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朱德群的自由精神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乐儿 点击 :

人类的艺术史,是一个不断地否定以往经验,不断地追求着自由的人性表达的过程。读朱德群的绘画,令我感受至深的,是他不懈地追寻着艺术表现的自由之魂,这使他虽受教于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于西方现代流派,终能脱颖而出。

肖小兰

一个自由的精灵,五十年来在巴黎的艺术祭坛上跳舞。他就是朱德群。

确切地说,他是一个流淌着中华血脉的自由精灵。

读朱德群的绘画,令我感受至深的,是他不懈地追寻着艺术表现的自由之魂,这使他虽受教于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于西方现代流派,终能脱颖而出,达到无所羁绊、神驰于天地之中、自成一体的至高境界。

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使人类的认识能力有了巨大拓展,这也给艺术领域注入了诸多创新的元素和动机,艺术的自由表现成为时代之风,一种种旧规范被颠覆,一扇扇通向无限可能的新大门被打开。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的艺术家不断地涌向欧洲,感受和学习最新的艺术时尚,融化在自己的创作中,各人走出了不同的道路。朱德群是其中一个。从他的绘画中可以看出,他在接受欧洲文化、恪守中华文化的同时,又始终在这两方的合力中试图突围,力图挥洒出个人心灵表现的最大亮色。漫长的五十年,他终于在艺术上走到了自由自在的高峰。朱德群的绘画道路,作为一个时代的中国赴欧艺术家的范例,具有独特的认识意义。

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相当研究的法兰西学院院士、法中文化年主席让-皮埃尔·昂格米在谈及朱德群时,特别提到了朱青年时代的一段重要经历:当上世纪三十年代,朱德群在杭州国立美专师从林风眠等大家学习绘画时,“中国正遭受侵略者的血洗,而那蕴藏着丰富的思想、一切都只可意会不可言明的晶莹剔透的大好河山被那伙强盗野蛮蹂躏,离杭州不远的南京就有几十万无辜生命血流成河。当这位与全校同学一起往长江上游逃难时,当大屠杀和仇恨的叫喊依然在他心中回荡之时,还敢不敢对他谈论那令其酷爱之至的景色?”几十年过后,这位当年的“大学生画家”朱德群让人看到了非常具有个性的抽象绘画,让-皮埃尔·昂格米断言,这些绘画与个人和民族的精神体验有关。“在我眼前出现的正是那些景色。它们属于一个正在喷薄而出的宇宙,四分五裂,雄浑地折射出浓烈的黑色、炽热的红色。越过那不可遏制的由内向外的喷射引起的、令人惊叹的失衡,便能猜想到那些属于我们自身的天地,一个我们在此出生、更为熟悉的世界。”

或许,让-皮埃尔·昂格米是把艺术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作了简单的嫁接,但他说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正是因为颠沛的民族苦难和与之相关的切肤之痛的体验,日积月累地沉淀着,朱德群的抽象绘画中才可能有那种强烈的内在力量的喷发,以及对于宇宙间丰盛情感的透彻感悟。在他的心里,无论是人生观还是艺术观,早就埋下了希望冲破压抑、获得自由的种子。这些种子在朱德群的抽象绘画里蓬蓬勃勃地生长开花了。

这就不难解读,为什么朱德群1955年来到巴黎之后,立即投入抽象艺术的怀抱——这是一个渴求自由的灵魂,对自由艺术的拥抱。数十年之后,朱德群自己对此作了明白无误的解释:“这年(1956年),我在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参观了德·斯塔埃尔的回顾展,受到很大震动和启示。他的绘画自由奔放、充满表现力,正显示了我所梦寐以求的‘自由’方向。”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巴黎画坛,是抒情抽象主义的时代。可以想象,没有系统的涵盖一切的理论、不受具体对象任何束缚、直接诉诸画家内心的恣意发挥的抽象艺术,对这个年轻的中国画家是怎样的冲击和诱惑。中国是最早产生抽象绘画意识的国家之一,在甘肃马家窑出土的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描绘的就是抽象的图案。中国文化注重精神体现的特征,贯穿到艺术和美学思想中,形成了“写意”的精髓,呈现于绘画、书法、戏剧等艺术样式之中。“写意”的艺术观很高明地回答了虚与实、情与境、神与形、师人师物与师心等的关系,但中国的艺术无论怎样浪漫和潇洒,却从未走到“无形”的状态。所以,当朱德群面对彻底摒弃了具体景物的西方抽象绘画时,才会“受到很大震动和启示”,认为找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方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中长大的朱德群,此时将在西方抽象大师的引导下,步入他神往的殿堂。

这里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细节:来到巴黎之后,朱德群没有进入当地的美术学校再学习。很清楚,如果他再按部就班地接受西方美术的系统教育,初到巴黎时对抽象艺术所产生的那种“心有灵犀”的新鲜感觉,或许就会搁置乃至变味。他的方式是直接从德·斯塔埃尔等西方抽象大师的作品中去感悟,然后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使他走上了一条与抽象大师、也与自己的心灵直接对话的道路,这是一条起点较高,同时也相对自由的道路。然而,当时的朱德群,已有了二十多年的具象创作的经验,他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个人经验,于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他并行地采纳着两种创作方式,既画抽象画也画具象画。像许多赴欧艺术家一样,他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个悖论:一方面,他已沐浴着自由的艺术光芒,知道方向何在;但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在西方大师的身影下凭自己固有的经验挥动画笔。他还没有找到独立行走的道路。这是一些躁动不安的岁月,犹如蛋壳中的雏鸡,生命尽管微弱却已在跳动,但无法脱壳而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所喜爱的大师们既给了他可贵的点拨,却也随着他的成熟,日渐一日地成为他通向自由的艺术精神的束缚。

于是有了再一次“突围”。朱德群所借助的力量,正是他刚来到巴黎时,曾经暂时疏远的中华文化的古风遗韵。有评论家认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朱德群从残余的具象意识转向纯粹的抽象艺术、从西方的绘画视角转向中外融合,尤其是汲取中国美学规范,进而创作出自己作品的一个分水岭。这一时期,他开始大量地写中国书法、画中国水墨画。毫无疑问,在强大的西方艺术的环境里,转而向自己熟悉的东方艺术的丰厚积淀中寻求精神支柱和创造语汇,是一个中国艺术家凸现个性、引起瞩目的有效途径。事实上,犹如人无法挣脱地球的引力,任何一个生活在西方的中国艺术家,只要受过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都无法摆脱那种浸染在血液中的故国文化的情结。我们在这一时期的朱德群的抽象绘画中,看到了中国水墨画的神韵与西方抽象理念以及油画的色彩和技巧相结合,产生奇异的视觉魅力。这种融汇中西的创作方式和风格,直至朱德群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创作的作品中,仍能见到端倪。在作于1989年至1990年的三联油画《大地甦生》中,我们影影绰绰地看到了晨雾缭绕中的荷塘墨叶,那是中国水墨的传统题材和构图,但画面上的一切似又未似,全都被幻化,置于一种既东方又西方的语境之中,从而概括了更丰富也更深入的意象,仿佛在静谧之中搏动着生命的呼吸。在《往事》《即席灵感》以及其他一些作品中,我们也能依稀感觉到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轮廓,但仅仅是“依稀”和“轮廓”,画面中充盈的内容,则完全被更新,展现的是被色彩高度抽象的气韵流动和光线效应,由此引起的审美想象,也变得异常宏观,直达宇宙、自然和人性的精神本原。这一时期的朱德群的创作,自由地出入于东西方的美学之中,熟稔自信,挥洒自如,所到达的抽象艺术的妙境,正如王维诗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这样的抽象绘画,在巴黎引起广泛的兴趣是理所当然的。法国的评论家认为,他们遇到了一位“罕见而又不容置疑的珍品之人”,在他的笔下流淌着神秘而又高贵的中国唐宋遗风。朱德群自己则如此说:“祖先的文化宝藏是取之不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到自己越来越‘中国’了,毫无疑问,我永远是一个中国人。”这是真诚的袒露,然而在我看来,晚年朱德群的抽象绘画之所以精彩,恰恰在于他既汲取了又超越了中国绘画的既有规范和格局,进入了个人心灵更加自由发挥、艺术审视的范围更加广阔、表现语汇也更加丰富和具有个人色彩,也就是更加自由的层次。我把这视为朱德群的又一次“突围”。看他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创作的作品,曾经作为鲜明特征而与西方抽象绘画迥然相异的中国水墨的意趣已悄然淡去,在构图上恣意狂放,在色彩上炽烈狞厉,在笔触上无所忌惮,在意蕴上则大气磅礴地直抒胸臆,给人的美感和思考都更为强烈和深邃。一个独立于世的大艺术家的形象,慨然出现。他从以往的文化经验——无论是西方抽象艺术的影响还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浸染中腾跳出来,而释放的强大的个人生命能量。然而,中国式的气韵流动和浪漫精神犹在,那已不再是外在的形式感,而是藏匿在画面内部的涌动不息的灵魂

相关文章

  •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文]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文]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图为徐冰创作《何处惹尘埃》,尘埃是他“9·11事件”后收集的。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接受最传统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在校期间,他表现优异,先生们评价:根正苗红,人才难得。80年代末,他搞出和学院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完全割裂”的《天书》。在4000多个一本正经却又连他自己都不认得的“...

    8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音乐书法招致“作秀”争议 笔墨如何随时代? [图文]
    音乐书法招致“作秀”争议 笔墨如何随时代? [图文]

    书法向来有“凝固的音乐”、“无声的音乐”之美誉,当有人把这种凝固、无声给活化、有声之后,一种全新跨界艺术——音乐书法便由此诞生,但同时也招致“作秀”、“杂耍”的批评。这个人就是书法家李斌权。在质疑声中,他已经连续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皇宫上演了“中国书法音乐会&...

    13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图文]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图文]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满涛的画里充满了各种梦境与回忆,艺术家将内心的敏感、恍惚用淡淡的彩墨或是铅笔表露无遗。亦如满涛喜欢独自窝在安静之处,独自描绘流淌在现实之外的美好与自由。满涛■个人简历满涛1982年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①《微醉的画师》109cm×110cm纸上铅笔2012年■展览2008年“满涛个展”光州无等画廊韩国“春...

    67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艺术家海外回来怎么说[图文]
    中国艺术家海外回来怎么说[图文]

    艺术作品永远是艺术家虚拟的他认可的那个世界,是完全自我的创新的境界。但如何更好地表现东方写实、写意与西方抽象艺术的关系,如何在当代新一代东方艺术与当代西方艺术中再次找到新的契合点,并在其民族性中更能体现出当代艺术的国际性,主动积极并大度地寻求当代世界艺术共同的自觉意识,在和而不同之中,让世界当代的艺术成为一种新的可能,当是从海外归来的中国艺术家应深入探讨的问题与方向。近些年来,我越发感受到新水墨...

    197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谈杨佴旻艺术: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图文]
    谈杨佴旻艺术: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图文]

    七色太行,2012年,114X80cm作者:水天中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被一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大的世纪。他们所为的变化,包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地球环境、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到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无不经历了惊人的巨变。人们的艺术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一位主持过上一世纪世界美术展览的欧洲文化名流死后复生,请他参观当今世界上有名的艺术展览,他一定会瞠目结舌,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艺术形式...

    4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文]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文]

    中国是漆树原生地、大漆的故乡,也是大漆髹饰工艺的发祥地。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漆器,曾经遍布先民生活的角角落落,以其千文万华的瑰丽,与丝绸、瓷器一样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名闻天下。漆艺,更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胶着融会,不但在中国的音乐、建筑、文学、宗教、绘画等领域留下了文明的记忆,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大红大黑的髹饰,引领中国审美趋向数千年,绵亘至今。深植于远古历史文脉的大漆...

    106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徐冰:艺术它没法教
    徐冰:艺术它没法教

    王雷《手织手纸NO.2》在中国之外基本不用“实验艺术”的说法,因为艺术本来就是在实验的逻辑中延展的。今天,中国被“提前”放到全球时空关系的焦点上,这关系前所未有且错综复杂、敏感多样。中国正处在对焦的过程中,这使中国成为最具实验性的地方,就必然需要和出现最具实验性的艺术,从而,在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框架中,普遍性地自然生成了一处“...

    7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专家:当下中国建筑缺少文化自信[图文]
    专家:当下中国建筑缺少文化自信[图文]

    何镜堂近照。资料照片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在多个场合呼吁人们重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认为,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应当以人为核心,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充分重视新型科技成果的应用与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筑设计两大错误倾向“当前社会上存在两种错误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的倾向,大部分城市都有这种毛病。”何...

    182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汪建伟:过度景观化后当代艺术如何呈现[图文]
    汪建伟:过度景观化后当代艺术如何呈现[图文]

    图片资料一,媒体策划展览是否是后台运营向前台操作的转换?在发布会上,艺术家汪建伟(微博)提及:“以前参加展览时,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都是认识的,这次听到一些关于此次展览的介绍,我突然有种感觉:这是一个由媒体发起,来策划的展览(此次展览由上海美术馆(微博)、99艺术网、SMG艺术人文频道、新闻晨报主办)。当然一种调侃的方式说的话就是,媒体以前是作为一种类似‘后台&rsq...

    21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设若蚌镜自照、犀角独喻,则我斗胆以为,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启先生都将“雅人深致”做到了30年来第一人,这点后世自有公论,不必当面打嘴仗。有人诟病“启体”直白寡味,那只好怪自己完全不懂欣赏。自点画之间涌溢而出、酌焉不竭的学问书卷之气,并世无两。斯般气息,在而今艺坛,贵如高原雪莲,不可能再有养蕴发挥的土壤。然而,恰恰是总以“学问”...

    10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苏坚:祛魅威尼斯[图文]
    苏坚:祛魅威尼斯[图文]

    现在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平行展、外围展什么的——这样的话题,相信很多人已觉有点不合时宜了——除非某一届、某个人、某一件证实做得真的好。是的,人们如此的心态成熟,确实因就“时宜”,仅就专业范畴本身,比如:近几届的表现及热议,一方面谁都知道决定权如果仅仅落到官方主导、某一策...

    6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于永茂:有灵魂才有山水真意[图文]
    于永茂:有灵魂才有山水真意[图文]

    《春水幽居》于永茂1952年生于北京,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等。多次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于当今世界,画家如云,然而画家群体中的文化贫血儿与思想矮子实在太多。于永茂的秀出颖立并不出于偶然。他的天分与勤奋都是一流的,多年亲临自然山水,广涉传统文化为他提供了广阔艺术视野。他经常游历在秀美的名山大川山水之间,又周游了祖国的南北东西,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

    12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五色令目盲 彩墨炫人生——赏读当代艺术家左锋义彩墨展有感[图文]
    五色令目盲 彩墨炫人生——赏读当代艺术家左锋义彩墨展有感[图文]

    2013年9月27日,美国前副总统丹•奎尔夫妇一行来华访问,中国政府赠送了唯一的一幅中国彩墨画《西藏姑娘》予丹•奎尔副总统。这幅画采用西画与国画技法相结合(的技法),生动体现了中国藏族姑娘的美好形象,深得总统夫妇喜爱。总统夫妇特别安排与该画的作者合影留念。这位画家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艺术家”(中国文化部和央视联合主办)、&ldquo...

    65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图文]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图文]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在津城书法界,将近古稀之年的李泽润可谓“书印全能”,因为他既擅书法又长于篆刻,创作诗词、撰写书法评论更是不在话下。虽然毕业于天津师大化学系,但出自名师门下的李泽润从少年时便开始博览群书,此后一直刻苦钻研,临池不辍,终成天津书坛诗、文、书、印俱佳的名家。篆隶皆擅懂“天书”李泽润的启蒙老师陈心农是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弟子...

    11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康良河:从银幕背后走向台前的书法家[图文]
    康良河:从银幕背后走向台前的书法家[图文]

    【人物档案】康良河,本科学历,祖籍山东菏泽,参加工作30余年,先后下过乡、任知青组长;当过兵,任文书、营部书记、干事,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战功;从事过人事、教育、宣传等项工作。后从事电视工作,在中视频道国际传媒、中央电视台网络电视旅游频道《精彩中国》栏目组、中央电视台世界地理频道《名扬中国》栏目组、中国网络电视台环保频道《和谐中国行》栏目组历任策划、导演、主任等职务。康良河副会长为鼎诚阁古...

    46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