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卢禹舜:艺术家和时代紧密连在一起才有真正创造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哈哈 点击 :

采访者:韩帮文

受访者:卢禹舜

卢禹舜温文儒雅,与朋友谈话时语速不紧不慢,语调节制且亲和。而他一旦谈及艺坛诸事,聊到山水画创作的种种问题,情绪则有所亢奋起来,言辞稍作整理便是一篇有深度有美感的文章。

在与其谈话中,他说到最多的词组便是“时代”二字。在他看来,艺术家和时代紧密连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创造。对此,他专门在11月29日的“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培训课上强调,画道乃时代之道。

一步一步回到数世纪以前的绘画宝藏

记者:我们不妨先把时间回调到上世纪80年代,您那时的山水画创作呈现怎样的面貌?又表达了怎样的美学诉求?

卢禹舜:回头看80年代中期我的山水画创作,如果说有个人风格的话,那么也是与当时全国整体画风紧密相连的,个性特征受流行之风影响而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就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呈现出了削弱个性发挥和隐藏个性创造的特点。

记者:当时的整体画风又是怎样的特征?

卢禹舜: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大量引入,我们在多年封闭的情况下,对突如其来的西方文化现象表现出了比较被动的接受和缺少理智的选择。艺术实践总是留连于吸收、借鉴之中,一度出现忘记了对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的深入研究,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模糊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层次挖掘等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实践倾向,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倾注在全盘否定传统和对外来文化无条件的接受上。题材的雷同、观念的雷同、感受体验的雷同,特别是形式语言的雷同造成视觉表面的繁华掩盖了其背后对艺术创造更深层意义的理解。

记者:就山水创作而言,您能否举以例子说明当时的美术状况?

卢禹舜:当时有一句评山水画创作面貌的话,说得非常形象,就是“全国上下一片点”或者说“点遍全国”。我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个性化艺术风格的确立已初步明朗,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样,我又一页一页翻开了传统,一步一步回到数世纪以前的绘画宝藏之中。

记者:上世纪80年代的美术历程对我们有怎样的深刻启示?

卢禹舜:“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之类的论调不会再有大的学术市场了,不会再有很多人响应了。我们走过一段弯路,但会以此警示,回到传统的主干道上来。

选择北方土地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记者:古人讲山水画精神时强调“可观、可居、可游”。而在您看来,山水画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卢禹舜:山水画是表现中国空间意识和精神空间的一种方法,其最高标准应该是宋代陆渊《杂说》中所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山水画的气、韵、思、景、笔、墨等等各种规范都是基于这个标准,画家的毕生追求的精神高度就在于此。在山水中触摸不到、观其不见但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画面中的那种超越自然超越自我和作品本身艺术价值,那就是山水精神。

记者:您的山水画以北方厚土作为精神底色,这片土地对于您山水精神的孕育提供了哪些滋养?

卢禹舜:谈到山水精神,似乎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对北方乡关的情深意长。乡关的情深意长对所有的画家来说都具有普遍意义。面对北方这块土地,又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翻开中国绘画史,北方这块土地没有得到过比较成熟的表现,甚至只有对清代高其佩的记载。就其艺术地域性风格的建立上,没有形成可供后人参照的经验。所以,我认为对北方这块神奇土地的选择本身,既体现着对这块土地的感情依恋,同时更体现着开宗立派的重要意义。

记者:乡关情深对于您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卢禹舜:艺术创作中的乡关深情,事实只是一种漂泊的精神依恋家乡的情绪与感觉。从这个角度去认识,我的山水画创作应说内蕴着永恒的乡愁冲动与乡关深情,在向往乡关精神之旅中,那烟云雾霭、悠悠飘渺、重山迭水都是表达内心世界的精神媒介,是画家心灵远游的精神载体。

提笔须问性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家

记者:您的创作根基于北方土地,但笔触敏感、线条细秀,画面灵性十足。在您看来,灵性意味着什么?

卢禹舜:“灵性”意味着艺术家及其作品应该在情感、个性、才华、体验等多方面有鲜明的特点。不妨把我的创作实践定位在是“灵性”的艺术,是感情的诗篇。基于此,无论大幅创作还是随意小品,我都是以陶冶性灵、抒发幽思的创作心态去做性情的吟咏。那么,《静观八荒》系列、《唐人诗意》系列作品中,我是比较注重灵性的流露的;而在创作构思上更注意灵感的积极作用;图式结构有鲜明个性,同时要求生动、活泼,并且笔墨语言要有承担作者意图的能力;具体创作过程更是全身心地投入,以灵性、灵感激发自己、感发人心。在我的创作中,“灵性”贯穿过程的始终。

记者:在创作中,怎样保证“灵性”贯穿过程的始终?

卢禹舜:提笔须问性情。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就是感情的精神的。所以我觉得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家,也失去了艺术本身。我的创作出发点是以造化万物与自己的内心和灵魂相互融通。真正做到这一点,那将产生灵动、鲜活、妙趣无穷的激情,是一种有着内在的冲击力量,而自己无法控制。

记者:董其昌说:“以笔墨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好画。”您怎样理解笔墨精神?

卢禹舜:笔墨语言对大千世界的描述,是一种近乎于神话与传说的艺术行为,体现着神奇、神秘、玄妙,高深莫测。但“借笔墨以形天地万物”的同时,更要明白,“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

策展人语

卢禹舜先生在广东美术馆的这次展览筹备已一年有余,我们只想殚精竭虑地为广东民众提供最美的精神大餐、最好的观赏服务。

无庸讳言,卢禹舜是目前全国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他的笔墨语言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当代的一面。最关键的是,他给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提出了诸多问题,提供了可发掘可探讨的巨大空间。

最近几年,南北文化交流加速前进,但频繁度仍不够,我们正借卢禹舜的这次个展为南北美术交流尽微薄之力。

相关文章

  • 俞平伯先生书札一则真伪小考
    俞平伯先生书札一则真伪小考

    俞平伯先生书札晓剑2013年1月18日,在椒江的千禧书店买了一本《俞平伯年谱》,是2000年为纪念俞平伯先生百年诞辰,由孙玉蓉编纂,天津人民出版社[微博]出版的,我手头的这本是2006年10月第二次印刷的版本。于是,利用春节前后的每晚睡前时光,在灯下捧读这本《俞平伯年谱》。读年谱,看到的是俞平伯先生丰满的一生。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清代...

    112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玄中之境——长白散人谈姜平书法[图文]
    玄中之境——长白散人谈姜平书法[图文]

    一本集子的出版,前面总有几行文字,似乎为了说点什么。其实对于姜平这本书画集,只要翻开它的人,便能感觉到其中的味道儿,无需多言。如果非要说几句话,那就说说姜平。我认识姜平,是先识其字,后识其人。长久以来,有这样一句话,叫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实这只是文人墨客的自我抚慰,我在文化圈中三十五年却未见几个“其人”。似乎那横行华夏的“隐文化”早已把儒家的仁、老...

    167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图文]
    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图文]

    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20世纪过后,中国文化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而中国水墨画在20世纪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渡海白云贯古今——黄君璧黄湘詅父女作品展”于上周六在上海美术馆揭幕,此次展览除了展出黄君璧各个时期的佳作50余幅外,还有其女儿黄湘詅的作品20余幅。看似一个来自台湾父女两代艺术家的展览,其实有着非同...

    162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专家教你六招识别玻璃仿制玉器[图文]
    专家教你六招识别玻璃仿制玉器[图文]

    手镯几天前有位朋友拿来一件手镯(图1),让我看看是青海玉还是南韩玉?我说凭经验感觉它不属于和田玉类,而且有玻璃的质感。他说“不可能,买的时候我在玻璃板上作了刻划试验,能够刻划出痕迹来”。说着还在我的桌面玻璃板上划了一下,我用手触摸划痕,确实是有点涩感。我告诉他,玻璃的硬度可以做到摩氏7以上。其实在目前要找出玻璃的唯一确切判定依据来,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我首先测出了它...

    8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一群巫师在恍惚中创造了艺术[图文]
    一群巫师在恍惚中创造了艺术[图文]

    2.6万年前由猛犸象牙雕成的女性头像,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像艺术作品。2月7日,大英博物馆迎来了一场冰河世纪艺术珍品展。展品中有这样一件艺术品——一个比拇指还要小的由猛犸象牙雕成的女性头像。这件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甚至有点惊悚的头像有着眼开眼闭的古怪表情和不成比例的硕大颅脑,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像艺术作品。2.6万年前,在捷克东部摩拉维亚的某个山谷,一小块坚硬的猛犸象...

    8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专家:当下中国建筑缺少文化自信[图文]
    专家:当下中国建筑缺少文化自信[图文]

    何镜堂近照。资料照片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在多个场合呼吁人们重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认为,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应当以人为核心,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充分重视新型科技成果的应用与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筑设计两大错误倾向“当前社会上存在两种错误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的倾向,大部分城市都有这种毛病。”何...

    181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崔健:摇滚没有末日[图文]
    崔健:摇滚没有末日[图文]

    早报记者高征图崔健为自己的这场全国巡演起名“蓝色骨头”。用他的话来说,“蓝色代表未来,黄色是迷失的感觉,伤感,而红色是我的颜色,充满理想、反叛、愤怒。”这次他选择了蓝色,为智慧、为自由、为无限广阔的蓝色未来。昨晚,崔健“2012蓝色骨头全国巡演”来到上海大舞台。平安夜,全体起立昨晚大概是今年上海最冷的一天,加上逢周一和平...

    36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南京国际美术展征集作品复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由组委会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强大的复评评委团队参与了此次复评,其中部分专家评委对本次美展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我们将为大家逐一呈现。在南京国际美术展复评现场,当谈到在艺术品收藏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再三强调,“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面对近1000件的复评...

    164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2011年河南省平舆县盗墓案犯罪嫌疑人李红笛近日,小说《盗墓笔记》改编的同名网络电视剧正在拍摄中,预计2014年年底将在视频网站开播。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消息却引起了广泛热议。事实上,近年来盗墓题材的作品人气不断高涨,已经引起了很多质疑。《盗墓笔记》《盗墓笔记》由笔名为“南派三叔”的80后青年作家创作,全文2006年开始在“起点...

    75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图文]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图文]

    “溥儒”名章“旧王孙”绘画既为艺术,其用印亦非同于一般公文、公函的钤盖。绘画用印当“缩龙成寸”,具有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特质,而且方寸之中蕴涵博大,从形式到内容都应精审考究。印章按印文的内容分,大致有姓名印、字印、别号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吉语印、闲文印及肖形印等。按印章的整体形态分,大致有子母套印、带钩印、二面印、五...

    3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岭南奇石的喜与忧[图文]
    岭南奇石的喜与忧[图文]

    奇石是天然生成的石头,所需时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是稀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第三个“全国赏石日”(8月30日)如火如荼开展,各地又迎来一场赏石文化热潮,相关展览近来也未有停歇。从这一繁荣的景象来看,大家都在谈石、赏石,不亦乐乎。然而,穿梭于奇石之间,有多少玩家能真正读懂它,这还真不好说。奇石二字,充满着各种神奇:它是天然生成的石头,所需时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是稀...

    74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冯建群: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图文]
    冯建群: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图文]

    冯建群冯建群,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制壶师,江苏宜兴聚雅堂紫砂创办者,中国工商联协会会员,江苏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员,中国优秀青年陶艺家。代表作品“如意提梁”、“斗方”紫砂、“南瓜壶”“等在“2012大连春季茶业博览会暨紫砂艺术品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星海杯优秀作品金奖。1964年,冯建群生于...

    183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善本题跋真迹见古风[图文]
    善本题跋真迹见古风[图文]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宋刻本宋周必大撰清翁同龢、潘祖荫跋)题跋书法纤毫毕现,版刻书影不失其真,总数达17册的《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既有书版书影的呈现,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书法文献鉴赏宝库。前不久,这套编纂多年的丛书在上海图书馆首发。以如此形式大规模地编纂出版一馆古籍题跋在大陆图书馆尚属首次。庐江刘氏远碧楼、吴江柳氏磨剑室、常熟翁氏等的藏书及各家精品几乎尽现其中。《會昌一品制集二十卷》(宋刻...

    92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志军:慧眼识珠醉石雕[图文]
    张志军:慧眼识珠醉石雕[图文]

    石雕门狮(宋)石雕门狮是指大门两旁设置的石狮,石狮通常被当作守门瑞兽。明代以后,门狮分雄雌。雄狮居左,雌狮居右。雄师的右爪下踩着绣球,雌狮的左爪下雕有幼狮。寓意太师少保、子嗣昌盛、世代高官。古代建筑中,门狮多置于村镇、祠堂、会馆、王府宅院、园林等场所出入口两旁,有趋吉避凶、镇宅守护的功用。刘婷说起石雕,马上让人联想到拴马桩、柱础、牌坊、饮马槽,也许有人会问,这些看起来粗重且普通的石头值得收藏吗...

    156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论国画创新的底线[图文]
    刘玉来:论国画创新的底线[图文]

    刘玉来家在青山心淡然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如果要能独立的存在,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画有着的丰厚的历史,在背负历史艺术语言又需不断开拓新语言的状况下,怎样才能在延续故往中使自己得到不断更新呢?这确实给从事国画工作的艺术家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艺术发展的规律是在螺旋性的进程中不断更新发展,发展中它不能不在不断的吐故纳新中使生命得到更新升华,因此故往的自我必定会成为每个不同艺术工作者攫取的宝库...

    115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