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小小侠 点击 :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 | 美术常识

从达·芬奇解剖手稿上发现秘密

“达·芬奇的科学密码———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大型展览,自今年8月底开始在广东科学中心二楼专题展馆连续四个月免费对外展出。展览中展示了当年达·芬奇留下的绘图手稿,其中一部分达·芬奇的解剖学手稿,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 | 美术常识

达·芬奇绘画手稿

解剖手稿相当精确

达·芬奇为后世留下的6000多页手稿中,解剖图手稿并不多。他描绘的数张解剖图和他使用过的几十块解剖板,以及用左手写的说明笔记等,现都保存在英国温莎皇宫皇家图书馆。这些东西已成为稀世珍品,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蒙娜丽莎》更有价值。

达·芬奇很早就正确地掌握了人体从内到外的结构。专家分析,达·芬奇至少解剖过30具尸体。他不仅解剖,还画了许多人体骨骼的图形。他是第一个具体描绘脊骨双S形态的人;他能完美地表现头骨的形态,以及脑部不同的交叉截面图;他还画了许多包括肺脏、肠系膜、泌尿道等的精确图纸,经常描绘人体颈部和肩膀的肌肉和肌腱;他是第一个画出子宫中胎儿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画出腹腔中阑尾的人。除了人体外,达·芬奇也解剖过牛、禽、猴、熊、蛙等,了解其结构,并进行比较。

达·芬奇1519年去世后,这些解剖画稿当时并未发表,几易其手后于17世纪辗转流传到英国,被查理二世获得。目前英国王室共有此类画稿268页。这些手稿中详细而准确地描绘了人体肌肉和骨骼的结构,以及手、脚、颈、脊椎因肌肉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姿态。英国华威大学临床解剖学教授彼得·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人体素描图的精确度与当前任何科学画家绘制的图像都不相上下。亚伯拉罕斯说:“达·芬奇是一位非常细心的观察者,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也是一位非常谨慎小心的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他将实验发现付诸笔端,所绘制的素描拥有惊人的准确度。”亚伯拉罕斯认为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素描,水准至少领先于他所处时代300年,精确度甚至超过19世纪的《格雷解剖学》。也许直到最近,3D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图像,才算是在精确度方面超过了达·芬奇的双手和眼睛。

达·芬奇的解剖学理论著作《绘画论》直到他死后61年后的1580年才出版。有人说,如果这本著作能在他在世时而不是在他过世后才出版,也许现代医学会有更长远的进步。

据说,后来在2005年,达·芬奇的画作还曾激发一位英国心脏外科医师,研究出一种修补受损心脏的新方法。

解剖研究过程艰难

达·芬奇所在的那个年代,科学理论中甚至连人体循环系统工作机理的概念都没有。达·芬奇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解剖尸体和绘制解剖图的人。在中世纪时期,他弄到的每一具尸体都来之不易。而且可以想象,在还没有出现防腐化学品的时代,他做如此细致的研究,需要忍受怎样的恶劣环境。达·芬奇在其手稿中曾写道:“仅一具尸体是不够的,为了要比对差异,我必须重复地进行解剖;必须克服与四分五裂、剥离的、惨不忍睹的尸体共处一整夜的恐惧感……把各种器官加以分解,把包围这些血管的纵使是最细微的肉屑也剔除干净,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而又需要知识和耐心的工作。”

为了搞到尸体,他曾亲自护送犯人去刑场,抓紧时间将犯人惊恐万状的面部表情速写下来,等到犯人被处决后,又立即将尸体带回家,以供解剖之用。

为了寻找解剖的机会,达·芬奇曾经和一位解剖学教授合作。在此期间他最少解剖过20具尸体,也完成了一幅令后人惊叹的人体脊椎的草图,据称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人体脊柱进行准确的描述,这幅素描足以奠定达·芬奇在解剖学研究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幅二维图像,它的精确度与当前的任何脊骨图像不相上下。

1511年与之合作的解剖学教授去世后,意大利局势动荡,达·芬奇被迫搬出了米兰。由于无法再解剖人体,他只好解剖一些狗和牛之类的动物来继续他的研究。

在达·芬奇的解剖画稿中,一幅比较著名的是一个母亲子宫内胎儿的图像。他从不同角度来描绘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在一张手稿中,他还批注说:“胎儿在子宫中被水包围着,因为重物在水中比较轻,尤其在浓稠的液体之中更是如此。子宫内的液体分散了胎儿的重量,使他安居于子宫的下方。”当时曾流传一种说法,称达·芬奇为完成这些手稿,解剖了因难产而死亡的妇女和胎儿。但是也有专家认为,画上的子宫形态与人类的并不一样,应该是牛的器官。但这种错误也说明当时的确很难获得女性尸体,达·芬奇只能利用解剖动物的发现去推断人体构造。

在一本年代可追溯到1498年的笔记中,达·芬奇还绘制了一系列头骨素描图。为了绘制这些素描图,达·芬奇需要将头骨的面部前端切掉,暴露出下面的构造,要在不破坏骨骼的情况下完成这种切割并非易事。达·芬奇却做到了。他为了让后人了解整个过程,还特意在手稿中同时绘制出自己所用解剖刀的图画。

解剖服务于绘画

解剖学的研究成为达·芬奇不断提升其绘画技巧的基础。达·芬奇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画家必须了解人体的内部构造。因为画家要表现人物的身姿手势,使各部位恰当妥帖,他就必须了解筋、骨、肌肉、腱的解剖,了解每一种运动是由哪一条肌肉或腱引起的。这样在作画时,才能把这些起作用的肌肉或腱画得粗壮些,其余的肌肉就不必画得条条毕露了。他认为人体解剖是了解人体动态的钥匙,还曾讥笑有些画家不结合人的动作去研究解剖,“结果画出的裸像,肌肉块块凸起,活像一袋萝卜”。

那些手稿中有一幅人的侧面头像很值得留意,因为它可能是达·芬奇当时正在创作《最后的晚餐》的一份草稿。他希望能够很好地表现犹大听到耶稣说有人告密后的反应,因此他认为必须先了解人的面部肌肉在紧张时的状态。仔细观察《最后的晚餐》中犹大的面部表情,你就会发现他眉毛扬起,颈部肌肉紧绷。学者们认为,达·芬奇把解剖学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在了这幅名画中。

达·芬奇的作品中出现过很多只漂亮得令人着迷的手,比如《蒙娜丽莎》中那只著名的手,还有《抱貂的女子》那只比例偏大的手,等等。其中著名作品《圣告图》及《岩间圣母》,对于手臂及手摆放姿势的逼真描绘,正是得益于他对猴子手臂的解剖———他本人便在图纸背面注明:“这是一只猴子的手”。因为达·芬奇也解剖过与人体结构极为相似的猴子,并将其中了解到的知识与感觉运用到了绘画中来。

在壁画《安吉利之战》中,他描绘的金戈铁马战争场景一直是人体结构和动态素描的范本。而达·芬奇一些解剖画稿上,曾详细描绘在被斩断的手臂的横截面、从中劈开时大腿内侧的样子等,都被后人认为他是在为了完成这幅画作而做的研究。

因为达·芬奇的画都是一层一层画上去的,于是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猜想,是否他每次作画都是先从内层的肌肉画起?这当然是个玩笑,但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想学会欣赏达·芬奇的画,不妨先从解剖学的角度去尝试了解他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

相关文章

  • 李叔同:培养后人严肃教育 博学善导遗世独立[图文]
    李叔同:培养后人严肃教育 博学善导遗世独立[图文]

    李叔同:培养后人严肃教育博学善导遗世独立说起李叔同,可能有人会觉得陌生,但提到这首广为传唱的《送别》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歌的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这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艺术造诣卓越的全才:培养丰子恺、刘质平等名...

    36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独家专访:中国画的教与学[图文]
    独家专访:中国画的教与学[图文]

    当代中国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12月14日在北京中国画艺术创作院举行。来自美术界专家学者及中国画艺术创作院画家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围绕当下中国画发展与现状、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中国画笔墨在当下的发展与变异、当下中国画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画艺术创作院院长杜大恺从艺术社会学发展的宏观视野下分析了当前艺术发展的规律,尤其从全球化视野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化发展遇...

    81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胡永凯酒会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

    5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金京华:追求真实的自我表达[图文]
    金京华:追求真实的自我表达[图文]

    金京华美院是一个不被教学体制束缚的地方,在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上老师们都不会硬性的要求你该怎么去做,只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他们一个方向,这种因材施教的氛围,使得学生们有更多的空间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板块。金京华说自己会特别关注后现代以及当代艺术,喜欢贾科梅蒂、杜尚、安东尼葛姆雷、波伊斯、弗朗西斯·培根、罗斯科、等艺术家。写实的东西已经不足以表达内心感受的时候,金京华选择了抽象的...

    15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澍: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图文]
    王澍: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图文]

    王澍建筑作品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见到“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新科状元王澍教授,朴素、淡然,是笔者对他的第一印象。他自称是个智商不高的人,而且,在旁人看来,有点古怪。他说他读书那个年代,没人去图书馆时,他就一个人泡图书馆;当大家都在课堂里拼命读书时,他就背着包,带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沈从文写过的地方,“我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找,每个地方都走过。&rdq...

    27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草间弥生“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目前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这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受到了一定关注。应朋友邀请,今日我带着好奇心,以观赏者的角度,走进这位被誉为“圆点女王”的绘画艺术世界,同时,也为您作一解读。穿行于“真实与虚幻世界”的草间弥生,她拥有超越世间的...

    190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抢救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刻不容缓[图文]
    抢救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刻不容缓[图文]

    《图案集》第一集,第二册,雪花社1927年6月出版。封面为林风眠早期稀见作品。■专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超怎样才能建立起一座座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博物馆、美术馆,留下一批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和相关档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超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阐释了何为美术资源,以及保护美术资源的重要性,并描绘了一幅实现资源保护、文化遗产抢救,进而将中国近现代艺术遗产向公共文...

    12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图文]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图文]

    骆芃芃人物名片:骆芃芃,女,篆刻家,1958年出生于北京,汉族,浙江人。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西泠印社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编著、主编的书籍有:《篆刻基础教程》、《篆刻艺术教程》、《唐诗三百首8226...

    17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方力钧:作品里隐藏了某些时代的秘密
    方力钧:作品里隐藏了某些时代的秘密

    图片资料28年前,21岁的方力钧首次参加的大型艺术展览是《第六届全国美展》,当栗宪庭看到他的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评价“其实你已经懂艺术了!”这莫大鼓舞所赋予的自信带着强烈的方向感,驱策着一个以艺术安身立命的年轻人一路走来,向人们敞开了无所不包的生命体验。将进知天命2012年5月31日至7月2日,49岁的方力钧将在香港时代广场举办个人艺术展《众数的生命》,涉及近年创作的油...

    100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台湾现当代艺术中的抗争政治[图文]
    台湾现当代艺术中的抗争政治[图文]

    黄灿荣《二二八事件》,木刻版画文/李公明有多种角度和层面研究台湾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比较独特的方向是从社会转型正义的角度研究艺术在其中的表现、作用和审美价值。这种研究角度的独特性在于从威权政治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的艺术与政治关系具有前所未有的特征,转型正义中的政治成为批判性艺术成长的重要土壤与推进器,艺术从一个侧面成为政治史上的图像抗争注释与视觉经验。一所谓“...

    22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被扔掉的当代艺术品。劳动节假日的最后一天,这场“物质内外的当代艺术开放展”在时尚天河商业城如此喧哗的展场开幕。开展日期和展场都可以用“热闹”二字来形容。这样的展示形式与展览策划的本意正好相得益彰,丰富的物质世界在开展时刻呈现出另一种能量,从而更加反衬出对精神世界的反思诉求。在展览中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据策展人世宾透露:27日下午布展,约3点多钟...

    183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图文]
    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图文]

    6月4日的《北京商报》发表了题为《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的评论文章,详细介绍和点评了女画家阚玉敏的书画艺术。文章的作者为著名艺术评论家、书法家玄阿。阚玉敏,辽宁葫芦岛人。字闲云,号老佛山人等。玉敏眉清目秀,雅致多姿,颖悟尝有过人之处。居京华,纹枰论道,礼佛悟禅,渐入书画佳境。近年来,专研翰墨,推古出新,佳作频出,观者为之惊,识者为之叹,堪称名动京华之女书画家。辽宁葫芦岛乃阚玉敏生地,此地...

    195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画家朱宇刮起彩墨风沙[图文]
    画家朱宇刮起彩墨风沙[图文]

    画家朱宇作品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即“用墨亦如用色”。现今朱宇将“西方色彩”匀匀浇灌在中国水墨画的大传统上,如同在空中凝结了一层晶莹剔透的水珠,为中国大地的水墨意蕴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万般花朵。中国画的内涵与形式是靠笔墨来表达的。如果不懂得笔墨,一切将无从谈起。笔主形,墨主韵;笔有笔法,墨有墨趣。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

    55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今天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实践行为的特定称谓,也不仅仅意味着相关实践的具体产物,在当今社会它也早已不仅仅限于“一门实用型的专业”这样的称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视野中最具典型性和历史感的内容,设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不断与其相伴,并对于自身进行着不间断的改造——一个设计词汇逐渐从“想”到“做&rd...

    56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72岁,“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全国政协常委。2004年成立“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新京报: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大关注。冯骥才:我觉得如果把这个文艺座谈会放在当代文艺发展史上来看,它带有里程碑的性质,因为它是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个全新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谈论文艺最根本的问题。新京报:在你看来,这次座谈会为...

    18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