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刘墉:艺术与文学的跨界高手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卷心菜 点击 :

尽管他的文学作品在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16年来更是台湾地区畅销书作家之冠,但刘墉[微博]说他根本就是一个画家。高中时期就获得过美术大奖,本科、硕士、博士期间念的是美术教育,在美国大学任教时教的也是美术史和中国画,还当过美国一所大学十年的驻校艺术家,出过很多本绘画专著,有自己自成一家的艺术理论和技法。

而刘墉的画作从2001年起就在香港苏富比[微博]上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拍卖记录。今年春拍,更由北京匡时[微博]引入内地拍卖场,市场反响不错。北京匡时董国强[微博]确信刘墉的作品肯定有成长性,力图今后每次匡时大拍都能上拍他的作品。

⊙记者邱家和○编辑陈羽

在前不久收尾的2013年北京第二轮春拍中,北京匡时于春拍预展现场举办的“艺术体验季”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在一系列讲座与论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台湾地区知名作家刘墉的“跨界”之举。记者就此对他进行了采访,近距离领略了这位全能型才子的风采。

“我根本就是一个画家”

“我在研究所、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班,念的就是美术教育,我在美国大学教的是东亚美术概论和中国绘画,我到美国去是经台湾历史博物馆推荐,同时是应邀到丹维尔美术馆做驻馆艺术家,而我在纽约的圣日旺大学做了十年的驻校艺术家。整个看起来,我根本就是一个画家。”刘墉一见到记者就作了上述表白。他承认,在大陆他的“文名”盖过了“画名”。在百度百科[微博]有关刘墉的词条中,开篇就是这么一句话:“知名的华人作家。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

尽管如此,在其极为丰富多彩的人生中,刘墉作为画家的履历仍然令人侧目:他1949生于台北,在台北成功高中学习时获台湾全省学生美展“教育厅长”奖。1968年入台湾师大美术系,1972年获师大美术系师生展国画第一名“教育部长”奖。1978年赴美,应聘为维州丹维尔美术馆艺术家。1979年入纽约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1980年应聘为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教授。

他的画作于2001年开始在香港苏富比上拍。难得的是他还对自成一格的中国绘画传统追根溯源,采用的是拍摄真实的景物来对照传统画法的办法,不仅在创作上自成一家,在理论上也有独到建树,提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象征符号”理论。

“我有一本中英文版的书,专门讲中国绘画符号。”刘墉说,“不论是介字点、梅花点,还是斧劈皴、披麻皴,所有的皴法和叶点其实都是古代绘画大师观察自然所得来的。”其实,他的画论绝非仅此一本,1980年代刘墉出版了一系列画论专著:1983年出版了《花卉写生画法》;1984年出版了《山水写生画法》;1985年出版了《翎毛花卉写生画法》;1987年出版了《白云堂画论画法》;1988年出版了《林玉山画论画法》。

“我是最八仙步的”

“我是最八仙步的——今天想要干这个就干这个,想要干那个就干那个。”刘墉因此自称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艺术顽童”。作为全能型的才子,他1968年考入台湾师大美术系后就开始崭露头角:1971年获颁“优秀青年诗人奖”;主演舞台剧“红鼻子”(又名快乐的人)获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1972年获师大美术系师生展国画第一名“教育部长”奖,作品“听蜀僧浚弹琴图”由台湾历史博物馆选送台湾地区与日本的美术交换展;主演“武陵人”舞台剧;应聘为成功高中美术教师。他向记者透露:“我以前还学过现代舞,舞蹈大师林怀民和刘凤学都教过我。”

刘墉1973年主持中视益智节目“分秒必争”。同年出版每年或隔年出版一本的散文集“萤窗小语”;作为代表出席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1977年出版诗画散文集“萤窗随笔”。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统计,刘墉为16年来台湾地区畅销书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在新闻方面,刘墉制作并主持的电视新闻节目“实事论坛”曾获金钟奖;并被台湾地区的综合电视周刊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刘墉还热心公益事业,曾在海峡两岸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举行近百场巡回演讲,并通过义卖有声书为慈善团体募得台币千万元。

他还收藏艺术品,不过那是出于兴趣而非投资,因此也许是作为画家的身份使然。他说:“我有两种收藏:一种是我欣赏佩服的,非常了不得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一种是我可以跟他去学习的,甚或是很年轻的画家,但画得很有味道,就算是他不被大家所接受、所欣赏,但是我看到我会感动,我就会收藏。”

文学与绘画:人生的两翼

众多的角色中,刘墉最看重的是文学家与画家这两个身份,他把文学和绘画比作他人生的两翼,要展翅高飞缺一不可。他说:“艺术尤其是绘画,对我来讲比文学来得轻松。我常常在写稿子写得受不了的时候去画画。为什么呢?文学是时间艺术,因为阅读需要时间。在文学创作中有很多文法之类的限制,加上文字的笔画,都会成为创作的脚镣,创作好比戴着脚镣跳舞,但是画画自由就来得更大。”

不过,刘墉更多的是感受诗与画之间的互相激发与互补。比如他绘画的灵感往往来自创作。他说:“我会把古人的诗意用于画作。古人的诗词现代人可以去吟咏,用现代人的感受去感觉。我是作家,我也教诗,所以我在诗词中所领悟到的,包括语言的节奏、诗的造境,都会运用到我的绘画中。我的作品一直致力于把立身于现代的‘我’跟传统的思想、哲学对中国美的观照结合在一起,这就像毕加索会把希腊神话的故事变成绘画的题材,我也会把王维的诗《山居秋暝》,或者杜甫、李白的作品如清平调等变成我的题材,用我的思想、我的感觉来观照古人。”

另一方面,传统水墨在刘墉看来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特点,就是有着能让欣赏者“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的特性。他说:“当我们欣赏一幅水墨画,‘散点透视’所呈现的画面就是要观者可以自由地进入画中的各种位置,体会到画面中所没有直接表达的东西。在我的绘画中,有声音、有剧情,左边的炊烟可以与右边的山岚合一,远处的月光能与低矮的房舍辉映,画面以一个完整的感觉、思想的状态存在。我的画中既有山水画的空灵,亦有文人画的趣味,但我的主题又经常表现的是普罗大众、市井小民与生活,是属于一种入世精神的人生观体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千古绝唱,在刘墉看来是中国古典文艺作品里常常都有的一种“宇宙性的悲哀”:“这不是小境的悲秋或者是表面的落泪,而是对于古往今来大江淘尽英雄之后所有的壮阔情怀。所以中国画可以在小幅的山水里面表现那么阔达的境界。”

在刘墉看来,悲愤的情绪经过中国文人的表现,到后来会转化成为一种豁然达观。刘墉说:“我觉得所有的人类,当他面临死亡、面临死生的打击的时候,都比较容易产生艺术的省思,而艺术就是一种解脱。”

相关文章

  • 傅一清开启装置艺术展览新模式[图文]
    傅一清开启装置艺术展览新模式[图文]

    傅一清社会工业化以来,艺术也成为了工业。艺术家的工作室愈来愈类似工厂;作品之制作方式愈来愈像机械生产:其营销展售方式体系,本身则就是一种工业。然而这些拟工业制造的产品,亦即艺术家口中所谓的艺术品,能如工业产品一般走入千家万户被人享用吗?无论艺术家们如何自我吹嘘,自我催眠,事实是现在艺术仍距人甚远,他们大抵只能放在美术馆、画廊里展示或要求政府财团买单,让它们占据公共空间。其体量、形制、内容都是依...

    7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实验水墨:重估隐藏的价值[图文]
    实验水墨:重估隐藏的价值[图文]

    谷文达遗失的王朝96×180厘米2005年2012年伊始,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和朱屺瞻艺术馆共同发起“上海新水墨大展”,该展与30年前批评家黄专与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第一次提出“实验水墨”遥相呼应,实验水墨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近30年来,虽然业界对此概念还存在分歧,但实验无疑是最能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画演变的重要特征。...

    163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礼仪缺失:到此一游几时休[图文]
    礼仪缺失:到此一游几时休[图文]

    彭林故宫[微博]铁缸刻字事件余波未平,媒体又曝出厦门万石植物园中的众多珍惜植物变成了游客的“留言板”,上面刻满了人名,就连浑身长刺的仙人掌也难免毒手。从古老的“题壁诗”到记忆中的“大字报”,再到如今无所不在的墙壁广告,从名胜古迹到公园广场,再到普通民居,国人热衷于在任何地方留下自己的印迹,究竟是一种传统,还是不良的公共行...

    30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北井一夫:忍耐的目光[图文]
    北井一夫:忍耐的目光[图文]

    北井一夫(KitaiKazuo)的摄影展藏在人群之外,正如亦安画廊的建制——很窄的门脸,一道长走廊,引向一个隐蔽的空间。这次展览的照片尺寸不大,数量也不多,形式上依然是日本摄影师最爱的黑白影调,主要记录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与中国。北井一夫摄影展作品主要记录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与中国。北井一夫摄影展作品主要记录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与中国。2009年,在...

    97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崔健:摇滚没有末日[图文]
    崔健:摇滚没有末日[图文]

    早报记者高征图崔健为自己的这场全国巡演起名“蓝色骨头”。用他的话来说,“蓝色代表未来,黄色是迷失的感觉,伤感,而红色是我的颜色,充满理想、反叛、愤怒。”这次他选择了蓝色,为智慧、为自由、为无限广阔的蓝色未来。昨晚,崔健“2012蓝色骨头全国巡演”来到上海大舞台。平安夜,全体起立昨晚大概是今年上海最冷的一天,加上逢周一和平...

    3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图文]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图文]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津门书法家、现任天津市首席督学的刘长兴,不仅酷爱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了许多不同凡响的书法作品,而且大力倡导书法教育普及工作。他提议《习字与书法》作为地方课程,已经在全市正式实施5年。对此,刘长兴非常明确地表示:自己不是书法家,也并非教育家,更谈不上书法教育家,只是对于书法和书法教育有些看法、想法而已。倾心大家吴昌硕刘长兴幼承家学,父亲和伯父一生都与书画印为伴,且始终与...

    107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回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图文]
    回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图文]

    张江舟历经近百年的争争吵吵,中国画发展至今,还是形成了多元并举的基本格局。尤其是被指称为“非传统”或“现代水墨”、“实验水墨”等名谓的当代水墨画(本文中的“当代水墨画”专指与传统文人画在语言样式上有较大不同的当代探索性水墨画),已然在诸多质疑、嘲讽声中得到了它应该得到的文化席位,并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质...

    11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朗月照昆仑[图文]
    朗月照昆仑[图文]

    朱锦林虾戏图朱锦林将军书画简历1950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祖籍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协顾问,中国海上书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朱锦林时果其自幼喜欢绘画,后被部队作为文艺骨干特招入伍,携笔从戎。因立志报效祖国、献身国防,转习军事。军务遐余,情系丹青,临池不辍,涉猎山水、人物、花鸟,尤喜画虾、画鸡。其绘画...

    83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钟文:用书法传达别样的人文情怀[图文]
    钟文:用书法传达别样的人文情怀[图文]

    《春华秋实》钟文出生于江西赣州,自幼热爱书法艺术,六岁始习柳、颜,好古问古而不拘泥于古。赣州地区自清代以来人才荟萃,少长咸集,大批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均居住于此,书法作品触目皆是,所以钟文从小就耳濡目染,用他自己的话说,“华夏民族的血液中就有书法审美的遗传,历代书家赋予了书法别样的文人情怀”。汉字,之于中国人,甚至对整个东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书法是人类最早...

    13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傅抱石作品《秋林行吟图》文/张璇供图/刘文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作为投资及收藏市场上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市场表现还是在民众的情感接受度上都名列前茅。然而近年来,一批定义为“中国书画”却完全不遵循笔墨的当代书画作品,所创造的天价神话一个接一个出现,动辄即拍出几千万美元,这就直接导致一些跟风的投资人士纷纷转向“轻视传统、重视当代”的艺术误区。那...

    76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家在青山齐白石先生出生在农民家庭,而且是比较贫困的家庭。贫困的农家背景使他自小就得以接触到农村的劳动生活,这一方面在他的心灵里种下了生活必须靠自身辛勤劳动的认识,一方面孩提时代的劳动生活,给他未来的艺术生涯储备了鲜活的具有农家意趣的艺术创作素材,同时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俭的品德。家庭虽然贫困,但对于这样的家庭,他却有着深刻的眷恋之情。乃至到了耄耋之年,在他的心里尚有风木之叹,惋惜“祖...

    28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一种超越前人的胆魄——邱汉桥的水墨世界
    一种超越前人的胆魄——邱汉桥的水墨世界

    邱汉桥苍穹回响405×195cm■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袁宝林早在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便一举成名的国画家邱汉桥,是在最近经又一位我视为奇才的画家杜月涛介绍认识的,而最初的交谈也是在电话中:“……我都快60岁了。”画家正在武汉办个展——他于1958年出生在湖北孝感——他把这次...

    145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关于章草学习的对话
    关于章草学习的对话

    李舟2012年参加盘山笔会2013年9月26日晚上20:33:48,忽然在我的邮箱中收到一份陌生邮件,阅后,我才想起那是大约在2007年前后,时在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解放军总后某部供职的书友倪进祥带我去拜访的一个当年已八十高龄的老书家李舟先生。因没有收到李老快递给我的资料,故没有及时回复。9月29日我终于收到李老快递的一份由解放军总后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内部资料《书画研究通讯》2013年第2期...

    33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以形写神以意造化:谈鲍虎花鸟画之创作[图文]
    以形写神以意造化:谈鲍虎花鸟画之创作[图文]

    画家鲍虎作品我与鲍虎相识已久,初见之时便觉他性情恬淡十分儒雅,了解后方知这与他自幼受水墨浸染有很大关系。在当代艺术领域,各种艺术形态的特征正在不断模糊,传统的中国画自康有为起,不断发生进化,尤其许多现代学院派青年画家更是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对于国画发展应当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鲍虎就是其中成长迅速的一员。画家鲍虎作品鲍虎出生于文化名城天津,自幼学习绘画造就了他温淳儒雅的性格。对待他人谦和礼让,而...

    188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古代陶瓷儿童玩具[图文]
    中国古代陶瓷儿童玩具[图文]

    汉马上拉弓射箭人物陶瓷玩具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仰韶文化遗址的儿童墓葬中,就出土有陶鸡、陶狗,后经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考证,这些小陶鸡、陶狗就是最早的儿童玩具,是儿童们生前喜爱的小动物。在马家窑、马厂文化遗址,出土有彩陶时期的各种动物和器物模型。到了汉代,早期青瓷中出现了瓷质的动物玩具,随后的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陶瓷玩具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以后,泥质、木质、布质、竹质等各种民俗玩具逐渐...

    84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