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龚继遂:艺术品收藏与国民性无关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石头 点击 :

南都周刊:在你看来,中国藏家走向海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龚继遂:就中国古玩而言,中国收藏海外大概经过三个阶段,先是零星找海外藏家、小商家买低端的、便宜的东西,赚取差价,因为在当时的市场上,欧美比港台便宜,港台比大陆便宜;之后是走进拍卖行,买买高端的、传承有序的、御藏御制以及能够保值的作品,这多是由于国内拍卖行兴起,急需高端艺术品,作为拍卖明星,引领潮流,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使高价合理化的“瓷器爱国主义”;然后是外国人送进来,中国人出去找的字画多,外国人送进来的器物多,因为字画赝品多,差价低,外国人收藏少,而国外藏家的器物则传承有序,差价高,他们愿意获利抛售。

南都周刊:在内容上,欧美和日本等主要市场之间有何区别?

龚继遂:欧洲瓷器收藏强,很大程度上大部分收藏维持欧美流通周转,而非回流大陆。北美与前者类似,也是瓷器、器物收藏多,学术支持很完整,有自己的收藏传承和收藏群落。而日本情况比较复杂,简单说来,日本向来起中转站作用,中国收藏通过日本流失到欧美去,欧美收藏再通过日本回流到中国来,比如著名的山中商社、龙泉堂都精于此道。但最近十年日本经济停滞,大量器物收藏流散到欧美,字画则回流到中国。当一个民族地域发生经济波动,它的部分资产被国外持有,等经济恢复时再继续做资产财富流通周转,这以后会变为常态。

南都周刊:前面说的是中国古玩,西洋藏品的情况如何?

龚继遂:举个例子,嘉德有个邮品部负责人叫郭学广,他的本业是集邮,是系统的外国邮票收藏家,但即便在当年邮市最火爆时,他的藏品也根本没法交易。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消费产品的进口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国,我们消费西洋音乐、文学、汽车、奢侈品,这些有资本附加值的东西,但西方视觉艺术、邮票,这些我们就没有。西洋画我们很熟,但我们哪有毕加索的画?除了路德维希送了一点,还都是一般的作品。收藏是一个文明的缩影,要流通,首先要有懂得这个文化的人。很多国外收藏品类,在国内都没有支持它流转的社群和圈子,所以外国文物在中国基本是有行无市。

但是有一个品类中国人开始买了,就是当代艺术品。首先,它对作品的呈现是一个重新编码的过程,对于作品的接受和解读是一个重新解码的过程,无论是国内国外,都不好懂;其次它的语言是国际化的,掌握了编码,谁都能读懂。

另一个值钱的大宗品类是珠宝,它文化性比当代艺术差,但商业性更强。它没有真伪之争,价值以原料价值为主,设计语言通用,比如伊丽莎白·泰勒珠宝,也会有中国人买。实际上中国翡翠也已经国际化,它的最大买家是西亚和阿拉伯皇族。

南都周刊:中国今天的收藏市场与日本当年的区别是什么?

龚继遂:中国人以买本国艺术品为主,而当年的日本人比我们现在更有国际视野,对外国文化更感兴趣。当时是日本经济泡沫期,日元强劲,那时也有很多炒家,有闲钱盲目进来。这与国民性无关。艺术品收藏基本是流动性过剩的资产配置,是一个洼地,“炒”是很自然的。

从品类来说,以油画为例,日本收藏国际化时,文艺复兴写实主义即使在西方货源也日益枯竭了,所以他们主要拿的是印象派作品;而香港台湾紧随其后,也拿到一些,以台湾为例,10年前苏富比(微博)统计,单价200万美元以上的作品就达到200幅以上;韩国则丧失了这个历史机会,后来拿的主要是现当代艺术作品。

这些基本都是资产配置手段,并不是说毕加索就一定不能买。实际上艺术品收藏反过来一定会促进艺术的发展,像韩国的光州艺术节已经常态化,在亚洲地区很有名。东亚的中日韩则慢慢形成一个当代艺术联盟,这都是好事。

我的经验是不要和权贵做生意

南都周刊:中国买家大批出现,还是在中国现当代作品在国外开拍之后。你亲手开创了苏富比在香港的中国当代油画拍卖,当时是怎样的情况?

龚继遂:当时中国买家去海外有两个基本的限制因素,一是外汇,二是签证。也没有完整的藏家群落,我们推出这个新的拍卖种类,根本没想到赚钱,也不知道是否可持续。这里面有个花边,1997年苏富比曾经有个伦敦当代艺术拍卖会,实际上是我离开苏富比之前筹备的,成交率12%,流标率88%。这说明中国当代油画当年根本不流行。

1995年苏富比举办中国当代油画第一次拍卖。我当时决定用陈逸飞的油画《黄河颂》做封面,这在当时有一定敏感性。我还给总部写了封信,征求意见。因为当时正值香港回归,封面上一个八路军战士,是不是意味着红色中国占领苏富比老牌帝国主义拍卖阵地?

南都周刊:这后来是怎样处理的?

龚继遂:陈的常见作品分三种,一是商业化的江南风景,另两个是英雄美女题材。比如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攻占南京总统府》,即使胜利场面,也是胜利激情,疲惫面孔。而《黄河颂》与前面三种都不同。它充满抒情色彩,不是暴力、战争,而是全民信仰时代阳光少年的自信和青春,有极好的象征意义,代表民族复兴和少年中国展望。

后来我们热烈讨论之后还是决定用《黄河颂》。理由是陈是中国官方推荐,美国汉默画廊代理,回赠中国领导人的御用艺术家,一向走商业路线。但《黄河颂》饱含青春激情和“文革”真诚信仰,是历史瞬间特殊产物,可遇而不可求,即使有再高的技巧,也不会再有那种创作激情了。我们将其作为封面,既表明我们的判断,也表明我们希望商业之外,严肃拍卖应有美术史价值和定位。这是我在拍卖目录上写的原话。

南都周刊:你个人也是知名的海外收藏家,具体经历是怎样的?

龚继遂:我个人主要做宋瓷和古玉的收藏,大都是1990年代初在纽约、香港买的,当时的价格才几万块。这些一直不值钱,因为政策限制,没有市场,也没有流通性,就是个人用来养气。我一直觉得商业的总是不如经典,我的收藏一直是卖掉商业的,换成真正的收藏。比如我买过40多张林丰年的画,还买过二三十张齐白石,都慢慢卖掉了。

当然也不都是拍卖,比如我有一块古玉,卖给了一位领导人的二姐。她到现在还来问,龚先生,我买的玉值多少钱了?您多少钱愿意买回去?我说当初几万买的,现在值十几万吧,您随时不要我随时给您十几万,她说那才这点钱我才不卖呢!您不必每次都跑来气我吧。

私人交易还是会有很多麻烦。我个人认为,不要和权贵做生意。权贵从底下买东西,总要给点面子,少要一点钱,但有时少要钱可以交朋友,有时少要钱也交不了朋友。现在在市场上这部分人很少了。还在的也照规矩办事,持有力比较强。像当初我卖的齐白石被一位省级要员买走,现在行情涨得比较高了,那些东西也没见他拿出来套现。

艺术品一定会向权贵集中,作为他们财富配置的一部分,这不是正常的,但是必然的,国外也是这样。以前官僚就是文人,艺术品是士大夫生活方式一部分,有人文色彩。历史上看,原来这个舞台上很多权贵,现在看反而不多。一是现在职业政治家都不是传统文化人,二是市场化后,财富配置手段多了。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个市场更有规则了。

相关文章

  • 艺评家谈裸睡艺术:裸睡就是一个噱头[图文]
    艺评家谈裸睡艺术:裸睡就是一个噱头[图文]

    面对周洁的展览,不同的艺术家发出了不同的解读和声音画家范明正认为,裸体其实只是一种很正常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吸引关注本身也并没有什么错,“她展示的铁丝床等铁丝作品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中国美术批评家协会学术委员刘礼宾则表示,无论周洁方面如何解释,展览的海报上周洁确实是裸睡在铁丝床上的,这不能归结于外界的误读,刘礼宾说“就我目前看来,这个裸睡就是一个噱头。在...

    31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浅谈麦罗武先生的艺术[图文]
    浅谈麦罗武先生的艺术[图文]

    麦罗武玉立72×72cm《千荷竞奏》是香港著名画家王无邪先生对麦罗武先生多采多姿的荷花作品的一个概括描述。如今,在香港画坛,只要提及麦罗武的名字,大家立即会联想到他那构图新颖、风姿卓绝而充满灵气的荷花作品。早在多年前,我就认识了麦罗武先生,当时知道他是一位成功的香港企业家,他凭着聪明才智、坚毅勤奋和诚信,白手兴家,打造出自己的事业王国,其奋斗史实属又一个典型的香港传奇;同时我亦知...

    81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尹吉男:平民时代的文化和美术[图文]
    尹吉男:平民时代的文化和美术[图文]

    2012年10月15日晚6点半,2012年度“直面名师”系列讲座第一场“尹吉男:平民时代的文化和美术”在中央美术学院5号教学楼F109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央美术学院校团委学生会学习实践部主办,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先生为大家讲述中国进入平民时代之后文化和美术发展的特点及形态。首先,尹先生就“平民文化”的相关问题...

    52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新加坡艺术家洪雪珍作品《TowardsJurong》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坡的艺术家在水墨画中融入了热带色彩,这种“南洋风格”曾被视为当时新加坡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精神的独特财产。而今,水墨画再次受到世界关注,而新加坡的水墨画源流似乎因为时代更迭而逐渐淡去。随着这几年水墨艺术逐渐在国际艺术界受到关注,新加坡的水墨现状却后继无人、情况堪忧。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

    11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宋至元代画坛变革 文人画家内心世界代替客观[图文]
    宋至元代画坛变革 文人画家内心世界代替客观[图文]

    北宋赵佶《五色鹦鹉图卷》宋画注重“物的外形”、重写实,元画不求“形似”、重写意,是在明代董其昌建立的绘画理论基础上简单得出的划分模式,也就是说,人们从宋代以后开始不追求“画得像”,或者说是追求“画得不像”,进而由于董其昌和他的信服者逐渐主宰了绘画的讨论,其观点几百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今天即使...

    7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作品《猫头鹰》(1960年代),现藏于中华艺术宫李明娜说起林风眠,自然会联想他的仕女画,很多人喜欢,我也是。来到中华艺术宫,面对林风眠专馆里的作品,我会更多地流连在他的风景和鸟类作品前。一幅“江舟”,画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山水,作为校长的林风眠率师生迁徙途中,方构图,一排高山扑面而来,把水面压得很低,一叶小舟驶过窄窄的江面,雾中可见远山。用色少许,粗笔勾勒,以墨扫...

    99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这些书信可弥补张爱玲整个传记”[图文]
    “这些书信可弥补张爱玲整个传记”[图文]

    王安忆(左)与苏伟贞(右)昨天在复旦大学对话张爱玲书信。台湾女作家苏伟贞不久前在99读书人出版了《长镜头下的张爱玲》,她以小说家和评论家身份依据张爱玲书信对张爱玲个人和作品做研究。作为张爱玲的通信对象之一,苏伟贞昨天下午来到复旦大学做“长镜头下的张爱玲”专题讲座,讲述通过书信来往而认识的那个真实的张爱玲,与苏伟贞讲座对话的是上海作家王安忆。十年收到回信十余封在王安忆...

    12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吴为山:以忧患为生命底色[图文]
    吴为山:以忧患为生命底色[图文]

    翻阅吴为山的雕塑作品集,其间,最令我怦然心动、血涌神驰的,乃是一尊《独立苍茫——齐白石》。图片上,齐白石的颈项、身躯被拉长又拉长,拔高又拔高,乍一看,似宇宙洪荒孑遗的巨木化石,又似“天欲堕,赖以柱其间”的独秀峰。材质为泥,视之却如山骨,崚嶒,峥嵘,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目光叩处,锵然作青铜声。这是齐白石吗?齐白石哪能有这般颀伟?若依头部和躯干的比...

    134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施杰荣:笔墨为书画书画如其人[图文]
    施杰荣:笔墨为书画书画如其人[图文]

    施杰荣书画作品施杰荣,号般若堂主、莲花居士。1957年生,湖南浏阳人氏。供职于株洲市天元区政府。现为株洲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株洲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直书法协会研究员,天元诗社副社长。美术作品曾发表于《文艺报》、《湖南日报》,入选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捐助西部失学儿童基金会”,入选湖南省宗教书法作品展,入选株洲、贵阳等六市联展。书法作品曾入选文化部第八届“...

    11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孩子给出最犀利的现代艺术评论[图文]
    孩子给出最犀利的现代艺术评论[图文]

    波拉克《31号》准备好开怀大笑吧。博物馆和父母们都在竭尽所能让孩子对艺术感兴趣,然而了解在第一眼看到艺术品时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也是乐事一桩。你能猜出以下这些孩子分别是在评论MOMA的哪件藏品吗?*这就是一张大红纸,上面有四条线。没什么意思。我给它打1星。我觉得它很傻。*看着挺好玩的,能看到一个箭头样的东西……有一些小脸,可能是假人在偷看,你可以用箭去射他们。他们...

    158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夏国:耐人寻味的霓虹世界[图文]
    夏国:耐人寻味的霓虹世界[图文]

    夏国《霓虹灯》系列作品霓虹灯与LED灯的组合,以“光雕”的形式展现出相悖的物象与物形,这就是艺术家夏国为公众展现出的霓虹世界。艺术家试图借由工业美学的产品为媒介,在当下语境中探求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也藉此展开对各种问题的投射。夏国《霓虹灯》系列作品夏国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是一位沉静、态度锐利且观念前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对非物质化时代的物质性本身展开持续而彻底的反思,通过霓...

    14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图文]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图文]

    继承和创新的融合,传统和现代的对接,是艺术家探求的永恒目标。董明洋先生的水墨岩画如奇葩绽放,独秀于画坛,在这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展读董明洋(大洋)的一幅幅水墨岩画,我不由惊叹,沉睡千年万载的远古岩画苏醒了,人类幼年神秘的文明基因复活了!岩画于我,似乎并不陌生。我知道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画中那头闻名于世的野牛,我见过新疆阿勒泰岩画清晰生动的照片,我也曾站在贺兰岩画的太阳神图案前顶礼膜拜。但观赏了大...

    139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关注社会变迁的中国当代摄影最有意思[图文]
    关注社会变迁的中国当代摄影最有意思[图文]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主任、摄影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专访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主任、摄影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国内首个专注于影像领域的艺博会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Shanghai)刚刚在上海展览中心闭幕,诸多国际画廊所带来的大师作品以及成熟的商业社会所必需的规范的市场理念,激发了许多关于当代摄影的话题。尤其当镜头不再代表着一种权力,摄影作为最“民...

    2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百家争鸣:当代中国画缺什么?[图文]
    百家争鸣:当代中国画缺什么?[图文]

    钱松嵒红岩135×62cm纸本设色20世纪五六十年代◇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悦石: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张公者: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工作室导师、《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张公者:当今的中国画创作可谓异彩纷呈,但是综观历史,今天的中国画又有多少可以写入绘画史中?今天,《中国书画》就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做一个论坛,主旨是如何能促进当代中国...

    7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文]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图文]

    孟宪义绘画重在继承文化血脉在“书家”、“画家”遍地的今天,像画家孟宪义这样耐得住寂寞的书画家实为少见,也实在难得。他用30余个春秋锤练笔墨,修心悟道,画作追求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明丽高雅,清彻幽渺,笔墨空灵,构图简约疏朗,阐释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美学理论和人文思想。求取生动淡雅风作为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先生的弟子,孟宪义最早接触的绘画形式并非中...

    132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