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为属相、人如其名,乡土名士、意指神农氏,华夏文明之神话英雄。
陈伟农,1962年9月21日生于沿海的浙江省海宁市一个村落。
墨之缘起
陈伟农自幼家教颇好。1974年,父亲送给他一幅熊猫图画,令其兴奋不已:自此,他决定潜心研究此艺术表现形式,并聚焦于深入了解宏大的主题,如徐悲鸿的马,或是道家传说中为躲避丈夫后裔的怒火、逃往月亮的美女嫦娥。
80年代,他预备参加全国大学入学考试:在不断的尝试期间,他回到了自己的故土省份,从事农耕,兼做油漆工。他潜心阅读了十七世纪的“芥子园画谱”。在这本亦堪称绘画百科全书的手册里,他独自领悟中国水墨书法艺术和绘画;其学识得到张国良和何钟台两位老师的认可。陈伟农开始参加省内的一些展览。
1985年,他成功通过浙江美术学院考试。大学的课程既包括游走名胜访学,也伴随着大量个人创作;在青年求学期,他的作品被一些重要展览选中。1988年毕业前,他曾赴敦煌莫高窟访学,之后成为青少年宫的美术老师。作品参展得以为继,1995年,他的《竹墨》作品曾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展出。
陈伟农走向国际更多一些,一方面他参加了一些国际展览、博览会和国际沙龙,另一方面,通过业内的接触,他在若干西方画廊进行了展览(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英国,等等)。2002年,他在巴黎的梅耶·梅尔斯画廊举办了展览。上世纪90年代末,他经营起了一家茶艺馆,这使他更为接近原汁原味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眷恋,丝毫没有影响陈伟农在法国不断增强的影响,他参加了诸多展览(博物馆、文化中心、画廊,等等),展示自己在水墨画、书法的创作。
内部的连贯与书法的新生
孩提时起,在家庭的支持下,陈伟农便沉湎于令其如痴如醉的形象描绘与塑造当中。他起初的,亦即青年时代的作品主题,诚然往往将自然环境置于首位,但同时,这个年轻人对毛主席语录提倡的艺术服务于无产阶级群众的要求了然于胸。所反映的真实乡村环境,通常将集体或是孤立的个体放置在显要位置,例如砖瓦厂的工人,哺育羔羊的农村女青年,亦或是一幅反映元宵节的作品。作品的深处所展示的,是这样的一种抽象手法,它导致了色彩的极大丰富,并在诸多重大创作中仍被采用和强化。
陈伟农活泼坚毅的性情取决于其所接受的大量传统教育,对文人画家式的美学的共鸣,即真正的艺术家无需再考虑如何具体操控画笔,画笔独自在空中游动,勾画出恰如其分的画点,这样的境界最为令人神往。由此看来,在乡村阶段之后的作品里,尽管西方人看来会觉得有些抽象,但所展现的仍然是由点、线、短、长出发构筑空间的书法手法之瑰宝。纸上的墨,生动地使最深层的黑墨跃然于作为这些大批黑点补充的乳白色调之上。在构成宇宙、合而为一的这一内部对话中,实与虚达到平衡,然后逐步的、必然的,走向支配人的思想与行动的道、行为、举动、因果和能量的万事万物。
与所有文人画家相同,陈伟农知道临摹的价值,但他尤其知晓如何卸下包袱、摆脱约束:他用较为细腻或更为狂野的草书阐释内心情绪时,在中国人眼里这没有什么令人震撼或是缺乏创意的。恰恰这一块是他最可称道之处,他将仍被中国画家广泛使用的书法和绘画六法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令和谐之气韵在作品中流淌,并赋予其生命。西方虽然对此不好触动,但当公众面对作品,切实感受到生命力时,便会明了...
还有两点很重要,结构与内容,它们分别是骨骼与肉,就此,每个艺术家都需量力而行、切实掌控这一方面的需求。其核心是要使需求引导着自己的才华走向完全自由释放,充分宣泄情感,为人所感受。无论是横卷还是竖卷,陈伟农的书法中不乏优雅与连贯,令人想起宋代文人的作品,画家笔不离手,一气呵成,其招其式、其思其考充盈于作品当中。西方的漆画行为艺术家,被中国字所吸引的Degottex或Alechinsky的经验,或是FabienneVerdier的最新作品,均对这个令他们趋之若鹜的手法有所展现。陈伟农的展示是完全的,并演示了如何通过才华,文人的才华,去追寻阐释世界的物化形式。
陈伟农,当传统蕴生激情
1962:出生于沿海的浙江省联盟村。
1974年:一幅熊猫图画让小男孩决定学习绘画。学习古代和现代题材绘画。
1988:成功通过浙江美术学院入学考试。
1994:形成自身风格,水墨画及多色彩作品。
2000:在北京和巴黎之间生活和创作。
先是在家庭范围学习绘画和书法,之后师从选定教师。这个时期之后,陈伟农转向研究古代画作,从中获得创作所需的大量构图学识。之后,他成为徐悲鸿的狂热追随者,徐是西方画派的代表人物,曾到巴黎学习创作和写实。
“二十多年以来,陈伟农充分调动水墨画方面的才能,并将细微至极或是灰黑至极的墨的价值利用起来,形成了一个多彩的创作世界,重新综合了中国画家流派的色彩以及所汲取的西方的抽象流派,探寻至所触及价值的最末端,即从自然基础获得的生命”。
二十多年以来,西方重新发现了中国创作的多样化,它既可以墨作画,也可用涂料或是油料来阐释色调强烈的作品。乍看这一多样化比较陌生,但它通过深黑与乳白的飞舞处理出来的水墨画,吸引了诸多现代和当代艺术爱好者。如此创造的景象,宛如带着观众进行未知旅行的小宇宙。
3月21日到下个月7日,Flichy画廊举办了1962年生于沿海的浙江省的陈伟农
的作品展,他毕业于杭州美术学院,其国际生涯主要是在首都巴黎。
在两种文化之间这样的游走,让人想起起巴黎对中国艺术家的持续的诱惑力。如同他那些伟大的先辈们,徐悲鸿、赵无极和朱德群,陈伟农所继续进行的绘画创作,从中国书法借用了结构和形式上的要素,来形成纸上的作品,但他更进一步借用了他处的色彩渲染手法。他因此实现了美妙的结合,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中国现代艺术,它并非完全抽象,而是依然扎入根系之中,并在大自然蔓植于人周围的现象当中释放他的情绪......
柯孟德
(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士法国国家科学院中国专员)
2013年3月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