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Unmask:以多元的姿态介入艺术[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燕子 点击 :

Unmask:以多元的姿态介入艺术 | 美术趣闻图片资料

“当代艺术创作有部分是不同于传统形式的艺术创作。一个书法家为了提升自己笔墨的纯属度或许会成千上万遍用一种笔法写同一个字,通过量来获得感悟成就他的造诣。当代艺术也需要量,但这种量集中在对当下问题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不断思考乃至于有干预的冲动。这期间出现反复和推翻是很正常的,只有觉察到新的矛盾才能引导我们去创作一件新的作品,这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unmask

Unmask:以多元的姿态介入艺术 | 美术趣闻图片资料

unmask艺术小组,这个由来自中央美院雕塑系三个男孩组成的艺术团体,自成立之初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他们的第一件作品《DoyouknowUNMASK》也是被无数次提及,小组的名称也是有这件作品而来,“UNMASK”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不具有特殊的含义;年轻、时尚、跨界是他们的标志,他们的创作不仅仅涉及雕塑领域,还涉足设计领域,最终的梦想是想让UNMASK变为一个涉及面很广品牌,而不是只游走于艺术领域。

由于小组的最终梦想,unmask自成立之初就将商业文化的元素融汇于作品的形式和材料之中,他们的作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从早期的带有卡通、流行符号到后来的偏向古典,然后是融合,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他们有内在的脉络,就是对流行的消费文化的持续关注和消解,对于他们而言,任何一种视觉形式都是符号,不管是卡通还是古典或是其它,并不青睐某一种。每个阶段想通过作品传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会根据阶段性的思考来决定选择运用什么样的符号。大学毕业之后基本上拒绝对某一种特定的艺术语言本身进行探索,更关注的是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当下以一种恰如其分的形式出现。换个角度说,如果从以往作品的形态上判断,很多人会称他们为雕塑家,但他们做的事情并不是想要在雕塑领域里获得什么成就。

有时候感觉他们比较矛盾,他们出身于雕塑专业,从事着与雕塑有关的事业,却不想要在雕塑领域里获得什么成就,看似矛盾的背后是他们对现有教学体制的反叛,当时大学教育体系里所奉行的艺术价值观和指导思想是相对比较保守滞后的,而他们有种强烈的欲望想跳出这个框框来验证自身所感悟到的新艺术生命的存在。当时的艺术生态并不是像今天这个样子,对于那时的他们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流通方式和传播途径逐渐把原始的艺术生态推向社会边缘,所以他们想以另一种姿态来介入艺术(这里面包含很多内容——作品的视觉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工作方法乃至生存方式的改变)。

“UNMASK”没有特殊的含义

99艺术网:小组是什么时间组建的,在什么机缘下建立的?

Unmask:我们三个人是大学的同班同学,在一起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奠定了我们之间的默契,同时也形成了较为一致的价值观(包括艺术观),平时我们就会针对某一阶段性的课题交流彼此的想法和心得。在一次中法学生交流项目中我们三个第一次尝试了合作,在那次合作中我们获得与以往个体创作不同的经验,彼此之间也取得了认同感,觉得是一次非常奇妙的创作体验。我们第一次正式的合作出现在大学的毕业创作展上,面对我们毕业后各自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寄希望于这件作品所沉淀的不仅仅只是我们几年来在艺术上的探索,也承载了我们三人之间的情感。

99艺术网:为了让一些不是太了解你们的网友能够有些认识,能否谈下你们的小组为什么要叫“unmask”?小组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Unmask:“UNMASK”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不具有特殊的含义。我们正式合作的第一件作品名为《DoyouknowUNMASK》,我们以各自的体貌特征为基础设计了一个虚拟偶像组合,命名为“UNMASK”,围绕这个组合设计了一系列的带有商业宣传特征的视觉载体。当我们走出校园决定继续以合作的方式从事艺术创作时,UNMASK这个名字就沿用到我们身上了。当时大学教育体系里所奉行的艺术价值观和指导思想是相对比较保守滞后的,我们有种强烈的欲望想跳出这个框框来验证我们自身所感悟到的新艺术生命的存在。当时的艺术生态并不是像今天这个样子,对于那时的我们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现代社会的流通方式和传播途径逐渐把原始的艺术生态推向社会边缘,我们想以另一种姿态来介入艺术(这里面包含很多内容——作品的视觉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工作方法乃至生存方式的改变)

视觉形式只是符号,我们并不青睐某一种

99艺术网:看你们的作品从早期的带有卡通、流行符号作品到后来的偏向古典,然后是融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从08年到现在四年过去了,目前的创作是一种怎样的状况?

Unmask:任何一种视觉形式对于我们而言都是符号,不管是卡通还是古典或是其它,我们并不青睐某一种。每个阶段我们想通过作品传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会根据阶段性的思考来决定选择运用什么样的符号。大学毕业之后我们基本上拒绝对某一种特定的艺术语言本身进行探索,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当下以一种恰如其分的形式出现。换个角度说,如果从我们以往作品的形态上判断,很多人会称我们为雕塑家,但我们做的事情并不是想要在雕塑领域里获得什么成就。

99艺术网:在当今艺术圈里面,很多艺术家找到一种固定的语言或者风格之后就会不断的复制,而你们是不断的颠复、改变自己,这需要勇气的,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在这种不固定的情况下,你们如何保证你们的脉络或者说共有的东西在作品中传承?不停的变化是件好事,但是否会面临艺术没有成熟这样的质疑?

Unmask:我觉得当代艺术创作有部分是不同于传统形式的艺术创作。一个书法家为了提升自己笔墨的纯属度或许会成千上万遍用一种笔法写同一个字,通过量来获得感悟成就他的造诣。当代艺术也需要量,但这种量集中在对当下问题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不断思考乃至于有干预的冲动。这期间出现反复和推翻是很正常的,只有觉察到新的矛盾才能引导我们去创作一件新的作品,这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坦白讲这种前提的设立是很苛刻的,我们也不能时时刻刻都做的到,有时我们也会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态度去对待一些创作来调节一下节奏和状态。尽管这十年来我们的作品形态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的思维是跳跃的没有关联的,我们并不太在意视觉层面的关联性。我觉得“成熟”这一词放在当代艺术创作语境里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99艺术网:在创作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活跃性和敏感性?你们是如何处理个人的独特性、创造性与团体创造性之间的关系的?

Unmask:这个问题也许十年之后我们仍旧无法明确的回答,毕竟艺术创作还是个形而上范畴内的东西。我们无法理性的评估其优势和局限,更不可能用一种理性的机制来平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还持有对创作的冲动就会在一起各抒己见探讨展览的可能性,当形成共识时个人的表现欲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有时我们也会质疑这种方式是否违背了艺术生产规律,但回头看看我们以往的作品既有当时留下的遗憾也还是有一些成就感。

99艺术网:在创作中,你们是怎么实现从一个概念或者是一个想法变成作品,展现出来的?因为肯定有一个制作过程,这个制作过程由你们三个组成的团队共同来完成,请介绍一下。

Unmask:团队的合作最重要的是形成对某一观念上的共识,这个过程非常困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的推敲和论证,尽管有时经过和结果不尽人意,但我们觉得这是我们面对创作的核心。相较而言制作对于我们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会有一个简单的工作上的分配,各显其能吧。

“消费文化”是我们持续关注的内容

99艺术网:在今年的9月25日,要在上海举办“景象”艺术展,你们也是参展艺术家之一,你们是以小组的形式参展,这样有什么优势?这次参展的作品是怎样形成的?与08年的作品比有什么样的变化?

Unmask:展览仅仅是个表达的平台,不是竞赛也不是选秀,彼此之间谈不上有什么优劣势之说,只是大家在一起各自展现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而已。此次参展的作品是我们去年北京个展上的作品,基本代表了我们近两年在艺术上思考的内容。我们在展览空间内虚拟了一个“死亡之店”——店内陈列着作者设计的死亡之器,分别为“吻”、“红”、“蛰”,为寻求终结的人提供高端的服务。围绕这几款产品我们设计了店面和橱窗,以及店内的装置来提升“死亡之店”的现代商业气质,使“自杀”这一行为看似匹配当下荒诞的消费逻辑。“消费文化”一直是我们持续关注的一个内容,从我们毕业展的到去年个展的都涉及到我们对消费文化不同阶段的理解。

99艺术网:你们如何看待“景象”展,认为自己的作品在哪些方面契合了“景像”的策展理念?

Unmask:不夸张的讲,当我初看到策展人拟的展览文案时兴奋了好长时间。尽管德波的《景观社会》是一部问世于上世纪六七时年代的资本主义批判性著作(包括之后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但放之于当下的中国社会仍具有普遍意义,甚至显得更加突出和扭曲。我们的作品所阐述的概念也是借助于这个哲学理念所提供的消费逻辑而生成的。

相关文章

  •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林明哲和艾轩在一起四川美院早年间出著名的“伤痕艺术”、“乡土艺术”的代表,二十多年已经去过,当初的思潮早已没有几人提及,但是这些艺术家依旧是中国当代最风生水起的一批人,细细数来,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等等都是川美出来的。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年轻艺术家之中不少翘楚也是出身川美。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川美?一位藏家与一群画家的当年往事...

    190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增丽:春思感怀[图文]
    张增丽:春思感怀[图文]

    画家张增丽一直以来就很喜欢以自然为题材作画,这里的自然题材,指的不是写实的日常风物景观,而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印象,是在对天地万物进行联想后,运用笔墨与色彩去理解和诠释的巨大与绝小,宏观与微观,这样的画面往往能让观者感觉到画面中的自然,虽不熟悉,但仿佛亘古有之。“天清地宁,万物化育”是我们东方圣人从遥远的时空里发出的合于自然的大善境界之祥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1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日本动漫家手冢治虫颠覆观念:漫画无处不在[图文]
    日本动漫家手冢治虫颠覆观念:漫画无处不在[图文]

    手冢治虫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到日本动漫,铁臂阿童木、机器猫、樱桃小丸子、樱木花道……这些脍炙人口的形象立刻就会浮现在脑海。要知道,“二战”之前,日本漫画还只是爱好者自娱自乐的消遣,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一些漫画家开始学习欧美的动画经验,才将卡通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动漫产业。手冢治虫让漫画“发声”那时的日本,新旧观念和体制互...

    123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蔡国强谈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新展[图文]
    蔡国强谈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新展[图文]

    蔡国强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GoMA)的装置《桉树》前,2013。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GOMA)目前正在展出蔡国强的首次澳大利亚个展,三件主要作品中的两件更是灵感直接来源于艺术家在昆士兰的旅行。展览的题目取自4世纪诗人陶渊明广为人知的诗篇《归去来兮辞》。自从1996年和1999年两次参加亚洲太平洋当代艺术三年展(AsiaPacificTriennial)之后,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就和昆士...

    18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以绘画的方式关注饥荒[图文]
    以绘画的方式关注饥荒[图文]

    目前收藏在都伯林大学的油画《爱尔兰出现马铃薯霜霉毒病》,为画家达尼埃尔·麦克唐纳于1847年所绘。画面中夕阳正浓,一位裤腿挽起的中年农民坐在一堆马铃薯旁,眼睛死死盯着画面左前方,仿佛在追问:这外表好看的土豆里面怎么会腐烂呢?帅好1739年到1741年,爱尔兰的马铃薯突然因某种原因短缺,形成饥荒,大约有240万爱尔兰人死亡。距这次灾难100年后,大约在1840年,爱尔兰人口为八百...

    69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右)与蒋方舟对话(特派记者欧阳春艳)昨日,3年未出书的陈丹青在京首发3部新作——访谈录《谈话的泥沼》、杂文集《草草集》、游记《无知的游历》。在这个演艺明星、情感专家、商人都号称“作家”的时代,陈丹青在首发式现场却发出质问:“什么人都可以称为作家吗?你有独立的创作吗?你写过什么正经的小说吗?就我而言,我顶多能被称为‘...

    169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图文]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图文]

    老庄认识老庄的作品是三年前的事了。一次去好友杨伯序先生处拜访,品茗间谈起了国画写意,他向我推荐了老庄的荷花写意。当他爱不释手的拿出老庄的作品时,我眼前为之一亮,即刻被诗一般的写意荷花而濡染了:只有一片荷叶,虚掩着粉嫩的荷,一只母鸭领着一只小鸭在湖水中尽情的嬉戏,湖波微微荡漾里,圣洁的荷花,在叶间若隐若现......让一颗在城市里喧嚣的心,寻到了静谧的圣境。美且不妖,洁而涤化灵魂。说心里话,我品...

    176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傅中望:当代艺术的审美推广[图文]
    傅中望:当代艺术的审美推广[图文]

    傅中望《TA生活家》杂志编辑/徐彦图/受访者提供作为一个双料艺术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科班雕塑专业的傅中望仍旧在坚持自己的雕塑创作。然而在身兼湖北美术馆馆长的同时,傅中望也面临将艺术领域的“专业度”更深入浅出地融合到公共艺术推广的工作中去。2014年,傅中望任职湖北美术馆馆长已步入第七年。然而作为一位雕塑家,傅中望在过去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他的艺术...

    24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气势恢宏 格调高逸——刘国权的书法艺术[图文]
    气势恢宏 格调高逸——刘国权的书法艺术[图文]

    刘国权,归侨,中共党员,1941年7月生于新加坡,现定居北京。是著名的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现任世界书画家协会名誉会长、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北京国艺东方书画院名誉院长。兼任中国书法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家联合会顾问、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新华网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世界刘氏联谊总会创始人、永久名誉会长等职...

    21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前不久,老友来访,不免谈论一些艺术方面的事,不料老友有心将我们的随意谈话录了音,并整理成文,我看了一遍,虽然了无新意,多是些老生常谈,但有的问题还是具有针对性。正好《当代美术家》杂志约稿,于是我征求了老友的意见,把我们的谈话加以修改和节选,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和批评。友:我注意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批评家大多变成了活动家,变成了被人诟病的“赶场子&rdquo...

    13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顾丞峰:新水墨新在何处[图文]
    顾丞峰:新水墨新在何处[图文]

    图片资料近年来,“新水墨”的称谓常见于各种展览中。从2005年开始,“上海新水墨大展”已经连续举办七年,该展览对“新水墨”概念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关于新水墨的内涵,有人曾这样论述过:“选用‘新水墨画’这一名称,是由于水墨画在本质上仍延续着一个脉络相承的中国文化和精神,并与西画中油画、...

    149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泽川:中国水墨遇上美国抽象[图文]
    张泽川:中国水墨遇上美国抽象[图文]

    艺术家张泽川先生作画现场中国水墨遇上美国抽象网易艺术:您的抽象水墨也可以称为新水墨吧?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抽象水墨创作的?张泽川:2000年开始的,这种新水墨跟抽象水墨还有一点不太一样,也许新水墨包括抽象水墨,抽象水墨是纯粹的超越具像和意像之外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跟水墨的结合,生成的一种新的画法。张泽川作品网易艺术:是不是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特别能反映当下美国绘画风格的整...

    129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黄宾虹的书画鉴藏艺术[图文]
    黄宾虹的书画鉴藏艺术[图文]

    黄宾虹早年作品黄山图浙江吕友者近代艺术收藏史上,古玩艺术品最活跃的城市无非是北京和上海。特别是十里洋场的上海,素有收藏半壁江山之称,会聚了全国各地的收藏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收藏。黄宾虹就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他的收藏有着独特之处,收藏与研究并重,是古代绅士官僚收藏向近代学者型收藏过渡的典型。湖山春霭图轴,年代1952,尺寸75cmx36厘米黄宾虹在现代是作为一名山水画大师而著称,然...

    25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绘画与摄影的124年纠结:谁比谁更艺术[图文]
    绘画与摄影的124年纠结:谁比谁更艺术[图文]

    维多琳·默兰(马奈《奥林匹亚》瞬间凝固了,裸体的维多琳·默兰(马奈《奥林匹亚》)和劲似裸体的青椒(爱德华·韦斯顿《30号青椒》都成为艺术史上的永恒。那一刻,不管艺术家手持的是画笔还是相机,他们都捕捉到了关键的一幕。1988年,轻便的柯达相机首次开始使用。从这一年开始,人们不必再像达盖尔1839年第一次站在寺院街尽头拍照时一样,为了等照片曝光耗上20分...

    73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人毅和他的意笔线雕人物画[图文]
    李人毅和他的意笔线雕人物画[图文]

    五岳丰碑144x366cm2010年那一日,与人毅专程去韶山冲、花明楼送画,画作是印成年历的《五岳丰碑》,画的是开国五大领袖,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车沿湘江行驶,至橘子洲头,忽地一尊毛泽东雕像拔地而起,山峰一样的构思,巨人一样的造像,令人想起了美国塑有总统形象的圣像山。于是我瞥了一眼手中的年历《五岳丰碑》:山峦,云境,五大领袖石雕一样的造型——人毅以画笔...

    125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