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全国美展何以出现八幅躺在沙发上的女性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工工 点击 :

“这次全国画展出现构图最多的就是‘躺在沙发上的女性’,起码8张以上,这还是我们筛选以后的结果。”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前不久在杭州的浙江美术馆举行。《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采访了身为本届美展油画展评委的许江。他发现,“躺在沙发上的女性、向日葵、吃早餐”等绘画主题和照片画,频频出现,值得反思。绘画应该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激发观众的感受力,这是绘画的灵魂以及时代依然需要绘画的原因。

艺术评论:全国美展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许江:全国美展是新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我参加的第一次中国美展,是1984年在沈阳的油画展区,那时候我一只脚刚刚踏进中国美院,但还没有来学校报到,却辗转去了沈阳看展。那个记忆,现在都清晰地记录在我的脑海里。转眼间,我从看全国美展怦怦心跳的青年,到努力挤进全国美展的青年,变成了评委、变成了老先生。

最近,我梳理了一下,发现杭州和全国美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1926年,林风眠就任北平艺专的校长,那时候他就希望能够举办全国美展,后来他离开北京,受蔡元培委托担任大学院全国美展的筹备委员会主任,他的使命就是办一个学院、搞一个全国美展,不过最终没办起来,1928年秋天林风眠来到杭州筹建了中国美院。1949年7月,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在炮火声中全国文代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了一个全国性的展览,之后这个展览到了上海,又到了杭州的中国美院陈列馆展出。全国美展,就是从这一届算起的,北京、上海和杭州也是第一届全国美展仅有的展出城市。

艺术评论:对于此次展出的作品,你有什么评价?

许江:我觉得不少参展画家对生活的思考还不够,构思重复,画面重复,手机时代的表象画、浅表画等所有弊端都在这次画展的作品中有所体现。这次画展出现构图最多的就是“躺在沙发上的女性”,起码八幅以上,这还是筛选后的结果。还有向日葵,原来有十几张,最后留下五六张。还有吃早餐的作品,因为上届金牌作品是吃早餐的题材。这个现象值得思考。

另外一个问题是对着照片创作的照片画很明显。其实,对着照片画画一看就能看出来,如果皮肤的深浅明显、边缘线清清楚楚,一定是对着照片画的。如果是写生,随着光线的变化,看到的物体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不只有年轻画家这么干,有些画家对着照片画甚至连打稿都不愿意打,让学生描线后他来上色,就变成他的作品。所以这次靳尚谊先生提出一个观点,照片的造型不是绘画造型。绘画是一个始终纠错的过程,我们画一个杯子,画高了抹掉、画矮了再抹掉,然后又高了再抹掉,不断接近那个事物的本质,这才是绘画的灵魂。

我前几天看了一张俄罗斯画家菲钦为他父亲画的画,画中布满沧桑的那张脸以及后面白布的肌理,可以感受那种生命的纠结,岁月的分量,这个就是视觉的力量。如果用手机或者是照片来呈现,就感受不到那种粗糙的、发出声音的、让人心碎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的维系就是靠绘画,这是时代依然需要绘画的原因。

艺术评论:中国油画总是被不自觉地冠以“西方的舶来品”,那么它在中国的担当又是什么?

许江:油画源于西方,影响世界,但是一直到今天,我仍然不能理解,有的人动不动就指责油画是外来的。我认为这个跟部分人的艺术史观相关,更重要的是,油画的另一边是中国画,中国画自成体系。在整个西风东进的历史中,油画代表着西方的强势文化,一方面老一代利用油画推开中国的艺术教育之门,但另一方面,油画又对中国画产生强烈的冲击,甚至有一段时间美院的中国画系被取消,潘天寿被迫去教务处当职员。客观上油画对中国画的冲击,很多人将这笔账完全算到油画上。

但事实上,油画在中国百年历史发展中,起的作用超过油画本身,它代表西方的文化,在开拓中国社会、打开大家对文化的认识、推进民族的美育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另外,中国文化也以宽广的胸怀,把油画纳入其中。今天在中国,油画和中国画是两个等量齐观的大画种。

艺术评论:在图像泛滥、感受力式微、艺术媒体不断翻新的时代,对绘画最大的冲击在哪里?

许江:我认为,2001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不是“9·11”,而是互联网的普及。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大数据、全媒体、全网络、自媒体的环境。我们是否曾想过,当看到一个非常精彩的东西时,你就匆匆忙忙把它拍出来、发出去、被转发,但是,迅速用照片记录它的时候,其实你并没有看清楚它,更没有看清楚它和我们的关系。如何能够实现精神上真正的交流,这些是我们应该追问的。绘画在今天,还有什么作用?绘画怎么比得过手机快。不过,那些基于手机的视觉化的手法,不是视觉性的内在基因。在图像时代,中国人正在缺乏思考,我们只满足于视觉化的效果,反而变得不再好奇,只满足一些浅表性的观看,这是非常糟糕的。

相关文章

  • 靳尚谊:画家要慢下来静下心做学问
    靳尚谊:画家要慢下来静下心做学问

    上周五,“墨彩情致—两地情中国画、油画大展”在澳门威尼斯人度假酒店开幕,画展由中国画学会和中国油画学会共同主办,是两大协会在澳门的首次聚首,包括刘大为、郭怡孮、张道兴、杜滋龄、靳尚谊、许江、全山石等内地名家的120幅作品集体亮相澳门,掀起一股中国艺术风。翻开中国美术史,澳门曾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首站。16世纪下半叶,西方传教士在澳门将油画传入中国...

    188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岭南画派中西融合的国画典范[图文]
    岭南画派中西融合的国画典范[图文]

    图为:关山月《俏不争春》纸本设色140cm×98cm现藏中国美术馆楚天金报讯2012年,关山月的《山村跃进图》拍卖突破3000万元大关,赵少昂《花鸟百开册页》以1456万元成交,杨之光的《玉骨冰心》卖出1120万元高价,在去年整个艺术市场略冷的大背景下,岭南书画板块的市场涨势格外引人注目,多位岭南大家相继迈入千万元俱乐部,岭南画派三代梯队的市值也在昂然上涨。有市场人士分析,这是市场...

    111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麒麟送子图苏州桃花坞年画编者按: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逢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许多人的回忆里,年画是心中那份醇正的“年味”,不变的乡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些“墙上的风景”正离我们渐行渐远,现代住宅环境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后继乏人等因素...

    11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徐冰:艺术它没法教
    徐冰:艺术它没法教

    王雷《手织手纸NO.2》在中国之外基本不用“实验艺术”的说法,因为艺术本来就是在实验的逻辑中延展的。今天,中国被“提前”放到全球时空关系的焦点上,这关系前所未有且错综复杂、敏感多样。中国正处在对焦的过程中,这使中国成为最具实验性的地方,就必然需要和出现最具实验性的艺术,从而,在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框架中,普遍性地自然生成了一处“...

    7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别对“春晚”太认真(组)
    别对“春晚”太认真(组)

    《西游-降魔篇》剧照《西游》票房这么高,原因无非有三:大年初几的没别的片子,只能看它了;一家老小都放假,去趟电影院至少三口人;3D票价贵死人,票房不高没天理啊。票房有时候能证明的东西很少,当年《大话西游》的票房就很低,据小道消息,星爷当时为此还跟刘镇伟分道扬镳了一段时间。那些期待着又一部《大话西游》,为该片大声疾呼、痛心疾首的观众,实在是应了这句:认真你就输了。都什么年代了,影片评价两极化本...

    3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建设文化强国:繁荣书法艺术[图文]
    建设文化强国:繁荣书法艺术[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再次吹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号。中国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何当随时代,与时俱进,打造新经典,创造新辉煌,以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报记者丁元利带着这一话题采访了著名书法家、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常务副秘书长边保华先生,归纳其看法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时代呼唤书法艺术大发展大...

    17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浅析谢德庆与中国行为艺术的关系

    谢德庆作品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应对日常生活介入与思考;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每个人以充满生命力的态度独立思考,拥有自由自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是艺术家;自由,等于创作,等于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创作的表现,创作也是人类存在的唯一可感形式。——波伊斯(JosephBeuys)波伊斯的这些话今天依旧在中国行为艺术界重复地被奉为精神信条。出生在台湾的谢德庆则通过五年每年一件...

    127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田家青:王世襄传奇之外的辛苦[图文]
    田家青:王世襄传奇之外的辛苦[图文]

    封面用图:王世襄夫人袁荃猷所绘《世襄听秋图》。在文博收藏界,王世襄是个说不尽的话题。5月25日是一代收藏大家王世襄诞辰100周年,古家具专家、王世襄弟子田家青前不久在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对话时认为:“如果要选12件全世界最好的明式家具出一套邮票,代表中国文化,那王(世襄)先生的收藏就占了5件。任何一个行业,比如瓷器、绘画、书法,不可能一人占其中半壁江山&helli...

    167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善本题跋真迹见古风[图文]
    善本题跋真迹见古风[图文]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宋刻本宋周必大撰清翁同龢、潘祖荫跋)题跋书法纤毫毕现,版刻书影不失其真,总数达17册的《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既有书版书影的呈现,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书法文献鉴赏宝库。前不久,这套编纂多年的丛书在上海图书馆首发。以如此形式大规模地编纂出版一馆古籍题跋在大陆图书馆尚属首次。庐江刘氏远碧楼、吴江柳氏磨剑室、常熟翁氏等的藏书及各家精品几乎尽现其中。《會昌一品制集二十卷》(宋刻...

    92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徐恩存:读范建宇的写意花鸟画[图文]
    徐恩存:读范建宇的写意花鸟画[图文]

    画家范建宇百年来的新中国画运动,在客观上正改变着以传统中庸平和审美意识为心理基础的中国画,这一切预示和说明着中国画以感性为特征,向艺术自觉的复归,因此,当代中国画创作日益体现为更为舒展的审美形态。我们正是从这一背景和角度,去审视并读解范建宇的花鸟画作品的。范建宇作品在传统与创新互动,交织并行的时代,范建宇的创作显然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回感性生动的审美意向和形式的,在一丝怀旧的情绪中,可以看到画家...

    19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荒木经惟:不是情色摄影那么简单[图文]
    荒木经惟:不是情色摄影那么简单[图文]

    《感伤之旅》中的经典作品,阳子侧卧在小船上。新婚之旅中的阳子。荒木经惟是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日本摄影家之一,他凭借“私摄影”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同时也因所拍摄的内容、情色的拍摄方式及他的特立独行,在日本乃至世界一直颇受争议。4月7日~6月9日,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荒木经惟原作个展“荒木经惟:感伤之旅/堕乐园1971-2012”,展出《感伤之旅》、《冬...

    74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画家刘小东即将于9月27日在伦敦著名的利森画廊(LissonGallery)举办他的首次伦敦个展。在7月17日到8月28日的六周时间里,刘小东延续了他现场创作的方法,在利森画廊附近的社区里选择了绘画场景和人物对象完成了丰富的创作。导演索菲亚·菲尼斯(SophieFiennes)则用摄像机记录刘小东的创作过程,这部影片也将在展览中放映。记者与刘小东进行...

    152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脸》艺术项目作者:夏可君中国文化是一个“面子”文化,总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情本体的文化一切都要看脸面行事,这缘情于表面的感知方式,看似表浅,却总是能够把表面打开得别有生面,不是宗教摩耶的面纱那般诡异神秘,也非西方戏剧的面具那般悲惨惊惧,而是在日常平淡之中有着鬼魂一般萦绕的妩媚,即便妖魅也是一种冷诱惑,只是世界侧面的惊鸿一瞥。因此,即便鲁迅先生在去世前想到女吊时,面容之&...

    192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关于艺术模仿与抄袭的思考[图文]
    关于艺术模仿与抄袭的思考[图文]

    仿照伦敦水晶宫而建造,被称为缩小版的马德里“水晶宫”的外景兰翔钟媚摄以钢铁为骨架的玻璃建筑,阳光下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暖房程国政文新闻背景话题缘起:模仿还是抄袭,这是个问题。近年来,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的抄袭问题一直是缠绕在中国创意产业领域上空的乌云,有媒体称朗香教堂本是法国孚日山区的一座教堂,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被郑州抄袭,后被拆;北京望京的&...

    170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邵大箴评庄玉君的写意人物画[图文]
    邵大箴评庄玉君的写意人物画[图文]

    庄玉君人物造像系列庄玉君1957年生于广东海丰,字文璞、号一庄、真也、正也。“一庄”这个号是庄玉君的最爱,前不久,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逍遥•一庄——庄玉君国画展”在深圳福顺堂拉开序幕。庄玉君在解释展览名称时说,“一,是最小,也是最大,是始,也是归,天道归一&rdquo...

    60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