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邵大箴:怎样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晋晋 点击 :

从美术史的角度观察,美术的形态有恒定的一面,也有变化的一面,即具有恒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在研究美术史时,我们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否则对美术史的认识和把握便不够全面。

就中国美术来说,绘画和雕塑几千年来不仅在精神内涵上一脉相承,而且基本形态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是在发展过程中,新的作品不断采用一些新的材质和制作方法,选择一些新的形式,体现一些新的观念。中国美术如此,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美术大致也如此。

美术创作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类精神的表现。这就是艺术品之所以能穿越历史、跨越地理,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原因。不论个性如何强烈,不论如何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任何艺术家的作品中决不可能离开人性的普遍性而独立存在。人性的普遍性像一条割不断的线索,贯穿于整个人类艺术史,或明或暗地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社会的经济和物质文化发生变革,人们的心理状态受其影响而求新求变,艺术家也希望自己的创作与迅捷变化的时代同步。但传统艺术的力量仍然在暗暗地发挥作用,制约着艺术家求新求变的步伐。一方面传统艺术以“旧”的形态仍然存在于艺坛,另一方面传统艺术的一些因素会渗透到“新”的艺术形式之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变化迅猛的“新”艺术常常会因其过分激进的步伐而受阻,受到社会大众的质疑,这时传统艺术会显示其优势而获得新的伸展空间。

“五四”前后,中国艺术吸收西洋古典艺术技巧以推进变革,对传统文人画有所贬抑,文人画一时处于劣势,但当中国画因吸收西洋写实技巧一时难以消化而面对尴尬状态时,“复归”文人画的思潮便悄然兴起。同样的情况见于20世纪80年代,“85新潮”推进西方现代艺术观念而喧嚣一时,但因其形式过分激进受到人们怀疑,油画中的新古典画风和水墨画中的新文人画思潮便应运而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复归”思潮本身也在新潮艺术的冲击之下受到洗礼,它在强调自身固有特质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悄悄地吸收了新艺术的某些成果。

国内有一些批评家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标尺,以衡量当前中国产生的艺术现象,认为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无缘。

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要不要根据我们的认识赋予它某些新的内容?既然我们正在建设现代社会和走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就无法回避现代性的问题。只是必须明确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现代性。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代性的标准,“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物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对各民族来说,它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没有什么统一的国际标准。

我们在研究各国对社会和文化艺术“现代性”有关认识的同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阐发现代性的理论。除了作为推动现代性产生的客观环境和给个人提供充足的自由创造精神外,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20世纪中国走过的道路,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一部20世纪的中国画史,基本上贯穿着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且两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坚持传统路线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坚持以西润中路线的融合派大师徐悲鸿、蒋兆和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派。至于稍后出现的“前卫艺术”,在其开始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样式的模仿,表面上看它很有“现代意识”,很有“现代性”,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这种“前卫艺术”只有扎根于中国土壤,反映中国当代人的感情,适当吸收本土营养,方能有真正的“现代性”。

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充分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并不等于是只追求形式的变化,只追求表现语言的新,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抛弃艺术中那些珍贵的恒定性因素——如属于内容范畴的人性、爱、和谐等,属于形式范畴的经过历史冶炼的表现语言。新,关键在于要求作品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有新的意义。

传统艺术内容中含有的人性、人情等,具有持久的价值,在形式上的创造也有永恒的意义,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有所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今天我们说的“现代性”无非就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性,历史上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求艺术和时代合拍,反映时代的精神。只是人类进入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之后,时代变化的节奏加速,人的异化进程也随之变快,艺术语言发生激烈的变革在所难免。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包括现代艺术史,研究艺术创作原理,自觉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才能为真正有创新意义艺术之出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

  •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图文]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图文]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人体艺术和色情图片的区别21世纪人体摄影艺术不再神秘,不再是洪水猛兽。书店里、报摊上的人体艺术画册很少有人问津,不再是畅销书籍了;人体摄影艺术展览也不再是“万人空巷”争相看稀奇看热闹了,走进展厅的观众,真正是为“艺术”而来,而不是为“人体”而来;是为审美而来,而不是为窥私而来。著...

    70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我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图文]
    我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图文]

    艺术家ElisabettaBenassi在意大利馆的作品马琳图国家馆的设置,是威尼斯双年展区别于其他众多双年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895年威尼斯双年展创立以来,各个国家指派艺术家入驻代表国家的场馆这一传统就一直沿袭了下来。在威尼斯双年展创办的头50年,参与国家不足20个,而在1950年之后,参与国家的数量开始迅速增长,自2011年的休整翻新之后,军械库扩大了它的容纳空间,因而能够为国家馆提供更...

    39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乔领书法亦得真三昧[图文]
    乔领书法亦得真三昧[图文]

    书法观沧海提起乔领,他的画作可谓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在关于他的介绍中,也是国画居多。但鲜为人知的是,乔领的书法作品也曾几经锤炼,受到过众多名师指点,其中就有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大家亲授,而今,其书法功力也可算是修成正果。乔领祖籍山东,异香精舍佛子,龙吟书屋主人。曾以乔仲英、羊乳生、石桥为名求学并发表书、画、诗、文诸作品。石桥居士乃原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先生赐号,寄寓如石之坚韧,如桥普度众生。...

    60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春展缀言[图文]
    春展缀言[图文]

    中国传统审美擅长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中国山水画亦如是。回首宋元绘画,细赏南北宗墨迹丹痕。无一隅不在显示出中国人观照自然,解读自然的独特方式。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对研索翰墨者起到了良好的蒙养。“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风物与人同。”寂同山水林木,静对日月晨昏,携伴渔樵耕读,思接万物千载。宋人已成熟的将客观事物不依主观的描绘...

    179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倪军:忻东旺是艺术史上一个传奇[图文]
    倪军:忻东旺是艺术史上一个传奇[图文]

    艺术家忻东旺(照片由倪军提供,王梓拍摄)2014年1月11日下午6:00,著名油画家忻东旺先生因病去世,享年51岁,听闻此消息,艺术界一片悲痛。1月12日上午,艺术中国电话连线采访了艺术家倪军,倪军先生说:忻东旺是一个真正内心非常谦逊而且好学的艺术家。我大概在四、五年前在清华美院授课,当时与忻东旺老师熟知。有一晚我进行了一场《视觉艺术和音乐艺术里的情绪表达》讲座,他携他的夫人一起去听,讲座之...

    170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溯源法古 独树一帜开新篇——记感应书法和梦幻画风创始人宋草人[图文]
    溯源法古 独树一帜开新篇——记感应书法和梦幻画风创始人宋草人[图文]

    草人先生现场创作尽管这是一个中国书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但像宋草人这样能够独创一种画风和流派,并得到书画创作界和学术界高度认同的书画艺术家却是屈指可数的。草人先生,字惠草,1954年生于闽南漳州,长于扬州,自幼习书作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即被启功先生誉为“扬州九怪”。草人先生书画研习百家,师古出新,独创感应书法和梦幻画风,受到书画创作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

    84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宋体文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宋体文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宋体文的工笔花鸟画与宋体文的认识缘于一次少儿书画赛,交谈中得知:自幼喜好画画的他不仅是美术专业的“科班”出身,并且从事国画创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因为在画画之余主要从事青少年艺术教育工作,所以如今是扬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的理事。当下与他约定改日到他的工作室去看他的画作。在一个春雨淅淅沥沥的上午,我如约来到了宋体文的工作室。当我走进他那个位于5楼的、面积不小的工作室时,我看到...

    196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何必模仿荒木经惟的私摄影[图文]
    何必模仿荒木经惟的私摄影[图文]

    荒木经惟1971年作品《感伤之旅》,新婚的阳子躺在小船上。正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的荒木经惟摄影展,展示的作品始于1971年的《感伤之旅》,以荒木最新的作品《堕乐园》作为结尾。荒木所代表的“私摄影”在80后亚洲摄影师群体中模仿者不计其数,摄影评论家林路认为荒木经惟呈现给观者的画面十分平和,模仿他是有一定难度的,年轻人需要以冷静的态度,避免简单的崇拜和模仿。徐佳和出...

    123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深入生活 绘画当然不是臆造[图文]
    深入生活 绘画当然不是臆造[图文]

    通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在70年前阐释和提出了文艺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何谓“以生活为源泉,为人民而创作”?今天的艺术家到底该如何深入生活?从5月1日开始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或许会给人以不少启迪。丰子恺《饮水思源》局部陈佩秋《饱饱金珠胜似春》局部(...

    114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抽象水墨的可能性[图文]
    抽象水墨的可能性[图文]

    图片资料千百年来,水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渗透在中国传统经典艺术的各个方面。犹如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一样,笔墨书写几乎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与生命状态。即便在计算机逐渐取代书写的现代化变迁中,笔墨渐渐淡出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然而笔墨依然是中国艺术家们汲取养分,立足传统的根本源头。在当代艺术空前多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及东方美学经典的继承、挖掘与创新始终是中国当...

    80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徐累:以心造境[图文]
    徐累:以心造境[图文]

    徐累采访、文:司马琳娜徐累是那种不紧不慢的人,如同植物一般站在原地,守着一份淡定与娴雅,颇有一份得自古都金陵的贵逸之气。他不追摹古人,也不追随潮流,他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个追忆和思考的舞台空间,以心造境,在画作之上营造了一份诗意、一分神秘和一份虚无主义的情境。徐累曾说,“和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我不是游猎的动物,我的存在方式也许是植物的方式,在此地猜想,在此地嘹望。我的身上落了一些灰...

    158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计文哲:翰墨长相随少年当自强[图文]
    计文哲:翰墨长相随少年当自强[图文]

    计文哲:翰墨长相随少年当自强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5日讯(记者黄海霞)在地安门一条老北京胡同内,一个祖孙四代同住一起的家庭中,有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少年,名叫计文哲。初次相见,他已放学在家,正端坐在那里练习书法,一笔一划,很是用心。屋里的墙上挂满了他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一幅一幅记录着这个少年的进步与成长。少年喜乐一个文气的十岁男孩,性格内敛,文静,可在运动场上,他又是全年级第一名的长跑健将。可以说...

    148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跻身于世界大馆行列[图文]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跻身于世界大馆行列[图文]

    自从去年4月1日,与德国三大博物馆合作举办《启蒙艺术》展览以来,我馆在欧洲各个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可以这么说:国家博物馆目前已经跻身于世界大馆的行列当中。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比如去年试运行期间开展了潘天寿、李可染和黄胄大型艺术展,同时我们做了三个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通过网络进行了全面直播,这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也是没有先例的。今年,我们与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116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曼文近期作品的心理分析[图文]
    刘曼文近期作品的心理分析[图文]

    刘曼文作品刘曼文的性格成分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组合。我想这可能跟她自己的经历,或者跟超乎她自身之外的父母的经历有关系。实际上,我在以这种方式开头来写关于她的作品的评论的时候,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宿命”式的人生意义。刘曼文的父母都是南方人,因为命运的安排,他们却远在东北工作、生活。所以她的出生、成长不可避免地要同时面临着来自血缘遗传中的南方的婉约和作为生存环境中北方的粗...

    110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盖里·李作品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正在红专厂E9艺术馆展出的《一半一半》展览有个长而佶屈聱牙的副标题——三位探索土著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当我们看到“土著文化”这个词时,往往会预设看到一些符号化的原始风情——展馆门外燃烧着的带来“澳大利亚味道&rd...

    17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