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林于思:艺术来源于我生活中 不期而遇的幻想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虎虎 点击 :

看过艺术家林于思作品的人,多数都认为他作品的颜色清爽、朦胧,使人很快就能进入他虚幻的故事中。林于思的作品也常常以孤独及富有诗意的艺术表现形式使人浮想翩翩。就在前不久的“新朦胧主义”展上,他的作品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批评家和策展人对他的作品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为了更加了解这位青年艺术家,99艺术网对他进行了专访。

用艺术来表达生活中触动

99艺术网:你的作品中总会为我们呈现出一种孤独的场景,像您这次参展作品《不如不去图》,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呢?

林于思:这个作品的延伸是从《西游记》来的,因为是一个人牵着一个猴子,前面是险恶的西行之路,我就感叹了一句“不如不去吧”。可能有无数个看过《西游记》的人都曾经冒出过的念头:如果有八十一难不如不去吧,看着那么多苦难为什么还要去呢?这种没有发出来的声音就是一种隐藏在心底的共鸣,而我作品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这些联想,通过我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希望画面和名字结合之后产生一点奇妙的化学反应。

99艺术网:你平时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林于思:其实,我在生活中随时会被一句话、一个词触动了,然后变成我的一张画,我的艺术创作已经跟我的生活紧密地连在一起。在平时的创作中我喜欢一边听电视剧,一边画画,可能突然间蹦出一个词我会过去看一看这是什么字,假如带给我一些联想,然后它会变成一张画。有时候也听歌,比如《董小姐》,我听到了一句歌词:“安河桥下,清澈的水”,随后它也被我画成了一张画。我始终认为,生活给我的东西就可以返回成画面,这是一个健康的创作方式,可以很持久的跟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99艺术网:有些批评家批判现在的青年艺术家多数在表达自己的情趣,对生活的感悟,过于小清新、卖萌、撒娇,你对此如何理解?

林于思: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假如你真心喜欢卖萌就卖萌,这是没有错的;假如你不是真心喜欢卖萌,只是为了追求要归到哪一类,这个是错的,每个人生出来有他的本质,他的本质如何,真实地去反映它,哪怕是变得丑陋,它也是真实的,真实的表达也许呈现出来的就是美好的,不用在乎什么。假如,我有一天也卖萌,有人跳出来说你卖萌,我会跟他说我卖得很舒服,这个就OK了,人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真实是最重要的,由心而发就足够了。

反对学科分科法造就独特艺术风格

99艺术网:你是怎么确定你现在的创作思路表现语言的?

林于思:这个要从比较早期时讲起,因为我反对我们的教学学科分科法才这样画东西的,分科是当你考到美院国画系,首先给你分三个专业方向,比如花鸟、人物、山水,我认为这个分科法是错误的,原来是这样的,所有的大师也都不是这样画出来的。

且不说学科分科,讲我们官方的全国美展,评选也是这样分开评的,山水、花鸟、人物。而且你想想,像这一届全国美展画花鸟的入选和得奖率可能只占到5%左右的份额,5%也是一个单独的门类,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希望自己能够通学,之后你也能够通用。

像现在整个新水墨的走势来讲,我觉得很多艺术家把早期学的那些传统丢弃了,我不知道他当时为什么要临摹齐白石?为什么要学黄宾虹、看石涛?这些所有的所有,在他们现在的作品里面没有任何呈现,我希望每个人前面所学都在创作中有所呈现,这才叫有传承。

我以前是画工笔、花鸟,也画过大写意花鸟,我也自己学过山水,我总是觉得说所谓“武工盖世”就是别人会的你要会,别人不会的你也要会。我就是希望在一幅作品的功底方面,给人一种很全面的功底,比如山水的用墨,人物的造型,花鸟的工笔,按照这样的标准,慢慢的形成今天我的艺术风格。

从传统中抽离出来是非常艰苦的过程

99艺术网:现在很多艺术家对传统研究的很深,当让他们有所转变是,他们很难以抛弃传统再创造,您有没有这种难以割舍的时候?

林于思:有,当时我从传统中转变到现在的当代叙述是非常辛苦的,传统像是一个“大泥塘”,你在里边洗澡会觉得很舒服,因为它有一种无穷尽的趣味,给你一张宣纸、水、笔墨可以玩一整天都不会觉得腻,因为从材料的本身特性出发,它似乎在把控之内又不在把控之中,非常有趣味性。

99艺术网:你怎么从传统转变到当代?为什么想到要转变?

林于思:我是一个既然选择做艺术就要在艺术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我自认为我已经很好地传承了一些传统技艺。此外,我认为所谓的有所建树应该是在原体系里吸取养分后,在增强他的养分,而不是直接拆除原有的体系,再在另外一个体系中增高,中国的传统艺术要创新是层层叠的玩法,而不是另搭一台戏的玩法。当我画了那么长时间的传统水墨之后,突然有一天我冒出一个想法就是不能再像以前那么画了,这么继续画下去怎么能完成我的艺术理想呢?然后,我就重新回到我追求艺术的本源,从儿童时期开始寻找,因为那时的很多事物给我留下了很强的画面感。

“去别人都去不到的地方拥有别人都永远拥有不了的伴侣”

99艺术网:您个人认为您的作品区别与其他艺术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林于思:我之前总结过两句话,去别人都去不到的地方和拥有别人都永远拥有不了的伴侣。我一般的表达都是要么是一个人在树梢,在悬崖尖上,要不然就是一个人和一个动物,这个动物很可能是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神兽,这就是我儿童时期觉得梦想的事情,这或许也是每个人的儿童时期都曾经梦想过。

第二是我画面上的小人也是总结过的,我在结合山水、花鸟、人物这几样东西的时候,我想过人如何在画面上出现,首先我希望没有年代感,所以我的作品中的人物都没有衣服,有衣服就有年代感;另外,画面中的人物也没有性别,人最美好的、最纯美的年龄段就是在没有性别区分之前,男孩女孩可以一起洗澡,那个时候很多恶的感觉进不来。

第三没有面孔,没有美丑之分。因为总结了这几样东西之后把人变成那个样子,这应该算是起码阶段性的一个符号。

99艺术网:你喜欢孤独吗?

林于思:可以算是喜欢孤独吧,我可以享受这个它,但不会主动的选择孤独。其实也有的人说看我的作品中的那种孤独是很调侃的,不是被动孤独,是我主动在画面中控制的孤独感。

99艺术网:你的家在广州,为什么工作室设在北京,两地奔波会觉得累吗?

林于思:我在广州更多的是家庭生活和教务工作。在北京,我可以三天不出门,那样我都不会不舒服,只要有口吃的就很开心了,不停地冲茶,放着电视剧画画,很好玩,这样沉浸下来,泡在我的艺术世界中,我非常享受。

相关文章

  • 林鸣岗追忆赵无极:他很反感缺乏情感的作品[图文]
    林鸣岗追忆赵无极:他很反感缺乏情感的作品[图文]

    林鸣岗近影著名画家赵无极的离去,震惊了整个华人艺术圈。由于近30年来很少回国交流,赵无极对许多人来说,就像他的抽象画那样,如同一个遥远而迷离的符号。曾旅法18年的香港油画研究会主席林鸣岗是赵无极的忘年交,本报记者赴港采访了他,听他讲述赵无极的故事。在封闭的画室里描绘心灵的世界林鸣岗上一次见赵无极,是在四五年前的一个艺术活动上,当时后者虽然反应有点慢,但状态尚好。“原本去年圣诞节...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继承传统,走向现代——青年画家张鸿武[图文]
    继承传统,走向现代——青年画家张鸿武[图文]

    张鸿武,男,1986年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201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现为北京市怀柔区美术家协会会员,于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二中学任教。与张鸿武老师交谈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情,在整个过程中,他都表现出一种宽容与理性的智者风度,正如他个人对于国画的态度:传统与现代兼顾。张鸿武老师并不一味的批判传统,也不彻底的否认现代,而是理性地对待两者,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在继承...

    13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唯精神是求:记民国画家姚茫父[图文]
    唯精神是求:记民国画家姚茫父[图文]

    姚茫父1876~1930年北京丛涛2013年6月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中国画部分”,着眼于馆藏北平艺专教员所创作的中国画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文献材料加以展示,对近年愈加活跃的民国北京传统画坛研究助益尤多。此次展览中,一轴《秋山红树图》以其皴染互用、饶富金石意味的笔墨语言,营造出醇穆秀冶、颇具书卷气息的山水境界,十分引人注...

    13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汪建伟:不确定性是最吸引人的[图文]
    汪建伟:不确定性是最吸引人的[图文]

    对我来说,首先是如何理解“跨界”?跨界的理由?它应该是在一种知识整合的背景下展开的,比如,我在1990年代的时候,开始怀疑使用某种单一的知识系统所产生的可能性?以及它的极限?我开始尝试去了解我所不熟悉的知识,以及其他被我们惯常排斥在艺术认知以外的世界。然后我发觉,如果艺术只是人类全部知识的其中之一,那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想:我们可不可以用人类全部的知识来做艺术,或者是来思考艺...

    183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莫言谈获奖后生活:写作也是发声 盼重回书桌[图文]
    莫言谈获奖后生活:写作也是发声 盼重回书桌[图文]

    资料图:莫言。中新社发廖攀摄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张中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2日在中澳文学论坛上谈到了自己获奖后的生活。面对外界的质疑,他认为“写作也是一种发声”,自己盼望重新返回书桌,安静写作。在今日的论坛上,莫言等中方作家与库切等澳大利亚作家展开对话。当天下午的日程安排为“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由莫言与库切两位诺奖得主发...

    43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2014年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上图为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显宝。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在中国经济已由高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增长观”,为经济转型、深化改革赢取时间。本届夏峰会的主题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在...

    16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台北故宫专家:文物不是商品 是文明的载体[图文]
    台北故宫专家:文物不是商品 是文明的载体[图文]

    台北故宫专家:文物不是商品是文明的载体17日上午,台湾学者嵇若昕将在哈尔滨润福文化养老中心进行“台北故宫国宝密码”讲座,这是“润福大讲堂”的第三次讲座。嵇若昕是台大历史系文学学士、台大历史研究所中国艺术史组文学硕士、曾任著名画家张大千的私人秘书,并出任台北故宫登录保存处处长、安全管理处处长及器物处处长。长期从事故宫器物典藏、征集与研究工作,曾策划...

    194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壁挂艺术溯源[图文]
    壁挂艺术溯源[图文]

    欧洲传统的编织艺术Tapisserie(法语),翻成中文被译为壁挂,意指以挂毯的形式来展示的织物艺术品。壁挂通常是指有图案纹样和人物形象的绘画性挂毯。据推测,其称谓Tapisserie(法语)和Tapestry(英文)的词源是来自波斯语。另有称壁挂为高布林(专有名词Gobelin)、阿拉茨(产地名Arazzi)、墙毯和画毯(德语Wandteppich和Bildteppich)。其中高布林几乎是绘...

    10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碎片化的画室历史如何复合[图文]
    碎片化的画室历史如何复合[图文]

    哈定带着画室的学生在室外教学“补白·添彩——哈定艺术成就回顾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哈定的艺术历程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中的“画室”文化形态密切相关,然而,本土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缺失集中、系统和定位收藏基础和文化概念,这种现象出现在哈定等多位艺术家的相关梳理中。故此,目前亟待形成...

    6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孙立新:靠写生积累画《广场欢歌》[图文]
    孙立新:靠写生积累画《广场欢歌》[图文]

    孙立新正在创作《广场欢歌》。本报记者李洋直达天花板的大铁架子上,整整齐齐排着许多40厘米×60厘米的油画写生作品,孙立新有些不好意思地把布帘子拉上说,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他原来的一间办公室已经被这些写生作品堆满了。孙立新是著名油画家、中国军事博物馆[微博]美术创作室主任。写生,是他自打学习绘画就养成的习惯。一开始,他并没觉得这有什么特别。从21岁由部队转...

    118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画革新笔墨不能等于零[图文]
    中国画革新笔墨不能等于零[图文]

    《泼水节》石齐中国画家石齐个展近日在卢浮宫举行当年,在下定决心于中国画上“变”出一条新路的那一天,石齐请花鸟画家郭石夫为他刻了一方印章——“一画白发”,誓以满头青丝为代价,画出心中尚无轮廓但一定得是耳目一新的“新中国画”。彼时,从工艺美术界闯入到专业画家行列的石齐,已经是黄胄的得意门生,其作品《泼水...

    125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图文]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图文]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吴巍简帛书法艺术展”目前正在北京第九届园博会展出。北京简帛书法艺术院院长吴巍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失散2000多年的简帛书法进行整理、研究和创作,并出版《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吴巍于10月17日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现在很多人写书法,但不懂文字,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吴巍简帛书“种豆得瓜”30年研究简帛形成书体>...

    10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以不知道怎么拍的方式拍电影[图文]
    以不知道怎么拍的方式拍电影[图文]

    导演李玉李玉早年曾经做过主持人,拍过纪录片,其作品《姐姐》被纪录片大师怀斯曼称赞为“摄影机能像趴在墙上的苍蝇一样观察生活”。从2001年反映女同性恋生活的电影处女作《今年夏天》开始,李玉的导演之路开始慢慢一次又一次转变,从最初的小众、地下、边缘,到现今的票房“亿元俱乐部”会员。李玉一边走在社会批判、直面内心的创作刀刃上,一边游走在红线边。李玉和制...

    40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美女人体画混搭名画引质疑[图文]
    美女人体画混搭名画引质疑[图文]

    魏光庆《红墙系列》之一(布面油画)最近,某油画家的一批美女人体画混搭中国古典名画的作品,特别是其中一张裸体美女嫁接宋徽宗《瑞鹤图》,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吐槽:有人说不伦不类,是对宋徽宗作品的肆意糟蹋;有人说是哗众取宠,有炒作嫌疑;有人甚至大喊“罪过”……其实,这种混搭现象近年来在美术界已屡见不鲜。理性分析,这种“画不惊人誓不休&rd...

    190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陶与瓷之界定标准[图文]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陶与瓷之界定标准[图文]

    陶器是古代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的发明创造,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中外学者皓首穷经、著述颇丰。但时至今日,随着城乡基本建设的蓬勃展开,新的考古发现大量涌现,正在不断刷新和改变我们对古代陶瓷的传统认知。基于此,此前的常识性认知或基础概念就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甚至自相矛盾之处。笔者认为应该对此现象进行必要的探讨,以期产生新的认知。中国古代陶与瓷...

    175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