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除了笔墨 中国画什么都可以重新激活(上)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跑跑 点击 :

如果你在一个画家的作品中感觉到了笔精墨妙、气韵生动,同时又在他的生活中看到了一些被你视为“腐朽”的东西——唐装、佛珠、功夫茶、太极、古董、企业家、厅长局长……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不会觉得他很不当代?一个“当代艺术家”玩这些东西可能很有意思,因为他身后有“国际资源”构成的当代—世界;但是一个传统中国画家拥有这些就真的太协调了,而且他是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所以,中国画家要想既保留笔墨精华(或者叫“守住底线”),又拥有当代艺术家所追求的“现代性”,就得仔细想想是保留这些爱好还是重新思考笔墨之外跟绘画有关的其他东西。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且常常容易产生混乱,但是,既然当代艺术已经占据了话语的主导位置,中国画家就有必要通过激活“概念”回到与时代的对话中。

●作品

“作品”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幅画,即最后完成的那个画面,而是指完成画面的过程。作品的过程当然包括从“画什么”(题材、主题)到“怎样画”(形式、技巧),但更主要的是“为什么画”。当画家对人说“我最近完成了一幅作品”时,如果指的不是一幅试图参加国家级展览的“新院体”作品,那么多少会带给人一些跟画家的真实状态密切相关的期待;而当你说“我最近完成了一批作品”时,所指最好是一个系列,而不要是一段时期的画作累积。“为什么画”当然也包括为市场而画,但这是最低层次的。最高层次当然是为自由和自我而画,画家通过读书、思考和观察社会便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自我。作品技巧上的好坏大家都看得出来,所以画家应该在技巧之外建立起关于一幅画的一整套说法。从这一点来说,任伯年能够向我们大说特说的就只有他那些为吴昌硕作的肖像了,因为这里面有画家与被画者之间的种种现实关系。齐白石的人物画也是这样,它们基本上是画家本人人格和志趣的体现,例如《人骂我我也骂人》就可以说是他的自画像,后人学得了笔法却仿不得题材。参照上面的例子,最容易画古人的中国画家最好不要把画李白、苏东坡当成“作品”,除非它们真的像王子武的《曹雪芹像》那样下了很多画外功夫。

●观念

“观念”可能是中国画家最害怕的一个词,也常常被他们用来鄙视那些看不懂的当代艺术作品。的确,即便是在当代艺术中,“观念”也不能解释为作品蕴含的哲理。艺术作品必须是有意味的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同时又必须是直观的,它不是对哲学的解释,但哲学可以解释它。可以将“观念”理解为“作品的可陈述性”,即画家能够围绕作品建立一套从主题、形象到形式的解释系统,以帮助人们认识作品。这个解释系统可以是完全理论化的,也可以是由大白话构成的,关键要看它是不是“有意味”。当画家说“让作品说话”时,如果他不是懒得去表达,那么就是他没有观念。陆俨少曾经乘木筏从重庆一直漂流而下,于是有了他后来画水的独特经验,这次历险一旦表达出来,并且结合作品中水的表现,这就成为了陆俨少作品的“观念”。注意,这个观念与“技巧”的区别在于它是用生命换来的,非临摹马远夏圭可以比拟。

●传统

“传统”本来是一个中性词,但有时被作为褒义词,有时又作为贬义词,问题就出在我们把它与什么相对应,以及要不要给它近义词。“传统”与“创新”或许能够建立对应关系,因为它们指的是在某个基础上的发展;但是“传统”如果与“现代”对应,那么传统就成了过时的东西——事实并非如此。“现代”的对应方是“古典”,作为现代人如果选择了“古典”,那他的作品就不会是现代的。人人都会说“传统是源头活水”,但真正让它活起来却面临一个范畴问题。笔墨有传统,观察方法更有传统,而我们好像是重视笔墨忽略观察。其实,从师古又不摹古的角度来说,继承观察的传统才是最有益的。我们常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对待传统的态度好像很正确,但其实是把传统当成了“古典”。既然传统是指留得下来的东西,应该就无所谓好坏,只存在继承它的个体适应与否以及如何适应。例如陆俨少与关山月同游三峡,关不停地画速写,而陆只是看,如果说关是遵循“师造化”的传统,那么陆就是坚持“目识心记”的传统,二者无优劣,却存在明显的差别。又例如春宫画,我们不能说其中的绘画技巧是精华,内容是糟粕,这是卫道士的态度。事实上,春宫画对性行为直接而又坦荡的表现正好能够拓宽我们今天的绘画题材,甚至修正我们的审美观。

●现代性

中国画家对待“现代性”与对待“观念”稍有不同,不是害怕,而是有点无所适从。眼看着别的画种很容易就现代了,而中国画总是现代不起来,于是画家们开始大胆地借鉴,从题材上,从造型上,从形式技巧上多角度进行突破。可是,尽管有抽象的“实验水墨”和半抽象的吴冠中彩墨,我们还是会不断提出中国画的当代性问题,也就是说,这个问题至今还是没有解决。细细想来,这其实是比例上的一个错觉,因为从事中国画现代改革的毕竟还只是广大画家群中的少数。受教育制度的影响,年轻一辈的画家似乎更重视如何在学习古典技巧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面貌,他们也少有考虑什么是真正的现代性。那么,现代性对于中国画真的很重要吗?这要看怎么理解现代性,不能做简单的加减乘除,或干脆把中国画的名字改了。如果现代性是指作品的新面貌,其实年轻画家的作品相比老一辈已经很新了,但我们似乎又还是觉得老一辈更有现代性。例如朱屺瞻,他临摹的范宽比今天任何一个学生临的粗糙多了,但他的现代性还是根本上的。今天的硕士博士在学习传统技巧方面很用功,但他们就是触及不到现代性,或许是因为他们一味创新而走过了现代性。如果现代性跟作品的新面貌没什么关系,我们就只能回到画家对时代的贡献,特别是与时代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谈现代性。从这一点来说,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徐悲鸿、高剑父、刘海粟、吴湖帆、蒋兆和、傅抱石、潘天寿等人都具有现代性,因为他们都不是孤立于时代的个体。这个现代性画家的名单还可以开出很长一串,其中有些画家的作品今天看来可能一点也不现代,但他们却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吴湖帆文稿》和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为例,这两本可以互相参照来读的书最近居然上了上海书店的畅销榜,除了一望便知的史料价值,我们可以相信这里面多多少少还暗示着海派文化的前世今生。我们不好说现代性只是体现在民国时期的活跃分子身上,因为现代性的概念实质今天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代表人物,我们也可以真的相信吴冠中的现代性。但是,我们更应该说,吴冠中的现代性恰恰不是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而是弥漫在他的说话里,他的话语属于重要的艺术实践,尽管这跟当代艺术没有一点关系。

相关文章

  •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被扔掉的当代艺术品。劳动节假日的最后一天,这场“物质内外的当代艺术开放展”在时尚天河商业城如此喧哗的展场开幕。开展日期和展场都可以用“热闹”二字来形容。这样的展示形式与展览策划的本意正好相得益彰,丰富的物质世界在开展时刻呈现出另一种能量,从而更加反衬出对精神世界的反思诉求。在展览中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据策展人世宾透露:27日下午布展,约3点多钟...

    18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英国大学博物馆生存现状: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图文]
    英国大学博物馆生存现状: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图文]

    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展厅精英性与公共性这对长期存在于博物馆和博物馆学讨论中的矛盾体,在大学博物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便抛开资金困境,精英性与公共性的矛盾仍然是英国大学博物馆策划展览和活动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展览——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大学博物馆精英性与公共性的矛盾首先体现在展览的选材、设计和诠释之上。为了在两者间取得相对平衡,满足不同观众群的需要,大学博物馆各出...

    172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图文]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图文]

    初中海白云在山68×68cm编者按:初中海,黄宾虹艺术的隔代知音。不仅仅在于他的焦墨山水直接发轫于黄宾虹晚年的焦墨绘画,由黄宾虹这个历史“坐标”逆流而上追溯中国绘画的千年传统,传承而有创新,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更在于他孜孜不倦,对黄宾虹艺术的探讨与研究,《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即是他目前为止对黄宾...

    100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简约“韵”长[图文]
    简约“韵”长[图文]

    霍春阳简约,是霍春阳写意画的特点。比起纷繁错落,比起浑厚邈远。简约,就是一泓清水,一眼能看透、一瞥就明白。我以为霍春阳要的,就是这个“透”和“明”的效果。万事能看透,万事能明白,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这是大智慧、大境界、大超脱。霍春阳几笔涂抹:一枝、一桠、一朵,看似随意。其实这是数十年的领悟和修为,犹如参禅者,在慢慢枯寂之中洗涤身心。有一天,倏忽间...

    173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在悉尼看弗洛伊德画展[图文]
    在悉尼看弗洛伊德画展[图文]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是我非常喜欢的当代英国艺术家。五年前好友景波留法归国,带回两本他的画册,我便一见钟情,他的风格冲击力之强,令我看过一眼便再也不能忘却。我想与我同感的同行一定不少。写实主义在中国大陆画坛依然占尽优势,同时十多年来,西方现代及后现代主义风靡大陆,它们的主流面貌是抗拒写实传统,背道而驰至相反的另一端。在这种大背景前,对于既不满足于临摹传统风格,又...

    181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西式中国风” 的大众化
    “西式中国风” 的大众化

    前言对日本人来说,上海是最具有亲近感的海外国际都市。从历史上来看,直到中日战争时期,最多曾有10万左右的日本人居住在上海,近年,从长期居住于海外的日本人数来看,上海又位居首位,2010年已超过了5万人再从到上海旅游的游客人数来看,日本人一直是最多的。比起中国的首都北京,日本人多有偏向游访上海的倾向,而且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倾向也是非常显著的。那么,日本人为何如此偏好上海呢?本文从日本游客看待上海...

    15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庸俗化阻碍水墨发展[图文]
    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庸俗化阻碍水墨发展[图文]

    京华时报记者潘之望摄近些年,在经历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后,水墨再度成为中国艺术中的热点词汇。数据显示,2003-2013年十年间,全国范围内有关水墨主题的相关展览已举办过619个,今年就有98个相关展览举办,占10年总体量的1/6之多。除了国内,国际上对水墨的关注度也日渐升高,除了博物馆和美术馆,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行也纷纷举行中国水墨的展览。8月16日,《京华时报》专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

    170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毅:斯是陋室,唯吾墨香[图文]
    王毅:斯是陋室,唯吾墨香[图文]

    王毅上海徽墨收藏家。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收藏有古墨2000余锭。张东供图王毅是上海有名的藏墨家,收藏几乎挤压了他所有的生活空间。他坐拥古墨2000余锭,其中不乏大名头的文人订版墨、御墨和集锦墨,件件精妙绝伦,而他一家却至今居住在一幢简陋的老公房内,楼道阴暗逼仄,卧室则像一个仓储间,除开几件旧家具、一张折叠床、一张书桌、几把椅子,四处布满杂物。王毅拉开了柜子底下的抽屉,小心翼翼地取出了...

    58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专家教你六招识别玻璃仿制玉器[图文]
    专家教你六招识别玻璃仿制玉器[图文]

    手镯几天前有位朋友拿来一件手镯(图1),让我看看是青海玉还是南韩玉?我说凭经验感觉它不属于和田玉类,而且有玻璃的质感。他说“不可能,买的时候我在玻璃板上作了刻划试验,能够刻划出痕迹来”。说着还在我的桌面玻璃板上划了一下,我用手触摸划痕,确实是有点涩感。我告诉他,玻璃的硬度可以做到摩氏7以上。其实在目前要找出玻璃的唯一确切判定依据来,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我首先测出了它...

    85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超现实主义:“看不懂”还是“不用懂”[图文]
    超现实主义:“看不懂”还是“不用懂”[图文]

    弗兰克·斯特拉《波伦布》继《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在中华艺术宫揭开面纱之后,《电场:超越超现实——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前天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露真颜。在许多人津津乐道于两场展览的艺术品“天价”市值比较时,还有更多人提出了艺术赏鉴上的比较问题:和以“写实主义”...

    11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徐冰:当代艺术假大空 [图文]
    徐冰:当代艺术假大空 [图文]

    2012年4月,艺术家徐冰在“地书”上海展览现场。身处当代艺术系统之中,徐冰却对当代艺术持批判的态度:“我要是不参与这个系统,我也不能够批判。西方也在自我反省这个系统。”谈当代艺术徐冰:当代艺术里有假大空的成分他曾经创作出一部“无人能懂”的《天书》,而今,他带着“人人能懂”的《地书》来到上海。...

    36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宣纸制作:传承在前 发展在后[图文]
    宣纸制作:传承在前 发展在后[图文]

    中国宣纸集团内待蒸煮的稻草对话中国宣纸集团董事长胡文军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中国宣纸集团董事长胡文军认为,宣纸制作100多道工序,是典型的系统性和集体性的传承艺术:“‘皮’、‘草’、‘水’、‘技’是制作中最重要的几个要素。宣纸是独特的,但不是唯一的,&ldq...

    75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涂鸦×摄影:由一幅壁画爆红国际的艺术家[图文]
    涂鸦×摄影:由一幅壁画爆红国际的艺术家[图文]

    ErnestZacharevic,现在居住在马来西亚。他在马来西亚的街头选取了不同的场景,借助旧自行车、旧摩托车、窗户等简单的物品,在墙壁上画出了可爱的孩子,这些画中的孩子和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让人真假难辨,引得很多游客上去和他们合影,同时游客们也享受着和壁画拍照的乐趣。Zacharevic最著名的是创造了一个姐弟俩在骑车的壁画涂鸦作品,整个3D效果相当逼真,吸引了很多游客做出...

    16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解密新工笔为何如此火爆[图文]
    解密新工笔为何如此火爆[图文]

    李洪涛《谧》系列之四徐累《向达芬奇致敬——天花》近几年,“新工笔”一词从美术界众多新生概念之中脱颖而出。如今,拥有成熟体系、大批艺术家的“新工笔”成为市场新宠,甚至出现精品一画难求的局面。从中国嘉德2012年首次推出“水墨新世界”专场到2013年保利香港秋拍中,“新工笔”代表...

    192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蔡华立藏民68×70cm蔡君华立,吉林磐石人也。上世纪80年代,华夏大地百业待兴,于书画一途亦然。华立性喜书画,又生逢其时可谓得天时;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为其艺术生涯之始可谓得地利;华立朴实敦厚,多得当代书画大家前辈赏识指点,可谓得人和。以华立之勤奋,又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终得丰硕回报。大凡中国书协、美协之展览,多能入展、获奖。作品多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收录收藏。于...

    116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