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风高秋月白——赵夜白绘事有感[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工工 点击 :

风高秋月白——赵夜白绘事有感 | 艺术杂谈

赵夜白

在当下环境谈论绘事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可以从具有全国指导价意义的雅昌网上查到一个画家其作品的身价,这种货币化的数字便成为世人了解一个艺术家的起点,而这一起点也正好是艺术的终点。这一终点也启示着在这个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文与艺术同样遭受着“全球化”带来的物质压迫,这种压迫的直接表现便是对人文与艺术进行着经济学意义的追求。

如果站在美术史的角度,当前的艺术以及艺术家所遇到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复杂,既要面对艺术本身的发展更要应对这种物质的压迫,说得直接一些便是画家很难自由自在的创作,其要考虑到最为现实销售问题,于是绘画的商品性绑架了绘画的艺术性。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绘画的当代性问题,中国画虽然有着数千年的传统但是传统并非是“好”与“美”的代名词,而从传统中提取出具有强烈审美的元素去重构绘画之于时代显得极为迫切,因为从整个人文背景来观照中国文化其仍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一半缘于美式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一半缘于中国人自身的文化自卑心。所以作为一个身处当下的画家来说是极为艰难的前行着。赵夜白兄便是一位前行者,这位前行者用自己的绘画实践去应对着艺事与人世的风云。

夜白兄少习诗书,在其入蜀之前便是一位极具诗意的散淡之士。诗人与诗性在今天是较为边缘化的然正因如此其是远离功利、贴近人性的。也因夜白兄自少时便濡养的那份诗性,使其对绘事的研习亦复如是。

“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性境界所需要的是与现实世界的游离,这种游离性的诗思正是绘画的灵性,故前人论画有所谓“画为诗之余”之语,故由诗、书、画三者同根一气,互为根底。夜白兄正是以此为自我绘画实践之基去扩充弥散在天地间的诗心。

既是论画,亦要有些就画而言之语。夜白绘事走的是一条近师大千远师宋元的道路。近代为了应对西方的炮火之下的人文精神侵略,无论从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上都有不少志士们力图中兴华夏的人文精神,以图在日益没落的国事之下寻找到人文精神的自尊心。在绘画方面也是这样,有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借鉴西方古典主义美术资源去重构中国绘画状态的;有以陈之佛等向日本学习唐宋绘画遗风而改善中国绘画状态的;有以潘天寿为代表的深挖海派绘画传统而希望找到中国绘画的当代性突破口的;有以齐白石为代表在继承传统文人画基础上大量吸收民间艺术从而去发展中国绘画的;有以黄宾虹为代表坚守明清以来绘画传统,而因其学养之深而走出的一条既古且新的绘画状态的;有以张大千为代表在系统的实践中国绘画后,着重在唐宋精神气质上实践对中国绘画当代性实践的。

以上粗略对近代绘画进行了梳理,并且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以上各位前贤们的艺术实践从今天的角度回顾时,我们犹能更为清楚。徐悲鸿虽然对美术教育着实有功,但其开创的也仅是一种“中国材料画”,因为其脱离了中国传统绘画那一套独特的“心眼”去观照世界,无非就是用毛笔、宣纸进行着写生而已,并且在近五十年来以徐悲鸿这套方式进行教学的各大美术院校培养出的中国绘画人才真正能够成功的可谓凤毛。齐白石走的是一条将吴昌硕的海派绘画传统更加概括化,特征化的路子,吴昌硕好用复笔、复色,而齐则反其道行之,善长肯定而有序的笔调与单纯的色彩,其将海派绘画传统的审美走向极致的同时也将这条道路走尽,其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之语其实应是“似我者死,学我者亦死”。因为齐白石走了一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绘画实践之路,无怪其弟子门生中能够得其一二者都难,更何况后来学习齐氏画风的人,齐氏画风的流弊便是给了不认真画画的人一个最大的借口。而在近代诸贤中或许仅有黄宾虹与张大千的绘画实践在中国传统绘画走向当代性问题上有着最为积极的意义。但黄宾虹之法对当今之人可能属于绝学,从其艺术观来说可以知道他是完全尊守传统,一心归敀于宋、元、明、清的绘画大师们,其从未觉得中国绘画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良。对于自己来说便是“为往圣继绝学”就是最大的绘画实践。然而因为他的这条路子暗合了历来中国人文与艺术的心法,加之其高深的人文功底,使其在自身绘画实践中“明心见性”,寻到了人文艺术的心源,其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人文化成。犹如禅师的见山之悟,既很难被第二者所知,于是后之学习黄宾虹者亦大多无成而返。在唯有张大千走的这条,由明清而宋元的渐修之路是较为适合后世有志丹青之人的。

风高秋月白——赵夜白绘事有感 | 艺术杂谈

赵夜白-新秋水

夜白兄之所以选择了张大千的这条渐修之路亦因如此,他在沉迷于对大风堂绘画传统的研习上向众多大风堂门人请益,并反复详玩张大千的真迹与画论,从材料到技法上系统的研究张大千对宋元的理解,因为张大千是了解宋元绘画离我们最近的一把钥匙,张大千对宋元研究的方法与角度与宋元绘画传统肯定有着不同,但正是有这个参照系,才会让夜白兄从正反两方面更多的去理解绘画不会走向一味迷信大千或宋元,因为张大千对传统的研究与实践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扬弃态度。

就画来论,不妨以画荷为例,夜白兄的写意荷花并没有直接象张大千弟子们那种一味仿习老师的状态,他从自身的人文状态发现他的审美与性情并非如大千先生那样豪放,所以其在绘画形式感上继承了部份大千画荷的姿态之外,从用笔到用色却追求一种温婉与不激之风,我认为这种近师大千的方式才能够真正的走近张大千,因为夜白兄知其“可为”与“不可为”,要知道艺术的实践是一定具有个人倾向的,前人的“可为”可能恰好是后人的“不可为”,这或许正是张大千众多弟子中几乎没有能够走出张大千那个“五指山”的原因,而相反在张大千的朋友圈中却有如谢稚柳、溥儒、吴湖帆等可以相互引发,相互砥砺彼此皆有受益的原因,艺术的实践与学习应是发挥自身的长处,而非去发挥老师的长处,我想近代大师门下无高徒的悲剧在今天不应当延续了。

夜白兄现在正是在走一条师前贤从而师古人,师古人从而师天地之心,师天地之心而见我与天地同流的绘画之路,此路犹艰但所幸的是当今之世的艺术界其实早就尘埃落定,是非有论了。我们这一代后来者在这片风高秋月白的良好艺术氛围下,应当可以见到比以往更为美好的月光。

(作者:邱六言写于甲午春月)

赵夜白作品赏析:

风高秋月白——赵夜白绘事有感 | 艺术杂谈

赵夜白-高士

风高秋月白——赵夜白绘事有感 | 艺术杂谈

赵夜白-勾金朱荷

风高秋月白——赵夜白绘事有感 | 艺术杂谈

赵夜白-荷花栖禽

风高秋月白——赵夜白绘事有感 | 艺术杂谈

赵夜白-荷之四季

相关文章

  • 中国新水墨渐成热词 重要美术机构多次推大展[图文]
    中国新水墨渐成热词 重要美术机构多次推大展[图文]

    “新水墨”对传统的颠覆满足了西方人的艺术遐想■詹皓也就是最近一年多的时间,“中国新水墨”突然受人待见起来,艺术收藏圈里说的人越来越多,风头隐隐有赶超中国当代艺术之势。中国新水墨到底新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从来不被西方人理解的中国水墨如今突然变得畅行起来,“中国新水墨”到底会在市场上掀起多大的浪呢?新水墨价位的不断提升也把这些...

    21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寻 巢[图文]
    寻 巢[图文]

    高明寻巢布面油画成龙先生20年前在皖南买下10幢明清的古屋(包括一个古戏台),材料多为紫檀木樟木、等名贵树种以及大量木、石、砖雕件家具等,年代可上溯到400年的历史,总价值数亿。成龙近日连发微博表示想捐给新加坡收藏。400年的风霜雨雪;400年的战火纷争;400年的人伦更替,无数古建筑尤其是弱势的古民居大都灰飞烟灭,今人只能在《清明上河图》中揣摩探微。然徽州古民居却整村整城保存完好,可谓奇迹。...

    54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奥赛博物馆馆藏作品由米勒、库尔贝领衔的“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自从2012年11月中旬开幕后,至今仍在中华艺术宫展出。近日,艺术家杨千观看之后谈了他的感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居然还有那么多所谓的写实派在模仿或跟风。写实主义已经进入历史100多年,为什么在中国还能代表官方主流。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在21世纪,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说到...

    3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严文明:解决学术问题最终要靠学术讨论[图文]
    严文明:解决学术问题最终要靠学术讨论[图文]

    严文明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国学院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文明起源、商周考古研究。先后主持、参加田野考古和室内整理工作20多项,发表《仰韶文化研究》、《中国通史(二):远古时代》、《史前考古论集》等论著近200部(篇),内容涉及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史、文化谱系、聚落形态、文明起源、农业起源、环境考古、科技考古等,在极大程度上代表和引领了当代中国新石器时代...

    122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漫画家蔡志忠挑战物理学界质疑爱因斯坦[图文]
    漫画家蔡志忠挑战物理学界质疑爱因斯坦[图文]

    漫画家蔡志忠漫画家挑战物理学界质疑爱因斯坦———当漫画家挑战了物理学界的公论,他首先要面对的可能是公众的质疑。曾因《庄子说》、《老子说》等中国诸子百家思想漫画为世人熟知的漫画家蔡志忠,50岁开始研究物理,闭关十年,推出新作《东方宇宙四部曲》,力图证明爱因斯坦于1905年所发表的“狭义相对论里的时间理论是错的!”昨天,《东方宇宙四部...

    5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文]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文]

    搜尽奇峰图作者:逍遥堂主人当傅抱石还叫傅瑞麟的时候,他爱上了石涛。那一年,他18岁,刚刚初小毕业升入江西第一师范,他因此而给自己改名傅抱石。其实,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改名了,10岁那年,他就将本名“长生”改成了“瑞麟”。不过,他为世人所知的还是18岁的这次更名。我曾仔细考据过傅抱石更名的原由。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自年轻时便心仪屈子品德情操,崇仰...

    2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Unmask:以多元的姿态介入艺术[图文]
    Unmask:以多元的姿态介入艺术[图文]

    图片资料“当代艺术创作有部分是不同于传统形式的艺术创作。一个书法家为了提升自己笔墨的纯属度或许会成千上万遍用一种笔法写同一个字,通过量来获得感悟成就他的造诣。当代艺术也需要量,但这种量集中在对当下问题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不断思考乃至于有干预的冲动。这期间出现反复和推翻是很正常的,只有觉察到新的矛盾才能引导我们去创作一件新的作品,这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mda...

    61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书坛领袖”是如何诞生的[图文]
    “书坛领袖”是如何诞生的[图文]

    某机构出版的《中国书坛四大领袖》封面“中国画×大家”、“当代×位山水大师”、“书坛×大领袖”……不知何时起,以大师、领袖命名的书籍、画册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时不时就会“冒”出一本。记者偶与几位艺术学院的教授聊天得知,大师泛滥的情况近些年早...

    33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薛亚军作品今天的艺术批评,在茁壮成中又饱含争议,严肃的美术史论家们总不把参会发言的批评行为当学术研究看待,就是批评家内部,也对那些“大词”化、“哲学”化、“翻译”化和“老外”化的批评词语提出批评。更甚如坚持国学批评的彭德先生,对当下中文写作者,在行文中动不动像我一般使用“XX化&rdqu...

    100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端廷: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王端廷: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王端廷:1961年生,湖北蕲春人,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先后留学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研究院(1997—1998年)、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文学与哲学学院艺术史系(2002—2003年)。掌握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研...

    93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让生活充满温度”[图文]
    “让生活充满温度”[图文]

    刘明亮,1972年生,山东新泰人;200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美术学(油画)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和青年油画家刘明亮相识近二十年了,从最初的同学到现在的挚友,多年来的交情让我深深地感动。这些年来,明亮总是乐呵呵的求学、创作、再求学、再创作。虽然...

    11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复兴在一亩三分地里觅家园[图文]
    张复兴在一亩三分地里觅家园[图文]

    张复兴7月25日,“守望家山——张复兴国画作品展”在北京经典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张复兴个人画作32幅。当日,张复兴在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他所创作的山水画是生活与心中酝酿的意境所结合而成的,描绘的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一方天地。京华时报记者杨菁本版图片均由经典美术馆提供■人物小传·张复兴1946年出生,系文化部中国画学会...

    20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工艺美术是门时尚艺术[图文]
    工艺美术是门时尚艺术[图文]

    《水乡》(漆艺)乔十光文\本刊特约撰稿吴华15万钢针组合而成的兔子皮毛,丝线羊毛编织的造型各异的毯子,丝绵材质看上去“可餐”的土豆……展厅中展出的是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的优秀作品,200件艺术品每一件都让人垂涎,似乎哪一件放在家里都是不错的装饰品,令前来观展的人们惊叹当今的手工艺品能做得如此精致而有内涵。日前,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

    106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陈传席:当代国画“很差”皆因画家没文化[图文]
    陈传席:当代国画“很差”皆因画家没文化[图文]

    夏圭《溪山清远》(宋)46.5cm×889.1cm陈传席,江苏徐州人,1950年生于山东诸城,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艺术史、艺术批评、文学史、人文史等,近年来更着力于佛教艺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佛教艺术遗产调查。出版专著《六朝画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等53部著作。绘画作品被收入《中国绘...

    53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红酒与艺术的结合——巴克酒庄CEO陆大海访谈[图文]
    红酒与艺术的结合——巴克酒庄CEO陆大海访谈[图文]

    提香——酒神祭巴克酒庄葡萄酒品鉴会在2013北京春季艺术展上隆重举行。本次品鉴会,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收藏家、葡萄酒品鉴专家以及其他艺术爱好者前来参加。巴克酒庄通过品鉴会,使红酒与艺术完美结合,让我们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共赏佳酿,这种跨越地域、跨越形式的文化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美酒与艺术的愉悦盛宴。在西方,葡萄酒作为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艺术的关...

    78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