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王志亮:前卫的准则与策略转换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灰灰 点击 :

在20世纪70年代,北美和欧洲大陆的学者就已经意识到前卫与现代主义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反面教材就是哈佛大学波基奥利(RenatoPoggioli)的《前卫理论》,而同样著名的一部正面教材是彼得•比格尔的同名著作。与比格尔几乎同时,北美学者卡林内斯库在1974年的文章《前卫:一些术语方面的思考》也意识到了前卫和现代主义策略的本质差异,只不过卡林内斯库没有能够从普遍性的理论层面和具体艺术作品中规定前卫的特质。前卫在他看来,仅仅是现代主义的激进化。本文将首先通过彼得•比格尔,尝试探讨前卫的基本准则,然后沿着沃尔特•本雅明、本雅明•布赫洛等人的前卫理论,揭示西方历史前卫理论向新前卫理论转换的基本特征,最后回归中国前卫艺术的语境。希望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转化,能够有助于清楚地理解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前卫的准则

前卫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期发生在20世纪初到30年代,具体是指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未来主义、俄国构成主义和生产主义。相对于上述各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和艺术形态被归纳为现代主义。虽然将前卫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艺术中拯救出来的理论并非与艺术实践同步发展,但是,活跃于30年代及以后的艺术批评家已经在当时的艺术潮流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前卫理论和现代主义理论的差异首先可见于本雅明所造成的批判理论内部的分裂,再次可见于格林伯格与罗森伯格在阐释抽象表现主义时产生的理论裂痕。前卫和现代主义的严格区分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都没有被认真对待。在欧洲,1968年的学潮可以说是一次恢复前卫艺术活力的契机,当时超现实主义的口号再次出现在巴黎街头,本雅明和布莱希特在新左派群体中获得了至高的地位,而阿多诺的地位衰落了。彼得•比格尔的前卫艺术理论就出现在这样的上下文中,他救赎了被淹没的前卫精神。

比格尔为前卫理论辩护近四十年,他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是《前卫与新前卫:尝试回复对〈前卫理论〉的批评》。在这篇文章中,比格尔非常简洁地总结出两条前卫艺术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至今仍然可以部分应用于当今发生的前卫艺术实践。比格尔认为,前卫的两个相互依存的基本原则是前卫“攻击艺术体制和将生活作为整体革命化。两者彼此关联,互相限定。前卫只有成功地将审美潜能从限制艺术之社会效果的体制限制中解放出来,才能达到融合艺术与生活的目的。也就是说,攻击艺术体制是实现生活与艺术相结合这一乌托邦的前提条件。”从这两个基本准则出发,我们可以延伸前卫的其他特征。前卫攻击艺术体制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否定艺术自律观念,在这一信条下,前卫艺术家放弃自己在社会中的独特身份,并反对天才的概念。卡林内斯库认为艺术自律是审美现代性反抗市侩现代性的头一个产儿,它产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法国象征主义的文学和视觉艺术。比格尔认为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是自律艺术体制形成的标志,而前卫艺术的反体制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这一判断与布尔迪尔有关艺术场形成的时间相一致。但是,至于唯美主义之后的自律性艺术与前卫的关系,比格尔却没有讨论。

历史前卫反对的艺术自律并不仅仅是作品的形式自足,而且还涉及到主体在认识论层面的霸道,例如莫里斯•巴雷斯文学作品中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柏林达达的视野中,自律的艺术体制在他们看来,不是比格尔所说的唯美主义,而是表现主义。“达达在柏林不是,也不想成为艺术或一场艺术运动,它是从政治上来摒弃艺术,特别是表现主义和有教养的小资产阶级。”他们厌恶表现主义强调的内在性和精神化,正是这一点,使他们在俄国构成主义作品中看到了新的唯物主义内容。从历史前卫的情况看来,艺术家们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是历史前卫具有明确价值判断的基本条件。他们或是无政府主义者,或是共产主义者。正是怀有这种政治理想,如哈贝马斯所说,他们粗暴地强行开放艺术这一领域,但注定只是虚假的扬弃。但是,历史前卫的失败并非没有意义,正是他们乌托邦式的艺术信念,使得在特定时代决定艺术功能的艺术体制成为可见。

二新前卫与关系美学:前卫策略的转换

20世纪30年代历史前卫失败之后,新前卫(neo-avant-garde)开始面临完全不同的社会情境。当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抒情诗是野蛮的”,这意味着艺术在恐怖暴行之后再表现“美”已经不合时宜,贝克特《终局》里无意义语言所预示的灾难才是唯一合法的艺术意义。相比阿多诺的归因,马尔库塞的理由看来更加准确,他认为:“并非恐怖的现实摧毁了艺术产生的条件,而是单向度社会和它的生产水平使艺术难以为继。”确实,单向度社会和它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吞噬了前卫艺术反抗的动力,豪•福斯特所谓的第一代新前卫很快便被体制吞噬。真正被西方学者赋予肯定意义的是60年代末之后出现的第二代新前卫艺术家,他们是迈克尔•阿舍(MichaelAsher)、丹尼尔•布伦(DanielBuren)、马塞尔•布达埃尔(MarcelBroodthaers)、汉斯•哈克(HansHaacke)、丹•格雷厄姆(DanGraham)和劳伦斯•维纳(LawrenceWeiner)等。豪•福斯特通过转引拉康的延迟行为(deferredaction)观点建立了第二代新前卫与历史前卫、第一代新前卫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正是因为历史前卫和第一代新前卫攻击艺术体制的失败,才使得第二代新前卫艺术家再次解构这一体制的尝试成为可能。这时的前卫们已经将这种批判态度延伸至不同的体制和话语中了。以本雅明•布赫洛和豪•福斯特为代表的新前卫理论问题重重。新前卫继承了历史前卫攻击艺术体制的准则,但与历史前卫不同,新前卫将这种攻击行为完全置于美术馆体制内部。这样一来,虽然历史前卫未解的难题—如何处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但新前卫又迎来了另一问题。由于只在艺术体制中反对艺术体制,这种体制批判就无法真正做到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因为作为体制承载者的美术馆依然是一个精英主义的概念,寄予体制内部反对体制,只能证明体制的合法性,而无法拓展艺术的边界。新前卫只是将历史前卫反体制的要求精确化了,而丢掉了生活与革命的辩证关系。

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新前卫正如马尔库塞理论中被阉割了工人阶级,他们已经失去了革命的可能性。他们能够做的只能是寄希望于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革,艺术体制边界的自动拓展。在前卫艺术的逻辑中,后现代成为一个失败的概念,或者是没有价值的概念。前卫艺术一开始就设定了自己的对立面—现代主义的艺术自律。在前卫与现代主义之间,没有给其他任何有效的艺术实践留下余地,所谓后现代,其实是指那些误解了前卫艺术的策略,被体制所吞没的“死前卫”。

20世纪90年代之后,强调反对艺术自律的前卫又有了新的理论话语,这就是尼古拉斯•鲍瑞奥德(NicolasBourriaud)提出的“关系美学”(relationalaesthetics)。他认为在后现代狂热消逝的情况下,我们已经进入了“转换现代”(altermodern)阶段。在2005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艺术协会的一次主题演讲中,鲍瑞奥德这样解释了转换现代的概念:“艺术家正在寻找基于转译(translation)的新型现代性:今天,重要的是转译不同文化群落的文化价值观,并且将这些观念与世界之网建立联系。21世纪这一重新定义现代主义的过程可以被称为‘转换现代’。这场运动与文化混杂性相关,反对自律,但是同时具有在趋于统一化的世界中创造独特性的可能。”鲍瑞奥德提出转换现代的概念,明显是与他前期的“关系美学”和“后期制作“(postproduction)的概念有关。豪•福斯特总结关系美学视域下的艺术作品有几个特点:话语性(discursivity)、社会交流(sociability)、道德(ethical)和日常(everyday)。前卫的逻辑在鲍瑞奥德这里又有了一定的转换。他延续历史前卫和情境主义的传统,赋予艺术以非体制(美术馆)的性质。这些艺术家不同于豪•福斯特与本雅明•布赫洛笔下的第二代新前卫。第二代新前卫仅仅执着于批评各个体制,特别是美术馆体制,而放弃了对未来另外一种替代性社会模式的提示,也就是说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消失了。通过放弃单纯的批判体制,鲍瑞奥德的“关系美学”重新提示了实现历史前卫准则的方法:强调合作生产,强调生产者与接受者的互动。

关系美学提出后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它的保守主义色彩。不错,鲍瑞奥德使用了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来实现历史前卫的目的。关系美学的核心诉求类似于“舆论政治”(consensuspolitics)。正如托尼•罗斯(TroniRoss)所认为的,关系美学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丢掉了前卫敢于保持不同政见的精神。这种区分在新前卫艺术家汉斯•哈克和关系美学艺术家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Gonzalez-Torres)之间可见一斑。保守主义的起源在于鲍瑞奥德试图最大限度地调和阿多诺与本雅明之间的理论矛盾。他既倾向于本雅明的前卫美学,又无意中遵从阿多诺和马尔库塞式的艺术自律,把艺术看作独立于社会其他体制的社会间隙(interstice),也就是说,鲍瑞奥德的关系美学是形式上前卫,本质上的现代主义。民主—在鲍瑞奥德看来—不是源自对抗、替代和异议,而是来自协商(negotiations)、契约(bonds)和共存(co-existences)。因此,与关系美学有关的艺术不是位于社会关系整体之中的裂缝,而是可以与整体社会和谐共处、自由敞开的系统。相对于朗西埃基于政见分歧的民主和平等结构,鲍瑞奥德的关系美学无疑是保守的。

相关文章

  • 95岁周小燕谈音乐:希望美声也能流行起来[图文]
    95岁周小燕谈音乐:希望美声也能流行起来[图文]

    周先生与廖昌永(右一)等爱徒手拉着手同唱《长城谣》。记者刘洪洋摄见习记者赵宇她,在上世纪30年代就以“中国之莺”之称享誉海内外,她,几十年间培养了张建一、高曼华、廖昌永、方琼、李秀英等大批优秀声乐人才……昨晚,95岁高龄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家乡人民的掌声雷动中登上琴台音乐厅的舞台,与爱徒们共唱了中国名曲《长城谣》,尽显大...

    44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读田黎明的当代水墨作品[图文]
    读田黎明的当代水墨作品[图文]

    童年(国画)69×48厘米2010年田黎明孔子第一次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其实说的是审美感受的深刻体验,远远超过人对物质享受的愉悦感。作为当代著名中国画家,田黎明的个展“阳光·空气·水”,带给人的正是不可言说的精神享受。展览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的那天,恰逢阴雨天气。南方特有的湿润,与田黎明水墨新作相得益彰。招贴画用的是田黎明2...

    4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青花居士收藏杂谈:关于收藏的“胡说八道”[图文]
    青花居士收藏杂谈:关于收藏的“胡说八道”[图文]

    收藏是需要理念的,一定的收藏理念直接影响收藏行为;收藏也是需要相互学习交流的,进而长知识、开眼界、增眼力,提高收藏水平。收藏也有不少年份了,也经手过不少罐罐坛坛,通过这个过程,渐渐地对在收藏界中流行的一些经验之谈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整理出来,与藏友一起分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权作“胡说八道”。上图为:清顺治青花松竹梅罐 高25cm,盖为康熙后配。一、“收藏靠的是眼力和眼光”眼力也就是...

    158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图文]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图文]

    图1吴石仙从理论上讲,书画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大都明白要根据这门艺术本身的美学品位去进行创造,以及要通晓这门艺术的语言形式和艺术程序,在此框架上进行的创作才能符合这门艺术的规则和审美要求。所以遵从这门艺术创作的法度对于艺术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说对于书画者来说虽然明确不过了,但并非所有的搞书画的人就真的明白了。因为在现实中,许多搞书画的人在谈论起书画时大都言之凿凿胸有成竹,似乎已经清晰的...

    113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黄永玉: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图文]
    黄永玉: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图文]

    黄永玉。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黄永玉九十大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作为黄永玉十年一次的大型个展,此次展览历时一个月,将在9月16日闭幕。8月26日,黄永玉在国博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品没有好坏之分,而对于他来说,没有代表作之说。京华时报记者顾博实习记者黄嘉仪■记者手记《吹口弦》套色木刻休息方式是画小画一身素色棉麻衣裳,衣服袖子整齐卷起,再加一块大...

    10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不受待见[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不受待见[图文]

    德国艺术家西格玛尔·波尔克的绘画《抄写者》。作品创作于1982年,在画布上使用清漆呈现出分光效果。本报记者范昕中国当代艺术甚至是全球的当代艺术都面临这样的尴尬:名声并不怎么好。一提当代艺术,直言“看不懂”的人算是客气的,更有人认为它们“乱来”得“招人厌”。这年头,当代艺术简直泛滥成灾,确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

    88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精雕太行根艺:打磨艺术人生[图文]
    精雕太行根艺:打磨艺术人生[图文]

    ■毛庆珍老人和他的根雕。□文/图本报记者李洁夫通讯员马宇灵马彦在省会矿区,有一位热爱根雕30多年的老人,根雕作品在全国各地博览会、展销会上频频“亮相”并捧得大奖。如同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乡,河北吴桥是杂技之乡,蔚县是剪纸之乡……把矿区打造成”太行根艺“之乡,是毛庆珍老人的梦想。毛庆珍老人今年76岁,精神矍铄。谈起...

    13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考古专家谈2013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忍痛割爱[图文]
    考古专家谈2013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忍痛割爱[图文]

    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9日揭晓。考古界的专家们表示,2013年度好项目太多,名额却只有十个。经过优中选优、好中挑好、忍痛割爱地评选,最终选出十项。各有精彩,各领风骚。由于光明日报曾经报道过绝大多数项目,故这里仅将十个项目简要介绍,以飨读者。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牺尊资料图片1、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发现姜姓羌族聚落位于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共清...

    115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做好人  画好画——画家张英才印象[图文]
    做好人 画好画——画家张英才印象[图文]

    张英才作品画家张英才是北京人,他对北京的大杂院更是情有独钟。那年他正上初中,当时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他家大院的住户就更多了,邻居看他爱画画,就把从楼房新搬下来的一位老画家介绍给他,英才管老人叫爷爷,拜师后留的第一份作业是让他临摹介子园画谱中的山水部分。老先生见他画得好,就把印有四王的山水画册借给他临摹。这一学就是三年,老师对他说,画山水,第一步是临摹,就是以后能对景写生创作了,也还要不断临摹古...

    52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周有光: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图文]
    周有光: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图文]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他说,“你只要看看世界,只要把眼光放大,眼光一放大,许多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中国今天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有看到世界。”能活过百岁的人不多,而过了百岁还能保持思考和写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今年虚岁108岁的周有光先生是其中一位。周有...

    120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蔡华立藏民68×70cm蔡君华立,吉林磐石人也。上世纪80年代,华夏大地百业待兴,于书画一途亦然。华立性喜书画,又生逢其时可谓得天时;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为其艺术生涯之始可谓得地利;华立朴实敦厚,多得当代书画大家前辈赏识指点,可谓得人和。以华立之勤奋,又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终得丰硕回报。大凡中国书协、美协之展览,多能入展、获奖。作品多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收录收藏。于...

    116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桃溪寺(原播州土司司治附近山寺)名家讲古之海龙囤山城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在两个儿子被其弟杨惟吉害死后,杨惟聪又养育了杨选和杨逡两子。杨惟聪病故后,将播州之位传给杨选。这时正值金兵南下,开封陷落,宋廷南迁之际,杨选趁宋廷号召各地募兵抵御金兵之机,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他一方面发展农业、储备粮草、招募军队,以随时响应宋...

    5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把摩天大楼变成雕塑是个误区”[图文]
    “把摩天大楼变成雕塑是个误区”[图文]

    ■专访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普利多芝加哥JAHN建筑事务所总裁、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普利多陆家嘴,世纪大道和杨高南路的交会处,一处工地正在打地基。2015年底,这里将成为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焦点地带——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的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将矗立在此,成为高楼林...

    11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图文]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图文]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满涛的画里充满了各种梦境与回忆,艺术家将内心的敏感、恍惚用淡淡的彩墨或是铅笔表露无遗。亦如满涛喜欢独自窝在安静之处,独自描绘流淌在现实之外的美好与自由。满涛■个人简历满涛1982年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①《微醉的画师》109cm×110cm纸上铅笔2012年■展览2008年“满涛个展”光州无等画廊韩国“春...

    67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介子平: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介子平: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麒麟送子图苏州桃花坞年画编者按: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逢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许多人的回忆里,年画是心中那份醇正的“年味”,不变的乡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些“墙上的风景”正离我们渐行渐远,现代住宅环境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后继乏人等因素...

    138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