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陈孝信:极简中的丰富--在我眼中的李华生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austin 点击 :

最近,我在多个公开的场合讲过同一个话题:在当下这个时代,在我们的周围,并不缺少所谓的“美术家”(还可包括所谓的“大师”和“名家”在内)。这类靠画画而名利双收的所谓“美术家”不少于十万数,乃至百万数。有的“画家”干脆就把自己的画室说成了“印钞间”。于是乎,粗制滥造的各种“名画”、“佳作”漫天飞舞,并充斥于各地的画廊和拍场,还包括见不得人的“地下买卖场所”。所缺少的是艺术家——他们是真正以艺术为生命,而不以名利为鹄,且可以长期地坚守一份寂寞、孤独,又有一定的创造性潜能的人。他们的人数虽少(最多以百、千计,超不过万数),但却是一批特殊的人材,堪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笔宝贵财富。再进一步说,真正缺少的也不是艺术家(至少还可以举上一长串的名字),而是个案——能面向世界、且具有了相当说服力的创造性案例。这就少之又少了,几乎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可也正是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中国——在回应世界、在向世界“说话”、并展示着中国新艺术的风采!

李华生就是具有了这等水准的个案之一。

想要成为个案的难度在哪里?为什么许多人成不了个案?我的回答是,难点有二:一是要找准思路;二是要把精神与语言都提炼到位。李华生的成功正好印证了我的判断。

所谓“找准思路”,首先是要重视思路。所谓思路,就是按什么样的总体构思来做今天的艺术。我一向以为:思路决定了格局大小,格局大小又决定了个人成就的高、低、多、寡,故选择总体思路不可不慎之。百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历程中出现过了三个大的发展思路:传统主义、中西融合(或结合)和西方主义。可这三个发展思路都是亟须我们去加以深刻反省的(此处不便讨论)。

李华生在四十岁以前(当时还在重庆),一直就迷恋于古代传统绘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写意山水,浸淫日久。到了成都以后,还曾几次面见山水名家——陈子庄(虽称不上是其学生)。1987年,他在去美国前、后,一直都在创作具有文人意境的“新文人画”。著名中国美术史学家——苏立文曾推举他为国内“新文人画”的“典型”,香港“汉雅轩”的掌门人——张颂仁还称他为“野逸画家”。他在多年以后,还不无感慨地对我说:“传统”对我不薄啊!我如今有了车,有了房(一处晚清宅院),还不都是靠了“传统”吗?!事实也正是这样——他手里的“新文人画”作的行情在当年可谓是一路走俏。

可就在此当儿(从美国回来的头些年),他却对自己来了个急刹车!那些“新文人画”不再画了,已画好的也被扔进了废纸堆。用他自己的话说:去了美国,看了许多20世纪大师的作品,我被震惊的腿都发软——站不住了。他还突然发现:自己不会画画了!可在同时,他又清醒地意识到:世界对我们中国艺术家抱有希望!

怎么办呢?在对自己实行“休克”疗法之后,他深感苦闷、焦虑,同时也在思索、试验。几年以后的一天,他在百无聊懒之中随手画出了一条横线,顿时便悟出了新的突破点——画那些单纯的,呆呆木木的“线·格”。“线”是做了“减法”的,采用小尖毛笔画出的“中国线”;“格”则是从中国建筑中体悟到的小方格。千条万条的横竖线(其实也就是一根线),密密匝匝的小方格(一格是空,格格都是空),剔除了意象,剔除了一切与“物”相关的世欲符号,收敛了激情和世俗欲念,张扬了理性和控制力,最后只剩下了“一无用处”、“一无是处”的象征“天地骨架”的“线·格”。令他所想不到的是,这“一无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莫言语)

这一次突变,犹如由蛹而化蝶,实在是高,也实在是妙。高就高在它既不是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也不是西方的表现主义抑或抽象主义的简单模仿,甚至也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它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当代(或曰文脉当代)。表面上看,它是国际化了的抽象符码,趋向了极简主义,因而具有了国际性。实际上,它所依托的却是儒、释、道三家的智慧和精神含量,而这也正是它的妙处和丰富性所在。

论儒: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积极态度,支撑着他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克服寂寞、孤独、无聊感,以“游于艺”的态度,坚守于“线·格”无限重复、单调乏味的创作生涯,一件作品常常须劳作半个月时间,可谓甘苦并尝,故而“线·格”一如人格。与此同时,方方正正、至善至真、抱素怀朴、思无邪的儒家审美理想也被他一起融入了“线·格”之中。我们从“线·格”中所感受到的方正、雅致、纯粹、高贵品性正源于此。

相关文章

  • 美国博物馆藏中国古画概述[图文]
    美国博物馆藏中国古画概述[图文]

    宋佚名仿周文矩宫中图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图片资料美国是中国本土(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为丰富的地方。但这些收藏在美国的分布并不平衡,除了林林总总的个人收藏,更有依托于一项或多项捐赠基金、逐渐积累藏品的数家博物馆。参加本次大展的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皆属此类。美国是中国本土(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为...

    129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写实油画的中国基因[图文]
    写实油画的中国基因[图文]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图片资料中国艺术的那种气韵生动,与西画的表现力结合起来。气韵之“气”乃生命之元气,源于大地且起始于天地浑沌之间的生发之物,一种潜沉于大地且超越形迹的精神力量——生命力,正如钱穆所言,“绘画有色彩,有线条。西方人生似重色彩,中国人生则重线条。”美的真正源泉在自然,它也是一切艺术的范本。自然充满着生命,我们借...

    122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大众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图文]
    大众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图文]

    傅中望收藏洗晒装置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一的形态模式。以往,我们普通大众对艺术品的认识都止于绘画、工艺品,认为美的和技艺精湛的才是艺术,大众熟悉和习惯的是唯美、具象写实的艺术风格,追求的也是审“美”体验和视觉享受。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走进美术馆的老百姓的观展期待。魏光庆梅兰竹菊水墨装置然而现在,艺术已经不再仅仅是“美”的享受和创造,有一部分艺术...

    148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讲解毕加索艺术胡晓芒摄“毕加索的画很经典,毕加索的画看不懂。”这两种矛盾的感受令很多普通参观者困惑。昨天下午,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做客《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对中国的策展人提出希望,希望他们为艺术普及多出力。陈丹青的演讲题目是《机会与困境——兼谈毕加索》,他以绘画艺术家的身份从专业角度解读了毕加索的创作和价值,为听众上了一堂精彩...

    2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1956年8月出生,祖籍南通。国画家、文化学者。现任无锡广播电视台台长,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严克勤卷)》、《严克勤水墨画选》等画集。著有《仙骨佛心——家具、...

    6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喜歌剧要本土化,不忘娱乐大众[图文]
    喜歌剧要本土化,不忘娱乐大众[图文]

    ■上海首届喜歌剧展演下周上演6部喜歌剧■艺术总监、导演李卫谈歌剧改编本土化问题“改编的初衷,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我做得更多的是将舞台风貌现代化、亲民化,强调歌剧的娱乐作用。喜歌剧这种题材,再怎么强调娱乐作用,都不会影响其内涵,它本来就是为了娱乐大众而存在的。”——李卫李卫导演的《群妖围舞》《女仆当家》被改编成老教授和小保姆之间的故事下...

    74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梁章凯印象:优雅的先生[图文]
    梁章凯印象:优雅的先生[图文]

    《林则徐旧藏饲鹤图题跋录》和《艺友斋存名家印汇》人物名片:梁章凯现为:西泠印社社员西安碑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日本鉴古印社顾问《篆刻》杂志日本总编辑编著有:《战国古陶文五十品》《艺友斋存名家印汇》一函四册《印史留遗》一函十六册《怀玉印室藏印选》《美哉斯石-海内外中国印石精品集》《林则徐旧藏饲鹤图题跋录》等十余种《战国古陶文五十品》等印谱从来都尊称他为梁先生而不叫梁老师,原因无...

    178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丹青:朱乃正老师二三事[图文]
    陈丹青:朱乃正老师二三事[图文]

    朱乃正先生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朱乃正、傅小石、汪志杰、蔡亮,被中央美院定为右派学生,获罪时二十出头,大学刚毕业,老校友说起,均称是当年美院的“四大才子”。其中朱、汪、蔡三位,上海人,汪志杰遣返上海,蔡亮发配陕西,朱乃正发配青海,傅小石是傅抱石公子,不知被罚去哪里。年龄更小的美院右派学生,是袁运生,亦当年校中公认的才子,发配去了东北。我还...

    150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工艺美术是门时尚艺术[图文]
    工艺美术是门时尚艺术[图文]

    《水乡》(漆艺)乔十光文\本刊特约撰稿吴华15万钢针组合而成的兔子皮毛,丝线羊毛编织的造型各异的毯子,丝绵材质看上去“可餐”的土豆……展厅中展出的是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的优秀作品,200件艺术品每一件都让人垂涎,似乎哪一件放在家里都是不错的装饰品,令前来观展的人们惊叹当今的手工艺品能做得如此精致而有内涵。日前,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

    10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镜头亲吻世界:谈邵华泽摄影的特色[图文]
    镜头亲吻世界:谈邵华泽摄影的特色[图文]

    《祝福祖国》,200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夜邵华泽摄于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邵华泽同志是我国新闻宣传战线的一位老领导,他为推进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理论家、评论家、书法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摄影家。邵华泽本行是搞理论宣传的,在逻辑思维领域,他纵横驰骋几十年,得心应手,但对于属于形象思维的摄影则从来没有接触...

    104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谈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4月12日到6月1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北京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展品名录由法方裁定,但在策展主题的确定、展厅的布置上,国博体现了自己的立场。事实上,近...

    168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莫言:我没有能力投身公共辩论[图文]
    莫言:我没有能力投身公共辩论[图文]

    《明镜》周刊拍的莫言照片■《蛙》在德国出版■接受德国媒体专访回应西方质疑“我是一个作家,不是演员。当我创作那些场景时,我没有想到要去打破什么禁忌。”莫言这样回应西方媒体对他不表达政治立场的批评。莫言说自己和君特·格拉斯这样一位和政府对着干的作家不同,也比不上他,“我敬佩他和其他有表述能力的作家投身公共辩论,但我没有这种能力。坦率地说,我害怕...

    122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石平:石破天惊抱不平[图文]
    刘石平:石破天惊抱不平[图文]

    刘石平先生你还记得初中课本上的《愚公移山》吗?“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但你相信吗?如今,王屋山中隐居着两位耄耋老翁,一位叫宗福元,寿高八秩,日日开山种树,乐此不疲,另一位叫刘石平,寿高九旬,或弄笔丹青晨起时,或自拉自唱山林间,或静坐沉思斜阳后。他们同居一室,欧阳中石先生为其题写斋号“二翁草堂”。欧阳中...

    69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误读“程式化”[图文]
    误读“程式化”[图文]

    贾廷峰中国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审美内核,更承载着中国历代文人修内质、养德操、怡性情的精神托付。世间万象,物态物情,山水之跌宕,草木之枯荣,日月之盈亏,皆赖笔墨得以外现。囿于封建帝制的思想束缚,古代社会很少出现对个人风格的极端推崇,加之师徒承传的教育模式,以致程式化难以避免。古人讲求“师自然,师造化”,强调绘...

    169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图文]
    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图文]

    玉雕《凤宫》朱其玉与当代艺术似乎是无法融合的两个领域。玉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一向被归入“工艺美术”,它不被看作一种讨论社会和哲学议题的纯艺术。王俊懿以玉为材料的环保主题的装置艺术无疑打破了这一界限。作为中国早期的文明形式,玉的出现比青铜器更早。在中国上古时期,玉最早是作为一种祭祀的礼器而出现的。它具有镇邪和祝福的功能。中国早期大量有关人的品格的词语也来自玉。宋代以...

    76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