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考古与公众关系如何更紧密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啊皓 点击 :

在连续3天的雾霾散尽之后,天空露出了久违的蓝色。10月27日,河南三门峡,一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三门峡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如期举行。来自部分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和高校的多位考古学者与热爱考古的学生一起参加了论坛,围绕着一些热门话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距离上一届仰韶论坛,时间已经悄然走过了四季,又一次回到了10月这个节点。站在同一节点,不得不让人回顾一年来公共考古走过的足迹。这一年,考古与公众的关系,已经开始从陌生走向了解、从隔阂走向理解,也有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考古学者走出过去认知的藩篱,有意识地做起考古普及的工作。与此同时,各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也不再以“冷美人”的面目示人,除了选取公众感兴趣的话题举办各种展览外,还想方设法利用多种手段搭建连接考古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有的甚至采用现代影像打造4D电影的方式告诉人们考古并不遥远的事实。一些高校社团就更加活跃,不仅多次组织文物爱好者近距离感受考古现场,还将考古学者请来为他们讲述考古故事。可以说,这一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考古,正在以多种途径向公众撩开神秘面纱。

公共考古不再可有可无

几年前,关于考古与盗墓的一场网络论战至今令人印象深刻,那时,站在“考古即是盗墓”的认知阵营中的人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考古与盗墓一样,同是挖古人坟墓。为了以正视听,不少媒体请出一些考古学者对这一话题进行答疑解惑。而作为考古人,他们深深感受到考古这门学科被公众误读有多深。中山大学副教授徐坚当年悲切地说:“在接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史上,考古工作者不时遭遇职业身份认同危机,而将考古与盗墓混为一谈更令我们蒙羞。”而在考古学科内部,早年一直固守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任何与学术无关的言行都被视作违规。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的王仁湘曾经也有因写考古科普类文章被考古界前辈斥责的经历。他说:“那个时候写这样的文章就会被看作是旁门左道。”可以想象,公共考古在那时并不被行内人所接受。

但是,经过一些考古学者的努力和呼吁,公共考古不再被看作异类,而逐渐成为考古核心工作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很早就在这方面有了认识上的改变,成立公共考古中心,所长王巍亲自挂帅,支持公共考古的发展。因为在王巍看来,公共考古不再可有可无,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工作者逐渐意识到考古的大众化是考古学发展的方向之一,“我们要回馈民众,这是考古人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考古工作者所做的每一项发掘,都是在研究我们自己祖先的历史。每一项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都能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推进中国公共考古事业的发展。”王巍说。

对公共考古的改观还体现在对公共考古设立专门委员会上。今年4月,中国考古学会成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一举动预示着公共考古开始被业内人接受和容纳。而不少省市的考古所和博物馆的活动也向公共考古方向倾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2005年开始,就摸索出一条将考古和探险相结合的公共考古活动实践方式,他们先后进行了川藏北线探险、自贡盐道与盐运遗址调查等9项考古探险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还利用现代影像和艺术手段建立与公众的交流。比如《梦回金沙城》、《金沙找魂》室内交响乐、《魔幻金沙》杂技、《太阳神鸟》歌舞剧以及大量动漫、游戏、数字电影,都深受参观者喜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推出大量考古科普读物,如将三峡库区、长江沿岸的发掘故事娓娓道来的《三峡考古佐证长江文明》等书籍,还有把公共考古工作与文物保护知识融入到一起的《传承文明——我们在行动》系列书籍及“公众考古系列科普漫画”,都成为传播文物考古知识的有效媒介。

公共考古需要普及

经过几年的摸索,致力于公共考古的人们发现,虽然开展讲座、培养志愿者、模拟考古现场等方式卓见成效,但是如果继续推进公共考古的步伐,还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探索。

如果说让考古学者回答在考古工作中什么样的事情最让他们痛心疾首的问题时,答案一定是盗墓的恶劣行径。试想,如果没有被盗,曹魏高陵也许会出土更多揭示曹操身份的文物,而上官婉儿墓也许会为我们揭示历史中真实的人物提供更多的线索。所以,公共考古不能只停留在小范围内。对此,王仁湘认为,首要的是进行少儿普及。他联想到自己孩子小时候的经历,“有一次,他从外面捡到一个年代久远的破罐子,就赶紧带回家自己琢磨。因为有家庭的熏陶,他从小就对文物有了粗浅的认识,推广言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至少不会去破坏文物,从小就有保护文物的意识。所以,公共考古要继续深入,视角应该关注少儿群体。”王仁湘说,“绘本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把一些考古知识融入其中编成故事,易于孩子们阅读。”

考古应是百科

有人说,考古发掘就像一场足球赛永远无法预知其结果,说不准你一铲子下去就能刮出一个朝代鲜活生动的历史真实。这也许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考古的魅力。但是,单单依靠考古学者,很多考古结论是无法获得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的发掘,如果没有植物学家的参与,将无法断定我国北方小米的起源。曹魏高陵墓最后的定论也综合了研究人骨、石刻等学科的专家的看法。“缺少了其他学科的帮助,考古结果很难得出。所以,公共考古还需向其他学科普及,要让其他学科的学者关注考古并参与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院李新伟说。“不仅要面向自然学科,一些人文学科也需要联手。比如历史学科,应该相互携手,考古还需要借助哲学理论加强对神话等方面的研究。”王仁湘说,“其实,考古应该是一个百科。”

其实,在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的问题上,考古学者已经有了合作的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在研究殷墟遗址的墓葬时,利用体质人类学的知识鉴定出墓葬中出土的人骨与陕西、甘肃一些遗址出土的人骨是来源于一个族群,从而使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046年的商王朝,抓获了众多的羌人而后杀之作为陪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岩在此次论坛中也发表了演讲,使一场考古论坛更多了多元化的色彩,他从美术学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观察陶鬶的发展变化,在他生动的分析中,古人使用的陶鬶发展到现在,就是生活中常用的热水壶。可见,其他学科背景学者的加入使公共考古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考古与公众的关系,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思。李新伟略有所思地说:“其实我们一直存在这样的疑问,公共考古发展至今,是否向大众化走得太近,从而低估了公众的认知水平。考古与公众之间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接下来需要我们探讨的是如何来拿捏这个度。”

相关文章

  • 蔡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文]
    蔡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文]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光辉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等根本问题。《讲话》的发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创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其目的不仅在于重温...

    187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栗宪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图文]
    栗宪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图文]

    栗宪庭近影2012年6月21日,西安初夏明媚的午后,曲江一处古雅的院落,水声鸟鸣中,在挂满嫣红梅李的果树下,栗宪庭侃侃而谈,态度是那样率真、谦和,话题围绕中国当代艺术,又超越中国当代艺术本身……栗宪庭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三十多年中,他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变化,开创性地策划了诸多重量级的代表着重要艺术潮流和走向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对中国现代艺...

    18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谢德庆作品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应对日常生活介入与思考;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每个人以充满生命力的态度独立思考,拥有自由自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是艺术家;自由,等于创作,等于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创作的表现,创作也是人类存在的唯一可感形式。——波伊斯(JosephBeuys)波伊斯的这些话今天依旧在中国行为艺术界重复地被奉为精神信条。出生在台湾的谢德庆则通过五年每年一件...

    127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明朝的商品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且有了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使人的视野得到拓宽,思想也得到解放,审美取向也跟着产生了变化,人们不再一味喜好追求端庄工细的传统花鸟画,而更趋向于笔法灵动鲜活、格调轻松明快的写意花鸟画,这也说明人们开始更注重生活的舒适和随意,体现了渴望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理想。到明代中期,花鸟画在写意技法上更加发扬光大,淋漓酣畅的笔墨意蕴体现得更加充分。出现了号称“青藤...

    15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图文]
    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图文]

    初中海白云在山68×68cm编者按:初中海,黄宾虹艺术的隔代知音。不仅仅在于他的焦墨山水直接发轫于黄宾虹晚年的焦墨绘画,由黄宾虹这个历史“坐标”逆流而上追溯中国绘画的千年传统,传承而有创新,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更在于他孜孜不倦,对黄宾虹艺术的探讨与研究,《宾虹之“黑”与新安之“辣”》即是他目前为止对黄宾...

    100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影像批评:顾铮——为了一张更大的照片[图文]
    影像批评:顾铮——为了一张更大的照片[图文]

    BottegaVeneta艺术空间“鸟头”个展(2014年1月-3月)现场,姚瑶摄双人艺术小组“鸟头”形成于2004年,其成员是宋涛与季炜煜,两人现在生活、工作于上海。这两位以摄影为工作媒介的艺术家所产制的作品,在近年主要以两种不同的展现方式出现在众人面前。一是以大量的手工印放的快照拼贴一起而成大幅壁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众多照片所积聚起来的能量,...

    195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曾来德——求之有得[图文]
    曾来德——求之有得[图文]

    陈求之作品初识求之,有点戏剧性。先蒙申万胜将军推举后经梁占岩兄引荐。有如续前缘。辛卯之初,深圳之行。访求之太阳山馆。只见一座座即将废弃的民宅被求之妙施巧手变成了艺术天堂。我顿然间打开眼界。求之并非建筑专家却有如此才能而颇感异外。求之还画油画。我本不在意。而馆中四壁大量的书法作品更引起我关注。一幅幅气局宏阔。笔墨豪雄如夹风雷的现代意识书法作品似有先贤张旭怀素黄庭坚之气象。表现上的大胆妄为却又坚守...

    32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图文]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图文]

    爱德华·蒙克《呐喊》北京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家朱青生提醒中国藏家——在万达以2816万美元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后不久,国际拍卖场上当代艺术又连创新高。11月12日的纽约佳士得夜场,弗兰西斯·培根的三联作——《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以1.424亿美元的价格成交,超过了2012年由爱德华·蒙克的《尖叫》创下...

    37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新水墨渐成热词 重要美术机构多次推大展[图文]
    中国新水墨渐成热词 重要美术机构多次推大展[图文]

    “新水墨”对传统的颠覆满足了西方人的艺术遐想■詹皓也就是最近一年多的时间,“中国新水墨”突然受人待见起来,艺术收藏圈里说的人越来越多,风头隐隐有赶超中国当代艺术之势。中国新水墨到底新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从来不被西方人理解的中国水墨如今突然变得畅行起来,“中国新水墨”到底会在市场上掀起多大的浪呢?新水墨价位的不断提升也把这些...

    21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所谓的“网络模式”。实际上,这种现象吸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关于艺术是社会互动和政治参与的一个平台或实验室的理念。在网络模式中包括了视觉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是其创作又远远超过了视觉艺术的范围。而且,网络模式不仅仅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模拟网络博客的方式,在社会传媒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之下,传统艺术和艺术...

    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邦耀:在思考中探索前行[图文]
    李邦耀:在思考中探索前行[图文]

    李邦耀《第12个五年计划》560×560×285cm装置2011年他画的是商品,是品牌,是消费的虚华?请你切莫以商业的敏感误会了他,读懂他的思考,理解他的创作,分享他的空间,便会发现一个勤劳的时代记忆者,永远在记录和探索新的方式,让你回过头来,能意味深长地叹一句:“如斯便是修行。”李邦耀《第12个五年计划》560×560×...

    173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雕塑家克拉格:不存在之物更丰富多彩[图文]
    雕塑家克拉格:不存在之物更丰富多彩[图文]

    “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正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举行,这是继北京、成都之后,雕塑家在中国巡展的第三站。1988年就获得英国特纳奖的垂青,克拉格可以算是“英国年轻艺术家”的前辈。然而和那群每每在市场上掀起波澜的“艺术明星”相比,深居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克拉格似乎更是一位“探索家”。...

    55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俄罗斯写实艺术的启示[图文]
    俄罗斯写实艺术的启示[图文]

    列宾秋天的花束人们常说,艺术无国界,艺术最容易跨越任何障碍(比如语言不通),自由畅神地进入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从事中国画艺术的我,年少时就十分痴迷俄罗斯(前苏联)绘画艺术,他们的素描、风景画、主题创作,还有许许多多耳熟能详的著名艺术家,如列宾、苏里柯夫、契斯加柯夫、列维坦、希什金、费申……以及那一幅幅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宏构巨制:《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查波罗什人...

    65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从李如《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谈起[图文]
    从李如《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谈起[图文]

    《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李如作品画面尺寸2米*2米,创作于2008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具有独特气质和特殊意义的油画,画的题目是《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作者是历史画家李如。画面中出现的两位马克思,一位身着中山装,脚上穿着中国人当年崇尚的三接头式皮鞋,就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结合(“中马”);另一位则身着西装,手中端着一杯红酒,代表着原来的马克思(“...

    138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有"三信危机"?专家称若不重视,后果堪忧[图文]
    中国有"三信危机"?专家称若不重视,后果堪忧[图文]

    漫画信仰非常重要,这毫无疑问,不论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还是从现实生活来说,信仰都是不可缺失的。开放以来,窗户打开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信仰体系受到冲击,在商品经济下,钱,或者说物质财富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大,然而正如马克思批判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信仰、信任、信心等逐渐后退,很久以前就有人提...

    9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