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寻 巢[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璐璐 点击 :

寻 巢 | 美术趣闻

高明寻巢布面油画

成龙先生20年前在皖南买下10幢明清的古屋(包括一个古戏台),材料多为紫檀木樟木、等名贵树种以及大量木、石、砖雕件家具等,年代可上溯到400年的历史,总价值数亿。成龙近日连发微博表示想捐给新加坡收藏。

400年的风霜雨雪;400年的战火纷争;400年的人伦更替,无数古建筑尤其是弱势的古民居大都灰飞烟灭,今人只能在《清明上河图》中揣摩探微。然徽州古民居却整村整城保存完好,可谓奇迹。徽州区域内(不含江西、浙江)有1022个古村落、散落着大大小小6908栋古建筑及200多座牌坊古桥。其中黟县的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及其古民居的代表,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纵观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中国是唯一没有断代的。徽州古民居就很好地诠释了文明的延续。400年的古民居,活生生矗立在你面前,娓娓倾诉岁月沧桑,细细吐纳从古到今的人文气息。徽州老乡、油画家凌徽涛先生的名作《理发已经一个小时了……》用超时空的手法再现了这一主题。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幢古民居,就是一个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开放国门。新时代的现代生活方式进入徽州,居民追求新的生活无可厚非。于是,古民居的改造、拆迁、废弃出现了。于是,就有了成龙的10幢明清的古屋和古戏台。作为黄山人,我知道实际情况是30年来改、拆、废无数。许多精明的建筑商、民间收藏者意识到徽派古建筑的不可再生性和独特审美价值,便利用当时相关保护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空当,大到整幢搬迁、小到构件收藏争先收购,每年流失的数量不下100幢。皖南大大小小的古玩店堆满了从古民居拆下来的三雕构建就是佐证。

一位朋友访学美国,特地走访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小镇Salem。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徽派民居———“荫余堂”原封不动地搬到该镇新建的PeabodyEssex博物馆。“荫余堂”是1800~1825年间由黄姓富商所盖。20世纪80年代,子孙迁移、房宅空置。1997年,由“荫余堂”拆下的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石件,装进19个大货柜,运至美国。博物馆有很多中国文物,是不是八国联军弄去的不得而知。当然,也有美国“文物”——当年英国移民开金矿的油灯。问朋友有何感想,半响无语。我知道,早年因他的资助,他兄弟将老家古民居改造成不伦不类的小洋房,懊恼至今。

这些年,我身背画箱,走村串户,为古民居写照,见证古民居的变化。令人欣慰的是安徽省和黄山市政府出台了相关保护政策条例和“百村千幢”保护工程,也取得很好的效果。石台县珂田乡古徽道旁的一幢有200多年历史的徽州老茶馆整体搬迁到瑞典哥德堡市的计划就被制止。但在我走过的非保护区、非旅游开发区的古民居,保护古建所需的资金、权益、现代社会方式等等问题使得无法进行整体保护,改、拆、废现象随房地产开发和居民收入增加有加速倾向。

下面这幅画源于我第三次到该村写生,发现又一处古民居正在拆除。这是一栋在徽州随处可见的普通小型古民居,不在保护之列。斜阳照射,被拆除一半的古民居犹如被扒了半边衣裳的汉子,坚毅杵立着不倒。这正是徽州古民居的特性:没有一钉一铆,顶掀了,墙扒了,还有骨架在!虽然无数次目睹废墟,还是被感动被震撼!特别欣慰的是这处一半的古民居有结构,有线条,有块面分割,有色彩对比,既展现了徽派建筑剖面结构又是最适合油画表达的。当天带的画布太小,只抓了构造色块。画着画着,一块块的古砖仿佛在诉说:我是有故事的,画我!第二天开始,带来1米2的画布,对景创作。除了房梁去了一半,身后新楼房移到古民居后,虚化。强调雾霾,其他基本忠于实景,就在即将完工时,一群鸽子飞落在房架上,可能是屋主人饲养的,回来寻找旧巢,于是,有了作品名:《寻巢》。在画“拆”时发现少了一点,正准备加上,突然感到内有乾坤:“拆”少了一点,不就是少拆一点吗?

成龙先生买房20年了,是是非非不必去评定,当年这10幢古民居或许成为景点,或许被拆改废。感谢成龙,至少让它们还在。寻寻觅觅到现在,到了该给古民居落巢的时刻了。新加坡虽好,但古民居是有灵性的,土生土长了400年,出去会水土不服的。大哥,让叶归根、凤还巢吧!

相关文章

  • 雕塑:不分国界且可以惺惺相惜的艺术[图文]
    雕塑:不分国界且可以惺惺相惜的艺术[图文]

    托尼·克拉格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Cragg)总是向别人强调自己是一个materialist,刚接触他的人还以为他指的是“唯物主义者”,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误解,于是就问他信不信上帝,他爽快地说:“当然!但是这个世界如此复杂有趣,我们研究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上帝创造了物质,我们来研究物质。”这就是他口中materia...

    149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桃溪寺(原播州土司司治附近山寺)名家讲古之海龙囤山城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在两个儿子被其弟杨惟吉害死后,杨惟聪又养育了杨选和杨逡两子。杨惟聪病故后,将播州之位传给杨选。这时正值金兵南下,开封陷落,宋廷南迁之际,杨选趁宋廷号召各地募兵抵御金兵之机,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他一方面发展农业、储备粮草、招募军队,以随时响应宋...

    5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礼宾:谁是艺术家[图文]
    刘礼宾:谁是艺术家[图文]

    刘礼宾说起来我跟隋先生比较有缘分。2001年,那时候我刚来美院读书,我的舍友正好是隋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我记得那一年美院刚搬到望京新校区,当时美院所有的室外空间都布满了雕塑,宿舍楼前边就放着隋先生的“恐龙”。当时我就和身边的朋友说:“这件作品有意思!”他问:“为什么有意思?”我说:“这是一个现成品的放大。&rdq...

    195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画限制出境”政策之惑[图文]
    “书画限制出境”政策之惑[图文]

    玉堂春暖陈逸飞作品在国家文物局前不久颁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中,明确将24位2001年以后辞世的书画家的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作为一项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鉴定标准”政策的增补名单,此番为何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谁来遴选上榜艺术家,是艺术还是市场?鉴定领域后继乏人,谁来看好文物艺术品出入境的国门?相关部门真的可以&ldquo...

    194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图文]
    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图文]

    从“大杂院”到客栈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本报记者李佳霖平江客栈现状“古旧又不失舒适感。”“体验苏州生活的临时新家。”……这是2008年江苏苏州钮家巷33号平江客栈入选“中国最不能错过的10个客栈”时的评价,然而,谁能想到,5年之前,它是一个有...

    61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说当下的“名人题字”[图文]
    我说当下的“名人题字”[图文]

    随着城乡的大拆大建,随着各地开发旅游业步伐的加快,打造文化强势的口号日益轰轰烈烈,随着书法名城、名乡和名山等等的出炉,各种旅游景点和楼堂馆所,招牌匾额、楹联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可谓琳琅满目,随处皆是。其中虽不乏德高望重功力深厚的政府要员、社会名人和书画家的题字,但更多的却是一些书写水平一般,品格差强人意者的涂鸦之作。很多题字者,尽管名头很大,但字写得实在不堪入目,难以卒读。不仅未能给自然山水和人...

    169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导演田沁鑫:我的灵魂是个种菜浇水的和尚[图文]
    导演田沁鑫:我的灵魂是个种菜浇水的和尚[图文]

    1992年,田沁鑫在韩国首尔。□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谢奕娟当刘晓庆领衔的话剧《风华绝代》激发的余响还未消,话剧《青蛇》又刷新了人们对女导演田沁鑫的印象,而广州观众从6月27日~30日也有机会在友谊剧院欣赏到田沁鑫执导的《青蛇》。对于田沁鑫而言,不论是颠覆改编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是早年让她拿奖拿到手软的《生死场》,这位满腹经纶的女导演总能带给人们一波接一波的惊喜和感动。生活中的田沁...

    18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鲁迅偏爱的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图文]
    鲁迅偏爱的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图文]

    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牺牲》(《战争》组画)20世纪以来,现代西洋版画开始进入中国。尤其是因为一代文豪鲁迅的大力推介,木刻(版画)受到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的热爱。1931年,鲁迅等人在上海开办“木刻讲习所”,介绍并出版了包括丢勒、珂勒惠支、麦绥莱勒、蕗谷虹儿、比亚兹莱,以及一些苏俄版画家等在内的西方版画艺术,为青年版画艺术家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样本。其中,凯绥·...

    10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笔墨到观念[图文]
    从笔墨到观念[图文]

    袁进华消失的天空谁想把画画坏?我想,每个画家都想把画画好。时常看到画家工作室中废纸堆里有一些半成品,有的翻出来看看还不错,但画家却觉得实在不行,可见,画家对自己作品的好坏,都有衡量的标准,不达标准的,就是真的把画给画坏了,也绝不想示人。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也在于不同的场合与背景下,可以阐释为不同的理解。以“坏”字而论,“坏孩子”的背后实际上更多的...

    98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国画山水中的落款[图文]
    国画山水中的落款[图文]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落款的分类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

    56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原研哉:简单是何时产生的[图文]
    原研哉:简单是何时产生的[图文]

    坂茂设计的碳纤维椅简单大约产生于一百五十年前。当椅子不再用来表现国王、贵族的地位,而只需满足单纯的“坐”的需求,巴洛克、洛可可的魅力曲线和粉饰成了旧时代的遗物。现代主义就是物从复杂蜕变为简单的过程。原研哉和某汽车品牌合作设计的微笑汽车简单这个词运用广泛。一般是指流畅简洁的风格,或是整齐统一的状态,大多用来表示褒义。简朴生活、“简单最好”等理念...

    8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新四大美女图》背后的审美思考[图文]
    《新四大美女图》背后的审美思考[图文]

    新四大美女图“唐伯虎点秋香”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由于这个“美”的故事,世人知道了唐寅爱画仕女画,但是唐寅画作“美”之所在却很少受当代人关注。当代人都很忙,忙于工作、忙于跳槽、忙于购房购车、忙于建家立业、忙于旅游、忙于沉迷网络世界、忙于各种疯狂的新玩法;文化人则更忙,忙于拉建各种关系、忙于加入各种协会、忙于吃喝应酬、忙于走穴...

    144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莫言:写作一直追求变化 如若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图文]
    莫言:写作一直追求变化 如若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图文]

    资料图:莫言。廖攀摄杨扬:我阅读过《四十一炮》,印象中作品依然保留着您原有的风格,但也有变化。先说原有的特色,我想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儿童的叙述视角;二是乡土本色。从《透明的红萝卜》到“红高粱系列”,以及《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好像对这种叙述视角有一种偏爱,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写作时觉得这样写得比较顺手?另外,就是对山东农村好像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创作上的依恋,作品的...

    77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不可尽信印也不可不信印[图文]
    不可尽信印也不可不信印[图文]

    图一鉴定书画,印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内容,书画作品的印章,既包括作者的落款章、闲章,也包括收藏章。作者在自己书画作品上加盖印章,是元代开始才逐渐盛行起来;而藏家在藏品上钤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普遍。因此,作为鉴定依据,两种印章都不能忽略。通过印章来帮助鉴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张彦远说“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他已经把辨别收藏印章作为很重要的鉴定经验在传授。当...

    74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最新研究揭秘:狂人梵高其实不疯也不穷[图文]
    最新研究揭秘:狂人梵高其实不疯也不穷[图文]

    美术史上的“狂人画家”梵高,才华洋溢却穷途潦倒,最后举枪自戕,悲剧的一生激发人性共鸣,让他倍受世人爱戴。最新的研究却指出,梵高不但没疯,且是理性又心思缜密;他也称不上“怀才不遇”,成名的速度比同时代的画家都快。集“狂人、情人、诗人”特质于一身的艺术大师梵高,逝世已120年,但有关他的种种传闻迄今仍争辩不休。继德国专家出书...

    3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