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赵军:当前中国艺术的燃眉之急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nicholas 点击 :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本土重建的命题成为必需。所谓的文化本土重建就是建立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本土的思维模式和新型的文化体系。要重建本土文化,经济条件和政策都是必需的。然而,单纯依靠雄厚的资金和举国的综合优势可以给艺术发展一个良好的平台,却未必就能由此真正重建文化。

近期艺术界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观气氛,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沉寂的艺术圈又开始活跃起来。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因为整个社会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国家专门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形势的转向,原先的热门投资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于艺术品的投资成了投资者们的新热点。然而,面对如此良好境遇,我们如果就此认为中国艺术的崛起就将来临,则未免太简单化了。

一切文化的创造基于新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的诞生。而当前的中国艺术的燃眉之急就在于原创性的、本土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的缺失。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变革,变革的代价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更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文化体系。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从总体趋势而言,就是西方现代模式对东方的冲击。自20世纪以来,不管多少能人智士如何维护传统,向西方学习,适应西方模式一直是主趋势。艺术当然也不例外。不论是20世纪初的艺术探索,还是当今中国慢慢为世人所接受的当代艺术,模仿的痕迹依然如故。

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本土重建的命题成为必需。所谓的文化本土重建就是建立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本土的思维模式和新型的文化体系。要重建本土文化,经济条件和政策都是必需的。然而,单纯依靠雄厚的资金和举国的综合优势可以给艺术发展一个良好的平台,却未必就能由此真正重建文化。

新文化体系的建构在当前,作为中国艺术学界首先就必须全面准确地向西方来展示有力量的方法,并首当其冲地废黜对艺术现代性的唯西方中心的思维与论述;同时,站在全球语境,从彰显中国艺术对当下世界文化的有力补充、对当下世界精神危机有所建树的基础来思考。唯有如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才有可能转化为一种新型的、独特的思维体系被世界所接受。

从当前的中国艺术现状而言,这样的沉思还是很薄弱。正如有国外知名文化策略专家指出,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国外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兴趣是源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是源于策展商人,而不是源于国外艺术家,而且这种动力常常需要从大量国外的商业艺术展卖会上去体验,而非国外艺术家们的创作中心和大学。毫不夸张地讲,中国当代艺术的地位充其量也就是一种商业层面上的成功,因此所谓对新时期东方(中国文化)思维体系和方法论的艺术体系的重建,基本还处于萌芽状态。

新型的艺术体系不仅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具有本土关怀的、严谨的艺术史研究与真知灼见的艺术评论,以及一批为探索新型艺术体系竭尽心力,甚至不惜忍受孤独与寂寞的,具有独立精神的艺术家。

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美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史。首先,如果仅仅认为美国只是依靠发达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的综合优势就能使纽约成为取代巴黎的世界艺术中心,这样的判断过于简单而片面。事实上,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经济起飞阶段也曾斥巨资大量购买西方艺术品,但并没有由此成为艺术中心,甚至也未能成为亚洲艺术中心。美国建国以来的艺术历史一直被认为没有走出欧洲艺术的阴影,美国艺术真正的非欧洲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从安迪·沃霍尔这一代起,美国艺术不仅具有自成一体的艺术面貌,也形成了以艺术史批评、艺术馆展示、艺术商业和艺术基金构成的完整的现代艺术体系,从而使二战后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不仅如此,它在当时创造的波普艺术、概念艺术、大地艺术、极少主义以及Video艺术等,事实上在艺术思潮和美学上反过来影响欧洲艺术。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基础在战后虽然如日中天,但实际上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三十年内,进行先锋探索的艺术家都处于经济极端艰难的时期。大部分美国民众、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实际上并不认同和理解这些后来为美国赢得世界影响和大国形象的先锋艺术。50年代的波洛克几乎穷困潦倒,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一开始在60年代无人问津,十年后才开始大量销售;而像海因兹等人在荒野几乎过着流浪艺术家的生活,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无限追求。

正是由于涌现了像波洛克、安迪·沃霍尔、勒维特、史密森、纽曼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改变了或至少怀疑了长期以来有欧洲艺术建构起来的艺术本质,在对艺术概念本身、艺术和商业、艺术和大众文化、艺术和美术馆、艺术和哲学、艺术和电子影像、艺术和抽象视觉等广泛的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突破,美国艺术的崛起才真正名至实归。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美国有很多的不同,但在去欧洲化,重建本土文化的道路上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拥有更为深厚和独特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如何在当下世界重建新型的现代文化体系成为一种燃眉之急,中国艺术学界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

  • 高科技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图文]
    高科技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图文]

    蒙娜丽莎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西班牙两位科学家通过神经学和光学分析,对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进行了新的解读。两位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系视觉误差所致。她的笑容之所以时有时无,是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肖像画杰作。画中蒙娜丽莎的妩媚笑容具有一种如梦似幻的千古奇韵,被美术史家称为&ld...

    164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一种超越前人的胆魄——邱汉桥的水墨世界
    一种超越前人的胆魄——邱汉桥的水墨世界

    邱汉桥苍穹回响405×195cm■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袁宝林早在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便一举成名的国画家邱汉桥,是在最近经又一位我视为奇才的画家杜月涛介绍认识的,而最初的交谈也是在电话中:“……我都快60岁了。”画家正在武汉办个展——他于1958年出生在湖北孝感——他把这次...

    144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人为何谈性色变?[图文]
    中国人为何谈性色变?[图文]

    孟子说:食色,性也。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很久以后,提到“性”这个词,中国人仍是“谈性色变”。性话题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是一个禁区,长久以来,谈性色变的恐慌让国人对性讳莫如深。面对孩子“我从哪里来”的疑问,家长大多会以“街上捡来的,山上刨来”等方式转移话题。而学校虽然开设了生理卫生课,但是授业方面孜孜不倦的老师...

    76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壁挂艺术溯源[图文]
    壁挂艺术溯源[图文]

    欧洲传统的编织艺术Tapisserie(法语),翻成中文被译为壁挂,意指以挂毯的形式来展示的织物艺术品。壁挂通常是指有图案纹样和人物形象的绘画性挂毯。据推测,其称谓Tapisserie(法语)和Tapestry(英文)的词源是来自波斯语。另有称壁挂为高布林(专有名词Gobelin)、阿拉茨(产地名Arazzi)、墙毯和画毯(德语Wandteppich和Bildteppich)。其中高布林几乎是绘...

    10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春辰:青年艺术家应警惕模式固化[图文]
    王春辰:青年艺术家应警惕模式固化[图文]

    导言: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外界称之为“调整年”,受经济影响,艺术市场遇冷。拍卖行成绩平平,画廊业的动作也显得更为谨慎。春节前夕,99艺术网就“2013中国艺术预测”话题,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策展人王春辰。艺术行业受经济影响遇冷不会影响策展人对艺术家的关注记者:中国艺术品行业去年一直受到政治、经济大环境以及艺术市场的影响,您认为今年...

    3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培根:20世纪的黑暗之心[图文]
    培根:20世纪的黑暗之心[图文]

    很多人认可弗兰西斯·培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具象画家,而那些未被其流畅笔触和丰富配色征服的人也许会给他贴上“堕落的怪物”或“20世纪灵魂暗面”之类的标签。岁末年初,这位已故英国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在澳大利亚举行。从中观众可以看到,随着他的人生进入不同阶段,他的技术如何发展,主题内容如何变换,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一生都记录在作品...

    67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范迪安:美术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图文]
    范迪安:美术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图文]

    ▲范迪安说,我们要走出去,但关键是要走到人家的主平台上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田朝晖摄一下午的采访,范迪安馆长几次说到美术馆的展览,“你们没去看看展览?”“我们的展览还是挺好看的”;采访结束时,他看了下时间,“你看你看,展厅都关门了,你们本来可以看看展览的”;我们离开前,他又叮嘱“以后有好的书法美术展览,一定要来看...

    163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徐累《舞步》赏析[图文]
    徐累《舞步》赏析[图文]

    2014西泠春拍徐累舞步纸本彩墨86×65cm文、图/西泠拍卖冷峻、沉静、超逸,是徐累呈现给他人的样子,一如他的画里散发出的气息,似乎是对国画超拔脱俗的道法精神恰到好处的变奏。“马”是徐累作品中被不断重复的母题,与他的观念主色“蓝色”,加之戏剧化的舞台式布景,共同构筑了徐累的个人符号和精神图腾。«舞步»中的...

    68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李立群:电视剧是玩妥协的艺术[图文]
    李立群:电视剧是玩妥协的艺术[图文]

    李立群直言自己因为需要赚钱而大量接拍电视剧,他说,其实并没有那么无奈,他对电视剧还是充满感谢的。1978年,李立群参加华视演员培训班,此后凭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及电影《搭错车》声名鹊起,参演的《光阴的故事》《恐怖分子》等影片也成为当时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之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立群在兰陵剧坊看了一出新戏《摘星》并结识了该剧导演赖声川,他感觉,自己可能会再次回到舞台了。1984年,由赖声川...

    13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画史研究需要不同的视野[图文]
    中国画史研究需要不同的视野[图文]

    高居翰本报记者冯智军高居翰,一位被誉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当地时间2月14日下午2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家中去世,享年88岁。这位生于加利福尼亚福特布莱格的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学者,留给世人的是一系列的中国美术史研究著作和他的艺术讲座视频。在2013年12月12日的一篇博客中他写道:“并不是我害怕死亡这件事,我害怕的是能力的丧失&mdash...

    156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杉本博司的东方式美学[图文]
    杉本博司的东方式美学[图文]

    《直到长出青苔》近来,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正在为中国读者所熟悉。他的作品以无懈可击的黑白语言和钻石般鲜明锐利的影像将摄影的魅力生动地展现出来,极致了摄影的品质和意义。我在11年前曾采访过杉本博司,他对我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宋代山水画,特别是南宋马远的作品。”“彩色摄影的色是化学性的,有点工业制品感觉。虽然能吸引注意力,但容易浮在面上;黑白摄影的色是绘画性的,像水...

    196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林飞:与印象派大师对话
    林飞:与印象派大师对话

    《莫奈睡莲》137cm×67cm设色纸本水墨2013年10月6日,林飞个展《莫奈花园》在北京798艺术区盛世天空美术馆开幕。不久前,林飞夫妇前往法国南部,重走印象派大师之路,归国后不久创作了这批《莫奈花园》,欧洲之行是个契机,开启了林飞艺术创作的新篇章,画出的画就像那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色彩、神韵都来自那里。《莫奈花园2》137cm×67cm设色纸本水墨2013年■简...

    38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图文]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图文]

    一些艺术家成功是否必需更多艺术家挨饿艺术家为什么穷?好问题!但别问那个荷兰的经济学家、《艺术家为什么穷?艺术之非常经济(WhyAreArtistsPoor?TheExceptionalEconomyoftheArts)》一书的作者——汉斯·艾宾(HansAbbing)。今年年初,艾宾曾应W.A.G.E。组织之邀在纽约SoHo的ArtistsSpace发表演...

    18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留苏热潮与新中国美术[图文]
    留苏热潮与新中国美术[图文]

    全山石小提琴手77×59cm油画195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祖国的美术事业,当时国家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针政策。从1953年开始派学生到苏联学习,1955年又请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来办油画训练班,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批美术专业人才。自1953年至1965年间,由文化部、教育部派往苏联的美术专业(包括绘画、雕刻、美术史论、戏剧与电影舞台美术等)留学生...

    7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画家孙宗慰:孤独的西行者[图文]
    画家孙宗慰:孤独的西行者[图文]

    孙宗慰油画《持烟斗的自画像》。1942~1943年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期间的油画代表作中国美术馆的“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展”,展示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曾有这样一个孤独探索的行路者——“在那样的时间点里,孙宗慰走了一条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或者比较案例性的道路。”徐门弟子和敦煌之行展览中的近百幅作品,创作年代都在20世纪40年...

    9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