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师从张伯驹:诗词叙真情[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braden 点击 :

师从张伯驹:诗词叙真情 | 艺术科普

上世纪30年代的张伯驹

◎杨沛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宫[微博]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我二十出头时,有幸拜张伯驹先生为师。上世纪70年代,张伯驹先生从吉林回北京后,有一次在昆曲艺术家白云生先生的追悼会上,我见到了张伯驹先生,鼓足勇气走到他面前说:“我想跟您学诗词,不知您肯不肯教我?”老先生拄着拐棍也没看我就说:“行,学诗词要多想、多做,有时间到我家去吧。”

师从张伯驹:诗词叙真情 | 艺术科普

晚年的张伯驹

先生常说:系裤带比作诗难

几天后,我抄了四首自己填的词,骑自行车经过银锭桥来到位于后海南沿26号的张伯驹先生家中。张先生正要出去下棋,夫人潘素接待了我。她平易近人,说了两句客气话,留下了我的作品。过了四五天,我接到一封牛皮纸的竖写毛笔字信,打开一看,是张先生的亲笔信!一张元书纸便笺上写着,“杨沛同志:初学词,颇有好句,但俗语不少,还要多看、多想、多写,日后必有迅境。”这实在是喜从天而降,那几天我开心极了。

当时北京城区用电紧张,宣武区是每周四固定停电。从那时起,我固定周四骑车到张先生家求教,有新作便呈上请他批改。那一年春节我给老师、师母行了磕头拜师礼,稍晚又到萧劳先生家磕了头。能得到萧先生的教诲,也是张先生推荐的。以后,每年过年,我都要到二老家中行磕头拜年礼,到张先生家是大年三十晚上,到萧先生家是大年初一,雷打不动。

师从张伯驹:诗词叙真情 | 艺术科普

张伯驹与宠物猫

在和张伯驹老师学习的日子里,老师与师母的儿女没在身边,小外孙文文,外孙女竹竹、玲玲陪伴在老人身边。我每星期四去老师家,帮他们买东西、做做饭、安炉子、装烟囱、抄诗作,送信件,我戏称是先生的小书童。那时,张先生一直与在京的一批文化学者分韵和诗,来往酬答。往来密切的老先生有:文史馆的黄君坦先生、周汝昌先生、赵朴初先生、老翰林夏仁虎先生、天津的张牧石先生、孙正刚先生、孙机峰、萧劳先生、寇梦碧先生,还有戏曲家张祺祥先生、梅兰芳秘书许姬传先生、何其芳先生等等。张先生每有词稿,常交我去办理誊写。

西城有位没落的文人,以誊写为业,恪守着老的规矩、老的价值。誊写者是他四十余岁的女儿,字迹极其工整秀丽,用淡黄的毛边纸竖行形式,每次誊写数份,送稿、付钱都由我来完成。我按先生吩咐,将和诗或新作或信札分别送达以上诸先生家中。因为这种誊写和传递,以后出版的《张伯驹先生词集》中有不少诗词,我都近水楼台先睹为快。先生不大爱说话,一说话,透着带河南口音的幽默。有一次天气预报没报准,张先生说:“老天爷不听话了!”说完呵呵笑了起来,一派天真。他常说,系裤带比作诗难,5分钟能作首好诗,但5分钟系不好裤带。

先生常赞:“烟草一川梅子肥”这句好

张先生的词作信手拈来,字字玑珠:“人生如梦,大地皆春,人人皆在梦中,无分尔我,何问主客,以是为词,随其自然而已。万物逆旅,尽作如是观。”他在另一首《人月圆》中写道:“相看座上须眉古,我亦鬓成霜。楼台寂寞,承平回首,莫问霓裳。金瓯依旧,浮云便有,不碍春光。酒如常满,人如长聚,老也无妨。”

我的诗多次受到张先生夸赞。他甚至说我填的词比某翰林填的好。一次先生查看我填的《瑞鹧鸪·和伯驹老师咏柳絮》:“倩影谁教辞绿围,因风时起又霏霏,晴霙万点蝶儿舞,烟草一川梅子肥。判似无情随水去,疑如有意逐人飞,非花还要当花看,荡荡悠悠渐入微。”当先生吟到“烟草一川梅子肥”时,说这句和柳絮无关。隔了一二秒钟,忽然先生用手摸着刚剪完胡子的下巴说:“这句好,这句好,这句好。”一连三句好,脱口而出。这句为什么好呢?原来我用的是宋朝诗人贺铸的一首《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我把“满城风絮”去掉,然后把“一川烟草与梅子黄时雨”改成“烟草一川梅子肥”。既没提柳絮却暗含着满城风絮,信息量是可观的,因此得到了老师的首肯。

和先生相处多了,我能看到在诗词的汪洋里徜徉,先生精神的丰富、广博和他心外无物的完全精神化的心胸。我也由此找到了为什么先生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那样淡定从容的答案。

先生常做:“打诗钟”游戏,赢得最多,请客也最多

张先生经常和老先生们一起玩“打诗钟”。这是一种文字游戏,这种游戏对平仄、对仗有很严格的要求,尤其重立意。把风马牛不相干的两个内容放在一起做题,众人同作一题,然后一比高下。

这对参加者的文化底蕴要求很高,即兴的应变能力必须很强。对此张先生乐此不疲。每次出题后,让大家应题作联,然后集中起来抄好,作不记名投票,分出状元、榜眼、探花、卢、禄、斗六个名次。事先说好,输家请赢家吃饭。每次张先生赢得最多,萧劳先生、黄君坦先生交替坐第二、第三把交椅。我因为拜在先生名下学习,也参与其中,每次一共十位,往往我总排在第七、八位。很多时候,本应该由末位者请赢家吃饭,往往张先生反而出钱请大家吃。

“打诗钟”的玩法由来已久,解放后才基本绝迹。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老先生们以这样的方式,顽强地为自己的精神空间保留一块“自由天地”,它实际上从一个侧面记录下老先生们“文革”期间的精神历程。我作为晚辈见证了这一切,也从中获益,锻炼了自己的归纳、分类、联想能力。也因为学诗词和参与“打诗钟”,让我对古诗词的格律、规则、技法,有了较熟练的把握。

供图/杨沛

(杨沛,生于1949年,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

相关文章

  • 当代艺术如何品牌化[图文]
    当代艺术如何品牌化[图文]

    达利设计的红唇沙发李光斗如果把可口可乐的瓶子看作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它堪称当代艺术中最成功的艺术品。最初的可口可乐是倒在杯子里出售的,后来改用瓶装,但由于瓶子的形状不受顾客欢迎,大大影响了销路。当时美国妇女流行穿一种在膝盖附近稍微变细的裙子,一个叫凯普曼·路德的人从中获得灵感,按照这种裙形设计出一款瓶子,并把这款设计展示给了可口可乐公司负责人。可口可乐公司当即决定采用,结果大为...

    165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穿Prada的“农民”蔡国强[图文]
    穿Prada的“农民”蔡国强[图文]

    蔡国强的精神气质是农民式的,其精神资源大量来自故乡。说蔡国强像农民或者干脆就是个农民,并非对他的污名化。蔡国强是最能理解中国农民、最愿为之代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去年3月,他在中国寻访了9位农民发明家,收购了他们的飞碟、飞机和潜水艇,将其搬进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开幕首展上。都说,城里人往上数三代,都可能是农民。不过,我听过的为农民做的最有力辩护来自艺术家蔡国强,他说:“80年代末我出国时...

    142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圆明园七流失柱基如何回归引争议[图文]
    圆明园七流失柱基如何回归引争议[图文]

    黄怒波■商人黄怒波捐990万元人民币翻修挪威某博物馆中国馆换回文物安置于北大黄怒波小传1956年,黄怒波出生于兰州,两岁时举家搬至银川。他的父亲是军人,因为和上级发生口角,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狱中自杀。独自支撑起家庭的母亲不久后也离开了人世。黄怒波自言从小便有了“狼一样的性格”。1973年中学毕业后,黄怒波到宁夏农村插队。1977年,他...

    17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汪建伟:不确定性是最吸引人的[图文]
    汪建伟:不确定性是最吸引人的[图文]

    对我来说,首先是如何理解“跨界”?跨界的理由?它应该是在一种知识整合的背景下展开的,比如,我在1990年代的时候,开始怀疑使用某种单一的知识系统所产生的可能性?以及它的极限?我开始尝试去了解我所不熟悉的知识,以及其他被我们惯常排斥在艺术认知以外的世界。然后我发觉,如果艺术只是人类全部知识的其中之一,那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想:我们可不可以用人类全部的知识来做艺术,或者是来思考艺...

    183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文艺界委员两会论“雅俗”文化 高雅草根不易分家[图文]
    文艺界委员两会论“雅俗”文化 高雅草根不易分家[图文]

    制图:王建明草根文化能否登上大雅之堂?推广草根文化是否需要“度”?观众喜爱是不是评价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文艺界委员联组会上,有关“草根”文化和“高雅”文化的话题碰撞出火花,引起赵本山和郁钧剑的对话。郁钧剑认为对草根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应该有度。赵本山则回应,他就是一个草根演员,...

    156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顾丞峰:新水墨新在何处[图文]
    顾丞峰:新水墨新在何处[图文]

    图片资料近年来,“新水墨”的称谓常见于各种展览中。从2005年开始,“上海新水墨大展”已经连续举办七年,该展览对“新水墨”概念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关于新水墨的内涵,有人曾这样论述过:“选用‘新水墨画’这一名称,是由于水墨画在本质上仍延续着一个脉络相承的中国文化和精神,并与西画中油画、...

    149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图文]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图文]

    图1出自《张大千作品选集》当今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金钱有时会在相对短的时期内,随心所欲地左右着某位、某些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状态与社会评价,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上的人们对事物追求客观性评价和真理。再则,上世纪那些已故名家的所有存世作品与诸名家之间创作格局的原始生态业已成为了“历史积淀”。因此,评价历史上某位书画家艺术成就如何的客观标准,我个人感觉它不论是在以往还是...

    26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当前城市雕塑作品最大弊病就是没有思想[图文]
    当前城市雕塑作品最大弊病就是没有思想[图文]

    10月9日,莫言雕塑亮相上海南京西路雕塑邀请展11月13日消息:“我的作品讲述的是友谊精神。我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但是我们可以团结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城市生活的内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但是人们可以愉快地相处。”这是来自肯尼亚的雕塑家葛瑞德·莫托蒂·欧豪,为其在2014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上创作的新作品《思想的自由》所做的注解。...

    18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文]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文]

    漆器大师肖与王耘农摄人像摄影的本质是什么?当然不是“一二三茄子……”也不是“背直点,把手放腿上,注意我要拍了啊……”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情感表达对于一张好的人像作品至关重要,这不是套用拍摄技巧以及方法就可以复制出来。若我们无法体会这件事,也只能原地踏步拍些糖水片。在某一个瞬间抓...

    11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如何让进入公共空间的雕塑展现出空间力量[图文]
    如何让进入公共空间的雕塑展现出空间力量[图文]

    风驰(雕塑)吉欧·菲林公共雕塑:在空间中博弈“我们现在的雕塑家做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没有地方放,都得进入公共的户外空间进行展示。”深圳雕塑院雕塑家夏和兴直言,公共雕塑主要就是展示空间的力量。问题是,如何让这些进入公共空间的雕塑展现出空间的力量?《风驰》,以抽象的形态表现一只带翼飞龙正在随风而起的形象,光润的石材和多变的形体轮廓,给观众的视觉带来丰富的感受...

    179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把握禅机》当代海派玉雕大师代胜坤精品鉴赏[图文]
    《把握禅机》当代海派玉雕大师代胜坤精品鉴赏[图文]

    代胜坤著名玉石雕刻家、上海玉雕大师、上海海派玉雕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主攻人物雕刻,代胜坤自1997年始进入玉雕行业,2005年成立个人工作室“瑞坤玉舍”。经过近十几年的苦心钻研、厚积薄发,自2006年至今,他凭借《观音》、《罗汉》。《喜获大礼》、《马到成功》、《飞黄腾达》、《代代有余》《引凤来仪》《妙笔生花》等经典作品成为“天工奖”、&ld...

    154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真正成功者寥寥[图文]
    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真正成功者寥寥[图文]

    唐·怀素自叙帖(局部)今人为什么难以写好草书?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由冷渐热,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加温,于今已趋炙手可热之境地。当下书坛,热闹非凡:不仅学书者趋之若鹜,多如牛毛;号称“书家”者亦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各种书法展览更是目不暇接,层出不穷。如今书坛,多种书体竟相媲美,各展其姿,各臻其妙。比较而言,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包括行楷和行草)等,均不乏登...

    15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立群:电视是妥协的艺术[图文]
    李立群:电视是妥协的艺术[图文]

    由李立群、张嘉倪、陈楚河、寇振海主演的年代戏《头牌》将于本月底在上海杀青。昨天该剧组织媒体探班。《头牌》讲述的是1928年至1937年间发生在北平梨园行的故事。在探班中,早报记者专访了老戏骨李立群。唱京剧《霸王别姬》《头牌》中有大段唱京剧的桥段,比起其他毫无戏曲经验的晚辈来说,平日里听听戏曲是李立群的爱好,“我没正规地学过京剧,自己平时也不会刻意吊嗓子去唱。就是自己喜欢京剧,我十六七...

    25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口述/陈丹青整理/于青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国人认识毕加索的百年演变毕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鲁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们有幸跟毕加索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在江西...

    7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水墨在当代的问题[图文]
    水墨在当代的问题[图文]

    朱屺瞻《嘉瓠高悬图》(局部)水墨在当代的问题是什么?他者的眼光看中国水墨是怎样的?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多伦现代美术馆、证大艺术空间等近期先后呈现了一批与水墨相关的展览,本期专稿呈现的是5月26日举办的“水墨与美术史”国际研讨会的部分发言。水墨的问题是中西艺术的区别问题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水墨的问题实际上牵扯的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区别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并不是那...

    40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