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图文]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韦韦 点击 :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2013年12月2日晚上六点半,由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学习实践部举办的“直面名师院长论坛”系列讲座第七场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此次讲座邀请来的主讲人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谭平教授。主持人对谭老师进行简要介绍后讲座开始。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谭平老师的讲座主要围绕着他的作品展开,在诠释作品的同时阐述他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理念。谭老师在大学时期主修的专业是铜版画,腐蚀铜版画的技法十分复杂,这其中时间的设定是关键,时间的长短会决定作品的效果。在一次创作中,由于一些突发因素使得他在制作版画过程中腐蚀时间过长,最后得到的作品与预想的效果有很大差距。画面的边框被腐蚀,并且图像也与原稿不一。但这个偶然结果却大大启发了他,令他在创作思路上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之前关注的都是方框内部,在这之后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边缘,因为当把作品放入更大的空间时作品的外形非常关键。于是他从此把目光从具象绘画转向了抽象绘画,开始探索画面的不可控性。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谭平《无题》系列

谭平198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在这5年学习中他主要收获了两点,一是对基础课的重视。二是在创作中充分列入时间概念。他的毕业作品《时间》便是将一块铜板每半小时腐蚀的结果呈现出来,依次排列,清晰展现时间的作用。在前年根据日本福岛核辐射事件创作的作品《核辐射》中,他在画布上缓慢倒了50罐红色丙烯颜料,颜料倾倒的形状都是圆点,谭平在每一个圆点的颜料用量以及形状、大小的控制上都竭力维持一致。最后他把这五十个点拍摄下来以动画的方式展示,幻灯片的时间间距控制在半秒,最后观众会看到白色方格中红色圆点缓慢蠕动的景象,既美丽又恐怖。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时间装置100x1000cm1993柏林

在2012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作品《一劃》中,他用圆刀刻了一条40米长的线制作成一幅版画。谭平由于在德国留学的受极简主义影响颇深,他在创作中一直致力于用最少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这幅版画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主展厅来设计的,他在考察展厅之后发觉这种表达能带来最令人震撼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此外在这幅作品中还包含了童年的美好回忆,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有边走路边用树枝划墙的经历,《一劃》体现了这种童心的延续。在对工具的选择上他也做了一番考量,先后尝试使用了多种刻刀,最后感觉圆刀刻画出的线条最饱满,和篆书的感觉很像。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时间Time|装置|40x1000cm22件|1993柏林

2013年4月,他又创作了作品《覆盖》。这件作品最终呈现的画面结果并不是重点,作品的意义在于创作的过程。谭平把整个过程录制下来以影像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他在2米×3米的画布上绘制抽象图形,画完一遍再用颜料覆盖重新开始画,这个过程中每一遍限定为20分钟,持续了3天。这其中很多次都产生了完整美丽的画面,但是每一次都会被覆盖。谭平相应想要借用这个行为表达对于艺术的思考:打破传统观念与形式的艺术探索过程永无止境,而在这种破坏中往往能催生出不可预估的新创造力。这就像是一场未知的探险,无始无终却风光无限。这件作品到现在依旧放在工作室内,它可以一直画下去,这种覆盖是没有尽头的。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谭平非常热衷于抽象艺术,他认为抽象艺术是一种向内看的表达方式,抽象的画面往往蕴含了更加深刻的意义,能更好的激发人的形象力,与观众的交互性也更强。谭老师的探索饱含对艺术的热忱和对未知的期待,当代艺术令很多人迷惑,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但是艺术本就不需要纠结于好坏和优劣,历史的选择总会给出答案。活在当下,所有无畏的、认真的探索都值得被人尊重。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Q&A

1-请问您在《覆盖》中的每一笔一画的选择是怎样产生的,是根据自身的审美经验吗?

谭:我的绘画强调“此时此刻性”,作品的创作都是片段式的。我在创作中不怕失败,反而会特意从失败和错误开始,再逐步寻找正确的结果。所以在创作时,是一种无意识的选择,并非有意的。但是对画面结果的判断,比如在《覆盖》的某些阶段我认为画面很完整很好看,这是根据我的审美经验做出的判断。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覆盖系列

2-我感觉您在《覆盖》中的创作理念与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进程很相似,西方艺术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批判和否定的历史。其实我认为发展到极简主义,绘画的形式感已经荡然无存,您认为这种破坏得到的结果一定是一种重构吗,还是最后会衰弱?

谭:当代艺术的确在很多时候都让人觉得很困惑,包括对一些观念艺术的鉴赏也没有清晰的标准。但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产生实际上是文明进步的结果。今天的艺术不仅仅让我们去欣赏,更是对智慧的启迪,观念艺术可以很好的启发思维。我认为艺术是不会终结的,会一直发展下去。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山与水油画60x50cm1993

3-您在做抽象艺术时非常诚挚和沉稳,您的抽象艺术实际上也发展得非常成熟了,那为什么您不跳出这个模式,去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呢?

谭:一旦真正进入抽象艺术,人就很难回头。习惯了这种向内看的表达方式,看山也不再是山,已经形成的观察方式和理念让我很难去选择其他的创作方法。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谭平创作过程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无题铜版画1996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 美术趣闻

谭平一杯OneCup纸上丙烯

Acryliconpaper27x39cm2013

相关文章

  • 刘玉来:人体彩绘滥觞说[图文]
    刘玉来:人体彩绘滥觞说[图文]

    近几年在人体上绘画的形式从西方流传到国内。这里我们用了“形式”一词。之所以称之为人体作画形式而未称之人体绘画艺术,是因为时至今日真正能够称得上人体绘画艺术的尚少而又少,绝大多数属于滥竽充数而已!原因很简单,就是搞人体绘画的人并未理解什么叫人体彩绘。他们单纯的认为与在纸上作画无异。那么,这样将人体与纸混而为一的认识,无疑,他并没有认识到人体彩绘的特点。可以说他尚处于不明白自...

    32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图文]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图文]

    齐白石《不倒翁》河南杜学强我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甚至略显无厘头的问题:当我们在观看古代和现代绘画作品时,你发觉在绘画对象上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什么?这当然不是一个值得你绞尽脑汁的问题——虽然乍看起来可能需要你写一篇论文才能解决。答案很简单:描绘裸体的多寡之别。或者应该统称人体吧。一般以女人体居多!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来说,裸体女人在...

    3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北野武:如果我成为首相会被暗杀[图文]
    北野武:如果我成为首相会被暗杀[图文]

    北野武北野武,1947年生于东京。曾因摩托车车祸导致右脸麻痹。1973年开始活跃于电视及广播界,并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欢迎,成为日本80年代相声热潮的灵魂人物。1981年开始参与电影以及电视剧的演出,1989年自导自演了处女作《凶暴的男人》而一鸣惊人,代表作品有《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座头市》《坏孩子的天空》等。与新片《极恶非道2》中以一挑百的冷静复仇过程类似,置身威尼斯的北野武要以车轮般的...

    65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家菲利普·斯蒂恩斯专访[图文]
    艺术家菲利普·斯蒂恩斯专访[图文]

    图片资料当你每天所依赖的科技陷入了一团糟时你会做什么?与许多人变得沮丧或是扔掉机器不同,艺术家菲利普·斯蒂恩斯(PhillipStearns)利用这些错误来创作艺术作品——他创作了“计算机故障艺术”(glitchart),一种正逐步发展起来的艺术实践类型,科技上的小故障在其中得到了利用和夸大,产生了因其缺陷而变得有意思的作品。网络艺...

    18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写实油画的中国基因[图文]
    写实油画的中国基因[图文]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图片资料中国艺术的那种气韵生动,与西画的表现力结合起来。气韵之“气”乃生命之元气,源于大地且起始于天地浑沌之间的生发之物,一种潜沉于大地且超越形迹的精神力量——生命力,正如钱穆所言,“绘画有色彩,有线条。西方人生似重色彩,中国人生则重线条。”美的真正源泉在自然,它也是一切艺术的范本。自然充满着生命,我们借...

    122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范迪安:油画审美重写实令人担忧[图文]
    范迪安:油画审美重写实令人担忧[图文]

    近日,“军旅•行旅——孙立新油画精品展”在广州江南世家揭开帷幕。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接受了本报专访。范迪安就写实油画被市场热捧、当代艺术批评的现状与不足等问题,率性直言,鞭辟入里。他还表示,这当中的不少观点,是他第一次公诸媒体的。而本报也希望这样的探讨,无论是对整个社会审美取...

    96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与表情[图文]
    艺术与表情[图文]

    鲍栋与吴秀波畅谈“艺术与表情”摘要:我们看人类艺术史上有很多很丰富的表情,比如说这张图片是汉代的陶器,一个惟妙惟肖的艺人形象。西方也有这样的表情,这个古希腊雕塑讲的是一家三口被毒蛇杀害的过程,表情非常的痛苦。表情不仅包括面部表情,还包括身体的语言,身体的挣扎和扭动。主持人:欢迎大家光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艺术和表情,主要是说面部表情和视觉艺术在电视上...

    109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批评家费大为:中国当代艺术25年来没进步[图文]
    批评家费大为:中国当代艺术25年来没进步[图文]

    费大为作为最早将中国当代艺术推介到欧洲展出的“推手”,费大为对近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了如指掌。然而令他遗憾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性和创造性摆在西方大师面前毫不逊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如今却一步步倒退,以至于“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上周六,他来到何香凝美术馆举行《“大地魔术师”和中国当代艺术》...

    2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最近9年来吕胜中把央美实验艺术系当成了自己的作品,即便是没课的假期,他也待在学校办公室里为学生查资料、看书。桌上的线装书都是学生论文。文、图/kk正值暑假,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楼的过道里一片死寂,每间教室都打上了封条,实验艺术系的也不例外。不过细细一看就会发现,虽然挂着金色的大锁,封条已经被撕开过了。“你提问还是我自己讲?还是我自己讲吧。”吕胜中刚坐下来就笑呵呵地来了一段...

    61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何红舟:因为热爱所以不悔才会坚持[图文]
    何红舟:因为热爱所以不悔才会坚持[图文]

    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新具象工作室导师,他的多幅作品获得了全国性展览大奖,他生性温和,却常因被现实所羁绊而懊恼……他是我们今天走访的艺术家——何红舟老师。多年前何老师就把自己的画室定在杭州的老余杭,虽与自己城西的家有些远,但也不辞辛苦来回奔波。刚搬去的时候画室周围还很冷清,现在日益繁盛,渐渐热闹起来,画室前的路似也宽敞许多。童年的回忆...

    7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堆雕水墨画革新广彩瓷赏析[图文]
    堆雕水墨画革新广彩瓷赏析[图文]

    堆雕中国水墨画。□本版文、图信息时报记者徐毅儿应霍英东基金会邀请,旅澳艺术家连泽强近日来到广州南沙,参与组建南沙艺术中心,打造南沙文化名片。据了解,连泽强是一个游离于艺术群体的独立艺术追求者,他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艺术研究,身体力行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现阶段,他除了继续完善、推广堆雕中国水墨画外,还将投身于广彩瓷器的革新事业中,力图为广州彩瓷注入新的活力。独创立体堆雕陶瓷水墨画连泽强于...

    3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图文]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图文]

    ■“以色列电影第一夫人”阿尔玛戈小说《艾维娅的夏天》出中文版《艾维娅的夏天》中文版书封《艾维娅的夏天》1951年,10岁的女孩艾维娅与她的单亲妈妈亨雅在以色列的一个小村庄里相依为命。亨雅是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她被过去的记忆困扰,情绪不稳定,政府也无法帮助她和女儿改善处境。艾维娅一心想找到她的父亲,总觉得刚搬到村中的那个男人就是他父亲,而亨雅知道艾维娅的父亲为什么没有...

    16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傅抱石作品《秋林行吟图》文/张璇供图/刘文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作为投资及收藏市场上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市场表现还是在民众的情感接受度上都名列前茅。然而近年来,一批定义为“中国书画”却完全不遵循笔墨的当代书画作品,所创造的天价神话一个接一个出现,动辄即拍出几千万美元,这就直接导致一些跟风的投资人士纷纷转向“轻视传统、重视当代”的艺术误区。那...

    76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文]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文]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在“书家”、“画家”遍地的今天,像画家孟宪义这样耐得住寂寞的书画家实为少见,也实在难得。他用30余个春秋锤练笔墨,修心悟道,画作追求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明丽高雅,清彻幽渺,笔墨空灵,构图简约疏朗,阐释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美学理论和人文思想。求取生动淡雅风作为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先生的弟子,孟宪义最早接触的绘画形式并非中...

    132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吴以强:一个艺术家的叛逆[图文]
    吴以强:一个艺术家的叛逆[图文]

    艺术创库画廊(香港)将于2012年8月25日至9月28日,举办中国艺术家吴以强个人作品展,名为《七嘴八舌,什么都听不见》。吴以强的创作以纸的媒介作为基础,如报纸、杂志、宣传单张、经文等,再加以篡改、撕捏、重构,从而创造出新面貌的作品。看网也特地对吴以强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访,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艺术家自己的声音。创作动机?最初,篡改和歪曲报纸是基于消解报纸的同时回到报纸本身,报纸其实变成一个...

    7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