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朱德群的自由精神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乐儿 点击 :

人类的艺术史,是一个不断地否定以往经验,不断地追求着自由的人性表达的过程。读朱德群的绘画,令我感受至深的,是他不懈地追寻着艺术表现的自由之魂,这使他虽受教于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于西方现代流派,终能脱颖而出。

肖小兰

一个自由的精灵,五十年来在巴黎的艺术祭坛上跳舞。他就是朱德群。

确切地说,他是一个流淌着中华血脉的自由精灵。

读朱德群的绘画,令我感受至深的,是他不懈地追寻着艺术表现的自由之魂,这使他虽受教于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于西方现代流派,终能脱颖而出,达到无所羁绊、神驰于天地之中、自成一体的至高境界。

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使人类的认识能力有了巨大拓展,这也给艺术领域注入了诸多创新的元素和动机,艺术的自由表现成为时代之风,一种种旧规范被颠覆,一扇扇通向无限可能的新大门被打开。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的艺术家不断地涌向欧洲,感受和学习最新的艺术时尚,融化在自己的创作中,各人走出了不同的道路。朱德群是其中一个。从他的绘画中可以看出,他在接受欧洲文化、恪守中华文化的同时,又始终在这两方的合力中试图突围,力图挥洒出个人心灵表现的最大亮色。漫长的五十年,他终于在艺术上走到了自由自在的高峰。朱德群的绘画道路,作为一个时代的中国赴欧艺术家的范例,具有独特的认识意义。

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相当研究的法兰西学院院士、法中文化年主席让-皮埃尔·昂格米在谈及朱德群时,特别提到了朱青年时代的一段重要经历:当上世纪三十年代,朱德群在杭州国立美专师从林风眠等大家学习绘画时,“中国正遭受侵略者的血洗,而那蕴藏着丰富的思想、一切都只可意会不可言明的晶莹剔透的大好河山被那伙强盗野蛮蹂躏,离杭州不远的南京就有几十万无辜生命血流成河。当这位与全校同学一起往长江上游逃难时,当大屠杀和仇恨的叫喊依然在他心中回荡之时,还敢不敢对他谈论那令其酷爱之至的景色?”几十年过后,这位当年的“大学生画家”朱德群让人看到了非常具有个性的抽象绘画,让-皮埃尔·昂格米断言,这些绘画与个人和民族的精神体验有关。“在我眼前出现的正是那些景色。它们属于一个正在喷薄而出的宇宙,四分五裂,雄浑地折射出浓烈的黑色、炽热的红色。越过那不可遏制的由内向外的喷射引起的、令人惊叹的失衡,便能猜想到那些属于我们自身的天地,一个我们在此出生、更为熟悉的世界。”

或许,让-皮埃尔·昂格米是把艺术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作了简单的嫁接,但他说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正是因为颠沛的民族苦难和与之相关的切肤之痛的体验,日积月累地沉淀着,朱德群的抽象绘画中才可能有那种强烈的内在力量的喷发,以及对于宇宙间丰盛情感的透彻感悟。在他的心里,无论是人生观还是艺术观,早就埋下了希望冲破压抑、获得自由的种子。这些种子在朱德群的抽象绘画里蓬蓬勃勃地生长开花了。

这就不难解读,为什么朱德群1955年来到巴黎之后,立即投入抽象艺术的怀抱——这是一个渴求自由的灵魂,对自由艺术的拥抱。数十年之后,朱德群自己对此作了明白无误的解释:“这年(1956年),我在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参观了德·斯塔埃尔的回顾展,受到很大震动和启示。他的绘画自由奔放、充满表现力,正显示了我所梦寐以求的‘自由’方向。”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巴黎画坛,是抒情抽象主义的时代。可以想象,没有系统的涵盖一切的理论、不受具体对象任何束缚、直接诉诸画家内心的恣意发挥的抽象艺术,对这个年轻的中国画家是怎样的冲击和诱惑。中国是最早产生抽象绘画意识的国家之一,在甘肃马家窑出土的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描绘的就是抽象的图案。中国文化注重精神体现的特征,贯穿到艺术和美学思想中,形成了“写意”的精髓,呈现于绘画、书法、戏剧等艺术样式之中。“写意”的艺术观很高明地回答了虚与实、情与境、神与形、师人师物与师心等的关系,但中国的艺术无论怎样浪漫和潇洒,却从未走到“无形”的状态。所以,当朱德群面对彻底摒弃了具体景物的西方抽象绘画时,才会“受到很大震动和启示”,认为找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方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中长大的朱德群,此时将在西方抽象大师的引导下,步入他神往的殿堂。

这里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细节:来到巴黎之后,朱德群没有进入当地的美术学校再学习。很清楚,如果他再按部就班地接受西方美术的系统教育,初到巴黎时对抽象艺术所产生的那种“心有灵犀”的新鲜感觉,或许就会搁置乃至变味。他的方式是直接从德·斯塔埃尔等西方抽象大师的作品中去感悟,然后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使他走上了一条与抽象大师、也与自己的心灵直接对话的道路,这是一条起点较高,同时也相对自由的道路。然而,当时的朱德群,已有了二十多年的具象创作的经验,他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个人经验,于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他并行地采纳着两种创作方式,既画抽象画也画具象画。像许多赴欧艺术家一样,他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个悖论:一方面,他已沐浴着自由的艺术光芒,知道方向何在;但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在西方大师的身影下凭自己固有的经验挥动画笔。他还没有找到独立行走的道路。这是一些躁动不安的岁月,犹如蛋壳中的雏鸡,生命尽管微弱却已在跳动,但无法脱壳而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所喜爱的大师们既给了他可贵的点拨,却也随着他的成熟,日渐一日地成为他通向自由的艺术精神的束缚。

于是有了再一次“突围”。朱德群所借助的力量,正是他刚来到巴黎时,曾经暂时疏远的中华文化的古风遗韵。有评论家认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朱德群从残余的具象意识转向纯粹的抽象艺术、从西方的绘画视角转向中外融合,尤其是汲取中国美学规范,进而创作出自己作品的一个分水岭。这一时期,他开始大量地写中国书法、画中国水墨画。毫无疑问,在强大的西方艺术的环境里,转而向自己熟悉的东方艺术的丰厚积淀中寻求精神支柱和创造语汇,是一个中国艺术家凸现个性、引起瞩目的有效途径。事实上,犹如人无法挣脱地球的引力,任何一个生活在西方的中国艺术家,只要受过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都无法摆脱那种浸染在血液中的故国文化的情结。我们在这一时期的朱德群的抽象绘画中,看到了中国水墨画的神韵与西方抽象理念以及油画的色彩和技巧相结合,产生奇异的视觉魅力。这种融汇中西的创作方式和风格,直至朱德群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创作的作品中,仍能见到端倪。在作于1989年至1990年的三联油画《大地甦生》中,我们影影绰绰地看到了晨雾缭绕中的荷塘墨叶,那是中国水墨的传统题材和构图,但画面上的一切似又未似,全都被幻化,置于一种既东方又西方的语境之中,从而概括了更丰富也更深入的意象,仿佛在静谧之中搏动着生命的呼吸。在《往事》《即席灵感》以及其他一些作品中,我们也能依稀感觉到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轮廓,但仅仅是“依稀”和“轮廓”,画面中充盈的内容,则完全被更新,展现的是被色彩高度抽象的气韵流动和光线效应,由此引起的审美想象,也变得异常宏观,直达宇宙、自然和人性的精神本原。这一时期的朱德群的创作,自由地出入于东西方的美学之中,熟稔自信,挥洒自如,所到达的抽象艺术的妙境,正如王维诗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这样的抽象绘画,在巴黎引起广泛的兴趣是理所当然的。法国的评论家认为,他们遇到了一位“罕见而又不容置疑的珍品之人”,在他的笔下流淌着神秘而又高贵的中国唐宋遗风。朱德群自己则如此说:“祖先的文化宝藏是取之不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到自己越来越‘中国’了,毫无疑问,我永远是一个中国人。”这是真诚的袒露,然而在我看来,晚年朱德群的抽象绘画之所以精彩,恰恰在于他既汲取了又超越了中国绘画的既有规范和格局,进入了个人心灵更加自由发挥、艺术审视的范围更加广阔、表现语汇也更加丰富和具有个人色彩,也就是更加自由的层次。我把这视为朱德群的又一次“突围”。看他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创作的作品,曾经作为鲜明特征而与西方抽象绘画迥然相异的中国水墨的意趣已悄然淡去,在构图上恣意狂放,在色彩上炽烈狞厉,在笔触上无所忌惮,在意蕴上则大气磅礴地直抒胸臆,给人的美感和思考都更为强烈和深邃。一个独立于世的大艺术家的形象,慨然出现。他从以往的文化经验——无论是西方抽象艺术的影响还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浸染中腾跳出来,而释放的强大的个人生命能量。然而,中国式的气韵流动和浪漫精神犹在,那已不再是外在的形式感,而是藏匿在画面内部的涌动不息的灵魂

相关文章

  •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文]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文]

    余华余华《第七天》小说自上市短短十天内掀起各种话题,有评论家叹余华江郎才尽,更有读者用“最烂”来吐槽这本等待了七年的新作。《第七天》是振聋发聩的墓志铭还是网络时代的平庸剪报?是余华七年磨一剑的强势回归还是匆匆草就的滑铁卢?昨天傍晚,余华接受了扬子晚报的独家专访,围绕着新作《第七天》上市以来媒体和读者讨论的一些话题,和读者分享自己的看法。最烂的作品?与《兄弟》比很客气了...

    95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四川版画:中国美术史的明珠[图文]
    四川版画:中国美术史的明珠[图文]

    《巫峡》林军近日,“四川版画精品展”和“印象派版画真迹展”在重庆同时举行。有意思的是,尽管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画家创造了不同的作品,但是在黑白线条的世界里,观众却感到某种微妙的联系。无论是来自国内雄浑的《巫峡》,还是源于国外硝烟过后的《街垒》,他们都在传递着画家对世界的理解、对生命的敬畏,一种穿越时空的人文关怀。是的,真正的艺术是没有国界...

    75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图文]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图文]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朱偰(音“谢”),字伯商,浙江海盐人。其父系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朱希祖。朱偰幼承家学,主业经济,业余文保,背着一部相机,跑遍南京大小古迹。上世纪50年代末,南京大规模拆除古城墙,朱偰呼吁叫停,中华门瓮城、石头城因而得以保存。但此举不久后即招来祸端……他是普查南京文物第一人朱偰最初不是吃文物这碗饭的,他1925年入北...

    138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花鸟画大家张立辰先生访谈录[图文]
    花鸟画大家张立辰先生访谈录[图文]

    张立辰记:张老师您从事中国画教学近40年了,桃李满天下,近年来为配合博士生的教学,并针对中国画发展现状,举办了“中国画大写意高研班”、“教育部张立辰博士课程班”,补充了学历教育的不足,为中国画更健康地发展继续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这次为什么会选择加盟美术报名家工作室来进行公益授课?张:目前中国画的教学现状需要加强和改进,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的共同的...

    58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桃溪寺(原播州土司司治附近山寺)名家讲古之海龙囤山城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在两个儿子被其弟杨惟吉害死后,杨惟聪又养育了杨选和杨逡两子。杨惟聪病故后,将播州之位传给杨选。这时正值金兵南下,开封陷落,宋廷南迁之际,杨选趁宋廷号召各地募兵抵御金兵之机,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他一方面发展农业、储备粮草、招募军队,以随时响应宋...

    56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雕塑”争议不断 解读什么才是城市雕塑[图文]
    “雕塑”争议不断 解读什么才是城市雕塑[图文]

    昆明大观园“裸女”雕塑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全国各大小城市掀起了一股兴建公共雕塑的热潮,但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一些丑陋的庸俗雕塑趁机疯狂滋生并蔓延,不仅遭到市民的痛骂,也引来网友的吐糟。从今年8月份开始,搜狐网举办了全国“十大丑陋雕塑”的评选活动,经过三个多月的网络搜索、专家筛选和网友评选,近日公布了评选结果...

    8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借《赵飞燕玉印》谈文物真伪评定[图文]
    借《赵飞燕玉印》谈文物真伪评定[图文]

    历朝历代重量级文物的收藏,何尝不是“专家”与“土豪”两拨人在玩。一旦买进,若发现问题,当然不能说破,因为比金钱更重要的还有脸面。出路只能一条,那就是再悄悄地去找更大的下家出手,因为文物真伪从来就是下家说了算的。一轮又一轮的转手就此接替上演,同时,假冒文物的安全系数似乎也在不断提升,因为盲从是人类的天性。上海图书馆藏“汉婕妤妾赵玉印&rdq...

    181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图文]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图文]

    千百年来,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中原大地,钟灵毓秀,才杰倍出。追寻历史的足迹,放眼希望的今天,无数新密儿女,挥洒汗水,豪迈脚步,奏响了一首首动听的人生序曲,书写了一篇篇精彩的盛世华章。近年来,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艺术家,以其特有的才华,不时走进人们的视野;艰辛的跋涉,忘我的耕耘,智慧的思考,让他叩开了一座座艺术之门,摘取了一个个令人称叹的艺术桂冠;他的作品,早已飞出国门,被众多国际友人珍藏;他,就是...

    59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图文]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图文]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十五年前,吴冠中先生的一篇文章《笔墨等于零》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画笔墨的持久争论。近日,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军者之一的黄一瀚先生称:中国画笔墨中处于核心概念的线条,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穷尽其样式;而墨块,尤其是人物画中的泼墨则是一块尚未深入开垦的“处女地”,正可为当代水墨发展留下一个突破口。果真如此吗?且看业界专家们的深入辨析。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局部...

    4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记清代三代供奉宫廷的绘画世家[图文]
    记清代三代供奉宫廷的绘画世家[图文]

    设色绢本《平定乌什战图》张廷彦作台湾故宫博物院藏三代供奉宫廷的绘画世家——清代扬州宫廷画家张震、张为邦、张廷彦扬州人张震于康熙、雍正时在宫廷中供职,张震之子张为邦于雍正时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张为邦在宫中作画延续至乾隆时,又推荐他的儿子张廷彦奉宫廷入画院,成为三代供奉宫廷的绘画世家。设色绢本《岁朝图》张为邦作故宫博物院藏据清代周道所著的《读画辑略》记载:&ld...

    90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是在写意、传神中表现笔墨情趣并将诸多文化形态(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独特画种。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和重在写意的艺术表达,是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的根本所在。目前,在一些受西画风格影响严重的“海归”画家中,很多人都在以西画的创作理念来营造画面。比如,有的运用“焦点透视法”并效仿水粉画和水彩画的画法,有的还效仿木炭画...

    49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给奥运冠军立雕像不该遭吐槽[图文]
    给奥运冠军立雕像不该遭吐槽[图文]

    王石川(央视评论员)日前,奥运冠军孙杨、叶诗文回到家乡杭州,杭州市体育局局长赵荣福称,两人已经成为杭州的城市名片,而杭州体育馆门前的“杭州奥运冠军雕塑”的数量也将从四座增加到六座,“小叶、孙杨,杭州体育馆门口,马上就要多两座属于你们自己的雕塑了。”尽管杭州籍奥运冠军楼云、罗雪娟等人已有了雕像,其他地方也曾为冠军立过雕像,尽管孙、叶二人在本届奥运...

    198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詹建俊: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图文]
    詹建俊: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图文]

    詹建俊,满族,1931生于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京。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作为中国油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派”的力行者、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詹建俊于2013年1月荣获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颁发的“中国美术奖&middo...

    122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孙立新:靠写生积累画《广场欢歌》[图文]
    孙立新:靠写生积累画《广场欢歌》[图文]

    孙立新正在创作《广场欢歌》。本报记者李洋直达天花板的大铁架子上,整整齐齐排着许多40厘米×60厘米的油画写生作品,孙立新有些不好意思地把布帘子拉上说,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他原来的一间办公室已经被这些写生作品堆满了。孙立新是著名油画家、中国军事博物馆[微博]美术创作室主任。写生,是他自打学习绘画就养成的习惯。一开始,他并没觉得这有什么特别。从21岁由部队转...

    117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评论:中国当代艺术不再是小众[图文]
    评论:中国当代艺术不再是小众[图文]

    方力钧的版画作品《无题》:寓意一个婴儿从出生就受到既有规则或者强势力量左右它的成长。时报记者何沛霖摄“这是方力钧早期的严肃版画作品,和他后来成名后的‘光头系列’作品风格大相径庭。”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颇具工厂车间风格的1号展厅里,馆长徐子林指着一幅当代艺术家方力钧的版画作品告诉记者。1993年,方力钧的作品《打呵欠》被《时代周刊》选作封面,&ld...

    88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