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天价《最后的晚餐》看尤伦斯的市场策略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鸟儿 点击 : 1769 次

文苏坚

近日收藏家尤伦斯藏品《最后的晚餐》拍卖再造当代艺术“价格王”,被一些当代艺术圈人士视之为中国当代艺术“亿元时代”到来。

两年前尤伦斯男爵广而告之的“退场”制造的舆论事件,借着他在拍卖行反复“登场”,其影响在中国艺术界应还余波未退,从当初热烈讨论的气氛看,如此看重“此人彼事”,必延长消化事件的意味——如果真如传闻男爵藏有近2000件中国艺术品,总会时不时要“处理货品”的,真的,我都记不清男爵第N次专拍中国当代艺术了,每次似乎都不愁无新措举吸引眼球——比如这次创纪录的《最后的晚餐》等供品就说是“为了支持这次(“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活动,藏家特别拿出来参加拍卖”。所以,2011年7月22日男爵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放出“我们不会撤出中国”的“返场”言论,说“你还会在拍卖市场更多地看到我们”是句真话,除非中国人自己玩不转了自己的艺术,否则即使男爵如他自言“有一天上帝召唤”去了,家族下一辈还会“盘旋来到中国”。我对各种可能的尤男爵毫不吃惊,倒是对艺术界的大惊小怪有些诧异:艺术市场里在商言商像男爵这般的国外人士虽不多,但市场化这么多年总该见识过买卖场面吧?更何况,男爵商业上的广而告之,之前并非毫无迹象,比如798尤伦斯艺术中心开门时做的“八五藏品”秀,早有内行人看得明秀里的增值意图。总之,“市场的归市场”再正常不过,没必要不理性看待。

两年前广而告之的氛围中,我倒很在意一个细节:尤伦斯的“公益意图”表达。比如他曾有意无意间表达过“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作贡献”、“适当时将藏品返惠中国”的言论,尤伦斯艺术中心更曾在坊间传递过“非营利”性质的信息。我觉得如果像其“言退”时表达的“想花费更多时间在尼泊尔的慈善教育事业上”,他在中国还没有具体的“非营利”事例证实其公益性质,确实就只能够从“市场”的角度度其举动。或者,若谁因其言行反差而生不愉快情绪乃至“反尤”情绪,并不证明谁有多“爱国”,而是更反衬出这些发达国家过来人经验丰富、判断超前、胆略过人,他们总是有办法吃到、吃好头啖汤。

说“非营利”,就要说“政府的归政府”。事实是,咱政府的“非营利”制度建设还处在含糊阶段,在事前的法律规定、事程中的认定和监督等,都还远不尽人意都还“十分郭美美”,如此境况,要不别人可能利用之以“商业利益最大化”,要不别人真有心但现实制度不促成好事。是之,我们见识了“市场榜样”的尤男爵,但还没见识“非营利榜样”的尤男爵——这后一样,我们希望有,但不知道有没有。此之因,“尤伦斯”仨字,总是让我想起孟加拉那个闻世而深受穷人尊敬的诺奖得主尤努斯先生,他的“小额贷款”和“社会商务”模式,虽也是以一种商业方式行事,但却有着明确的公益目标和分明的社会责任担当。而且,孟加拉政府恰好是助力尤努斯公益事业的“大股东”。

这“尤”非那“尤”,此“斯”非彼“斯”,既是与世无别的藏家、画商,就没理由要求别人更多,是故,对男爵手里还将交出的拍品,我除了略忧屡造“天价”外,永远祝贺它们不是“流拍”而是——成交。

这是说“市场”,但要联系着说回“艺术”,境况也许就不是“退场”、“登场”爱啥啥这么随意,《最后的晚餐》创造的“价格王”于我是另有一丝悲观上心头:这种感觉就像是楼市,“地王”在拍场上频现,普遍欢喜不起来,这不只是买不起房的屁民百姓的“经济问题”,也是精英阶层、权力阶层的“经济问题”——钱堆楼市而非投入实业、事业,经济怎么好得起来?

事实正是,艺术市场上除了“过世的”古董、经典,作为“活着的”当代艺术这一新板块,即使在市场上也已频显停滞、衰竭、老态,多少年来的拍场信息,当代艺术好像就停留在上世纪前,无表情的“面具”、矫情的“笑面”等就是它的价格符号,从百万、千万到现在的“亿元时刻”,“热钱”都往那里流都在那里打转似的,很少新生代、新青年、新品种的动人信息,这意味着原来流转着、新入场流通的有限的钱不是在、或者无意于创造新价值、支持新生产力、扶持新实验。难怪,在“冲亿”关头过后,曾梵志通过助理表示“拍卖价格是藏家和苏富比的事,和艺术家本人没太大关系”,而不远的2009年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及“您觉得市场化对艺术有伤害吗”时,他本人也说过“市场化对中国艺术伤害比较大”的话。这样的回应口气虽然有点卖乖嫌疑,但艺术市场所圈投的很多作品,确实是艺术家们几十万、甚至几万元出手的“旧作”,其产生的物质利益确实跟艺术家本人关系不多,而“价格符号意义”跟“艺术意义”更完全是两回事儿。

这几年关于当代艺术衰竭、停滞和当代艺术市场泡沫化、进入调整期的论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跟风成性、摆不脱“市场明星”阴影、创造力枯竭的问题和藏家势利、随流“老藏家”、缺乏个人胆识问题,这又不能说完全与“艺术意义”无关。或者别说远吧,就是屡造“价格王”的那些市场熟脸艺术家们,也有难脱责任的嫌疑,因为当他们发现自己手造的“面具”、“笑面”犹如纸币上的“头像”时,高速重复、复制“产品”就是相当长期的快感,于此,试问:以曾梵志为例,你该多少次、你能记得清第几次在展场或拍场对他的面具“面熟”了?它们该多少次被大众错觉为“那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了?能不能说这一批批作品“对中国艺术伤害比较大”是曾梵志无意间道出了某个层面的真实面相呢?

而这一切,又必定都在中国的“时势”里生发和生效,艺术,应该更是“此时非彼时”——让现在更灿烂,让未来更可期!

(作者系广州美院教师)

相关文章

  •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图文]
    谭平:时间——我的创作方法[图文]

    2013年12月2日晚上六点半,由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学习实践部举办的“直面名师院长论坛”系列讲座第七场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此次讲座邀请来的主讲人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谭平教授。主持人对谭老师进行简要介绍后讲座开始。谭平老师的讲座主要围绕着他的作品展开,在诠释作品的同时阐述他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理念。谭老师在大学时期主修的专业是铜版画,腐蚀铜版画的技法...

    184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凝聚大家之力 绘就大爱之风[图文]
    凝聚大家之力 绘就大爱之风[图文]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向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赠送吴长江先生熊猫作品看当代著名书画家吴长江做画,就能深刻领悟一种洒脱之境、唯美之境和雄浑之境:一支如椽巨笔在他手中挥舞,一刷,一滚,一勾,一抹,一点……时许,一朵娇姿欲滴的牡丹跃然纸上。能书能画,能篆能诗的吴长江,被业界称为“四艺兼通”的青年才俊。他将淳朴本色和丰厚底蕴融于其作品中,使...

    105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尹吉男:平民时代的文化和美术[图文]
    尹吉男:平民时代的文化和美术[图文]

    2012年10月15日晚6点半,2012年度“直面名师”系列讲座第一场“尹吉男:平民时代的文化和美术”在中央美术学院5号教学楼F109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央美术学院校团委学生会学习实践部主办,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先生为大家讲述中国进入平民时代之后文化和美术发展的特点及形态。首先,尹先生就“平民文化”的相关问题...

    52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国画不当代何谈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国画不当代何谈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吴冠中-秋声赋-百雅轩珂罗版画(原作水墨、宣纸)-60x124cm-2007事件背景:2011年由项丽萍策划的《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艺术展被《国家美术》杂志2012年1月刊评为2011年度“十佳”展览之一。《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2011年9月8日在苏州本色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有15位参展艺术家,上至已经作古的郎静山、吴冠中,中到尚扬、申凡、夏小万,下至未...

    177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小柯谈人生:一半为理想 一半为现实[图文]
    小柯谈人生:一半为理想 一半为现实[图文]

    小柯撰文/白郁虹“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没错,这是音乐人小柯创作的经典爱情歌曲《因为爱情》,但现在,它不只是一首歌,还是一部剧,一部被重新定义的“小柯形式剧”。6月21日,小柯形式剧《因为爱情》新一轮上演。与此同时,小柯加盟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正在广西卫视的每周...

    21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图文]
    燃烧的艺术,不朽的烙画--记著名烙画大师姜云祥[图文]

    他,一个艺术奇葩,烙铁做笔,可以在木板上画出各种名山秀水、动物、花卉、生物;他,一个绘画奇才,通过烙铁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烙出具有丰富层次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他,用烙画的形式所创作的《春牧》、《湍》、《张伯苓》、《钟馗》等作品被天津市国礼委员会选定为外交礼物;他,为原文化部部长高占祥、著名作家冯骥才、著名香港影视演员洪金宝绘制的肖像画,受到高度的赞誉,尤其他最近为香港著名...

    68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让·波德里亚:作为摄影师的哲学家[图文]
    让·波德里亚:作为摄影师的哲学家[图文]

    图片资料文_谢湘南在今天,神奇的PS技术让照片离真实的图像越来越远,人们看到的照片更接近于欲望本身。照片的语法,从未像现在这样混乱。然而,亚历山大·科耶夫的照片不会有这种感觉,那是一个静默的世界,一个由各种遗迹与名胜现场、风物景观组成的世界图景。它是未被PS过的历史与风景的集合,是哲学家思想的余温。从明信片开始用照片的沉默,抵制噪音,话语和谣言。用照片的静止,抵制运动,变...

    15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杭春晓:新水墨画有它内在的生效逻辑[图文]
    杭春晓:新水墨画有它内在的生效逻辑[图文]

    去年在中国美术馆策划了“2012新工笔文献展”的杭春晓,是年轻一辈里为数不多的在“新水墨”理论研究领域表现突出的一位。对于目前热议的“新水墨”,杭春晓不赞同对它进行简单化定义,他更愿意用“新水墨画”来对应这个词语,在他看来实验水墨、观念水墨以及新水墨画都有它们各自的生效逻辑。Hi艺术=Hi杭春晓=杭...

    100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家的母亲胸怀和勇气[图文]
    艺术家的母亲胸怀和勇气[图文]

    图片资料“我同意我的艺术是有目的的,在一个人们需要帮助的时代,我愿意以艺术有所作为。”德国著名版画家凯妥·珂勒惠支的艺术宣言。何等鲜明。她的一生是德国从封建的旧时代挣扎着要诞生在民主新时代的见证,正是在旧时代彻底结束时,1945年,她去世了,同旧时代一同走进历史,仿佛她将此看成她的使命,一定要将旧世界葬送掉,方可以安心离开这个世界,这个让她愤愤不平、让她...

    57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冯小刚谈《一九四二》“三根支柱[图文]
    冯小刚谈《一九四二》“三根支柱[图文]

    张国立扮演的东家老范日前,冯小刚导演在微博上表示新作《一九四二》“送审颇为顺利,二十三位审委一致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中国电影水到渠成。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吃饭也香了”。导演在心生感慨的同时,也非常感谢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徐帆、张涵予、冯远征、范伟、林永健、张晨光、张默、王子文、李倩、段奕宏、于震、张国强、柯蓝、乔振宇等国内优秀演员,以及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

    133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祝人良论主流书风首提“承新书法”论[图文]
    祝人良论主流书风首提“承新书法”论[图文]

    当今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想、各种观点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并冲击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就国粹中国书法而言,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复兴,随着各种展览、比赛的兴起,尤其是以中国书协为代表主办的各类书展的展开和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中国书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种流派竞相媲美,各类人物粉墨登场。什么传统派、现代派、学院派、新古典主义、书法主义、流行书风等等。谁...

    94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图文]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图文]

    所谓“大画家”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要有那种“一招鲜”的绝技,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毛驴,几乎每个对中国美术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津津乐道地说上几句。个中原因其来有自,不过多少有些不全面,因为作为“大画家”,“一招鲜”恐怕还是单薄了些,正如著名雕塑家许鸿飞所说:那只能算技巧,算不得创造力。事实上,...

    159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近访汤唯的画家父亲[图文]
    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近访汤唯的画家父亲[图文]

    2014年4月16日,“汤余铭世界文化遗产绘画作品展”深圳开展。次日,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凤凰资讯、光明网、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等同时刊登文章《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4月15日汤唯在京亮相电影《黄金时代》发布会引发热议。4月16日,汤唯的爸爸、画家汤余铭现身深圳,在南山福顺堂举办“汤余铭世界文化遗产作品展”。汤家父女,...

    97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蒋雨浓诞辰105周年访谈录[图文]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蒋雨浓诞辰105周年访谈录[图文]

    蒋雨浓以禅求悟我自我法——近现代中国画大师蒋雨浓诞辰105周年访谈录6月26日,正值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及文学家蒋雨浓先生诞辰105周年纪念日,社会各界纷纷怀念蒋公,共聚京城举办了笔会座谈纪念活动。书画、戏剧影视、文学教育等各领域老艺术家到访参与。记者亲赴现场,在活动结束后采访了蒋雨浓先生后人及各界友人嘉宾。6月26日,正值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及文...

    31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滑田友:泥巴里的灵魂[图文]
    滑田友:泥巴里的灵魂[图文]

    图片说明:圆雕《陈散原像》泥巴里的灵魂——雕塑家滑田友的斧凿人生本报记者柳青中华艺术宫“名家馆”专题陈列中,滑田友(1901-1986)是唯一的雕塑家。如果不是偶然得到徐悲鸿的赏识,滑田友也许会终老于苏北的小县城,做一辈子小学美术教员。1930年初的寒假,他在淮阴老家,用因陋就简的材料给三岁的儿子刻了只木雕兔子,看到孩子欢喜极了,他又找来一块...

    42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