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
在清朝的画坛,“四王吴恽”是标杆性的人物。但自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四王吴恽”在很长的时间里被诋毁、打压,逐渐被人遗忘了。一直到最近十年,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文化被人们重新“想起”的大环境下,“四王吴恽”强势回归了,这也很正常,只不过是顺应潮流而已。随着人们对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重新认识,他们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不断攀升是必然的,而且我相信未来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四王吴恽”。首先要肯定的是,他们把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推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同时也因为开始走向程式化而丢掉了个性,趋同性比较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比较奇怪又普遍的现象,就是当一种艺术门类走向成熟、发展至极致的时候,总是会总结出一整套程式化的东西。戏剧里路要怎么走、唱腔要怎样都要有规矩;诗词歌赋中,平仄关系也十分讲究。“四王吴恽”的摹古,也是一套“程式化”极强的笔墨技法,山要怎么画,水要怎么画,每一处落笔都有严格要求。不可否认这套“规则”的确精湛深厚,闪烁着前人的智慧。但发展到这个高度,如果还是一直照着这个模式往前走,就只能是绝境了,只能一代不如一代。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我们不否认“四王吴恽”的艺术成就很高,但也要承认,从他们这里,中国画开始走上了式微之路。
作为面向未来的现当代艺术,我们肯定不能重回“四王吴恽”的老路。事实上,许多现当代艺术家反而是从和“四王吴恽”同时代的但更具有反叛精神的“四僧”身上汲取灵感,比如张大千,很多都是学石涛的。但是当我们在这条创新的道路上走了那么长、那么久之后,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国画家又开始有意识地去从传统国画技法中汲取经验了,我觉得这也很好。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而言,创新和传统的实践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辩证着往前走,才是一条真正健康的道路。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县人。197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1979年调入广东画院任专业画家至今,1992年起被评聘为一级美术师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现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