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不宜过于夸大书法作品的形式功能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小岚岚 点击 :

□傅德锋

有人明确提出过“书法作品的形式即是书法作品的内容”的观点,即所谓“形式即内容”。按照通常的解释,作为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之一的“内容”指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而“形式”则是指内容诸要素的结构(即内部形式)和外部表现方式(即外部形式)。这样,事物的内部形式即被排除于它的内容之外,而事物的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则被统括于“形式”之中。

但现在书法界有一种倾向,说书法作品所书写的文字内容与书法本体意义上的内容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书法作品的内容包括笔法、结构、行气、墨色等等,而这些因素本身又可以作为书法作品的内部形式,当它与外在形式即作品的章法和装帧形式结合起来,就可以表达情感、营造意境。

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作品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这种观点自然是合理的。但在这个“总和”当中还应当包括所书写的文字内容,因为文字内容本身所包含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作者的思想情绪,也影响着欣赏者的大脑思维。那种完全置书写内容于不顾,认为书法作品的内容与文字内容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的说法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是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结构和组织。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是叠态的影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但形式又作用于内容,影响着内容。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它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比如以大幅中堂、条幅和长卷来体现雄强博大、奇肆奔放的内容,就比较适合;反之,就起严重的阻碍作用。如用小巧的扇面和册页就很难起到同样的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作为一定内容的形式可以成为另一形式的内容。内容和形式的辩证法要求观察问题时,首先注重事物的内容,同时也不可忽视形式和作用。由于历史的发展、特定社会的需求,在内容发展了的同时,必须有新的形式与之相适应,所以,要打破旧的形式,创立新的形式。而新形式又必须在旧形式上继承和扬弃,使之能为新内容服务。比如在人们热衷于追求丰富信息含量的当下展览中,作品采用了染色做旧、裁剪拼贴等手段,作品形式美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日益求新求变的作品主题尽可能求得一致。但物极必反,过分讲求形式,对书法本体关注不够,对传统功夫的历练不够,在华美的形式之下内容依然会显得苍白无力。反过来,古人的经典之作并没有过多的形式讲究,但因功力深厚、文辞精美、风格鲜明、意境深远,千百年以来为人们所珍爱,这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讲的就是若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二者互相结合,这才是君子。从中可以看出,文和质的关系近似于书法作品中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当我们面对一件书法作品时,首先看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外在形式,然后才细品它的内容和意境。书法作品不只是点画、线条、墨色、文字的简单组合,更是在作者功力才情的统领下有机组合成为一个高度统一的综合体,体现出一种内在的气韵和风神,既淋漓尽致地抒发书法作者的思想情感,又给观者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有机整体。通览古今,凡成功之作不仅点画优美、结体自然、气韵生动、形象感人,而且饱含着作者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怀。作者的人生感悟、志趣修养、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流露于字里行间,使欣赏者赏心悦目,心领神会,从中受到启迪与教益。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表现出的意蕴和特性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就借着外在的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因为外在的是从它本身指引到内在的。”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一挥而就的,“修禊事”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作者放浪于山水间,完全沉醉于大自然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作品的点画、结构、行气、布白等方面体现了作者真挚而超脱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无限感慨。用他“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晋文人学士的风流潇洒,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所以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当然,有一点必须指出,一件书法作品如果只具备形式美,而内容庸俗低下,难登大雅之堂;相反,内容高雅而形式丑拙怪诞的作品也同样难称佳作。《兰亭序》之所以受人推重,其优美深邃而富有人生哲理的文辞内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兰亭序》没有了这样的文辞,恐怕也就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兰亭序》了。

从这个意义而言,那种认为书法作品与所书写的文字内容没什么关系的论调显然是不够全面的。过分夸大书法作品形式的作用和过分强调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建立在深厚的临池功力之上的作者创作才情(指对书法点画线条、结体、行气、墨色等等娴熟的驾驭能力和通变化合能力)、作品的外在形式和优美的文辞(书写的文字内容)的高度结合,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一件足够完美的书法作品。

相关文章

  • 怀念人民艺术家力群及其剪纸艺术[图文]
    怀念人民艺术家力群及其剪纸艺术[图文]

    力群剪纸作品王璞山2月10日是人民艺术家力群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看着力群先生给我的题词、打开他送我的《力群木刻作品》明信片、欣赏他答应让我复制的几幅剪纸作品,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我总想提起笔写点什么……力群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中浮现,他那版味十足的国画墨竹又也重现于我眼前。力群老的一生是为艺术奋斗的一生———他热爱生活、深入生...

    12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道法天成,复返自然——记书法家朱非[图文]
    道法天成,复返自然——记书法家朱非[图文]

    朱非先生他自幼爱好书法,临池不辍,楷学欧,行学二王、赵,隶则慕王福厂。留连传统,追求秀美流畅、神韵俱足、点划精到的功力。至今书法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偶尔一次,《书法导报》总编姜寿田的来电,说吴汉东向报社推荐了他。要他立即用电子邮件发一些作品过去。《书法导报》竟用整整四个专版作了介绍,而且总编姜寿田亲自为他写评论。这并不让人惊奇早在他题写“古越龙山酒楼”牌匾,一次全...

    23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图文]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图文]

    爱德华·蒙克《呐喊》北京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家朱青生提醒中国藏家——在万达以2816万美元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后不久,国际拍卖场上当代艺术又连创新高。11月12日的纽约佳士得夜场,弗兰西斯·培根的三联作——《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以1.424亿美元的价格成交,超过了2012年由爱德华·蒙克的《尖叫》创下...

    37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水墨画:西方话语权下的边缘艺术[图文]
    中国水墨画:西方话语权下的边缘艺术[图文]

    谷文达当代水墨画《风景》“我们把水墨当作材料来看,还是具有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来看?是不是用水墨材料就会把民族价值观放进去?如果这样,国外艺术家用水墨材料去创作,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近日,一场《回到地域·水墨与美术史》的中西方学者论坛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展开,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殷双喜如此问道。无聊?美国学者詹姆斯·埃金斯将中国水墨画评价为...

    5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图文]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图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不少学校增设了“第二课堂”,开设如绘画、书法、编织、演讲等技艺课,打破了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如何把学科知识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科课程游戏化,使“第二课堂”更好地为学科知识服务,加强两者之间的渗透性?本文将以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的鉴赏和绘画中的中国山水画的相互结合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歌鉴赏的正向迁移作用。关键词:意境 山水画...

    17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马未都看《1942》: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图文]
    马未都看《1942》: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图文]

    【核心提示】: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12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

    8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岳敏君:生活依旧荒诞 我仍一笑置之[图文]
    岳敏君:生活依旧荒诞 我仍一笑置之[图文]

    2012年作品《现代兵马俑》,185x90x60cm,玻璃钢丙烯。“笑脸人”符号让岳敏君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一路走来,对岳敏君来说却是荣耀和争议同在。曾经凭借“笑脸人”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扶摇直上,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崩盘说”、“重新洗牌说”一度甚嚣尘上。以股票形式分析艺术家...

    42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青年评选的喧嚣背后:期待学术与独立[图文]
    青年评选的喧嚣背后:期待学术与独立[图文]

    在普遍浮躁的当代艺术领域,在急功近利的市场浸淫中,备受关注和宠爱的“青年艺术家”群体是否真正成为艺术界新势力,抑或只是资本炒作的另一个空壳概念?在热闹纷繁的景象背后,学术系统的建立显得尤为迫切,而艺术家本身的成长依然需要时间的历练。青年艺术家近年来已经成为备受关注和宠爱的群体。从“80后”到“90后”,从“青年艺术...

    122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韩美林:不要再让国宝级老师吃没有开水的方便面(图)
    韩美林:不要再让国宝级老师吃没有开水的方便面(图)

    美术家韩美林(前)在追悼会上发言“黄苗子先生追思会”18日上午举行。著名画家韩美林在会上说,在怀念逝去老师的同时,要爱护仍健在的国宝级老师、前辈们。启功先生在去世前吃方便面,连壶水都没人倒。韩美林疾呼:不要让他们再吃没有开水的方便面。文化老人黄苗子1月8日去世。18日上午,“黄苗子先生追思会”在中国出版集团大厦举行,有关部门领导、黄苗子生前亲友...

    173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学视角[图文]
    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学视角[图文]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自杀身亡。据日本媒体报道,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篇小说被发现,小说题为《美!》(或译《美丽!》),创作于1927年(详细报道请见《东方早报》2月19日B2版)。这使得川端康成及其始终追求的“美”或“日本美&rdq...

    105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人为何谈性色变?[图文]
    中国人为何谈性色变?[图文]

    孟子说:食色,性也。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很久以后,提到“性”这个词,中国人仍是“谈性色变”。性话题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是一个禁区,长久以来,谈性色变的恐慌让国人对性讳莫如深。面对孩子“我从哪里来”的疑问,家长大多会以“街上捡来的,山上刨来”等方式转移话题。而学校虽然开设了生理卫生课,但是授业方面孜孜不倦的老师...

    7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纸本水墨69.5×45.5cm1973年《新开发的公路》关山月纸本水墨117×94cm1954年《人桥》古元木版套色20.5×36cm1949年《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巡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为纪念...

    85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杜尚已死 谁来推翻他[图文]
    杜尚已死 谁来推翻他[图文]

    马塞尔·杜尚杜尚曾努力将艺术拉下神坛,讽刺的是,如今却被供奉在艺术的神坛之上。他的言论和创作毫无疑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杜尚已死,谁来推翻他?又或许,当代艺术已不需要古典式的推翻,只需要坐享其成的衍生。绘画已经死亡了年轻时代的杜尚总是毫不犹豫地表现自己渴望成名的欲望,他的画技是严谨的,性格却是暴躁又犹豫的,因此在绘画时他会露出疯狂的样子。这幅《下楼梯的裸女》花了杜尚大约一...

    9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语言的路径[图文]
    语言的路径[图文]

    黄宾虹焦墨山水编者按:收藏界对于创新型艺术家的认知,普遍来说是相对滞后的,而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往往首先是受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艺术品收藏家们注重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如溥儒、金城、陈师曾等一些有着世家背景出身的画家,无论是市场的认可度还是画坛的号召力,在当时都是翘楚一时的;其二则是海派艺术看重画面富丽的审美观念。但这两个因素,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都已经不是决定作品价格...

    6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象牙雕刻迎来最好时代:却找不到传人[图文]
    象牙雕刻迎来最好时代:却找不到传人[图文]

    郑岁生(左一)希望儿子郑亨利(右一)能接班。小萍摄商报记者郑小萍记者见到郑岁生的时候,是在他位于柳市的华宝象牙雕刻有限公司里。他正在展厅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象牙雕刻的特色,站在他身边的是他20岁的小儿子郑亨利。“有事没事,我都会让他过来听听,也不勉强他学,但这个祖辈留下的手艺,我希望他比普通人更了解。”“现在是象牙雕最好的年代,为什么就是没有人愿意学呢?...

    69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