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野岛刚:两个故宫与中国政治变迁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阿仔 点击 :

本报记者岳巍北京报道

在新书发表会上,野岛刚说他的《两个故宫的离合》写的其实不是故宫,而是两岸。他笑说:“你们被我骗了。”

《两个故宫的离合》日文版于2011年出版,被《朝日新闻》与《读卖新闻》评为当年“最好看的书”。

野岛刚1968年出生,4岁那年,中日建交,11岁那年,中日缔结友好条约。他的少年时期正是中日两国刚刚恢复接触之后的首个蜜月期,在那段时间中,野岛刚幼年时读《三国演义》而生出的对于中国的兴趣促使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辅修中文,这项“技能”为他进入《朝日新闻》之后获得派驻台北与北京提供了可能。

担任《朝日新闻》驻台北记者以及随后驻北京记者的工作便利,使他能够有更多时间与机会接近两地的故宫,在历史的尘埃中,探寻被掩盖的故宫秘密。

他采访了两岸故宫的数位院长。在台北,时任院长周功鑫在他的一再请求下,破例让他参观保存文物的库房,在大陆,他重新丈量了当年北京故宫文物在战时的迁徙之路,并一路寻访当年的知情人。

他把书命名为《两个故宫的离合》,这让人容易产生误解,以为这是一本以故宫来书写中国古代文化的书。野岛刚很明确地澄清,这是一本关于政治的书。他是借着两个故宫的离合,来书写中国近代史以及现代史上的政治变迁。

野岛刚说他18岁时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那是一次中日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距现在差不多过去了近30年。这次参访可以视为他与中国正式发生联系的开始。

曾经陌生的国度

《华夏时报》:第一次来中国大陆是什么时候?

野岛刚:第一次来中国大陆是我18岁的时候,到吉林大学参加学生交流。那时候在日本人心目中,中国还是一个神秘的、比较落伍的,而且有一点危险的地方,我父母反对我来,认为太危险,我爸爸就跟我说,你去中国一定会遇到人贩子,把你拐走卖给马戏团。

他们的观念很老,都没有去过中国。我当时觉得不太可能。但是对许多日本人来说,那个时代中国是非常陌生的地方。

《华夏时报》:你对中国的兴趣从何而来?

野岛刚:应该是跟我小时候读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的书有关系。在日本,比如《三国演义》这个题材,很受欢迎。我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看了《三国演义》的漫画。后来我高中的时候,读了另外一本有关三国时代的书,那次读到另外一种看法——曹操是一个很好很伟大的政治家,刘备就是一个比较没有思想的人,这颠覆了我当初看漫画时得出的结论,漫画中讲的是曹操是坏人,刘备是好人。我想知道到底哪个是对的,于是我看了很多中国的历史书,所以很自然地对中国有了兴趣。

《华夏时报》:进入《朝日新闻》之后,你被派驻台北,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么?

野岛刚:不可以选择。《朝日新闻》记者曾经超过一千人,发行量大概800万份。报社中学中文的人很多,所以都要看你的表现。我只是提交报告跟报社说,请你把我尽快派到可以用中文的地方。

与两个故宫的相遇

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成为野岛刚足迹所及之处。与这两所博物院的初次相遇,是在他就读大学时期。许多年之后,野岛刚还清楚地记得两个故宫给他留下的最初印象,二者存在非常大的差别,也许正是这种差别,才在日后给他灵感,让他关注是什么造成了存在两个故宫的事实,以及造成这种差别的历史原因。

《华夏时报》:参观过两地的故宫博物院之后,发现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野岛刚:有很大的差别,参观北京故宫是我18岁的时候,那个时候真的不知道这是一个博物馆,只是以为是一处建筑群。而台北,则明显是一个博物馆,但是与我想象中的故宫有点不一样,就是很安静,人很少。接待我的服务员,没有服务精神,像是公务员一样,所以感觉很失望。

《华夏时报》:什么时候动了念头想要写一本关于两岸故宫的书?

野岛刚:应该是2007年,我被派到台北去。那时候刚好是民进党在台上的时候。民进党一直推动故宫改革,要把故宫作成亚洲的而非中华文化的博物馆。在他们的民意机构里面,就有了关于故宫的对立。我是时政记者,发现这种对立很有趣。特别是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马上把民进党的故宫路线推翻了,又开始说故宫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短短的8年内一个博物馆的定位就完全改变两次,这对台湾的民众来说没有什么特别,但是作为一个外国人,就觉得很奇怪很特殊,这是我的出发点,于是开始采访故宫。

《华夏时报》:实际上这是一本关于政治的书,而不是一个关于文化的书?

野岛刚:对,这个很明显。有人看的时候,一看封面和书名以为是关于文化的书。后来发现这是本关于政治的书。关于故宫的书,以前大部分都是从文化的角度来写,我在考虑要写一本关于故宫的书的时候,当然是不想跟以前别人写的一样。我是时政新闻记者,我的优势在政治、历史、外交,所以我的立足点是从政治切入。这是一本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两个故宫的问题的书。

历史翻弄的不止故宫

《华夏时报》:这本书的副题是“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这其中的历史是指怎样的历史?

野岛刚:这个历史等于是中国的近代史,故宫为什么要往上海、南京迁移?1932年我们日本人就占领东北,没有日本人去东北,就没有故宫的文物南迁。中日战争爆发了,文物又要从南京迁到四川,中日战争结束了,文物又回到了南京。国共内战又开始了,文物中的大部分又被带到台湾。全部故宫文物的历史,跟我们亚洲人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有很密切的关联。

《华夏时报》:两个故宫,是不是在隐喻台湾和大陆?

野岛刚:也可以这么说。因为有两岸问题,才有两个故宫。没有两岸问题也没有两个故宫,我不知道这个是隐喻还是明喻,但总归是一个比喻吧。

《华夏时报》:书中有一处提道,你曾在一个公开场合问了刚好同台的北京故宫时任院长郑欣淼与台北故宫时任院长周功鑫一个问题,两个故宫未来有没有可能实现“统一”,但是他们的回答不可避免地体现出背后的政治影响。这是否意味着,故宫问题其实也成为了政治问题?

野岛刚:我只能这么说,两个故宫的命运,一定会跟着两岸的命运一起走。比如说两岸非常对立的时候,两个故宫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到了1990年代以后,两岸开始有一点交流,两个故宫之间也开始有点交流,但民进党时代两岸对立,故宫之间的交流也停滞。国民党在2008年上台之后,两岸关系大幅改善,两岸的故宫又开始很密集地交流。

未来也是一样,是有点无奈,故宫没有决定的能力,两岸的关系决定它们的命运。

《华夏时报》: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这本书事实上是想通过故宫来说两岸?

野岛刚:对,肯定是这样。我是两岸问题专家,要写一个两岸问题,通过故宫这样一个文化博物馆,来描述两岸关系的核心跟内涵,能够吸引不止是日本人,还有大陆人、台湾人。不过,在台湾,民进党的人看完这本书以后骂我说,你怎么会写关于故宫的书,写故宫等于你是站在国民党那边。但是国民党的人也批评我,因为我很多部分介绍民进党的故宫改革,虽然没有批评,也没有赞同,但是对他们来说,这是民进党的故宫改革计划,你写出来就是偏向民进党的,等于是你站在民进党的立场。双方不赞同,我里外不是人。我很期待中国大陆读者到底有什么样的反应,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图文]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图文]

    所谓“大画家”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要有那种“一招鲜”的绝技,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毛驴,几乎每个对中国美术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津津乐道地说上几句。个中原因其来有自,不过多少有些不全面,因为作为“大画家”,“一招鲜”恐怕还是单薄了些,正如著名雕塑家许鸿飞所说:那只能算技巧,算不得创造力。事实上,...

    159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森达达谈中国第一件行为艺术[图文]
    森达达谈中国第一件行为艺术[图文]

    中国第一件行为艺术2013年2月10日,春节。(下午2:30分左右)我(森达达)去老栗(栗宪庭)家看望老栗,提及已知的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件行为艺术《挖掘》(1982)。我说历史需要恢复本真,老栗说历史在于不断挖掘。1982年10月的一天,我正在家整理一组新冲印出的照片,徐一晖来找我说他发现了一大片沙漠,我吃了一惊,难道你去了内蒙或新疆了?他说不是,这沙漠就在连云港市境内的锦屏磷矿(1953-...

    15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什么才是沙特阿拉伯的艺术?[图文]
    什么才是沙特阿拉伯的艺术?[图文]

    在EdgeofArabiaeducation举办的一次CasualArtTalk在沙特阿拉伯,究竟什么才是艺术而什么不是?我们本来希望能够通过我在去年11月23日的吉达举办的CasualArtTalk(简称CAT)来寻求答案。CAT是一个小型的讨论活动,我召集了一批各个年龄层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讨论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我们开始讨论了对艺术的广泛定义,但所有的参与者都认为思考一下当地艺...

    10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2002年我出国考察时,看到日本人、韩国人穿着民族服装,一眼就能认出来,而我们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十几年前的往事,依然觉得“很难受”。“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规范性很强的服饰体系,反映着当时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张改琴说,这种传统和做法一直延续到孙中山先...

    4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12年诺贝尔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图为莫言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握手致意近日,莫言赴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公开场合共展示四套服饰搭配,其中,既有个人符号浓厚的印满篆体“莫言”的衬衣,也有中国传统服饰中山装,还有符合西方礼仪的燕尾服,秉承其一贯低调稳重个性,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传统完美融合,获得外界一致好评。五...

    9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黄永玉谈绘画:每幅画都很遗憾的完成[图文]
    黄永玉谈绘画:每幅画都很遗憾的完成[图文]

    大师黄永玉与星城媒体记者侃侃而谈,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回应各界对他的各种疑问。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是“一代鬼才”黄永玉永远的标志,不过在昨日上午举行的“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长沙媒体见面会上,黄永玉没戴帽子,他身穿深色西装,精神矍铄,听力不佳的他,读着一张张递来的提问纸,回答问题风趣幽默。这个把文学...

    17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玉来:丰子恺载道文人画小议[图文]
    刘玉来:丰子恺载道文人画小议[图文]

    我们把丰子恺先生的小品画摆在眼前,一种敬畏之心自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才是真正的文人画。丰子恺先生的画一般不大,但幅幅无论从构图到内涵都充实,绝没有空洞,也没有无病呻吟,更没有一丝一毫的油滑。所表达的内容也一目了然。丰子恺先生的画一般被称为小品画或漫画。其实那只是针对画幅和过去认知的一种称谓。我们分析他的作品,画幅确实不大,但表达的思想内容却很充实,这一点往往是那些大幅巨制...

    144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漫画家蔡志忠挑战物理学界质疑爱因斯坦[图文]
    漫画家蔡志忠挑战物理学界质疑爱因斯坦[图文]

    漫画家蔡志忠漫画家挑战物理学界质疑爱因斯坦———当漫画家挑战了物理学界的公论,他首先要面对的可能是公众的质疑。曾因《庄子说》、《老子说》等中国诸子百家思想漫画为世人熟知的漫画家蔡志忠,50岁开始研究物理,闭关十年,推出新作《东方宇宙四部曲》,力图证明爱因斯坦于1905年所发表的“狭义相对论里的时间理论是错的!”昨天,《东方宇宙四部...

    5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高档会所里隐藏的秘密[图文]
    高档会所里隐藏的秘密[图文]

    高档会所里有什么秘密中央近日下发通知,要求整治“会所中的歪风”。14日,北京市要求公园内私人会所一律关闭;16日,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责成杭州市整治关停西湖景区“会所”,并要求全面摸排清理设立在风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内的各类会所,并坚决采取措施一律予以关停。记者走访北京、广东等地的部分会所,以这些“样本”为例,寻找...

    115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作为年青一代新水墨艺术家,魏青吉亲历了90年代以来传统水墨向新水墨转变的过程,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与本土“85美术新潮”运动的影响及自我兴趣使然下,魏青吉于美术史的高度上清晰认识到新水墨与传统水墨在创作方法论上的区别,艺术家在当下的“在场”是新水墨创作的必要条件,既要衔接传统文脉,又要在水墨语言方面有所建树;既要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探寻差异性,又要极力避...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赵无极是否被人为捧得过高[图文]
    赵无极是否被人为捧得过高[图文]

    赵无极早年作品赵无极被人为捧得过高了。热捧者大多从赵无极作品价格来论证其艺术价值,而未见可信服的学术论证过程。更普遍的误区是把赵无极的印象派山水当作抽象画来误读,从而将赵定位为“抽象大师”。而赵无极的印象派山水似乎是“山寨”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保罗·克利作品“乏味的克利”自从1951年赵无极去瑞士见到克...

    30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书协主席林岫为本刊题词本报记者续鸿明“什么是书法?难道仅仅是把字写得漂亮吗?难道仅仅是有一些人喜欢自己的字,不断地有人来索求吗?或者是不断地让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吗?熊任望先生的作品,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书法这一命题。那就是他生命力的洋溢,是一个书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压抑环境下的生命飞扬传递到社会,感染每一个阅读者。”河北作家阿宁在一篇文章中这...

    10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爱和欲望的影像空间[图文]
    爱和欲望的影像空间[图文]

    梦幻(REVERIES)关于爱情、色情、友谊,我们都有自己的理解观念,也会根据不同的地域因人而异,于是也希望影像的阅读和心目中的理解一致。但是也许我们会认同一些基础点,比如爱情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在情感上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爱欲的力量也许是无人可以抵御的。但是爱情究竟有没有一种外在的形态,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人类的欲望也许是无穷尽的,但是只能通过想象的空间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通...

    129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笔墨的文化信仰[图文]
    笔墨的文化信仰[图文]

    对我的朋友,从事金融业已有所成就的宋汉光来说,书法是他寄情40年而未尝放弃的另一番事业。这里有他的良师益友,有他的人生阅历,更有他的执着与坚持。因少年时代有严父的训导,宋汉光在初中时就已经以书法为老师同学所侧目。当年浙江美院到绍兴稽山中学招生,他是学校推荐的两名候选人之一,但后来阴差阳错考入南京理工大学,与书法专业失之交臂,不然说不定他还是我的同学呢。如果他有像我这样大块的时间从事书法,或许早早地...

    66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中的璀璨烟花[图文]
    艺术中的璀璨烟花[图文]

    正月里总是烟火最繁盛的时节,或许今年的天空因为雾霾的影响少了一些色彩,但我们并非只有凝视夜空才能看到烟花的璀璨。自古以来,烟火同样是艺术家倾心描摹的主题。博物馆中收藏的艺术品记录了国家的兴衰和文明的起落,而当代艺术家同样愿意利用烟花来表达内心的风景。蔡国强在多哈的作品《黑色仪式》(2011)梁西贡作品《降落伞之光》(局部)正月里总是烟火最繁盛的时节,或许今年的天空因为雾霾的影响少了一些色彩,但我...

    14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