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二王书法影响下的演变史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骆驼 点击 :

应读者要求,《诗书画》杂志将在博客中刊发以往各期的部分作品,请赐览。

(《诗书画》杂志第六期2012年10月发行):二王“圣”化别议张鹏

古往今来驰骋于书场并有所建树的人,用“不可计数”这个词来形容,恐怕不算过分。“大师”、“巨匠”级别的,每隔几百年,也能数出几个。但是“古今莫二,贵越群品”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书圣”王羲之。唐太宗虽然说过“愿与诸臣敩学(王羲之书法),以粉饰治具焉”的话,但这话听起来却飘忽得很,因为王字本身并无奴性,他也没有在书法中表达过诸如“君君臣臣”之类的理论,在教化愚民方面可以说无甚价值。是否唐太宗别有“提高国民素养,共建和谐社会”等更为宏伟的深意,则实在让人猜不出。我倒更愿意相信,王羲之被封为“书圣”并受到一代代书法家的顶礼膜拜,除了人品之杰出及书法贡献之巨大,没有其他隐情。

这样一来,结论似乎就出来了,但是还没有完。

南齐王僧虔在《论书》中说:“洽与右军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王羲之与王洽变古为新的创造,今天人们还只在学习钟繇、张芝的古体。这一评价基本符合事实。钟繇、张芝的书体都是才从隶书变化出来,尚带有浓厚的隶书笔意,尤其是草书,字字独立,极少连带,王羲之“加强纵引”的变法,使得书法艺术的抒情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开启了行草书的新天地;楷书方面,则“势巧形密”,易扁为长,剔尽隶书痕迹,成为隋唐楷法的先声。以他世族大家子弟的身份、独具的创造精神以及作品本身所达到的高度,按理说,活着就该享受“大师”、“巨匠”之隆誉了,“书圣”呼之欲出也理所应当,然而并非如此。圣,谥于天子以下的活人,不见得就多么幸福,它意味着从此以后你就不得不远远离开人群,面无表情地坐在一个供人仰望的高台上,凡人稍有举动,就会招来指责与非议。现实中的王羲之其实看不出有什么“圣”相,“坦腹东床”不是,“墓前告誓”也不是。假如他今天活过来,去看看绍兴兰亭里面日夜供人瞻拜的那个“自己”,说不定就会拂袖而去。当然,“圣”前还有一个“书”字,显示着他的“专业”贡献,但这方面,他同时代的人就并非迷信不疑。庾翼在荆州时,见庾家子弟遍学右军,颇为不平,说:“小儿辈乃贱家鸡而爱野鹜,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王僧虔《论书》)。后来,见到羲之给其兄庾亮书才折服,写信给羲之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因丧乱遗失,尝谓人曰‘妙迹永绝’。今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张怀瓘《书断下》)。如果不是见了王羲之“顿还旧观”的章草,庾翼是否叹服恐未可知。

将王僧虔和庾翼的话合在一起看,一个说贡献如何如何大,一个非得看了“传统功夫”才深表叹服,虽然结论都有服气的表示,但玩味起来,却很有嚼头。我们评价一件作品好还是不好,会自觉找来一个参照—经典。所不同者,有人心中的经典是活的,他从经典中看出的是“一点一画皆有深意”、“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有人心中的经典却是死的,恰如拿着一把经典的尺子,往作品前一卡,合,就点头微笑;不合,就皱起眉头,评曰“不传统”。他心中的传统,缕来缕去,最后就到了书圣那里。书圣活着时做野鹜,朝圣者却总要让他做家鸡—万万动不得的!这让我想起一些当今的“变古形”者,在半赞半骂声中,偶尔也会亮出若干件惟妙惟肖临摹书圣的作品,以满足一部分甚有书圣情结却眼光不济者的胃口,以令其叹服,把书圣当挡箭牌。

将王羲之奉为“书圣”,有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生前已如上述,身后,则羊欣称他“古今莫二”。王僧虔则云:“崔(瑗)、张(芝)归美于逸少,虽一代所宗,仆不见前古人之迹,计亦无以过于逸少。”齐、梁年间,王献之声名超过王羲之,以至于“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此时推重王羲之比较得力的,是梁武帝,他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评曰:“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而真正使王羲之定于一尊、独享“书圣”大名的当然是后来的唐太宗,不仅到处收搜罗王羲之手迹,且亲自为他撰写传论,将他推向“尽善尽美”的地步。自此以后,王羲之才稳稳当当地坐上了“书圣”的头把交椅,至今无人撼动。

书法一事,用前贤的话说,是“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赵壹《非草书》)乃“学问中第七八乘事”(黄道周),实在只是一件自娱自乐但还算高雅的艺事。自有书圣以后,复杂起来。一些平白简单的道理开始偏离理性的轨道,圣徒圣孙群体的关系,也如人伦一般开始镀上秩序的色彩。而这与王羲之本人并不相干。

我们且先看看如下评论: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李煜)

颜鲁公书虽自成一家,然曲折求之,皆合右军父子笔法,书家多不到此处……(黄庭坚)

李煜这段话被引用得十分广泛,从中不难得出一个印象:如果完美的书法家得分为一百的话,自从有了王羲之,所有人都是从书圣的一百分中你分一点,我分一点。只分了一部分,自家固有的部分则为多馀。不然,所谓“失其俊迈”、“失其温秀”等等又当何讲?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有了张飞的彪悍,就不可能同时有貂蝉的妩媚?有了万里长城的壮观恢宏,就不许有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西施捧心”尚且有其可人处,怎么一有书圣,人家的不似之处都成了病呢?虞世南确实没有王羲之的“俊迈”,但王羲之也没有虞世南“君子藏器”之蕴藉!颜真卿与王羲之比是显得粗壮了些,可王羲之又何曾具有颜真卿的豪迈呢?大概李煜做久了皇帝,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论也习惯性用到王羲之身上去了。至于“天下第一行书”的排名,更是荒唐:“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老话,总不能因为遇见了“圣”,就忽然变成“特殊国情”了吧?以违背常理的代价来圣化一个人,一件作品,一千多年竟就这样过来了。

黄庭坚也很有趣,明明知道颜真卿并非书圣麾下的一员,仍然要“曲折求之”,求出“皆合右军笔法”。假如有两个长相迥异的人站在面前,一个高额大眼浑腰,另一个低额小眼弱肚,且一定要你“曲折求之”,说出他们的相似处,也不是说不出来,比如都是一个脑袋、一个嘴巴⋯⋯黄庭坚当初到底是从哪个角度来求的,恕我浅陋,不能明白。只是我甚感疑惑,是不是不把颜真卿说成“皆合右军笔法”,就显得颜真卿低人一等了?阮元谓:“鲁公楷法,亦从欧、褚北派而来,其源皆出于北朝,而非南朝二王派也。”刘熙载谓:“鲁公正书,或谓出于北碑《高植墓志》,及穆子容所书《太公吕望表》。又谓其行书与《张猛龙碑》后行书数行相似,此皆近之。”二人都没有让颜真卿和书圣去“攀亲”,不也挺自然的嘛!当然,黄庭坚此处的“合”,不是“继承”的意思,而是指合其“理”,也就是说颜真卿和王羲之在某个规律性的问题上有暗合之处。细细一想,其实也是一句废话:法天法地法自然的书法,写到一定份上,都在冥冥之中希求合于“自然之道”,与其硬说合于王羲之的“理”,还不如说合于书法本身之“理”,这是书圣也无法逾越的!

一部书法史,在“圣”的笼罩下,臣服的,背叛的,都有意无意地要将自己的师承追溯到二王才不被视为异类。王铎的书法,横看竖看都不像是书圣的“嫡亲”:尺幅、用笔、用墨、章法、结体,全是新调。他又不肯拿出“顿还旧观”的作品以令人叹服,只好大叫:“吾书学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爱吾书者。不知者则谓为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其经历与王羲之当年何其相似!其创造力与王羲之又何其相当!要说嫡传,他嫡传的倒是王羲之最精华的“师古开今”。可是不行,网中有势,逼得他不得不声明自己“颇有所从来”,并非“野道”。安思远藏“真宋本”《淳化阁帖》中有王铎的题签,他的“有所从来”即是指此。且不说王著编纂此帖有多少错漏,真伪几何,光是由墨迹到石头再到拓本的几道工序下来,王羲之就早已面目全非了,还谈什么真正的“有所从来”?一个创造者,却不得不去为所谓“出身”进行辩白,这种情形,无聊而可怕。

圣化之下,能够像张融和叶昌炽那样说出“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知二王以外有书,斯可与论书矣”的人,少之又少。稳妥而常用的办法,是托古改制,托着古的名号来击溃无聊者的包围,再腾出手来改制。圣,似乎就该这么折腾。

“二王风”在展览中兴起时,鼓掌声一片,被视作“复兴传统”、“走正路”的好苗头;几年下来,遍地都是“二王风”,观众麻木,评委也麻木。理论界不得不开始讨论“伪二王”,展览,也几乎有压制的意思。我以为,一个好的提倡,比如锻炼身体,是不怕实践泛滥的,天天锻炼,人人锻炼,才更好,不会出现如此这般困扰的。对也是二王,错也是二王,一会儿抬,一会儿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圣”的情结,还很严重。

相关文章

  • 风雅名士金武祥的岭南生涯[图文]
    风雅名士金武祥的岭南生涯[图文]

    资料图片晚清的“风雅名士”金武祥一生仕途尽在岭南,先是在广东,尔后到了广西,期间又不时往来两地,招邀岭南岭北文人,形成以广州、梧州、桂林为聚会之地的唱酬活动,蔚为文宴之大观。其所撰著,往往以留意旧史陈迹而为时贤后人推重。在晚清岭南文化史上,一介寒儒微宦的雅兴,却分明折射出文运的兴衰之迹。初入仕途金武祥(1841-1924),字溎生,号粟香,常州府江阴县(今江阴市)人...

    116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图文]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图文]

    从达·芬奇解剖手稿上发现秘密“达·芬奇的科学密码———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大型展览,自今年8月底开始在广东科学中心二楼专题展馆连续四个月免费对外展出。展览中展示了当年达·芬奇留下的绘图手稿,其中一部分达·芬奇的解剖学手稿,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达·芬奇绘画手稿壹...

    11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 还要继续深化
    蔡武: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 还要继续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顿——访文化部部长蔡武记者张贺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基本完成,各地各相关单位对接下来是否继续推进改革,以及改革的走向等问题非常关注,相关政策措施也有待明确。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文化部部长蔡武,请他对有关问题作出解答。——编者记者:在今年的两会上,文化体制改革也是代...

    116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外国教士的异乡情缘:清廷艺术家马国贤[图文]
    外国教士的异乡情缘:清廷艺术家马国贤[图文]

    16世纪末自利玛窦(1552~1610年)以来,西洋传教士即陆续前来中国,颇多任职皇宫,其往返的书信提及皇宫的情形虽多,但论及完整的游记则难求一二。兹介绍一位鲜为人知略带传奇性色彩的人物——清廷艺术家马国贤,以飨读者。马国贤的石版画像以及马国贤回忆录手稿之二《一条印头鱼》马国贤,意大利人,1692年5月29日生于那不勒斯南部的爱波里小镇。其生平几乎无可考查,只知其父亲是萨...

    99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们的传奇在诗歌里”[图文]
    “我们的传奇在诗歌里”[图文]

    ■“诗歌来到美术馆”昨天请来欧阳江河欧阳江河王寅图欧阳江河说自己很喜欢背后墙上的诗句,出自荷兰艺术家布里埃尔·莱斯特的作品《阿卡迪亚的忧郁》:“欣喜若狂,忧郁将择日而至。”昨天,民生现代美术馆“诗歌来到美术馆”举办了第二次活动,这次请来的是诗人欧阳江河。在“欧阳江河《凤凰》朗读交流会”...

    17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画百杰谈艺录——王隽如艺术[图文]
    书画百杰谈艺录——王隽如艺术[图文]

    在中国古代,艺术并不若今天之社会地位,从艺者们有被尊为“艺术家”之荣幸。在过去,从艺之人不论对书画,演戏,乐音等之掌握的技艺再高超,也只不过是伶人画工而已,并没有占据更重要的社会地位。故古人之“十年寒窗”苦读,实为“学而优则仕”,入仕被认为是安身立命的正道根本。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宁夏固原一个书香世家的王隽如老先生,本也想秉承...

    4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奖[图文]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奖[图文]

    无论谁怎么看,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跟诺贝尔文学奖沾边,跟和平奖沾边倒有可能——敝人最爱和平,讨厌无事生非,但不无“魔幻现实主义”意味的是,好几年来总是被诺奖闹得不得安宁。原因并不复杂,我是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版主打译者和“半拉子”研究者。不过今年有些复杂了:“村上PK莫言或莫言PK村上”。因此早早就有中日媒...

    136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在开放的结构中发展传统山水画[图文]
    在开放的结构中发展传统山水画[图文]

    刘建佛罗伦萨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用歌德这句话来审视刘建的旅欧作品,不难发现它的价值,可以看出他对古罗马、威尼斯、巴黎、科隆和莫斯科等古典建筑的艺术灵感,这种灵感集中反映在他对这些经典建筑形式的完美和对这些经典建筑的整体感和文化精神的表现。这不同于一般性质的写生,它的精到处在于对形式构成上的技巧,在于对处理块面体积大小和对横直方圆错落的适当比...

    17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图文]
    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图文]

    徐斌号子云,又号大丰堂主,浙江衢州柯城人。徐斌这个人很低调,使他没有在当代花鸟画坛的浪潮中随波起伏,而是过着一种平和恬淡的生活。虽然今天的书画市场火爆、商品画走俏,但如何成“名”成“家”、如何应对市场,这些浮躁的功利思想仍然离他很远。他偏安于浙西,潜心花鸟画创作,执着专注,令人欣喜。徐斌自小随乡贤周一云先生学画,周一云先生是张书旂的弟子,因此他的画风...

    3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帖学五人谈[图文]
    帖学五人谈[图文]

    一、你怎样看待帖学在书法史上的意义?张荣庆:我以为,自东晋以降及于今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系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发展延续的一条主脉。主脉,就是中国传统书法的正脉,或谓主流、正统、大统(参见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中国书史总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中有:“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犹...

    17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谷良的人物画艺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图文]
    张谷良的人物画艺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图文]

    山川风物,人杰地灵,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的江浙一带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魏晋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使得江浙的文化地位大大提高,山东王氏家族南迁,书圣王羲之的出现使得绍兴的文化地位照耀千古。宋室南迁又造就杭州成为绘画发展的重镇,千年以来江浙画家一直是艺术风气的引导者,以迄近代。现代美术教育和美术运动又以杭州为中心,林风眠、潘天寿二位大师主持下,国立杭州艺专(后陆续称为:中央美院...

    72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写实油画:相机永远不可能代替绘画[图文]
    写实油画:相机永远不可能代替绘画[图文]

    杨飞云作品这个圈子里,没有人把自己叫做写实画派。这些画家在绘画时,并没有想自己属于哪种画派。比如要画一个长得并不漂亮、但很善良的女人,画家的目的是把她的本质提炼到画布上,只有完全写实、一点不走样地画出来才能达到画家追求的效果,完全是根据对象的需要。比如画螃蟹,如果很写实地画出来就已经很漂亮了,完全写实画出来,比写意画更有表现力。画家往往是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而选择表现手法的,并不是机械地追求某种...

    109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靳尚谊:画家要慢下来静下心做学问
    靳尚谊:画家要慢下来静下心做学问

    上周五,“墨彩情致—两地情中国画、油画大展”在澳门威尼斯人度假酒店开幕,画展由中国画学会和中国油画学会共同主办,是两大协会在澳门的首次聚首,包括刘大为、郭怡孮、张道兴、杜滋龄、靳尚谊、许江、全山石等内地名家的120幅作品集体亮相澳门,掀起一股中国艺术风。翻开中国美术史,澳门曾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首站。16世纪下半叶,西方传教士在澳门将油画传入中国...

    188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王智远:放弃了为艺术而艺术[图文]
    王智远:放弃了为艺术而艺术[图文]

    图片资料自从杜尚在纽约展览了他的“喷泉”(也称作“小便池”)作品,这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艺术就被彻底地改变了。爱尔兰作家OscarWilde用他的名言“为艺术而艺术”,提倡给前卫倾向的艺术家以优先权,艺术作品的含义比艺术作品本身的形象更重要。你可能会认为,自杜尚以后,人可以使用任何媒介创作艺术品,这是事实,艺术家们获...

    184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精雕太行根艺:打磨艺术人生[图文]
    精雕太行根艺:打磨艺术人生[图文]

    ■毛庆珍老人和他的根雕。□文/图本报记者李洁夫通讯员马宇灵马彦在省会矿区,有一位热爱根雕30多年的老人,根雕作品在全国各地博览会、展销会上频频“亮相”并捧得大奖。如同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乡,河北吴桥是杂技之乡,蔚县是剪纸之乡……把矿区打造成”太行根艺“之乡,是毛庆珍老人的梦想。毛庆珍老人今年76岁,精神矍铄。谈起...

    13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