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揭秘故宫的数字化新玩儿法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蓝蓝 点击 :

“萌萌哒”雍正动画形象配上时下正在流行的文字,让《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近日在微信圈火了一把。从官方网站、微博,到App应用、微信,如今都已经被有近千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玩儿了个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交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也在经历着重要的转型期。

“萌萌哒”背后的故宫微信团队

《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由“故宫淘宝”微信团队创作,以清代宫廷历史为依据,运用数字技术对画作进行创意设计而成。数据统计显示,8月1日发布后,《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文章阅读量超80万次,被点了1915个“赞”。

“‘故宫淘宝’微信团队经过反复探讨、推敲、尝试,在故宫博物院丰富馆藏文物中精选出《雍正行乐图》,将数字技术融入其中,绘成动图,期待生动可爱、萌力十足的微动画带给公众全新的感受,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微信平台发现,“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于去年9月16日开通,近一年来发布近170篇推送,内容涉及故宫知识、典故、藏品、周边文创产品等,平均阅读量约超过千次。

“2008年成立的‘故宫淘宝旗舰店’通过电子商务传播故宫文化,2010年,‘故宫淘宝’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账号先后开通,故宫希望能够展现给观众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接地气’的文章,未来,故宫还计划制作《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等手机App,促进公众对故宫文化的了解。”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看来,微信、微博等数字化传播渠道能够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如今,报纸等传统媒体已经无法覆盖‘80后’、‘90后’人群,人们更多的在电脑前、手机上查询展览信息,博物馆推进数字化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方式、提升影响力的必然需要。”

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也时尚

微信仅仅是故宫数字化计划的冰山一角,在故宫官方网站,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数字资料馆获知展览信息,还可以通过“藏品总目”看到66万件藏品。官方网站和新浪、腾讯、人民官方微博已成为故宫对外发布信息的主要窗口和广大公众交流沟通的主要平台。

在故宫相关负责人看来,年轻人将成为故宫数字化平台的主要受众,“故宫博物院通过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力求将传统、枯燥的宣传方式向现代、活泼的教育方式转变,与年轻人的兴趣点紧密结合,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时尚起来”。

2013年5月,故宫推出了首个iPadApp《胤禛美人图》,用户可免费下载,360度互动观赏宫廷文物藏品、深度背景知识与提供高清大图让这款App至今维持全五星评价,并获得苹果应用商店“编辑推荐”;2014年6月,故宫推出第二款iPadApp《紫禁城祥瑞》,单日下载量超1.5万、单周下载量超10万。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推出了“微故宫”和“掌上故宫”智能导览应用,为文博爱好者与游客提供文化信息、导览讲解、推荐路线等服务。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表示,数字化手段能够突破故宫古建筑内的条件限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向观众展现特色文物与建筑。

“作为公众文化机构,博物馆更多地把数字化当成提升传播效果的手段。一方面,观众不再需要到现场就能参观博物馆,了解想知道的信息;另一方面,对博物馆而言,数字化是馆藏资源增量部分,博物馆在数字、影像内容基础上进行开发不会对文物本体产生伤害。”魏鹏举强调。

“明星文物”是博物馆市场化的法宝

“博物馆的实体空间有限,但数字空间没有极限,数字化将成为唤醒沉睡文物的有效手段。”魏鹏举对此表示,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资本的引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博物馆品牌效益。

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鹏表示,每家博物馆都应该着力推出属于自己的“明星文物”。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其最著名的文物就是翠玉白菜,由此推出的一系列文创衍生品已经成为其稳定的利润来源,“有了‘明星文物’之后,博物馆自身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有了影响力才会吸引到社会资本,以及专业团队的加入”。

“明星文物”的推出需要对公众有一个意识强化的过程,并非短时间就能实现。张鹏举例道:“博物馆在选出‘明星文物’的目标之后,需要基于对导游的培训让其对文物的信息有十分详细的了解,以便带领游客来到博物馆的途中,让游客先对文物有个大致了解。当游客真正进入到博物馆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导览图、播放视频、图片资料的方式,将游客带到‘明星文物’的所处位置,通过这一系列的强化措施,让游客对‘明星文物’有较深的印象。”

相关文章

  •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谈艺术教育与传统美术学院的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不久前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在谈及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怎样的问题,面临怎样的挑战,出路又在哪里时,...

    191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自画像的对话[图文]
    自画像的对话[图文]

    李宝华《自画像》上世纪80年代末,我怀着憧憬,只身飞越大洋,开始了澳大利亚之旅。初到悉尼,由于职业关系,第一件事便是参观当地最大的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刚进美术馆就被大厅正中央其中一幅巨幅布瑞德·怀特雷的《画室里的自画像》所震撼。在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已经脱胎于他早年深受培根、霍克尼和马蒂斯画风影响的痕迹,作品比前辈们更富于流畅和音乐感,充斥着荒诞与不羁,灵魂随着色彩在画布上跳...

    118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文]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文]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代表钱晓鸣摄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代表认为要繁荣当代美术事业,催生精品力作首先要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加强自身的修养,忠于时代,明确为民众服务的方向。马书林结合自己的创作和办展的实践,谈了看法。艺术忠于时代不受制市场、不跟风马书林认为,中国画创作的根本问题还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必须注入...

    114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设计返璞归真[图文]
    设计返璞归真[图文]

    奥地利建筑家阿道夫·卢斯早在1908年便提出了“装饰即是罪恶”的观点,百余年过去了这样的信条仍旧深深刻在每个设计师心中。当他们静下来真正开始尝试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设计时,往往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是简单和本真的,最“真”的东西才是设计力量萌发的源泉。旧工艺演绎新材料鲁班锁相传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班的发明,同样是榫卯结构,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

    106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陶与瓷之界定标准[图文]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陶与瓷之界定标准[图文]

    陶器是古代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的发明创造,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中外学者皓首穷经、著述颇丰。但时至今日,随着城乡基本建设的蓬勃展开,新的考古发现大量涌现,正在不断刷新和改变我们对古代陶瓷的传统认知。基于此,此前的常识性认知或基础概念就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甚至自相矛盾之处。笔者认为应该对此现象进行必要的探讨,以期产生新的认知。中国古代陶与瓷...

    175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唐伯虎为何大量创作春宫图?原因系生计需要[图文]
    唐伯虎为何大量创作春宫图?原因系生计需要[图文]

    明中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的繁荣,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绘画交易现象由此开始普遍,方式亦多样,艺术市场得以逐步繁荣,使得大多数画家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市场中来。作为苏州地区的画家唐寅,自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的卖画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友情赠送、订购、延请、直接现金交易等。唐寅与师友朋辈间的交往异常密切,因此少不了以画作为祝寿的礼物而友情赠送。张丑《清河书画舫·亥...

    9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方力钧:为什么我就幸运了呢[图文]
    方力钧:为什么我就幸运了呢[图文]

    方力钧在意大利GAM都灵现当代美术馆《云端的悬崖》个展现场摄影:裴刚今年3月,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任命方力钧为“和平大使”。同时,“方力钧文献展”在新加坡MOCA当代艺术馆举行;5月,在香港上演“方力钧——众数的生命”个展;6月,意大利GAM都灵现当代美术馆《云端的悬崖》个展开幕。方力钧说因为自己的...

    50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我的艺术论[图文]
    我的艺术论[图文]

    废墟上的沉思——周天黎在北京圆明园(1990年)从艺术文化史的角度严谨评判,周天黎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思想家之一;人性论和思想解放、艺术良知的倡导者;人文艺术的标杆性人物。她的精神家族中,有屈原、嵇康、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唐伯虎、李清照、陆游、徐渭、八大、石涛、曹雪芹、郑板桥、蒲松龄、龚自珍、谭嗣同、梁启超、秋瑾、鲁迅、陈寅恪等等先贤巨擘。这位始...

    126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林烟洗尘:古书画赏读[图文]
    林烟洗尘:古书画赏读[图文]

    跋《小昆石壁图轴》萧海春跋《雨淋墙头皴图轴》思翁题曰:“久不作雨淋墙头皴法,忽于笔端出现,画家皴法如禅家纲宗,解者稀有。”此图确有空淡明净的禅意,一切似透过明镜映照的空灵,淡淡的明净无丁点芥蒂和挂碍。空淡中似渗有一种盐味。黑白的映对,似通过灰色透网现象对一种心灵的悟。明净洞达,绝无外物的沾染,其思以空明的心致求取对自然的关照,此图似在心境上浮现的自然。跋《小昆石壁...

    94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图文]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图文]

    爱德华·蒙克《呐喊》北京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家朱青生提醒中国藏家——在万达以2816万美元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后不久,国际拍卖场上当代艺术又连创新高。11月12日的纽约佳士得夜场,弗兰西斯·培根的三联作——《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以1.424亿美元的价格成交,超过了2012年由爱德华·蒙克的《尖叫》创下...

    37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黄旺旺: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图文]
    黄旺旺: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图文]

    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搞艺术创作,一定要走出去。必须学会相互交流,才能有所发展。”刚在德国参加了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北京商报社承办的“德国中国文化年·魅力北京”文化周的黄旺旺,回忆起与德国观众交流沉香艺术的情景,依然难掩兴奋。在他看来,历时9天的文化周,不但让沉香雕刻艺术踏上了德国的舞台,更让自己获得了一次与德国艺术家零距离交流...

    186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朱德群:聆听宇宙的天籁[图文]
    朱德群:聆听宇宙的天籁[图文]

    本报记者严葭淇北京报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在被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立文问及创作感觉时,朱德群如此作答。“我画中的意境是与我对自然的感悟密不可分,尤其是被自然激发出来的一种情感,在画面上的表现用语言很难形容。”朱德群后来解释,“这里的关键是要对自然真正有所感之后的真情流露,这样画出来的画就很融洽,就形成了画面意境和境界...

    2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满维起:石涛山水画艺术纵谈[图文]
    满维起:石涛山水画艺术纵谈[图文]

    石涛(1640—1718年),本姓朱,名若极,明皇室后裔。出家后,法号原济,又号石涛、清湘陈人、苦瓜和尚等。以其独到的画论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山水画艺术成为明末清初最具影响的大画家。石涛早期的山水画是深受新安画派影响的,此间的笔墨基本上是梅清一路,用笔恣肆放旷,用墨清新隽逸,凭借心情,或渴笔涩写、或润笔挥运、或清俊、或苍茫,各具风韵,显示出才情横溢的艺术资质。最能代表石涛山水画成就的是...

    26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艺理论家:当代国画很差皆因画家没文化[图文]
    文艺理论家:当代国画很差皆因画家没文化[图文]

    夏圭《溪山清远》(宋)46.5cm×889.1cm陈传席,江苏徐州人,1950年生于山东诸城,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艺术史、艺术批评、文学史、人文史等,近年来更着力于佛教艺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佛教艺术遗产调查。出版专著《六朝画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等53部著作。绘画作品被收入《中国绘...

    15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陶喆:放下,需要思索,也需要时间[图文]
    陶喆:放下,需要思索,也需要时间[图文]

    陶喆凭上一张大碟《六九乐章》拿下台湾金曲奖的“金曲歌王”后,有“R&B教父”之称的陶喆反而沉寂了不少,并未乘胜追击。很多人都猜测,陶喆是否应验了那句“得金曲,衰三年”的魔咒?其实,暂时离开公众视线的陶喆一直没有闲下来,他写了好几个剧本、筹拍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签下乐坛新人关诗敏、筹备新碟、与新班底合作新歌…...

    12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