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复活的青铜[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孔雀 点击 :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李慎让我刮目相看。这在一个大师、泰斗、学者犹如芳草一样疯长的年代,李慎让我感到了一种真实、一种扎根在土里,有着自身的强壮的真实。李慎让我刮目,不是他头上的“画家”头衔,这个头衔在时下,似乎正在泛滥和贬值。我是在他的画中,发现和找到了李慎这个人:他在敲打着他的青铜,那是有节奏的敲打。他神情专注、陶醉乃至迷恋,嘤嘤嗡嗡的叩响,仿佛从远古传递而来,带着强劲的精神召唤……

李慎在复活青铜,那是对一种深埋的记忆的复活。5500年到4500年,遥远的青铜,早已生满了绿锈,早已失去了锃亮的色彩;那些饕餮的纹路,那些钟鼎上的铭文,已经很难考证和辨认了。然而,李慎却在一次次敲打中,发现了青铜的音符。这些远古的青铜的语言,以音符的方式,传进了他的耳膜,抵达了他的灵魂。那些飞翔的音符,各呈姿态:有的阿娜、有的宏伟、有的凶悍、有的威武、有的广袖轻舒、载歌载舞……这是青铜的盛大聚会,夏、商、周三朝的青铜齐聚在了一块,东方文化的灿烂,被青铜烫热地释放出来。李慎醒来了,他从青铜的梦中醒来,经历了短暂的时光穿越,他找到了五千年前的青铜,捡拾到了散落的青铜的音符,他从噌吰而雄浑的回响声中,听到了一种像鼓点敲打的声音——那是自己心脏的跳动!李慎携带着青铜的成色和青铜的光芒,他禁不住战栗了,这是灵感穿过毛孔撼动身心的战栗。他突然看见,他的画纸上青铜晃动,摇曳生姿……

李慎是第一个在宣纸上表现青铜的人。他是一个求变的画家,他的“水墨青铜”,是传统画技和古老文化的结合。他上溯源头,找到了文化的引爆点。他让艺术这件炫丽的外衣披在了青铜身上,将灰暗的青铜、锈迹斑斑的青铜牵引登台,妖冶亮相。于是,几千年的青铜,有了灵气、血肉,有了自己的表达,有了含泪的控诉,有了凄迷的灯火中辗转的喟叹;有了斧钺的锋利、祭祀的悲壮、盔甲上反射的日光……李慎是熟知青铜的,显然,他笔下的青铜很早就被他捂热了,因此,我在读他的这些“水墨青铜”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锈蚀的味道,没有了那种被考古家、历史学家抽象了的艰涩。李慎是一个完全读懂了青铜的人,他不但读懂了青铜,而且还把青铜在自己的怀里捂热了,直到锈蚀脱落,光华尽现!他理解了青铜,这是一种文思境界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他将历史文化的青铜转化成文化艺术的审美,转化成在宣纸上诗意澎湃的“水墨青铜”!

水墨表现青铜,我以为关键是如何让青铜复活,也就是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再现青铜。水墨是技法,但在李慎的笔下,水墨也是一种意蕴、一种生气、一种飘荡在天地间的浩荡风云……李慎的画中,一是对青铜的大写意,这有点形而上的味道,但水墨技法起到了点染、温润的作用,它消解了青铜的灰暗和冷寂、消解了青铜符号带给我们的认识和理解上的隔膜。他让我们通过对一尊兽、一尊鼎、一挂车、一把斧钺以及残存的铭文的审美观照,聆听到了青铜背后的缠绵悱恻、激越与悲壮、杀伐与幽怨……青铜和美女,是李慎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是青铜时代不能抹去的颜色,除了坚硬、锋利、凄冷,还有温柔、美丽和绚烂。那些女人不只是青铜时代的点缀,因为她们的存在,才有了青铜时代的潇洒、丰腴、浪漫,才有了被历史永远也咀嚼不尽的味道……李慎笔下的那些女人,是青铜时代的标本,是历史的记忆。她们与青铜构成了鲜活的存在,她们活在青铜的世界里,而青铜就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灵魂的一种呈现……

李慎当然不只是为了复活青铜。他的文思境界,显然是在寻找一个点,一个笔墨能否准确地、深邃地表达出青铜在水墨中的意境!李慎的两组画中,前者没有具体的人物,只有各种不同形状的青铜器具,运笔大开大合,悍气十足、血气十足,虽然画面抽象,但贯穿画中的气韵却饱满、畅达,细细赏读,自能品出个中滋味。而另一组画,主要表现的是美人和青铜,但聚焦点在美人身上。这是对前一组画的补充,是阴柔与阳刚的结合:天地万物此消彼长,全赖于阴阳的持衡,这是中华文明得以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李慎涉足于一个陌生的领域,在李慎之前可能是一个“无人区”。李慎去了,他不是一个无意识的莽夫,这就好比到水下探险,下水之前,他已经学会了游泳、潜水以及很多水下作业的知识。因此,读李慎的画,你读到的绝不是肤浅、单一,而是知识、境界、底蕴,读到的是一个画家对艺术的探索的精神。李慎复活了青铜,那是一个让人感动的、绚丽多姿的、色彩纷呈的“水墨青铜”的世界!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长夜青灯

李慎,山西省风陵渡大河湾人,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人物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水墨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参加展览。其中《古林幽梦》在加拿大枫叶奖国画展获优秀奖;《积步致高远》获首届欧洲中国艺术大展优秀奖;《幽壑云影》获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创新奖;《青青塬上草》获国家人事部中国画杰出人才奖;《九曲大河铸古今》获第十届王子杯海峡两岸国画大展铜奖。近阶段的水墨画探索从商朝青铜文化符号中吸取富丽、神秘的美感元素,用意象造型手法,整体消化、拆解、整合、幻化出新的“青铜水墨”。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大器承千古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大物圣牛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芙蓉浥露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龟筮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金爵玉露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金声石韵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开国瑰宝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能工巧匠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神差巫觋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神兽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硕罍醉双龙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溯源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天路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西施春沐

复活的青铜 | 美术理论

宝鉴玉容

相关文章

  • 全国美展油画展:真正撞击我们心灵的油画还有吗[图文]
    全国美展油画展:真正撞击我们心灵的油画还有吗[图文]

    何红舟《桥上的风景》获全国美展金奖提名,画面描绘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三位先贤青年时代在塞纳河边驻足的情景九月末的杭州,一场体量宏大的架上绘画展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在浙江美术馆启幕。油画展区素来是全国美展的重头戏,也被许多青年画家看作“进身之阶”,因而异常主流而热闹,从中不难一窥架上绘画在当今的流变趋势。近600张油画覆盖展馆接近6...

    13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范迪安:美术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图文]
    范迪安:美术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图文]

    ▲范迪安说,我们要走出去,但关键是要走到人家的主平台上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田朝晖摄一下午的采访,范迪安馆长几次说到美术馆的展览,“你们没去看看展览?”“我们的展览还是挺好看的”;采访结束时,他看了下时间,“你看你看,展厅都关门了,你们本来可以看看展览的”;我们离开前,他又叮嘱“以后有好的书法美术展览,一定要来看...

    159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蔡国强谈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新展[图文]
    蔡国强谈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新展[图文]

    蔡国强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GoMA)的装置《桉树》前,2013。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GOMA)目前正在展出蔡国强的首次澳大利亚个展,三件主要作品中的两件更是灵感直接来源于艺术家在昆士兰的旅行。展览的题目取自4世纪诗人陶渊明广为人知的诗篇《归去来兮辞》。自从1996年和1999年两次参加亚洲太平洋当代艺术三年展(AsiaPacificTriennial)之后,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就和昆士...

    183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李小可:颠覆传统国画 “以满求空”不留白[图文]
    画家李小可:颠覆传统国画 “以满求空”不留白[图文]

    《夏》李小可:1944年生于四川重庆,2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1962年应征入伍,1968-1977年复员分配至北京内燃机总厂锻工车间,其间坚持美术宣传创作。李小可自1973年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代表作有《藏迹》系列、《水墨家园》系列等。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羊城晚报记者何晶“水墨家园——...

    183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四王”入手,敬畏传统[图文]
    从“四王”入手,敬畏传统[图文]

    上海博物馆藏王翚《重江叠嶂图卷》(局部)清初“四王”由于受明董其昌——扬南抑北理论的影响,一直以元四家为经典,对传统山水画的技法梳理、归拢作出了独特的理解与实践,对后世的山水画影响至今不衰。王原祁曾道: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曾记有人这样认为:当这个社会以文人为中心转动的时候,文人的审美就显得特别重要。清皇家对“四王”偏爱与...

    194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曾来德——求之有得[图文]
    曾来德——求之有得[图文]

    陈求之作品初识求之,有点戏剧性。先蒙申万胜将军推举后经梁占岩兄引荐。有如续前缘。辛卯之初,深圳之行。访求之太阳山馆。只见一座座即将废弃的民宅被求之妙施巧手变成了艺术天堂。我顿然间打开眼界。求之并非建筑专家却有如此才能而颇感异外。求之还画油画。我本不在意。而馆中四壁大量的书法作品更引起我关注。一幅幅气局宏阔。笔墨豪雄如夹风雷的现代意识书法作品似有先贤张旭怀素黄庭坚之气象。表现上的大胆妄为却又坚守...

    32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图喜报丰收叶问:收到这么多函电,有何感想?张答:读者对我创作和经历的兴趣这是预料之中。但是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好奇者的函电,可见《美术报》的宣传力度。凡是亲笔来信的,由我自己复函。叶问:有人要求登门拜访学画,你的意见如何?张答:我画速写,兴致一来,随时可画。我画国画,退休后习惯于晚间创作。此时夜深人静心怀开畅,酝酿构思幡然有悟,充满激情流露腕底,放笔大胆得意忘形,往往能取得意外的艺术效果。...

    18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为何稀缺好的当代公共艺术[图文]
    中国为何稀缺好的当代公共艺术[图文]

    今日美术馆前岳敏君雕塑作品。中国并非“没有好的公共艺术”,只是稀缺好的当代公共艺术。首先,中国不乏公共艺术。我不同意公共艺术只会产生在现在民主时代、民主社会的霸释。只要艺术试图作用于公众,就会被视读、被针对、被影响。花山岩画、司母戊大方鼎、龙门石窟,这些出现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非民主时代的艺术,显然也有公共性。古代社会生生不息的民间艺术,基本上都算公共艺术,...

    55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走在现代与传统、碑学与帖学之间[图文]
    走在现代与传统、碑学与帖学之间[图文]

    白砥现代书法“唐”字101×101cm1995年董水荣(书法评论家)书坛上活跃着不同类别的书法家,很多人一眼就让人洞穿了自己隐秘的书法身份,往往以一句“现代派”或“传统派”,亦或是“碑派”和“帖派”就可为他论定了,可见他的书写中有着某种过深且单一的观念烙印,而少...

    128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从李如《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谈起[图文]
    从李如《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谈起[图文]

    《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李如作品画面尺寸2米*2米,创作于2008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具有独特气质和特殊意义的油画,画的题目是《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作者是历史画家李如。画面中出现的两位马克思,一位身着中山装,脚上穿着中国人当年崇尚的三接头式皮鞋,就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结合(“中马”);另一位则身着西装,手中端着一杯红酒,代表着原来的马克思(“...

    13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家在青山齐白石先生出生在农民家庭,而且是比较贫困的家庭。贫困的农家背景使他自小就得以接触到农村的劳动生活,这一方面在他的心灵里种下了生活必须靠自身辛勤劳动的认识,一方面孩提时代的劳动生活,给他未来的艺术生涯储备了鲜活的具有农家意趣的艺术创作素材,同时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俭的品德。家庭虽然贫困,但对于这样的家庭,他却有着深刻的眷恋之情。乃至到了耄耋之年,在他的心里尚有风木之叹,惋惜“祖...

    27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地球的一面和另一面:中国本真的国际化阐释[图文]
    地球的一面和另一面:中国本真的国际化阐释[图文]

    教学中的王春一个旅美多年的艺术家,他的内心到底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这一时常困惑海外华人的话题,如今在画家王春这里得到了精致诠释。王春——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艺术设计院教授,年轻时怀揣着对西方艺术的执着追求,放弃国内优越职务,只身寻梦留学美国。旅美27年间他从一个懵懂的壮志青年到如今受人尊敬的学院教授,尽管英语已经成为他日常交流中的主要语言,但一旦你看到他那充满中国本真的灵性...

    164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群峰起舞线作曲  “姚氏焦墨”又一峰[图文]
    群峰起舞线作曲 “姚氏焦墨”又一峰[图文]

    姚伯齐近照姚伯齐为人很朴实、特本分、懂感恩。为艺则很执拗、好钻研、喜创新。他的艺术作品有如下三个显著的特征:一:姚伯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学习研究和理解,尤其是对书法艺术有深度的钻研。在书法线条为国画创作服务时,他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的驾驭于广大粗犷与细致精微中的相互转换,能做到“心中有山、笔下有峰”的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二:姚伯齐时刻以创新精神引领艺术创作。他的...

    149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钟士敏:从传统中走出的艺术之路[图文]
    钟士敏:从传统中走出的艺术之路[图文]

    钟士敏师从山水画名家管苠棡、艺术大家彭先诚,跟着两位优秀的画家悉心学习,他终究走出了自己的一片绘画天地。观其作品,画面干净利落,神气盎然,野逸中透出古意。画中不见当下国画界弥漫的装饰化、图案化的矫揉造作,也没有糊涂乱抹,不求章法的怪诞离奇。在这个物欲横流,快速追求成功的社会,钟士敏描绘出的这种纯净气象很容易使人们浮躁的心灵得以片刻的宁静,这点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此外,钟士敏更是一位非常热爱园艺种植...

    43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小东:我不那么重要[图文]
    刘小东:我不那么重要[图文]

    白胖子新疆和田,艺术家刘小东以现场写生的方式,追问当地人的生存状态钱梦妮“沙尘很大,画布上有沙,颜料像在沙纸上调和,运笔不畅。”艺术家刘小东在工作笔记上歪歪扭扭地写道。这是个需要与环境不断抗争才能画画的地方,新疆和田,2012年6月至8月,刘小东与其团队在这里展开现场绘画计划“刘小东在和田”。通过田野走访,刘小东找到采玉工人,以玉龙喀什河的...

    162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