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钟刚:2013中国美术馆观察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辉辉 点击 :

2013年的中国,继续处于美术馆的建设热潮之中。广西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太原美术馆等场馆已陆续落成,并投入使用,它们的建筑面积均在3万平方米以上(上海博物馆的建筑面积是3.92万平方米),堪称超级场馆。香港的M+博物馆、北京的中国美术馆新馆、深圳的当代艺术馆也在设计和建造中,这些新美术馆都有一个共同点:巨大的建筑体量和追求“国际化”的野心。

随着这一轮中国城市空间的再造,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拥有一家“体面”的、设施现代的美术馆的必要性,他们都选择了投以巨资,建造一个新馆。如果中国的每个省会城市都拥有一家省级美术馆和一家市级美术馆,中国的超级美术馆数量将至少达到50家之多。

这些新冒出的美术馆,对于推动中国艺术,尤其是对地方艺术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展览,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此之前,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在他们的城市没有合适的展出场地,市民接触艺术的机会,也微乎其微,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未能踏进美术馆的大门。有舆论将这股美术馆的建设热潮视作又一场“大跃进”,但得承认,这是这些富裕起来的中国城市在集中补课,他们已经意识到,城市不仅需要大广场、摩天大楼和奢华的shoppingmall,也需要一些精神性的空间。

在这轮美术馆的爆炸式增长中,美术馆这个在中国新兴的行业,也产生了一些实质性的竞争——艺术家有更多展览空间可以选择,这使美术馆对艺术家展开了争夺。谁能说服一些重量级的艺术家到自己的美术馆举办新作展,或开出高价码借到明星展览,谁就能在美术馆的竞赛中脱颖而出。2013年的中国艺术界,关注度最高的展览之一当属“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这一回顾展,展览继在香港艺术馆的展出后,先后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进行巡展,香港、上海、北京是中国最富裕、也是艺术活动最活跃的三座城市,这三座城市的美术馆,仍是中国艺术版图上的主导力量。尽管部分二、三城市已经完成了美术馆的建造,但不少美术馆仍然寄望于和政府合作,以热闹的、嘉年华式的双年展来吸引眼球,从而参与到城市营销的宣传工作中,缺乏一些有影响力的常规项目,更无财力购买安迪·沃霍尔这样的明星个展撑场面。

美术馆建设热潮中美术馆数量的增加,是清晰可见的,这也是美术馆大时代最受到关注的“现象”,但“现象”背后的资本力量,其实才是这股热潮中的决定性因素。2013年风头最劲、也是最豪气的美术馆,应该是上海的龙美术馆,刘益谦、王薇夫妇继2012年年底在浦东开设龙美术馆之后,浦西的新馆也在2013年年底开放,他们将多年的收藏以不同的主题序列陆续对外展出,俨然一场场炫富party。2013年9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全部藏品都是来自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海昊美术馆,让大家认识了一位名叫郑好的低调富豪。与一些省立、市立美术馆捉襟见肘的经费相比,民营美术馆的资本实力要更雄厚,在收藏上也更具开拓力。

如果仔细浏览中国最近几年新创的官方美术馆的网站,其“美术馆简介”一栏中,往往罗列的是他们为之自豪的建筑面积和展线长度,但极少涉及专业团队、品牌展览,在特色馆藏上也是遮遮掩掩,毫无专业自信。如果政府对官方美术馆的投入缺乏长远规划,这些美术馆在建立特色馆藏、提升职员素质以及打造高品质的展览上都会困难重重。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已经建造起超级美术馆的城市,是否有足够的地方财力和艺术资源来支撑这样一家家超级美术馆?当中国的各大城市都建造超级美术馆时,尺度是否合适,似乎就弃之不顾了,在日后的竞争中,这种“一味求大”策略,恐怕会逐渐暴露它的问题。

当然,官方美术馆由于处于体制内,会有不多的、但也源源不断的财政经费划拨,在这些美术馆工作,仍是一份能吸引不少年轻人的铁饭碗,要甄选普通职员来承担美术馆的具体工作,让美术馆运转下去并不太难,但要招募到一些优秀策展人、研究员和馆长,让美术馆的多项功能激活,却又不容易。2013年10月投入使用的山东美术馆,在招募馆长阶段,只有一人应征,可以显示出官方美术馆的吸引力非常有限。正在建设中的深圳当代艺术馆,今年9月聘任了已经担任新疆文化厅副厅长的张子康担任荣誉馆长,这也释放出一个信息:他们未能找到合适的馆长来主持这座巨型美术馆的筹备工作以及人员招募。在美术大省山东和地方财力雄厚的深圳,尚且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内陆城市的美术馆在搭建工作团队时,会受到资金、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更多掣肘,也许最终只能勉强为之,成为一家平庸的美术馆。

美术馆在人事制度上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引起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的重视,事实上,由于中国的官方美术馆的人事构成中仍有一批过去“小馆时代”留下来的老班子,他们在美术馆中往往拥有权力,但他们对美术馆工作的理解以及管理(管制)思维,沿用的是美协、画院那一套,美术馆系统成了旧有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新的衍生物。这种体制中的科层文化,主导了不少美术馆的行政工作,对美术馆内部的人才资源造成极大的消耗和浪费。

尽管中国已经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美术馆,但他们在应对这一问题时,仍是不容乐观。深圳当代艺术馆大力邀聘的张子康,已是一位在业内颇有职业口碑的美术馆馆长,曾在今日美术馆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在他卸任后的2013年,今日美术馆就发生了多起人事地震,接替他的新馆长谢素贞上任后,大量辞退旧员工,然后谢素贞也“下课”了,“80后”副馆长高鹏接任。再联系早前王璜生在广东美术馆的卸任风波就可以看出,即便是这些在国内颇具声誉的美术馆,也面临极其重大的人事制度上的缺陷。“强人馆长”也许能给美术馆带来了一时的辉煌,但他们在意识形态的管制文化和科层文化的影响下,也很难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稳定的、可持续的管理模式,看似成功的“美术馆工作系统”,其实是临时的,部分人员的变动,仍会极大地影响到美术馆既有传统的传承和工作的持续,这就使得中国的美术馆发展存在巨大的风险。尤为值得担忧的是,如果我们还没有正视这种中国式成功的随机性和制度的弊病,一旦这种偶然的成功,刺激了美术馆的爆炸式增长,正在急速行进的中国的美术馆大时代,将会充满了变数。

相关文章

  • 北野武:如果我成为首相会被暗杀[图文]
    北野武:如果我成为首相会被暗杀[图文]

    北野武北野武,1947年生于东京。曾因摩托车车祸导致右脸麻痹。1973年开始活跃于电视及广播界,并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欢迎,成为日本80年代相声热潮的灵魂人物。1981年开始参与电影以及电视剧的演出,1989年自导自演了处女作《凶暴的男人》而一鸣惊人,代表作品有《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座头市》《坏孩子的天空》等。与新片《极恶非道2》中以一挑百的冷静复仇过程类似,置身威尼斯的北野武要以车轮般的...

    65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开放的传统[图文]
    开放的传统[图文]

    刘建音乐之都维也纳97×90cm2014年20世纪中国画有了空前的发展,先有“岭南画派”,后有徐悲鸿、林风眠的中西融合。新中国建立后,“新金陵画派”以及李可染的“写生画派”、“长安画派”又陆续崛起。它们共同汇聚成20世纪的新中国画潮流,激励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革新,并形成“中国画...

    184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民国海上三大美女画家[图文]
    民国海上三大美女画家[图文]

    周炼霞《玉骨冰肌》立轴1945年(乙酉)作在民国时期的海上画坛,周炼霞的高贵优雅、吴青霞的娟秀清丽、陆小曼的蕴藉风流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后,她们又都是首批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活跃在海上画坛。今天,三位昔日美女画家的书画作品仍旧受到不少藏家的青睐和追捧,请看——民国时期这三位美女画家不仅容貌出众,才华横溢,并与众多文人墨客交往频繁,左右逢源,她们的才华与风姿时常成为人们津津...

    2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专家:鉴别古钱币 最好懂钱币书法[图文]
    专家:鉴别古钱币 最好懂钱币书法[图文]

    读者来信图片本期鉴定者: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副秘书长肖展雄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枚北宋钱是真是假,价值如何?鉴定:从图片上看,这枚北宋祟宁通宝折十的风格、包浆都没什么问题。不过,图片和实物毕竟有些区别,有时会出现“有一眼”的情况。“有一眼”是指从图片看非常不错,但需要上手仔细检查才能一锤定真假。北宋祟宁通宝折十制作精美,品种繁多,不算祟宁元宝...

    90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海上墨林:人物画的复兴[图文]
    海上墨林:人物画的复兴[图文]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局部文/汤哲明将“海派”绘画视作中国近现代画史的发端乃至近代绘画的摇篮,毫不为过。事实上,至民国时期“海派”画家的人数,保守估计恐怕也要占当时画坛的六七成之多,论者谓之为中国近代绘画的半壁江山,似犹有不足。更为难得的是,海上画坛以无与伦比的包容性与自由度,令各地画坛的主流风格,几乎都能在此立足,在近代史上曾经涌现过的有影响的艺...

    18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1990年,路易斯-布尔乔亚与她1970年创作的雕塑“EyetoEye”一起。图/IC一生寻求“孤身与共处”路易斯-布尔乔亚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事实上,她是从60岁后才赢得学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198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为她举办大型回顾展,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位女性艺术家享有此殊荣。此次林冠艺术基金会带来了布尔乔亚首次国内回顾展。在林冠画廊...

    32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娢:谢青和她的花鸟画[图文]
    艺娢:谢青和她的花鸟画[图文]

    谢青作品《晨曲》,68x68CM中国的写意花鸟画是个“大器晚成”的科目,谢青却从少年时即立志从事写意花鸟画的创作。那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微博]附中求学期间。三年级时谢青便认定自己要学中国画。最初,她倾心于学习山水,结果父亲谢志高觉得她更适合从事花鸟画。父亲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叛逆期,因此并没有明说,就出差去外地了。几天后回到家,给谢青找来几本不同时期的花鸟画的画册。其...

    14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展览为何日趋乏味平庸[图文]
    展览为何日趋乏味平庸[图文]

    大陆艺术家陈蔚《拾荒者笔记2014》编者按:在美术馆展览台日渐竣工的当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却似乎越来越少。而对于形成机制的展览项目,如何维系展览质量,令人关注。由何香凝美术馆发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的“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项目,借此契机,羊城晚报采访了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胡斌,探讨“展览太多还是好的艺术家太少”?羊城晚报:今天的全...

    176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洪郡:相对中的笔墨[图文]
    刘洪郡:相对中的笔墨[图文]

    关于笔墨问题人们越谈越有意思,越谈越来文化,我理解的“笔墨”,笔就是韵律、节奏、力量、势的综合展现,“墨”就是“墨分五色”,“墨团团里天地宽”等,黄宾虹的“五笔七墨”已讲得透彻。近年我通过动笔体验,再咀嚼具有积极意义的理论阐述,我认为笔墨的“自性之美”与...

    72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记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克拉格[图文]
    记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克拉格[图文]

    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托尼•克拉格作者:欧阳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涌现出一批年轻的雕塑家,他们的创作实践给英国后现代主义美术增添了新景观,他们也渐渐成为艺坛上引人注目的名家。克拉格、迪肯、戈姆利、卡普尔是这批后现代主义者的杰出代表。这次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克拉格吧。托尼•克拉格(TonyCragg),1949年4月9日诞生在利物浦一名电气工程师的家庭。由于这样...

    126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李宓: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图文] 
    李宓: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图文] 

    《两支蜡烛》当别人问起我是如何看待“艺术”这种不寻常的人类行为,或者什么是影响我最深的艺术品时,我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我崇拜绘画这一举动”,即使这听起来可能很做作。进入现代之后,艺术的形式早已有了无限可能,但绘画依旧是每一个艺术家和艺术史学者的启蒙。它是那样非同寻常的微妙,它是一种让最天才的艺术家似乎永远也无法精通的技能。我也深深崇拜KikiS...

    16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芳满闲轩》《题长安壁》徐伟出生于京城宣南,其先辈为梨园名家,喜以书翰自娱,并与书界名流交往甚厚;受家庭影响,徐伟自幼迷恋戏曲并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宣南地区自清代以来即人才荟萃,少长贤集,大批的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均居住于此。会馆、庙宇、戏楼、书肆、园林中书法作品触目皆是,所以徐伟从小就耳濡目染,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无才学戏、无志念书,偏偏酷爱写字”。他认为,&...

    13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盖里·李作品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正在红专厂E9艺术馆展出的《一半一半》展览有个长而佶屈聱牙的副标题——三位探索土著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当我们看到“土著文化”这个词时,往往会预设看到一些符号化的原始风情——展馆门外燃烧着的带来“澳大利亚味道&rd...

    17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大背头与它的审丑时代[图文]
    大背头与它的审丑时代[图文]

    “大背头”与它的审丑时代日前,有网友爆出河南洛阳偃师龙华欢乐园正在兴建的一座雕像,该雕像总体形象酷似“弥勒佛”,但却梳着大背头、穿着内衣。雕像图片被网友曝光后,迅速引起许多网友的争议和批评,该雕像也被网友戏称为“大背头”。然而,事件的发展出人意料,不久之后,有报道称,龙华欢乐园网站发表声明称“此肖像为我们企业...

    9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增丽:春思感怀[图文]
    张增丽:春思感怀[图文]

    画家张增丽一直以来就很喜欢以自然为题材作画,这里的自然题材,指的不是写实的日常风物景观,而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印象,是在对天地万物进行联想后,运用笔墨与色彩去理解和诠释的巨大与绝小,宏观与微观,这样的画面往往能让观者感觉到画面中的自然,虽不熟悉,但仿佛亘古有之。“天清地宁,万物化育”是我们东方圣人从遥远的时空里发出的合于自然的大善境界之祥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1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