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年女画家谢青笔下的花鸟世界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饭粒粒 点击 :

在红尘滚滚的世间,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大多忙忙碌碌,难得停下脚步给自己一点在花间茗一杯清茶、追忆寻梦的时间。时间被看得非常重要,仿佛是衡量人世间的一切的标准。人们在不停地忙碌着,很难找到停歇下来的理由和借口,有的人几乎到了甚至不肯为自己牺牲哪怕是一点点时间的地步。现代人最缺少的就是从容和有情。

即便是在如此这般忙碌的世界中,仍然有人神闲气定、从容地生活和工作着。他们不仅自己那样安宁淡静,而且还给别人带来一个明月清风般的世界,使人们在无处寻觅详宁和融的时候找到一片能够放松心情的清雅天地。当看到青年女画家谢青这些新近创作的作品时,我就找到了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寄托。她的作品有一种返璞归真的亲切感,没有丝毫的矫情虚饰,那么自然纯粹,沉实如玉;又好像一股清泉,使心灵经过一次洗礼,除却尘埃污垢,使人们接近纯真与自然;这里没有萎靡、颓唐的情绪,也没有轻浮和躁动的心情,有的是能使人们回到美丽的、娴静的、充满诗意的田园。这些画面意境的创造,这技巧的生命力,来自艺术家的信念、心境及其学识的积淀和功力的锤炼,体现了淡雅的、明朗的、纯真的、高尚的、健康的审美情趣。

中国历史上任何时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用娇妍的花朵来形容赞美姣好美丽的女子,谢青则用她的画笔来描绘花卉闺秀般的百样姿态,表达她对美的态度和追求。佳人的美,不仅在她的容貌服饰和言语行动上,更在她那随时而变化的自然流露出来的异于他人的神态上。谢青笔下描绘的花卉亦然,不论是什么样的种类,情态各异,仪态万千,但都不是取悦于人的故作媚态,而是优雅安静的自然绽放;不是热情洋溢、繁花似锦的怒放,而是亭亭玉立、优雅风华的舒展。

欣赏谢青的画作,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雅致的不带一丝尘滓的“书卷气”。没有恣意纵情热闹似锦的花丛,每一枝花儿的绽放都是雅静的,灵秀的,自然的,含蓄的,有着闺秀般的气质和内敛。有的如颦儿悲秋,让人怜惜;有的如湘云醉卧,憨态可掬;有的如宝钗扑蝶,自然流露;有的如妙玉烹雪,清雅绝俗。

细读画作,茂密层叠在一起的叶子,乃至每朵花的花瓣都层次分明,每一笔都有交待,枝干和藤蔓则生气灵动,有时铁画银钩,遒劲透骨,有时线条流畅,丰腴圆润,在枝叶上透溢出有着韧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画面色彩丰富细腻,变化微妙,著色大气沉着,即便是娇艳的花卉也透着别样的雅致。

谢青有着令人羡慕的经历。出身于绘画之家,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中央美术学院,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从附中学习到取得博士学位,专业受训的时间超过了15年。一路刻苦研习,求学期间获得“叶浅予奖学金”、“冈松艺术基金奖”等各种奖项,基础扎实,“根正苗红”。毕业后勤勉创作,参加各种展览,多次获得奖项,才气外露,“枝繁叶茂”。

谢青一直专注于中国花鸟画的研究和创作,硕士毕业后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在中央美术学院这个艺术苑囿中生根、发芽、叶茂,一直到扎稳了根。她的生活非常简单,就是写字、画画和读书,课堂上跟学生们讨论绘画的技法,交流中与同事或同行们分享创作的心得……学习,继承,实践,传承,在自己的创作中体验和领会前人的心法以及绘制技巧,加以提炼和总结,再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能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无畏的精神和大胆的尝试,发现种种可能性。谢青说:“我一直没有离开中央美院这所学校,在这里读书、工作,直到博士毕业,也仍然没什么变化,我的一生可能就这样度过了。有人会认为这种经历是一帆风顺,也有人会认为是索然无趣。而我却时时觉得这种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释然地教书、画画,享受这种‘平淡’。日子是一天天过的,画是一笔笔画的。每一天我都认真地生活,每张画我都真诚地对待。这便是我的追求。”

博士毕业后,谢青更是将研究心得应用于创作实践中,物化为画面的语言,与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相互印证,深入思考,逐渐摸索出能传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她有意识地选择了身边很朴素和常见的题材,寻常百姓家的菜园蔬果,乡村田野间不知名的野花,都成为她近年来创作的题材。这些花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前很少有知名画家将这些题材入画。谢青强化了对这些花儿的感受,在新的题材上试验新的绘画语言,工写兼具,勾勒与没骨并用。除了线的要素外,重视点与面的配合,强调画面的平面效果,把现代构成的要素引入到绘画中来,但并没有弱化画面的空间层次。笔墨层染,色与墨相溶相生。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使谢青的画面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欣喜的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每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或朝露莹莹的黎明,谢青都在寻找着那种平凡但并不平淡的情感体验,在刚刚抽绿发芽的柳条上,在转眼绽放开来的花瓣上,在随着秋风飘落的树叶上,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上。鹅黄化绿,绿转黄回,黄褪白袭,或春雨,或晴窗,或秋夜,或冬雪,不管是留足故园,还是拔足远行,她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和体验着,把昨夜曼妙生动的清梦和今天最清醒真挚的情意奉献给我们这些观者。

从谢青的画中我们见到了从容淡静的心情,能让我们驻足停步想一想什么是人们要的幸福。幸福并不会因为卑微弱小而失去,而是来自在素朴的生活中依然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幸福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来自在优渥的生活中依然能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人人都有清风明月,就在你我的身边。不论贫贱与富贵,失去了清风明月的心境才是最可悲的。

我喜欢谢青画笔下那些颇具书卷气息般的意蕴、闺秀气质般的风雅和清风明月般的画境。其实,许许多多的花间都有你的存在,就看你能不能驻足停留,茗一杯清茶,寻一帘清梦,细细品味来那自花瓣的馨香抑或来自清茶的幽香。即便悄然离去,暗香仍然残留。

相关文章

  • 门外美谈——科学和艺术的美学比较[图文]
    门外美谈——科学和艺术的美学比较[图文]

    ◎古代的思想家把美与和谐画上等号◎二十世纪的科学与艺术引入的不对称和不和谐的量越来越大◎“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亚里斯多德说,完美的天上物质构成的天体的运动轨道,必定是完美的曲线。图为太阳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与艺术是很不相干的,否则为什么从中学起,就有文科和理科的分班呢?可是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在中学...

    59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湖北写实油画纵观[图文]
    湖北写实油画纵观[图文]

    图片资料[文/高星]“中国现在最高水准的写实主义绘画绝对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很多西方人到中国来对我们的写实主义绘画都惊讶不已,他们想像不出在古老的东方会有人把西方的艺术推向极致。”——艾轩中国写实油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写实油画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

    76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杜曦云: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须知[图文]
    杜曦云: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须知[图文]

    面对如此多的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活动,例如:“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校大学生提名展,青年100,新新星艺术节,还有央美的CAFAM未来展等展览活动。活跃于八九十年代的艺术家成为了“大腕”或“市场明星”,如果在推广和运作他们的作品,会投入和耗费的成本巨大。所以,一些艺术机构以及市场“热钱”开始瞄准...

    4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图文]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图文]

    随着时空的变迁,在中国“油画”一词内涵显得丰富而笼统,如今人们可以通过诸多渠道进入它的领域。它既可以特指一种材质,一项技术,一个画种;又可以特指一门专业,一种文化,一段历史,或者一项产业,一个工具,一种权利......这些由它衍生出来的诸多角色连同它相关的经验谬误一起,干扰着我们的认知。如何回溯到油画的根源,捋清它的脉络,最后找到油画的当今位置而避免囫囵吞枣,就必须依赖完...

    38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日本为何流行少女癖[图文]
    日本为何流行少女癖[图文]

    历经百年,少女文化给日本人养成少女癖,流弊多端。少女,通常指七岁至十八岁的未婚女性(十六岁可以结婚,但二十岁成年,然后才可以抽烟喝酒)。虽然AKB48成员有超龄的,但人们也当作少女看。少女一词古已有之,例如《源氏物语》有《少女》卷,写光源氏的长子夕雾和云居雁两小相恋。不过,那鸭头不是这丫头,现在所使用的少女是社会发展到近代才产生的概念。拥有批评家等不少头衔的大冢英治在所著《少女民俗学》中写道:&...

    63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写生还原创作真实[图文]
    写生还原创作真实[图文]

    记者:胡兰杰上个月末,在美丽道开幕的冷军个展,除了《小姜》《小唐》两幅超写实油画,其余的都是冷军近年来的画室写生作品。首先不得不肯定冷军的超写实作品一定源于肉眼的真实观察,牛仔裤的每一个细缝,毛衣里的每一个纤维,这些精确到近乎微米的范围就连照相机都很难完成。我相信这与冷军的常年写生练习密切相关。正是写生锻炼了冷军极度敏锐的观察力。这一点从展览中冷军的画室写生系列作品中就能证明。冷军在写生创...

    142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文化的“尴尬” [图文]
    文化的“尴尬” [图文]

    李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字显狂,人倒平实。上过若干年学,读过若干本书,写过若干诗文并结集出版过若干个小册子。推崇“五柳”先生,有口头禅一句,曰:无所谓。余秋雨先生又出书了,套装5册,总称《余秋雨书系》,包括《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五部书,有四部是以前见过读过的,唯有《何谓文化》一书未曾见过,是以格外留意了一下...

    58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博会:一场艺术品的奥运会[图文]
    艺博会:一场艺术品的奥运会[图文]

    昨天,在通州上上国际美术馆,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赶来参观艺博会。党维婷摄本报记者陈涛以“打造国际级艺术品产业交易交流平台”为目标的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昨晚在通州区宋庄开幕。今起至10月2日,来自国内外900余位艺术家的近5000件作品,将为国内外艺术爱好者奉上一场艺术盛宴。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国内艺术家的最新力作,还得以一窥来自五大洲的300余件驻华使馆藏品。在...

    85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施杰荣:笔墨为书画书画如其人[图文]
    施杰荣:笔墨为书画书画如其人[图文]

    施杰荣书画作品施杰荣,号般若堂主、莲花居士。1957年生,湖南浏阳人氏。供职于株洲市天元区政府。现为株洲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株洲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直书法协会研究员,天元诗社副社长。美术作品曾发表于《文艺报》、《湖南日报》,入选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捐助西部失学儿童基金会”,入选湖南省宗教书法作品展,入选株洲、贵阳等六市联展。书法作品曾入选文化部第八届“...

    11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在接受采访。本报记者任峰涛摄“国家队”的加盟是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一大亮点。作为本届博览会的总策划,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艺博会的更多亮点都将在策划者预料之外,艺博会效力将在展览期间和展览后持续发生。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分家记者:作为总策划,策展背景是什么?杨晓阳: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艺术和产业和社会的对接,也有各种博览会举行...

    4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批评要讲学术良心[图文]
    艺术批评要讲学术良心[图文]

    尹吉男尹吉男艺术史学者,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被誉为“敏感而又冷静的当代艺术评论家”。其学术研究一方面立足于现当代,一方面努力通过各种新鲜视角打通当代与古代的关联。开放的艺术世界曾看过尹吉男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这样说:“我喜欢开放世界,不喜欢封闭世界,在生活中同样如此。”他举了外出旅行的例子,他说自己不喜欢导游,觉得解...

    138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奥赛博物馆馆藏作品由米勒、库尔贝领衔的“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自从2012年11月中旬开幕后,至今仍在中华艺术宫展出。近日,艺术家杨千观看之后谈了他的感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居然还有那么多所谓的写实派在模仿或跟风。写实主义已经进入历史100多年,为什么在中国还能代表官方主流。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在21世纪,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说到...

    3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张江舟专访:解读“生命”与“墨语”[图文]
    张江舟专访:解读“生命”与“墨语”[图文]

    《殇·戊子记忆之五》180×192cm2009年4月17日是“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北京巡展的最后一天,上午10时,张江周老师来到中国美术馆,在展厅现场为观众深入介绍了他的作品。关于展览主题“殇”张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展览的主题,他说,“生命&m...

    81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绘画的态度[图文]
    绘画的态度[图文]

    非时6油彩水性颜料亚麻布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中古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之后,正在或者已经步入了后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在整个精神理念和时代风气上有着强烈的“解构”特征:反一元、反宏达叙事、反精英甚至反崇高。后现代社会又是个娱乐和机遇的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好玩”的方式获得各种文化的享受。然而正如徐晨阳所说的:在这种时代的变化中,...

    91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图文]
    当代艺术家创造力从何而来?[图文]

    梵高自画像21世纪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开始图像化,每个人在一日之内可以接触和浏览到大量的图像信息,这些图像为每个人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受。与文字信息有着极大的不同,图像信息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感受性。在以前的文字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主要以时间的方式发生,比如阅读一段报刊文字必须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调动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文字符号转换为视觉心象,而在图像时代人们可以在一...

    2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