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郭健濂:画画是我的生活方式[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焕儿 点击 :

郭健濂:画画是我的生活方式 | 美术常识

在浙江,挖掘具有潜质的中青年艺术家当然绕不开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美院,那就得说说这位曾经是该院最年轻的一位油画博士——郭健濂。

从本科、硕士、博士这么一路下来,可以说他是标准的“学院派”,极其令人称羡,但郭健濂自己却显得非常谦虚:“我并没有把读书、考研、考博当作一座座要攻下的城池,只是到了那个点,有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既然有需要就好好去做。机会可以把握,缘分不可强求,所以一切都是机缘巧合罢了。”

绘画启蒙于画佛像

说起画画启蒙,郭健濂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接触,“我一开始接触的既不是儿童画,也不是素描、色彩之类的基础绘画,而是传统民间佛像绘画。”郭健濂家世代都是手工匠人,他从小就喜欢偷偷动用家里各种打孔、凿洞、切锯工具,有一次切到手指,伤势还很严重。妈妈担心他玩那些危险的工具,就给他报名参加暑期夏令营。在活动中的一次信手涂鸦,家人发现他在画画上还挺有感觉,于是爷爷认识的朋友中有一个画佛像小有名气的民间画师,就成为他的启蒙老师。学了没多久,郭健濂画的佛像已经有模有样,居然还独立完成了两幅寺庙壁面佛像,那时他才12岁。“寺庙的壁画训练使我的造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也让我开始对画画产生了一种纯真的向往。”

良好的造型基础让他顺利考上美院,硕士毕业后即留校任教,生活中郭健濂基本就是三点一线,学校、工作室、家。和大多数文艺工作者差不多,作息习惯经常黑白颠倒,“差不多与欧洲时间同步吧,出国都不用倒时差。”唯一区别就是他有一个小小的“强迫症”,画画之前,一定会把周围环境整理得非常有序,环境和氛围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重新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或是换一种思路和手法进行工作时,他会将家里和工作室的空间和物件摆设重新调整。工作开始时,先泡壶茶,在茶汤的品茗中展开他的思绪。

曾以作品致青春

说到创作,在读研期间,表现年轻人生活的系列作品《活着》受到一致好评,郭健濂赋予他们一种非常主观情绪性色彩,画面上这种青春的玩味近乎一种诗意的表达,甚至带有一点点忧伤,郭健濂回忆说:“年青人行为不羁和时不时头脑风暴所触发的状态让我着迷,回过头来看,这就是一种致青春的心境。”也许对于当年已近而立之年的郭健濂,算是一种对最青春的依恋和告白吧。

近几年,郭健濂的创作随着心境和状态变化而转变。在创作《活着》系列之后,与窗结缘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从2006年开始,为了完成艰巨的博士论文,郭健濂日日处身窗前,静心读书,面窗沉思,凭窗静观。“从来没有像那些时日如此不经意又反反复复地向窗外观看,体味着各种百味杂陈。”于是,就有了窗对窗的双重景致叠合,在系列作品《夜窗》《被隔除的夜色》中,越过透明玻璃,穿过半隐半显的中国式竹帘,似隔非隔,隔而不绝,既亲近又疏远,一扇扇有序而迥异的视觉“断面”,透露出这家主人的心境变幻。透过窗看见外界,同时也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窗是可逆性的,就如同人的视觉观看,绘画的视角亦是如此。”对于下一步的创作计划,郭健濂仍然会坚持从熟悉的自然生活景象中去创造一个可体验的情境,希望能够激发某些共同的记忆和体验,就如同窗和簾所构建的那种公共而又私密的空间一样。

两位恩师对他影响很深

从事油画创作这么多年,尤其是在攻读博士期间,导师许江和老师司徒立对郭健濂的影响至深,“2007年在巴黎,司徒立老师带着我们参观博物馆,畅游枫丹白露、探访艺术家故居,追寻画家曾经踏足的痕迹。边游边看边讲,穿越时空,与大师对话,对西方艺术有了全方位的体验。”说起许江,郭健濂充满敬重,“作为一个极具思想深度的学者,通汇古今,同时又是一个勤奋而又高产的画家,他在大的思想格局上为我们开启了一道门。”郭健濂回忆起许江在博士班的第一堂课:中国书论,解析历代书法论文,分享他读书论的感受和从中获得的实践方法论。“许江一再强调,绘画是一种缓慢的生命体验,而传统是需要不断活化和再生的,绘画是第三眼:纯真的眼睛与整个文化史还原于心的眼。”每次茶余饭后,师生聚会都会不自觉地变成他的课堂,“听他讲课是很过瘾的事,任何社会热点,时尚话题背后的问题都逃不过他犀利的眼光。”

几次出国考察交流也让郭健濂记忆深刻,最大的收获当然是能够饱览西方艺术大师的原作,“之前在国内也看过一些原作,但在欧洲文化和人文自然景观的大环境下观看西方绘画,感觉完全不同。当你身处在基督教文化所营建的教堂中时,那些表现圣经故事的绘画作品远远比悬挂在博物馆的墙上更有视觉感染力。”这让郭健濂突然意识到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说的一句话:“当你把身体借给世界时,世界得以显现。”所以他感受到,绘画也是带着主体的肉身经验,如果只是把绘画当成美术史和博物馆中的归档品,那我们对绘画的体验也仅仅停留在图式符号的表层。经历了几个月在欧洲的艺术洗礼,从巴黎回到国内,又恰逢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展,第一次近距离、完整地观看了中国传统绘画。在中西巅峰绘画的交织和碰撞中,郭健濂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外在找因果关系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返回自身的主体性追问自己,需要有一种眼光,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绘画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喝茶和搜集茶具是他的兴趣

教学、创作占据了郭健濂日常生活大部分时间,闲暇喝茶和搜集茶具算是他的一大兴趣爱好,“我老家在福建,福建人种茶喝茶已经有千余年历史,从小我就潜移默化地喜欢上喝茶,后来收集有关泡茶的器具也成为我的第一爱好,谈不上收藏,更不是发烧的收藏癖,一切只为实用而已。”每次学校采风下乡,郭健濂都会收集一些小物件,有几回还和朋友凌晨四点出发去赶几百里之外的“鬼市”(古玩商贩聚集的早市)。学油画的却跟学国画的志趣相投,可见郭健濂自身有很强的中国传统美学的认同感。

谈到这几年变化万千的艺术市场,郭健濂始终保持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会关注市场,但从没想过要去迎合。市场是把双刃剑,追潮流是最没有创造力和不自信的表现,艺术市场的热门关注点往往都是一阵一阵的,你没法去追赶,也赶不上,只有坚持做自己或许有可能会赶上。”曾经有朋友和郭健濂开玩笑说,如果重新选择人生道路,你希望干什么?郭健濂沉默了片刻,幽默地表示肯定不会选择朝九晚五的职业,倒是希望成为旅游体验师,“逛遍名胜古迹,吃遍各地美味,所有花销不用自己买单,还能倒赚一笔钱。”而对于现在的生活与工作,正如郭健濂自己所理解的那样,“生活是你的工作,而不是工作是你的生活,就像画画一样,既是你的工作又是你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

  • 翁笑雨:谈艺术创新观念构架与角色[图文]
    翁笑雨:谈艺术创新观念构架与角色[图文]

    麦克·海泽(MichaelHeizer)在展览期间摧毁了伯尔尼美术馆门前的通道,1969年。图片版权:BalthasarBurkhard摄影,Bern(ArchivHaraldSzeemann),摘自汉斯-乔吉姆·姆勒(Hans-JoachimMuller),《哈罗德·泽曼:做展览的人》(HaraldSzeemann–ExhibitionMak...

    17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深入生活 绘画当然不是臆造[图文]
    深入生活 绘画当然不是臆造[图文]

    通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在70年前阐释和提出了文艺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何谓“以生活为源泉,为人民而创作”?今天的艺术家到底该如何深入生活?从5月1日开始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或许会给人以不少启迪。丰子恺《饮水思源》局部陈佩秋《饱饱金珠胜似春》局部(...

    114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视觉的“独白”——杭春晓眼中的黄丹[图文]
    视觉的“独白”——杭春晓眼中的黄丹[图文]

    黄丹的水墨让人过目难忘。绿水墨山,红粉纵马,无需专业背景,目之所及,心有所识。似乎,绘画的魅惑对她而言,就在这感官的澄明。确实,无论绘画承载怎样伟大的思想,它首先需要诉诸感官世界,以直接的视觉阅读释放生活的琐碎、具体。而这,正是黄丹试图面对的。那些与马嬉戏的少女,抑或那些亭台池石,总是编织着生存经验的直观性——稍带美学趣味的干净、透明,独享式的喃喃细语,并因此封闭了宏大逻...

    4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青年艺术家刘艺科:感受世界的方式[图文]
    青年艺术家刘艺科:感受世界的方式[图文]

    刘艺科“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天生的艺术家和一个天生的罪犯极其相似,他们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内心与现实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的敌对关系,一触即发。”这个比喻与道德无关。在我看来,我们所试图讨论的也不是、事情在道德上的对与错,而是在描述一种职业的状态,一种依赖现场、生活在边缘,像流浪者一样,无可依靠,孤独,铤而走险的,却毫无保留,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实际上,对于艺术家而言,投入的不...

    127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吴学谦:无尽风光在晓峰[图文]
    吴学谦:无尽风光在晓峰[图文]

    王晓峰无尽江山画图中局部2012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华夏墨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上,王晓峰一幅高2.33米、长21.92米的巨大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引起了众多名家的赞许,轰动了整个展事,这幅历经数月的倾心之作,与其同展的20幅精美山水画,成为整个展览的重头戏,毫无夸张地说,这算得上王晓峰山水画的一个颠峰所在,杠鼎之作。全部展品悉数为宝龙集团收藏。意...

    25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借古开今[图文]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借古开今[图文]

    赵孟頫饮马图卷(局部)元纸本水墨纵25厘米、横59.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特邀撰稿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绘画上,赵孟頫是元代的泰斗。人物、马牛、山水、花木、竹石、禽鸟,各种题材,下笔皆成妙品。犹如学习书法一样,他学画亦是在复古的精神下博釆众长,而后自成一格。尤其是他在书法、诗文、音乐、鉴赏和考据诸方面的学养,以及奔走南北的阅历,对他绘画风貌、艺术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赵孟頫...

    112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五色令目盲 彩墨炫人生——赏读当代艺术家左锋义彩墨展有感[图文]
    五色令目盲 彩墨炫人生——赏读当代艺术家左锋义彩墨展有感[图文]

    2013年9月27日,美国前副总统丹•奎尔夫妇一行来华访问,中国政府赠送了唯一的一幅中国彩墨画《西藏姑娘》予丹•奎尔副总统。这幅画采用西画与国画技法相结合(的技法),生动体现了中国藏族姑娘的美好形象,深得总统夫妇喜爱。总统夫妇特别安排与该画的作者合影留念。这位画家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艺术家”(中国文化部和央视联合主办)、&ldquo...

    65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丰子恺“护生画”鉴藏漫谈[图文]
    丰子恺“护生画”鉴藏漫谈[图文]

    盥漱避虫蚁日前,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展出的“情语——丰子恺《护生画集》真迹展”,由于是28年来首次全方位的展示,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参观者也络绎不绝。在众多的参观人群里,既有广大普通观众,也有一些关注或专门从事丰子恺“护生画”鉴藏的爱好者。笔者作为本次展览的设计者,在研究丰子恺《护生画集》的相关作品学术意义的同时,对其艺...

    89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于丹: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靠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图文]
    于丹: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靠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图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中华文明浩浩五千年的历史,历次鼎盛时代莫不是与文化的繁荣昌盛相关联。在打造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时代传承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意与商业产业之间如何保持平衡也是一道待解的难题。中央台记者专访十八大代表、文化学者于丹,为破题寻找灵感。背诵古文经典是很多小学生的必修课。在有些小学,孩子们早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背诵《论语...

    102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尚辉:后现代境遇的花鸟探索与发现[图文]
    尚辉:后现代境遇的花鸟探索与发现[图文]

    秋光(中国画)柯桐枝柯桐枝花鸟画的当代意义,首先便表现在他对于传统花鸟画当代生命主题的自觉转变上。在他的作品里,已完全看不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伤春感时、哀怨落寞、孤芳自赏,而是对于多姿多彩的花草世界的高歌赞美。他的《艳秋》《灿灿金杯》《欣欣向荣》《赏花欲趁春三月》和《万木霜天红烂漫》等,无不把花朵绽放的娇艳妍丽作为描绘的视点。在这些作品里,他择取南国热带亚热带的奇花异木、编织繁密茂盛的构图、厚敷...

    4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最近成为了微博上关于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讨论的一个中心,起因就是在该奖项结果公布以后他连续发表了两篇相对言辞激烈的个人看法,正是这两篇几百字的短评成为了风暴之眼,让关于侯登科奖的议论愈演愈烈。吴家林吴家林是一位深居云南的纪实摄影师,他的《云南山里人》、《吴家林中国边陲》等作品集曾经获得过很高的国际声誉,他与马克·吕布的一段友情也让他的摄影生涯添上很多神秘色彩。作为一名传统...

    170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图文]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图文]

    ■在“莫言周”专访2011年诺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mer托马斯生于1931年,是当今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十余卷,并曾被翻译成三十多国文字。他于1954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在瑞典诗坛引起轰动。2011年,托马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

    160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谈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4月12日到6月1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北京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展品名录由法方裁定,但在策展主题的确定、展厅的布置上,国博体现了自己的立场。事实上,近...

    16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克举:都市化语言中的本土景观[图文]
    王克举:都市化语言中的本土景观[图文]

    《门前是港湾》120cm×140cm布面油画2013年当代中国的一切文化热点,都是以中国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消费而展开的,这和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变革具有较大的区别。这种都市文化的建设,无疑也转移了艺术家的视线,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由此成为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语境。这种带有都市文化特征的艺术兴奋点,几乎改变了中国所有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审美方式,他们从各自的创作起点汇聚...

    7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村宣传画[图文]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村宣传画[图文]

    1952年初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正式发动并掀起了高潮。为配合运动而创作的宣传画最为集中强调的主题是组织起来力量大、发展生产夺丰收,同时还提出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推广卫生知识等口号。此期的宣传画与土改运动宣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农业现代化叙事的成分大为加强,另一方面也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引领下的社会主义叙事铺垫了创作路径。王彬创作的《组织起来力量大》(上),强调了组织生产合作社的好处...

    16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