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实验艺术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乐乐 点击 :

余如波

长期以来,许多观众面对实验艺术作品,常常会发出“看不懂”的疑问,以至于实验艺术乃至当代艺术长期面临“脱离群众”的诘难。的确,20世纪80年代实验艺术在国内起步时,许多作品往往是西方艺术观念、技法、语言的简单挪用,缺乏对本土传统和经验的深入发掘与探索。8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展出国内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52件实验艺术作品,揭示出实验艺术思考中国问题、讲述中国故事的可能路径。

此次参展作品均由2011年成立的中国美协实验艺委会委员提名、评选,涵盖装置、摄影、录像、行为等类型。对于材料、条件及状况不适宜展出的作品,则辅以文献展的方式呈现。尹秀珍、徐冰、宋冬、邱志杰等当代艺术家的跨媒介实验力作,首次通过全国美展平台与公众见面。

中国当下的艺术生态呈现出“三足鼎立”格局:以国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以油画、雕塑、版画等为代表的西方传统艺术;强调媒材、观念、技法创新的当代艺术。过去,官方美术机构主办的展览,大都由前两者一统天下。此次实验艺术进入全国美展,能够为“国油版雕”等传统艺术从业者提供多元化的参考。对普通观众来说,这也是近距离了解实验艺术的机会,让大家知道艺术表达丰富的形式。因此,对于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区的设立,舆论大都持肯定态度。

不过,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并不意味着实验艺术变得“好懂”了、“贴近群众”了。此次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区,就针对每件作品设置了标签及文字解读,向更多普通观众普及实验艺术的意义,也显示出观众接受实验艺术的难度。那么,实验艺术为什么不好懂?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笔者认为,很可能是传统艺术的欣赏方式,并不足以应付实验艺术的解读需求。观众在面对后者时,对两类历史知识的敏感、熟悉和调动,往往不可或缺。

首先是艺术史。前不久,在一场名为“我们为什么看不懂当代艺术”的讨论中,批评家吕澎将核心问题归结于缺乏“对涉及艺术过去知识和综合知识的了解”。我们面对的作品,必然跟艺术史上的某些现象、风格、问题、人物、作品等发生联系,如果缺乏相关知识背景,便难以完全“看懂”眼前的作品。

我们不妨以此次实验艺术展区展品、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的《芥子园山水卷》为例。清代编绘的中国山水画技法的传统教科书《芥子园画传》,集中了明清绘画大家的典型画法,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也是被量化的、可操作的、可临摹的、有规律可循的。例如针对画中的人物,就总结出“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等固定范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徐冰认为,《芥子园画传》集中了描绘世界万物的“偏旁部首”,体现出中国绘画最核心的“符号性”特征。他将其中典型的岩石、树木、流水等元素以及对应的指导性文字加以切割,重组成一幅长5.34米、宽0.34米的复杂山水画卷。新景山水被制成雕版,然后用传统鋀版套印的技法印刷成《芥子园山水卷》。作品的跋文,则由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从《诗经》《老子》《庄子》等古代文献中摘录、拼凑而成,既寓意中国诗词讲究用典的特征,又与《芥子园山水卷》的用意相合。

有批评家指出,徐冰温文尔雅但颇具颠覆性的创作,启发了我们对“笔墨”、“临摹”、“书画同源”等中国水墨核心概念的深刻思考。我们从上述背景也可以看到,《芥子园山水卷》的创作初衷便是回应某些艺术史问题。如果将“脱离群众”看成中性词,《芥子园山水卷》自然是脱离群众的,因为其目的并非独抒性灵、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而是体现艺术家对艺术创作本质严肃的学术思考。深入理解这样的作品,观众对中国艺术史的把握是必需的。

第二类“历史知识”,则是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史,以及作品依托的社会文化史。

观众可能会发现,在实验艺术中,许多貌似“垃圾”的废旧物品,常常可以成为作品的素材,宋冬的《物尽其用》堪为典型。《物尽其用》是一个超大型装置作品,由一万余件破旧、残缺,甚至从未使用过的物品组成,包括各种布料、衣物、水瓶、肥皂、药品、书籍等等。它们的主人是2009年去世的宋冬母亲、《物尽其用》的真正主创赵湘源。

在物质匮乏的年月中,赵湘源和许多中国妇女一样,养成了收集、保存旧物的习惯,也因此经常与观念不合的子女发生冲突。2002年,宋冬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去世,赵湘源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为了帮助母亲走出悲伤,宋冬利用她的“收藏”,花费3年时间策划《物尽其用》,并于2005年在北京798艺术区首次展出。展览的特殊性在于,赵湘源亲自布展并向公众开放,观众可以自由地与之交谈,打听每件物品背后的故事。《物尽其用》先后亮相韩国、德国、英国等地,在反复的交流过程中,赵湘源逐渐摆脱了丧夫之痛,与子女的关系也日益融洽。

因此,《物尽其用》又是互动式行为艺术,但其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宋冬的家庭。我们可以从中深入思考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节俭与消费的意义,比如中国的家庭伦理,比如历史记忆对个体行为的塑造,比如艺术的功能。而这样的思考,必须建立在对艺术家个人生命史、对中国当代社会进程的充分了解之上。

无需举出更多的例子。《芥子园山水卷》和《物尽其用》,分别代表了实验艺术讲述中国故事的两种方式:或者回应中国的艺术问题,或者回应中国的社会文化问题——然而都不是通过传统的“审美”方式。诚如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吕胜中所言,实验艺术很重要的理念是从社会学切入艺术,即强调社会考察,站在更广大的视角里看艺术。其跨媒介、跨学科特性,为普通观众接受实验艺术带来巨大挑战。不过,随着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公众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相信这些讲述中国故事的实验艺术作品,最终也能像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文学那样,在艺术史上、在公众的艺术记忆中留下应有的地位。

相关文章

  • 朱新昌:画聊斋先得接地气[图文]
    朱新昌:画聊斋先得接地气[图文]

    朱新昌作品《劳山道士》知名人物画家朱新昌历时两年潜心为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造像”终于告竣,120幅画作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聊斋绘本》,传神地勾勒出蒲松龄笔下的花妖狐魅世界。这些画作近期将先后于上海中国画院和蒲松龄家乡山东淄博博物馆亮相。这也是国内画家首次系统地将《聊斋志异》的故事以中国画方式呈现。近日,朱新昌就这一题材的创作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进行...

    185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andGeorge)这个英国当代艺术史上合作最长的艺术家组合,这对行为和艺术都极具戏剧色彩的生活伙伴,在1993年中国个展后,就从中国观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近20年,2012年的香港白立方开幕个展,使得他们和他们的艺术又再次回归中国。伦敦东区,这个英国最著名的艺术区,是众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聚集地。吉尔伯特和乔治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此扎根,由于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永远...

    166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小品大艺[图文]
    小品大艺[图文]

    文征明万壑争流图扇页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赵幼强(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主任、研究馆员)“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是书画折扇(扇面)创作的高手,也是中国书画折扇(扇面)发展兴盛的重要推手。文征明作为“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在书画折扇的创作上堪称一绝。至今,我们从文征明各种扇面作品和出版图录资料等信息中获知,其书画折扇(扇面)数量之多,质量之精...

    106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雕塑家顾飚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雕塑家顾飚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造纸图(局部)安徽博物院藏潘明月杜峥艳顾飚,1963年生于江苏无锡,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0年进入无锡泥人研究所,先后拜周金根、王国栋二师学习泥人创作,后又成为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先生入室弟子。1987年考入镇江师专美术系,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从艺30多年,既完成了院校美术专业的系统学习,又接受了惠山泥人民间艺术创作技艺的严格训练,成功完成了当代艺术观念和传统民...

    62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郭沫若深受王国维影响:继承其学术研究方法[图文]
    郭沫若深受王国维影响:继承其学术研究方法[图文]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又名鼎堂。1921年出版新诗集《女神》,为其成名之作而登上文坛。1924年6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和社会革命》之后自谓“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方面来”,8月翻译屠格涅夫《新时代》之后进一步表示“我现在成了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1926年3月出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文科学长,在广州先后与毛泽...

    129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芥子园画谱》到《故宫画谱》[图文]
    从《芥子园画谱》到《故宫画谱》[图文]

    学习绘画,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师古人,办法是临摹;一是师造化,亦即向大自然学习,直接从描写对象提炼画法,方法是写生。这是绘画普遍规律,中西绘画概莫能外,所以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康斯太勃也说:“在艺术和文学上有两条道路可以使艺术家出头。一条道路是研究其他艺术家的完美作品,模仿他们,选择和重新组合他们创造的美。另一条道路是在美的原始源泉中——在自然中寻求完美。&rdq...

    12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墨是中国哲学思想物化形态[图文]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墨是中国哲学思想物化形态[图文]

    图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曾来德。李晨韵摄中新网杭州5月21日电(见习记者张骏)画作磅礴大气,笔墨华滋浑厚。21日,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曾来德书画艺术展“墨许山河”在浙江美术馆开幕。追求笔墨解放的曾来德认为,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识,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物化形态。1980年代初,曾来德拜著名书法家胡公石先生为师,研究今人的审美,融进时代精神并创...

    18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80后漫画家邓秋婷:一本漫画闯天涯[图文]
    80后漫画家邓秋婷:一本漫画闯天涯[图文]

    邓秋婷(中)和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左)、大陆漫画家本杰明(右)。近年来,随着数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在贵阳的顺利举行,贵州本土动漫的创作实力正在慢慢崛起,并逐渐为外人所知。不少贵阳动漫人都拿起画笔,用自己的作品打开了通往全国平台的道路。而笔名叫“豚宝藤井樱”的80后贵阳漫画家邓秋婷,就是其中一个。彩色的自我2011年,邓秋婷连载于国内动漫杂...

    176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宋永进:浙派人物画为后人留下什么?[图文]
    宋永进:浙派人物画为后人留下什么?[图文]

    去年9月顾生岳刚刚离去,今年5月23日宋忠元又走了。我在就读浙江美术学院期间,宋忠元先生是母校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更是我们敬仰的学术前辈。今天,从书架上找出当年的毕业留言本,上面就有宋忠元先生题写的寄语和签名,工整而圆浑的笔迹一如其为人,又翻开当年的学位证书,宋忠元的红色签章赫然出现在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的位置上。一幕幕往事恍如昨日,宋先生朴实谦和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宋忠元与李震坚、周昌谷、方...

    95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时光滋润的美 浅说辽三彩[图文]

    精美的辽三彩花卉盘子中国古陶器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倾倒了中外收藏家,尤其是近年来,收藏品市场活跃,古陶器频频亮相于拍卖殿堂,不断爆出5位数以上的高价,并成为与古瓷相并列的极受世人青睐的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仿制的三彩工艺品也成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热门礼品。而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真正的辽三彩古陶瓷器。契丹民族于公元916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

    81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图喜报丰收叶问:收到这么多函电,有何感想?张答:读者对我创作和经历的兴趣这是预料之中。但是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好奇者的函电,可见《美术报》的宣传力度。凡是亲笔来信的,由我自己复函。叶问:有人要求登门拜访学画,你的意见如何?张答:我画速写,兴致一来,随时可画。我画国画,退休后习惯于晚间创作。此时夜深人静心怀开畅,酝酿构思幡然有悟,充满激情流露腕底,放笔大胆得意忘形,往往能取得意外的艺术效果。...

    18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周愚山:关于我的书法之路[图文]
    周愚山:关于我的书法之路[图文]

    百岁老书法家周愚山一我从小开始学识字学写字。五六岁的孩子,谈不上书法,那只能算是涂鸦。我六岁入学,就学于黄河路益寿里弄口毓贤小学,回到家里,父亲(字钟麟,讳毓仁)除了管理求古斋书局的生意,关起门来就辅导我写字。尽管我学习用功,但父亲总是不满足,恨铁不成钢。父亲是苏州绿荫堂书业学徒出身,有志气,爱学习,学习勤奋,自学成才,练就一手魏体书法,善写斗方榜书。当我开始学字时父亲就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培...

    16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岁月的承载·追随在延续——献给永远的史春坡[图文]
    岁月的承载·追随在延续——献给永远的史春坡[图文]

    汉水自行舟戊寅年68x68谨存2007年8月10日我们共同记忆的日子。你走的时候正是炎热酷暑,但我的心里却很冷很冷。我最依靠的人就这样走了,我坍塌了,心彻底的崩溃。你独自离开了这个世界,不会与我一起看夕阳,也不会与我共枯萎。我无力地发出这样的叹息,无助的泪水沿着我的脸颊慢慢的留下来。江岸春色戊寅年68x68滔滔的岁月冲击着我苍凉的生命堤岸,在你去世的6年中,回首往事,我对你的怀念更加深切。你...

    106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诗情画意汪国真(图)
    诗情画意汪国真(图)

    夏荷(中国画)汪国真作林贵春对于汪国真由诗人成功转型,一举成为诗歌、书画、音乐三栖艺术家,大家都颇感好奇,甚至感到不可思议。一个曾经能令“洛阳纸贵”的著名诗人,为什么突然一下子喜欢上书法和绘画?并且像当年他的诗一样很快一举成名,红遍大江南北。对此,汪国真的回答却是如此的坦诚:“1993年诗歌出名后,自己经常出席一些社交场合,经常会有人找我题字、写贺词,甚至...

    9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何怀硕:艺术的信念[图文]
    何怀硕:艺术的信念[图文]

    现代派把日常用品与艺术品的界限打破,被崔西·艾敏弄得乱七八糟的一张大床经炒作也成为成名作何怀硕当代对于:“什么是艺术?”、“如何给艺术下定义?”、“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非艺术?”类似这些问题,不论是在艺术哲学、艺术理论与批评,或者美学中都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原来固然也是困扰着多少世代的艰难问题,但当今更加困惑...

    42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