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百杰谈艺录——王隽如艺术[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西西 点击 :

书画百杰谈艺录——王隽如艺术 | 艺术理论

在中国古代,艺术并不若今天之社会地位,从艺者们有被尊为“艺术家”之荣幸。在过去,从艺之人不论对书画,演戏,乐音等之掌握的技艺再高超,也只不过是伶人画工而已,并没有占据更重要的社会地位。故古人之“十年寒窗”苦读,实为“学而优则仕”,入仕被认为是安身立命的正道根本。

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宁夏固原一个书香世家的王隽如老先生,本也想秉承祖上遗风,沿着“学而优则仕”这条传统道路,为国家,人民贡献自己之所能。然历史之变迁却让他留下“时不我予”的遗憾。正如王老所说:“基于学而优则仕的读书模式,欲出仕因社会原因致入伍未遂,又冀科考,博览群书。后因生计所迫,转入书画艺术创作,为穷究其底,达到彼岸。”上帝关上一道门,就会打开一扇窗,“入仕”未成虽至今遗憾,但寄情书画而抒胸中块垒之行为,却成就了王隽老先生如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古往今来,历史总在上演着相同的故事。不论是何种原因致使文人的仕途多乖,失意的骚人墨客或寄情于山水笔墨,或抒怀于乐音曲弹,或杂演于文章故事。西晋时期士大夫阶层之“竹林七贤”,因不满当时政治,栖隐山林,耽于玄学清谈,放浪形骸,在艺术,尤其是音乐方面成就卓著;五代后梁时期有荆浩,博通经史,为避中原战乱而隐居太行,以画山水自娱且成就斐然,并撰成中国山水画重要理论著作《笔法论》;前因弹劾当朝政要并抨击朝政遭贬官,后又不愿阿附权贵而被免官,致未再出仕的汤显祖,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成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并著传世经典《牡丹亭》。诸如此类的古例,不尽赘述。

前代之铸模,后代以范形。王隽如老先生之路,也算得是当今的此中典范了。他日嗟叹皓首穷经而无施展之处,时至今日就应感谢开放时代之阳光雨露。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各种艺术的蓬勃兴旺创造了良好环境,随着发展的多元化,艺术在当今也更凸显它寓教于乐的社会作用。于是,“学而优则艺”也不失为一种报效方式。如此看来,对于王老先生来说,“时不我予”的感慨也可只化作一声自我叹息了。

博通今古浩瀚之学

王隽如先生之所习,是从严谨的家学,而非“科班出身”。在过去大家族体系绵延的中国,家族世代相传之学,注重基础传承和贯通思维的引导,既有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极强的风格特色。博古通习,培养兴趣,涉猎广泛,让学者在自觉意识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体系和观点技能。让“百花齐放”之兴旺,促进“百家争鸣”之发展。

王老先生从三岁开始习字,遍临诸家,撷善而从。他不光只专书画一门,更触及治世经用之学和其他门类学科。王老用十四个字总结了他少时的学习经历:“牛角挂书诵诸子,凿壁偷光读经略”。他的学习方法是“纵横交错”的,纵惯历史古今,横通众学百科。他勤研诸子百家之思想,苦习经略治世之道,盼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入仕报效国家。扎实的幼功,虽然没有让他得愿仕途,但为他后来在书画艺术方面广采博收,自成己法打下坚实基础。

他曾骄傲地告诉我:“我所学的成就,并不是“科班”人能达到的,因为,不受框框局限。”以他之学成,做这样的自我评价,也实不为过。其实,不论是“自由之学”还是“科班出身”,掌握基本技能之后的继续修行才是最重要的,而修行的关键,必须明白触类旁通的重要性,跨足不同领域,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运行规律,而后善思妙用。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出自《周礼·保氏》。中国古代“六艺”是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根据现今的要求来说明各要,礼即礼仪,培养道德规范;乐即音乐,强调修养;射即射箭,而今应做具备生存技能来解释;御即驾驭,注重的是掌控大局的能力;书即书法,认读识写的能力;数即数学,培养推演运算的逻辑能力。古之圣贤辈出,人才济济,文化繁荣,源远流长,与这种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科学育人方式息息相关。

王老先生的学习方法,正谙合“六艺”之道。这种思维优势在他身上立竿见影。在入仕无望的那段失落时期,王老曾经在固原一家图书馆抄书达十九年之多,涉猎科目极广,包括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和谋略学等等。如饥似渴地饱学酣读,为他今后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也成为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旅程。

十九载蹉跎岁月,如群山延峺,似海底无眠。他就像一个朝圣的僧侣,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拾级而上,从不曾骄躁,跬步渐积而千里终成,就如王老先生诗中所言:“穷科究理衣渐宽,潜心研精鬓成雪”。翘首之时,已俯视群山。究其一生,是如此淡泊恬然,犹水之清澈慧黠,有善利万物而不争之德。这宁静致远,也是朝夕的修为。

中国书画艺术荡涤性灵,投入此间以娱心性,徜徉艺海时,他不曾浪形失志,失意时也不忘心怀家国黎庶,这恐怕得益于王隽如老先生饱学经纶而知保守根基的大彻大悟。这种根基,就是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无国亦无家,无家便无我。王老先生说:“中国书画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的独特一片,通过视觉关系,可寓教于乐。它能起到宣传和教化的作用,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古为今用书画“三益

在谈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王老先生热情洋溢,兴奋不已。此画描绘了当时北宋都城店铺林立,熙来攘往,贸易兴隆的一派繁华。且不说其笔墨构图和历史价值,深深打动他的是图画中物阜民丰,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他说:“国家好了,社会就稳定了,老百姓的生活富足了,就什么都好了。”与其他之人不同的是,王隽如老先生在仕途失意之后,并没有选择栖山逐水,隐遁避世。而是依然努力把他之所学致用于社会。

不论何时何地,王老先生都不忘把他的书画艺术之路与国家,人民和社会发展之路联系在一起。“固原市三益书画社”是王老先生在家乡自办的画廊。所谓“三益”,即益国家,益人民,益修养。他希望身体力行地发挥书画艺术高台教化作用,影响大众的思想行为,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以“益修养”而出发,来净化人的性灵,为官者清廉为本,以民为是,为民者,体上互爱,传递仁孝。官民和谐,从而社会和谐,达到“益国家”“益人民”的目的。这一点,从他的作品内容里就可见一斑。王老画作中,有喻古比今的教化题材,有对革命英豪的追忆,有对时代发展的歌颂,也有对山水花鸟寄情的悠远情怀。

王隽如老先生工写兼具,其中以人物画成就突出。他绘画的主题与时俱进,品味他的画中之人,不论是古代人物还是近代民众,人物气韵都能够体现出准确的时代风貌特色,都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不同人物的年龄,气质和性格。他的作品并不只简单地寓人物于情境当中而绘其神韵。所有人物基本都有明确的出处,也就是以历史题材为背景,每画完一幅画,都会在旁边题上一首小诗以做说明。画中有故事,诗趣应教化。一画一诗相得益彰。

“孟母三迁”“徐母训子”“陶母教子”“岳母刺字”都是广为流传的民间典故。以中国几位不同时期历史名人为题材,歌颂了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和她们的凌然气节,对育人之道,尤其是德操之教做了很好的表率和典范。王老以此四个故事为背景创作的画作,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家长,他们在孩子成长当中,对道德品质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之作用。不光要重视孩子立身之本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德育启迪,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是构筑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

《四大才女》四屏人物画,分别绘有东汉女诗人蔡文姬;书法鼻祖,为王羲之老师的东晋女才人卫铄;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元代女画家管道昇,这四人皆为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王老在题诗中分别赞誉了她们的才华和不同个性。借这四位古代巾帼之风姿,歌颂时代进步使当今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也赞誉了她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一幅名为《硕果累累》的作品映入眼帘时,我似乎感觉到“穿越”的奇境,这是一幅步入新中国后,劳动大丰收的场景。画风一改含蓄古雅特色,转而变为明快流畅的节奏。只因画面布局和结构产生了极大变化。画作中对人物个体进行突出和放大,画中之人浓眉大眼,表情栩栩如生。画作不再以叙写故事之平和的散点渲染,而是更注重刻画情态的焦点笔墨,丰收的场景和喜悦的劳动人民立刻把我带回到那个“纯真年代”。霎时间,瓜果之香似可闻,更让人垂涎欲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耳边响起的那首歌既熟悉,又亲切。经历过上世纪中国战乱时期的那代人,对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融于血液,深入骨髓。王隽如老先生把对他们的敬仰之爱和感恩之情浓缩于笔端,笔下英雄有英姿飒爽的风度,有谈笑风生的从容。细腻的线描和生动的神韵承载的是老人对伟人的赞誉和英魂的追忆。

品读王老的人物画就像在旁观历史的变迁。无论绘何种时代的题材,王老先生的笔墨都会毫不含糊地在时代之间转换,绝不拖泥带水,此时之意境绝不会同于彼日之风貌。一笔一姿态,一画一世界。此时是一桌一椅一花瓶,美人对坐语风情;霎时又惊涛骇浪风云转,英烈斩棘天地新,继而丰年喜获好收成,全国人民笑吟吟。“气韵生动”似乎是他随时能信手拈来的精灵。王老先生的人物画,从画面的构图、布局,笔运的功力和技巧,人物的形态与神采,都汇诸于气韵生动之佳作。“气韵”之扼要是最难把握之处,需要艺术家对自然生命力的感悟和显现,对人物神采的正确捕捉,会之于笔端时,不仅要能应物象形地正确描绘,更要使人物勃勃的生命律动跃然纸上,观之如临其境,似见此人。他的工笔人物作品,笔墨线条高古雅拙,运笔流畅,深体精微而笔无妄下,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承东晋顾恺之“紧劲联绵,格调逸易”之风;然又行笔磊落,疾徐有致,线条粗细顿挫,经营得法,使生意活动。而得盛唐吴道子之风貌。

王老先生所画之山水花草、亭台楼阁,观之如于流金岁月中穿梭来往,不同的画作,表现出不同时代的气韵,能把人带入不同的时代空间,其对意境的把握可谓取之于物之形,又突破于形之囿。这种表达的准确,好似那每一个历史年代都深深镌印于心。落笔之时,自己已经是那山之人,傍那水而居。方寸纸墨间,得宋人丘壑,元人笔墨,成自家一派。

王隽如先生的笔墨风格,看不到飘渺虚极的笔触和随性放浪的挥洒,处处透出沉稳练达的细腻和理性,又多些界画的冷静与严谨。他的画作风格如玉般平和温润,似谦谦君子与世无争,却又包容豁达,观之能抚心中躁动,平情绪波荡,犹一首仙乐飘飘远来,却实实入耳。

在老人的从艺生涯中,书法是他自三岁开始便从未离笔的科目。楷、行、草、隶、篆各体皆擅,楷宗欧柳,行喜孟頫,草师二王,在他十九年如一日抄写多学科书籍的过程中,既曾益其所不能,也给书法奠定了深厚基础,故其书法不拘一格。不论何种字体,都有行云流水,苍润秀雅的风范。楷书在始收顿挫中,骨力劲健,苍劲挺拔;行书浑厚沉稳,书风遒媚、秀逸,笔法圆熟。草书随性挥洒,却不游笔法度之外,严谨中见率性;其隶体庄重,雄阔严整而又有舒展灵动的气度;篆书结体规整,秩序井然,清朗超逸,法正庄严。在王老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没有大起大落的勾勒,亦没有大喜大悲的点染,只透出不偏不倚的“中庸”道法。他从不刻意追求个性彰显,只识无意才得率真之三昧。平和致高远,博大能包容。似要用他的作品之包合,来抚慰喧嚣世界的躁动。如盛夏雨前的一丝爽凉清风,吹入心脾,直达性灵。

我观王老之书画作品也只冰山一角,在他从业七十年的实践中,不知有多少佳作因生计所迫而变卖。他的人生追求,并不是要用精湛的书画艺术去赚取名誉声望和金钱财富。在采访中,他对我说,他只是一颗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小小的螺丝钉,一颗不会生锈的螺丝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王老先生的笔耕不辍,孜孜不倦也为他赢得了斐然成就和崇高声誉。他先后办个展五次,出版个人画集《山人书画选集》一册,创作《格律诗词》一本,书画作品曾25次入选省级国家大型书画展,多次获奖,并被收藏。荣获中国文联批准命名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国学研究会评为“国学杰出贡献艺术家”,中国传统艺术协会授予“共和国艺术功勋”等荣誉称号。

不难看出,这些荣誉是老人很在乎的,这跟世俗的沽名钓誉没有关系,是水到渠成之所得的踏实和平淡。他在乎它们,是因为那是他贡献社会而得到的国家肯定,是为着当初未如愿之所衷的报偿,希望入仕做官,做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只要对国家有用,对人民有用,他就会乐此不疲。王老先生告诉我,现在他感觉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他身上还有使不完的劲头。现在还依然热情饱满,激情洋溢,还要继续创作出优秀的书画作品贡献给社会和人民。

在这位老人身上,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故事发生过,也可能是因为他从未计较过。他的人生经历非常凝练,入仕不成,究理书画。学习过程也只寥寥几字总结:因酷爱,少小遍临,中年创作,老年学而未止。我突然觉得,这是位幸运的老人,虽年逾古稀,但声音洪亮,底气充足。没有古稀老人的迟暮叹惋,百无聊赖,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他的晚年生活丰富而精彩,因为他的人生追求还未停止。“老年学而未止”就是他人生动力的泉源,他依然在继续索求,直到人生之彼岸。我们也期待着,看到他更为精彩的艺术作品。希望常在那平和而深邃的笔墨中感悟人生。

相关文章

  • 吴长江:“中国画 • 世界语”[图文]
    吴长江:“中国画 • 世界语”[图文]

    看当代著名书画家吴长江做画,就能深刻领悟一种洒脱之境、唯美之境和雄浑之境:一支如椽巨笔在他手中挥舞,一刷,一滚,一勾,一抹,一点……时许,一朵娇姿欲滴的牡丹跃然纸上。能书能画,能篆能诗的吴长江,被业界称为“四艺兼通”的青年才俊。他将淳朴本色和丰厚底蕴融于其作品中,使其画作获得更为广泛意义的审美境界。有评论认为,吴长江宽厚丰实的学养,优雅淡定的气质...

    69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技巧与观念[图文]
    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技巧与观念[图文]

    张晓刚作品赏析:《血缘大家庭系列》从第一代出国留学的油画家画油画到现在的百余年间,中国油画历经坎坷发展已成今天的多元格局。其间技巧与思想(观念)在创作中呈现出的代与代之间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争鸣不断地促使着中国油画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幼稚迈向成熟。“代沟”的存在是文化的历史阶段性标志,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代艺术家必然面对着与上一代和下一代不同的成长背景与社会需求,这是导致观念...

    13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笔挟风雷起狂涛——陈求之“水墨文字”之意义试解[图文]
    笔挟风雷起狂涛——陈求之“水墨文字”之意义试解[图文]

    陈求之作品中国书法在经历了新时期展览文化30多年的狂热之后,表面上一度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局面。平心而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缺点、不足甚至是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成绩在于有效地宣传和普及了中国书法,书坛呈现出一种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但不足在于图式化、市场化、功利化过强,真正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作品鲜能一见,崇高的艺术精神和理想追求被逐渐消解,趋于娱乐化、快餐化。人们一窝蜂地为了追求短平快,揣...

    90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高云:学画只为考试学不好[图文]
    高云:学画只为考试学不好[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化厅高云副厅长,和家长、学生交流中。吴俊摄由扬子晚报、南京市教育局中小学学习力研训中心、金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日升教育主办的第28期“家长大学堂”日前在南京举行。本次家长大学堂邀请了当代画坛领军人物、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化厅高云副厅长,以“创作才是硬道理”为主题和中学生、家长们交流。说自己完全自学凌晨四点起...

    168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米巧铭对话俄罗斯列宾美院院长西蒙[图文]
    米巧铭对话俄罗斯列宾美院院长西蒙[图文]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和青年画家米巧铭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列宾美术学院,原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培养出了许多世界知名的美术家。她与弗洛伦萨美术学院,巴黎美术学院,英国伦敦皇家美术学院齐名,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术学院之一,主要是培养大师级的美术人才。从该校学院毕业的学生,均有较高的油画,风景画、绘画、雕刻及艺术鉴赏方面的艺术专长。我国中央美术学院中不少专家和教授都是从该校...

    83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顾铮:荷赛奖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方向[图文]
    顾铮:荷赛奖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方向[图文]

    顾铮是首位进入荷赛终审评审团的中国评委。早报记者高剑平图■早报专访中国首位荷赛终审评委顾铮早报记者徐佳和2月15日揭晓的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Photo)——“荷赛”奖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是由于今年有四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另外,也由于首次有中国评委参与终审阶段的评奖工作。自1983年至今,《中国日报》高级编辑郁隽民、总编...

    15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的山寨文化对于建筑意味着什么[图文]
    中国的山寨文化对于建筑意味着什么[图文]

    上海的泰晤士小镇,仅仅从建筑外观细节上考量,与泰晤士河畔建筑几可混淆高剑平图不断生长的教堂尖顶,淡色的小屋和璀璨的湖光胜景,哈尔施塔特怎么看都是一派阿尔卑斯山脉间经典小镇的风景——母牛的颈铃和岳得尔调回荡在山间,雪绒花在窗下花盆中绽放。但这并非是那个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而是中国南部城市惠州克隆的一个小镇。去年,当小镇被“秘密克隆”的消息在奥地利...

    4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图文]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图文]

    艺术家王鑫聊艺术,扒八卦,揭秘王鑫成长中的一些小趣事。以下这些文字摘自王鑫接受采访的聊天内容,每段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撷取一些片段,方便读者通过这些小事,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他创作背后的故事。(一)童年的记忆我对小时候的记忆非常不好,最深的记忆就是爱哭。生气哭,受委屈哭,挨打哭,哭到最后人家打都懒得打我了。就是男孩子都不理我,女生呢,我又不爱跟人家聊天,所以经常感觉很孤立,应该说一直都...

    164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基宇:从独立艺术家走向素王制作[图文]
    王基宇:从独立艺术家走向素王制作[图文]

    当我们在现代中文中使用着“艺术家”这个词时,逐渐地发现了其反讽潜能。二手玫瑰乐队在《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和《征婚启事》两首作品中,滥用了这个发现,他们把“艺术家”这个词嫁接在各种反常动词与粗俗情境中,虽然呈现了某种反讽,却最终导致这两个音乐作品本身陷入无力与无聊。另一个我们经常观察到的情况是,当一个年轻的或没那么有成就的外国艺术工作者被称作A...

    46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皮力评“725大火”:整个中国信用破产[图文]
    皮力评“725大火”:整个中国信用破产[图文]

    皮力微信全文如下:“以艺术和玩笑的名义,我们以次充好,我们纵火,我们做假拍卖,我们在媒体上掩盖真相,我们鄙视五毛,但是我们雇佣网络水军。所有的一切的一切,今天的艺术家所作所为和我们要反对的那个政治的虚伪已经完全一模一样了,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的洋洋得意。”来自皮力微信的这段话正被艺术圈疯转,大概正是因为戳中了痛处。以艺术和玩笑的名义,我们以次充好,我们纵火,我们做假拍卖,...

    156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画家:汉字草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正脉[图文]
    书画家:汉字草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正脉[图文]

    《中国草书艺术史》本书作者田旭中系知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任四川省书学学会会长、四川省草书研究会会长。他以10年心血撰成《中国草书艺术史》,本着“溯其源流,理其脉络,论其得失”和“言之有据,论必有理”的原则,对两千多年来中国汉字草写历史的发展和演进,书法家的流派、传承关系和风格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图文并茂,资料丰富。他在书中提出了“汉字...

    7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抽象才是这个时代的审美[图文]
    抽象才是这个时代的审美[图文]

    “荷花”系列之《为你而抒情NO.2》布上丙烯陆云华是上海最早投身抽象画的画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他的具象画就已经颇有市场。当时他的工作单位在川沙,有比利时领馆的人专门跑很远向他买画。然而在接触了西方的现当代艺术之后,他觉得临摹式的具象画已经不足以表达他的想法,而抽象画则更接近他的心跳。1998年起,他开始了在圈内人看来颇为“危险”的转向,果然,...

    112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书法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图文]
    书法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图文]

    陆维钊书法(一)“书,心画也”,这是扬雄给书法下的定义。“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表,总之如其人而已。”这是刘熙载的书法定义。而当代一般学者认为:书法是一种墨象艺术,用抽象的点线画(线条)书写汉字,抽象印象的墨迹艺术。比较古人今人的书法定义,差距显而易见。今人仅仅把书法看成是一种艺术方式,而古人呢?把书看成是学、才、表的综合体现,看成是&...

    18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画不能转基因[图文]
    中国画不能转基因[图文]

    并蒂呈祥陈大羽(中国美术馆藏)近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在“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重庆”的活动中直言,近年来以“新”作为中国画的价值判断,其实是一种浅见,阻碍了全面认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当前的中国画,大体呈现三种形态:一种是传统出新,一种是中西融合,两者共同特点是都没有离开具象;第三种是实验水墨,基本是...

    198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图文]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图文]

    叶浅予作品《印度婆罗多舞》谢春彦(画家):玄奘,昔贤,亦今人也。策划这个展览,近的原因是,我的朋友,新加坡专栏女作家袁见一个多月前打电话给我,说她去印度,还支助朋友去印度。今年是中印建交60年,她认识研究梵文佛经的学者6月中旬会来中国,让我代她接待他们,我觉得不如找几位朋友哥们,画几张干干净净的画,在上海搞一个雅集,北宋有西园雅集,而这一次其实也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小聚。我不研究宗教,也非孔...

    8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