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写实绘画在当代语境中的三重焦虑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晖晖 点击 :

表面上看,“写实在当代的可能性”——这虽然只是一个有关绘画的学术议题,但其实这还是在讨论一个焦虑问题,或者是带有焦虑的问题。我觉得,对写实可能性的焦虑看起来有三重意思——第一个是存在性焦虑,写实还有必要存在吗?还有存在的可能吗?类似康德,我们的知识如何成为可能,认识世界如何成为可能?这里就转换为所谓“写实绘画还有存在的意义吗”这样一种存在性焦虑。第二个是时间性焦虑,就是说,写实绘画已经过时甚至早就过时了。第三,最后一个焦虑,就是认同的焦虑,如果写实还继续存在,还没有过时,那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挤进当代艺术中去。

第一,作为写实的存在性起源,古希腊的求真是一个重要概念,还有一个模仿不能不提,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并非只是将模仿作为一种手段与风格。现在我们知道模仿并不是仅仅属于人类早期的行为,而是人类有史以来直到今天,在未来还要延续下去的智能动物性行为,不仅艺术是模仿,科技发明也在模仿,比如仿生学,只要人类拥有模仿就会产生各种方法,产生某种结果,并发展出一种特殊的技能,其中包括写实性绘画。我认为摄影的发明对于写实绘画的负面冲击作用是被夸大了的,摄影不仅没有使绘画因此衰落,反而使19世纪下半叶与20世纪的绘画包括写实绘画变得更多样、更丰富和更不可限量。以本雅明为例,我以为本雅明至少有两个预言是被后来的历史进程证明为是错的。本雅明说在机械复制时代,手工性艺术将衰退;电影出现以后,文字小说、文学说故事将要过时,文字讲故事完全被电影讲故事所替代。但是这两种情况没有发生,手工性依然存在,而电影与文学齐头并进,诺贝尔文学奖的设立和电影的发明差不多都是19世纪最后十年的事情,一百多年来,文学发展得非常厉害,其成就远远超过了19世纪。

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说,只要亿万年演化出来的人性还在,它就不可能在一两百年中发生根本改变,那么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模仿的本能、能力与需求也必然会继续存在。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电视里的模仿秀,生活里的互相模仿,拍电影、演戏、脱口秀、装扮模拟化妆成另一个人统统都是模仿,在人类的群体文化中,模仿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写过很多对艺术家的评论,可是我几乎没有写过画写实画的画家,当然这只是一种意外。但是今天我要为写实绘画辩护,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享受了太多写实绘画,我们从写实绘画中受益,已经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尽管我评论当代艺术,但我还是要对当代艺术的所谓“观念优越论”提出质疑:凭什么你的观念就是重要的观念?你的观念真的很重要吗?你们中哪一位观念艺术家的观念,牛到可以和哲学家的观念放在一起?

第二,就是时间性焦虑了。现在人们都害怕过时,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迅速过时的时代中。究竟什么东西最容易过时?我的答案是:凡是被称为时尚的东西最容易过时,时尚的敌人不是陈旧与落后,而是更新的时尚。所以,最时髦的观念恰恰是最容易过时的观念。现在我们全体生活在一个被放大了的世界空间当中,我们拥有的时间就是一个小小的现在,所有的人挤在一个空间里,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同样的心态,就是对空间的渴望,现在的时间都是假的时间,当代艺术就是当下主义,只有此刻,只有瞬间,所以如此匆忙。我坚信写实绘画不会过时,就像这个世界的外表不会过时,至于你觉得这幅写实画画得好不好,就像这个世界的表象你喜欢不喜欢,那是另一个问题。

第三,认同的焦虑。很奇怪,当代艺术有什么特别理由很重要,为什么一定要被“他们”认同?他们是谁?有些时候,“他们”这个词可能也很模糊。关于某一写实展览的展品,似乎有很多作品是另一个主题展的遗留物,或者被筛选的结果,类似一个落选沙龙,它们没有进入观念世界,就回到了一个写实的世界。我们也不妨说,某个当代艺术展同样可以是这个展览的遗留物,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可以说,当代艺术就是马上要过时的那些东西?

我愿意把赌注压在这里。

(作者系文艺评论家)

相关文章

  • 开放的传统[图文]
    开放的传统[图文]

    刘建音乐之都维也纳97×90cm2014年20世纪中国画有了空前的发展,先有“岭南画派”,后有徐悲鸿、林风眠的中西融合。新中国建立后,“新金陵画派”以及李可染的“写生画派”、“长安画派”又陆续崛起。它们共同汇聚成20世纪的新中国画潮流,激励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革新,并形成“中国画...

    184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画百杰谈艺录——王隽如艺术[图文]
    书画百杰谈艺录——王隽如艺术[图文]

    在中国古代,艺术并不若今天之社会地位,从艺者们有被尊为“艺术家”之荣幸。在过去,从艺之人不论对书画,演戏,乐音等之掌握的技艺再高超,也只不过是伶人画工而已,并没有占据更重要的社会地位。故古人之“十年寒窗”苦读,实为“学而优则仕”,入仕被认为是安身立命的正道根本。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宁夏固原一个书香世家的王隽如老先生,本也想秉承...

    4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丹青:我们处于一个可以接受负面信息的时代[图文]
    陈丹青:我们处于一个可以接受负面信息的时代[图文]

    关于美:只要是好的我都喜欢中国青年报:你在《荒废集》里写到惊艳美女范冰冰;在《谈话的泥沼》中,有一篇《时尚与模特》,也写到了模特的美。你对美的观察和感受很独特,尤其是对女性。也有人称你是“中年版韩寒、知识版王朔、美术版崔健”。陈丹青:我对俊男也会“审美”啊,画画的,好色嘛。其实遇见漂亮女子,男人都会多看两眼吧。中国青年报:你曾说,你的上海基因...

    15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晚期毕加索和晚期德库宁作品的历史修正主义[图文]
    晚期毕加索和晚期德库宁作品的历史修正主义[图文]

    在卡罗尔·沃格尔(CarolVogel)在《纽约时报》最近的报道中,宣布了高古轩将对10件威廉·德·库宁(WillemdeKooning)的作品进行展览——及未来的销售——策展人为JohnElderfield。报道中指出高古轩的这个展览有潜力对DeKoonings的晚期作品市场充电,方式类似于现代主义杰作在...

    15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抽象艺术终于让人看得懂了吗[图文]
    抽象艺术终于让人看得懂了吗[图文]

    谭平无题朋友圈近来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测测你的艺术智商,能否区分出是抽象艺术还是幼儿涂鸦?十幅作品,连蒙带猜竟然也有很多人答对了一半以上。从之前人们对抽象艺术的敬而远之,再到好奇、接纳、认可、喜欢,近两年,抽象艺术在中国迎来了又一次回潮。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八十年代初之后的两次小高潮不同,这次抽象艺术显然跨出了“圈子内讨论”的樊篱,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得到了关注。&...

    13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每一种文化都像一棵大树,民族文化就像树的根,只有根强壮了树才会茂盛。——乌仁娜有这样一种蒙古族女声,因为从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所以没有闪闪发光的音质,却如同一件古老的精妙乐器,因为充沛的能量和时间的沉淀而能在四个八度任意跨越,令听者忘我。这个声音来自乌仁娜·查哈尔图格旗,欧洲最活跃的亚洲音乐人之一,曾获德国RUTH奖最佳国际艺术家称号。乌仁娜出生在内蒙古鄂...

    29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图文]
    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图文]

    《山水人物册页四开》石涛21x31x4cm文人画是国画中的一个种类,传统上是指文人、士大夫所画的作品,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这是记者听到许多参观者看完白鸥堂收藏书画展后发出的感慨。这个画展5月11日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正式揭幕,展至5月20日结束。画展甫一开门迎客便受到许多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品投资者的关注。他们普遍反映...

    15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图文]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图文]

    所谓“大画家”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要有那种“一招鲜”的绝技,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毛驴,几乎每个对中国美术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津津乐道地说上几句。个中原因其来有自,不过多少有些不全面,因为作为“大画家”,“一招鲜”恐怕还是单薄了些,正如著名雕塑家许鸿飞所说:那只能算技巧,算不得创造力。事实上,...

    159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皮道坚:让浩瀚的江流荡涤心灵[图文]
    皮道坚:让浩瀚的江流荡涤心灵[图文]

    山林登山无高处121X120cm1978年沈爱其的山水画,总让人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温馨馥郁而略带些潮润的气息。那是长江岸边特有的气息,对于喝长江水长大的人来说,它无疑是十分醉人的。我想,即使没有在长江边生活过的人,也能从沈爱其的山水画中体会到一种深沉幽邈的意趣,感受到因心灵被浩瀚的江流所荡涤而生的愉悦。他的《浪涛天涯云烟》,笔墨浓郁朴茂,造境却格外清奇空灵。用破笔破墨所作的恣意挥洒,墨气淋漓...

    21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林散之与启功:近代书法中的一动一静[图文]
    林散之与启功:近代书法中的一动一静[图文]

    启功书法俨然“大众情人”启功的书法中具有一种恬淡从容的古典美,可用“书卷气”概括。“妙到毫尖”,多用中锋,每一笔都不草率。他有这样诗句:“透过刀锋看笔锋……半生师笔不师刀”。在我看来,启功一反唐宋明清人之笔,“师笔不师刀”,师笔而忘锋,力追&ldqu...

    9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图文]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图文]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宋朝张择端名画。日前,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清明上河读宋史》,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度好奇和对那个时代的关注。图中所画是春天还是秋天从《清明上河图》卷首开始,画面中的树木枝叶稀疏,画中的人穿长袖衣服为主,只有少数劳动者、赶路的人穿短袖,或是把衣服缠在腰间。那么张择端画的到底是初春还是晚秋呢?对这个问题有...

    63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张瑞田1963年生于吉林,作家、书法家。・书画畅游・那些无名作者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活生生的,朝气蓬勃,观感和儿童一样天真朴实“霉宿”一词,是傅雷的发明。从字面看,与“没落”、“腐朽”同意。在他看来,具有“霉宿”的艺术作品,“偏于烦琐、拘谨、工整,没有蓬蓬勃勃的生气了”,自...

    8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黄永玉:我这个人就是胆子大[图文]
    黄永玉:我这个人就是胆子大[图文]

    昨日,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出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黄永玉九十画展”现场,与记者共同参观展览。(CFP供图)深圳商报驻京记者田泳“黄永玉九十画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昨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邀请了近50家主流媒体参加“黄永玉九十画展”媒体专场参观活动。上午十点多,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在展览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出现在展厅。老人一身...

    41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与惯常审美不同[图文]
    与惯常审美不同[图文]

    爱德华·蒙克生命之舞油画奥斯陆国家画廊自绘画诞生以来,大量美术作品呈现的是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传达的是纯静、美好与和谐,如《蒙娜丽莎》的典雅,《睡莲》的宁静,具有东方艺术韵味、视觉清新的水墨画《小龙湫下一角》,等等。可见,人类创造的这一艺术形式展示的是那些使人视觉上愉悦、精神上充实的形态美感。同时,它拒绝画面上有骚动发泄的另一类与此相反的语言表达。但当我们把目光关注到一位...

    32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邵大箴谈《欧洲绘画史》与西方美术史研究[图文]
    邵大箴谈《欧洲绘画史》与西方美术史研究[图文]

    邵大箴由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奚静之教授合著的《欧洲绘画史》,日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面市即引起了美术理论界、创作界和社会各领域的关注。为此,于洋专程拜访邵大箴先生的居所,围绕其新著《欧洲绘画史》及国内西方美术史研究等话题,对邵先生进行了专题访谈。于洋(以下简称“于”):邵先生的新著《欧洲绘画史》刚刚面市就引起了艺术史界和文化界...

    102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