知道为什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加拿大,作家们写短篇小说多过长篇小说?

门罗说她写短篇小说是因为没有时间写长篇,而且当时的一些期刊也更倾向于发表短篇。

【创作】

很少听人说我的小说人物不善良

阿特伍德告诉门罗,有读者想知道为什么你笔下的人物不能更可爱,更善良一些?门罗说人不可能单纯的或好或坏,他们都是一个混合体,所以书中的角色总是无法令人满意的。阿特伍德问门罗,读者希望你的人物必须是好人这个想法,会对你造成困扰吗?有没有人抱怨你书中的女性角色太刻薄,太坏了?门罗笑着说不太多,因为没有太多人读过她的书,“通常读我书的人喜欢我写的,因为他们或许在其中发现了一些在其他地方不曾发现的东西,我很少听到人们说我小说中的人物不够善良、不够好,应该说完全没有。”

阿特伍德表示这是好事情,她认为只有无聊的书中的人物才会一直是个好人,门罗听了惊讶地问真的有人写过这样的人物吗?阿特伍德表示她也不清楚,不过的确有人抱怨说她笔下人物不够善良。

阿特伍德提到有读者表示门罗早期小说中人物都很有魅力,穿得很好,门罗听了表示惊讶,“我从来都没想到过这个问题,我写过她们的衣服吗?是的,我肯定会很自然地写到衣着,因为这是塑造人物的一部分。”门罗说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很满意的衣服,也许小说中的人物比起她是更幸运的,“实际上大部分人都错过了她们真正想拥有的东西,但从另一方面她们也会意识到,她们想拥有的那些不过是微不足道的。”

【变化】

写一本书是为了让世界更好?我不太理解

在谈话中,门罗除了回答读者关心的关于她创作的问题,也讲到了自己观察到的一些变化。她说过去很多人想读的书,是让他们感觉良好、感到快乐的书,“我不太能理解写一本书是为了让世界看起来更好的那种观念,我只想表达真正的理解,不过事情也在改变,现在人们似乎不太担心书中所谓的现实主义,不再担心置身其中。”

门罗也说她不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直接写进书中,“那样会有点无聊,我想让角色更有趣一些,角色应该背叛实际的生活。”

“但你书中的人物总生活在同一个小镇”。阿特伍德说。

“的确”门罗表示,“一些人一生所见的都是一些相同的人,他们一辈子去同一个教堂,让他们期待、思考一些奇怪的、不同寻常的想法,的确是对他们要求太多了。”

链接

闺蜜情

2013年,82岁高龄的门罗获奖,而门罗获奖之前,中国读者更熟悉的加拿大女作家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实际上阿特伍德与门罗是多年好友,她们都是在加拿大CBC广播节目出道,友谊始自1969年,当时门罗的小说集《快乐阴影之舞》与阿特伍德的诗集《循环游戏》一起出版。阿特伍德当时出外拜访,便睡在门罗家的地板上。同为加拿大女作家兼闺蜜,阿特伍德非常理解门罗写作过程的艰辛。她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加拿大出版小说是很困难的事情,很多加拿大人是从门罗开始阅读短篇小说的。

当天的对话中,阿特伍德和门罗也回忆起她们初登文坛的岁月。阿特伍德问门罗是否还记得当年给她们帮助的一个人,门罗说当然记得,“那时在加拿大很少有人相信我们,但他相信。他让我们被人所知,而且他从不放弃,如果他有一段时间没看到我的作品,就会问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告诉他我还有孩子要照顾,他就会对我说那根本不是问题。”当年阿特伍德和门罗也就是在此人于CBC开办的一个栏目上出道,视频中阿特伍德回忆说也就是在那个栏目上她们第一次拿到那么多薪水,“当时的文学期刊大多都很小,一篇文章也许就给5美元,但CBC一次可能就会给50美元。”

链接

阿特伍德入围克拉克奖

继去年的短名单全被男性作者占据后,2014年的阿瑟·C·克拉克奖将做出重要调整,即在短名单揭晓之前,会单独提名一份33人的女性作者名单,以供参考,希望一次展现女性作者在科幻小说领域所做的贡献。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去年创作的新作《MaddAddam》名列其中。

《MaddAddam》讲述了一场巨大的洪水泛滥全球,消灭了大部分人类,几个年轻人想要慢慢恢复人类文明的故事,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女性作者在科幻小说领域的地位是这几年被热议的话题,有关人士便说一个由女性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类型,现在却由男性占据。有鉴于此,今年阿瑟·C·克拉克奖组委会便做出调整,在四月的短名单出炉前,先提供一份单独的女性作者提名名单,“我们希望这一举动能对科幻文学中的女性作者有所助力”,阿瑟·C·克拉克奖组委会主席汤姆·亨特说。

实际上,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早在1987年便曾获得阿瑟·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说奖。阿特伍德以其多产和先锋实验手法享誉全球,女性主义的意识和主题贯穿其全部小说,而其今年能否再次获得阿瑟·克拉克奖?我们有所期待。

新京报记者江楠编译

相关文章

  • 杨先让:不感动我的事物我绝不画[图文]
    杨先让:不感动我的事物我绝不画[图文]

    杨先让本报记者续鸿明实习记者李亦奕人物名片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1993年退休后赴美国从事讲学、举办画展等文化交流活动。代表作品有:《晌午》、《渔村》、《出圈》、《纪念周总理》等。出版著作有:《杨先让木刻选集》、《黄河十四走》、《杨先让文集》、《中国乡土艺术》、《徐悲鸿:艺术...

    193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周有光: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图文]
    周有光: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图文]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他说,“你只要看看世界,只要把眼光放大,眼光一放大,许多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中国今天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有看到世界。”能活过百岁的人不多,而过了百岁还能保持思考和写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今年虚岁108岁的周有光先生是其中一位。周有...

    120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聚焦艺术  直言心声——读《中国文艺发展态势丛书》8卷本
    聚焦艺术 直言心声——读《中国文艺发展态势丛书》8卷本

    《文艺大视野》封面一超摄年前逛北京潘家园古旧书市,发现有中国艺术报社去年底编辑出版的一套精美的《文艺锐批评(上、下)》理论书籍出售,后来我致电向老友、中国艺术报社国际通联部主任孟祥宁道兄索要此书,未料一周以后,他就快递了一套共7种8卷本、5.6公斤重的《中国文艺发展态势丛书》,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这套丛书,由中国艺术报社编、向云驹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的新书,被列为&ldquo...

    191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艺术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图文]
    当代艺术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图文]

    王广义1988年作毛泽东近几年,当代艺术在海外市场上持续火暴,一批名望在徐悲鸿和陈逸飞之下的当代艺术名家异军突起,傲视群雄。以2007年为例,曾梵志的《协和医院三联画第2幅》在伦敦菲利浦斯以4116万元成交;蔡国强的精心之作《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在香港佳士得获价7424.75万港元,此价创下了当代艺术的最高纪录,并为其他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上升打开了巨大空间。而被媒体称为艺术界“...

    135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灵正圆——禅院书法要义初探[图文]
    灵正圆——禅院书法要义初探[图文]

    弘一法师对联习书久了,便有方外友人嘱我为寺庙题联写碑。自此,我的书法研创便与佛寺佛法结了缘,自觉地关注起“书”与“佛”的因缘。方栋楚书法(龙华寺藏经阁内殿横匾)书法与佛教的缘分,可谓溯远流长。弘一法师,是一代高僧,是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的大师。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187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的山寨文化对于建筑意味着什么[图文]
    中国的山寨文化对于建筑意味着什么[图文]

    上海的泰晤士小镇,仅仅从建筑外观细节上考量,与泰晤士河畔建筑几可混淆高剑平图不断生长的教堂尖顶,淡色的小屋和璀璨的湖光胜景,哈尔施塔特怎么看都是一派阿尔卑斯山脉间经典小镇的风景——母牛的颈铃和岳得尔调回荡在山间,雪绒花在窗下花盆中绽放。但这并非是那个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而是中国南部城市惠州克隆的一个小镇。去年,当小镇被“秘密克隆”的消息在奥地利...

    4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老舍胡絜青藏画说[图文]
    老舍胡絜青藏画说[图文]

    1561齐白石(1864-1957)雨后云烟129×35cm立轴水墨纸本估价:2,500,000-3,500,000老舍一生爱画,我们翻看老舍的文集,能看到很多有关他谈论画的文章,例如:《观画偶感》、《观画》、《沫若抱石两先生书画展捧词》、《桑子中画集序》、《假如我有那么一箱子画》等,老舍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着自己对画、对画家的独到见解,是个十足的“画”迷...

    83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镜头亲吻世界:谈邵华泽摄影的特色[图文]
    镜头亲吻世界:谈邵华泽摄影的特色[图文]

    《祝福祖国》,200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夜邵华泽摄于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邵华泽同志是我国新闻宣传战线的一位老领导,他为推进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理论家、评论家、书法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摄影家。邵华泽本行是搞理论宣传的,在逻辑思维领域,他纵横驰骋几十年,得心应手,但对于属于形象思维的摄影则从来没有接触...

    105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赵无极是否被人为捧得过高[图文]
    赵无极是否被人为捧得过高[图文]

    赵无极早年作品赵无极被人为捧得过高了。热捧者大多从赵无极作品价格来论证其艺术价值,而未见可信服的学术论证过程。更普遍的误区是把赵无极的印象派山水当作抽象画来误读,从而将赵定位为“抽象大师”。而赵无极的印象派山水似乎是“山寨”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保罗·克利作品“乏味的克利”自从1951年赵无极去瑞士见到克...

    30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靳尚谊自述经典代表作品(下)
    靳尚谊自述经典代表作品(下)

    《梳理》自述:靳尚谊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人体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品格,显现了一种更单纯和宁静,画家通过洒脱的边线处理,形体转换,明暗关系,创造了和谐、宁静的现实人物,具有雕塑感和厚重感,形成了一种圣洁的崇高的美感。《双人体》自述:这是我第一次画双人体,用古典方法画。这幅作品整体处理比较好,体积感、厚重感都很到位。画人体比画着衣模特难。年轻女人体更是世界上物体中最复杂、最美、最难的造型,尤其色...

    171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启示[图文]
    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启示[图文]

    图为大英博物馆正门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国家通过博物馆向民众传达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民众则通过对博物馆的慷慨捐赠、对博物馆馆藏的评论和对改善博物馆管理的诉求,传递他们对博物馆所蕴含的国家精神和文化的肯定与认同。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不为人关注到成为英国的国家文化载体、大众的文化空间,在这一历程中如何发挥国家在文化载体、民族文化建构上的主导作用,以...

    151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复兴在一亩三分地里觅家园[图文]
    张复兴在一亩三分地里觅家园[图文]

    张复兴7月25日,“守望家山——张复兴国画作品展”在北京经典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张复兴个人画作32幅。当日,张复兴在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他所创作的山水画是生活与心中酝酿的意境所结合而成的,描绘的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一方天地。京华时报记者杨菁本版图片均由经典美术馆提供■人物小传·张复兴1946年出生,系文化部中国画学会...

    20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贾雨的诗性语言[图文]
    贾雨的诗性语言[图文]

    春雨空濛贾雨的画我一直放在“读”的层面,而不是“赏”的层面。我私下以为,“赏”只注意了形式,即一些表面的东西、一些外化的、很多人都能发现的普遍性。多年来,我立于“读”的思考和探究,这是视角关照和心灵感知的一种结合。“读”能让我沉淀、厘清、发现表层下深藏的内核。“读...

    10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方力钧:为什么我就幸运了呢[图文]
    方力钧:为什么我就幸运了呢[图文]

    方力钧在意大利GAM都灵现当代美术馆《云端的悬崖》个展现场摄影:裴刚今年3月,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任命方力钧为“和平大使”。同时,“方力钧文献展”在新加坡MOCA当代艺术馆举行;5月,在香港上演“方力钧——众数的生命”个展;6月,意大利GAM都灵现当代美术馆《云端的悬崖》个展开幕。方力钧说因为自己的...

    50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汪国真:创作优秀作品是改变诗歌边缘化的重要方式[图文]
    汪国真:创作优秀作品是改变诗歌边缘化的重要方式[图文]

    汪国真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柯小军摄中新网清远11月3日电(奚婉婷程景伟承孟华)著名诗人汪国真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诗歌有点被边缘化,而改变这种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创作更多优秀的诗歌,他还寄语年轻诗歌创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不断积累进步。由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中国美林湖主办的首届诗歌文化节2日至3日在广东清远举行。汪国真作为论坛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他戴着金属框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言语间...

    17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