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竞赛是很愚蠢的吗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慢慢 点击 :

钱海源(湖南省美协原副主席、著名美术评论家)

11月3日,本埠某纸媒发表了一整版有关第12届全国美展的文章。其中有篇陈侗的《艺术竞赛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从陈侗的采访记中,我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以我行我素的艺术主张闻名,是广州当代艺术最早的参与者、推动者。20年来,他通过出售个人画作,自办博尔赫斯书店,影响及于珠三角的艺术工作者”。

这篇采访记的标题出语惊人,颇具有视觉的冲击力。记者与受访者的对话中,文中所表述的几个观点也很极端,有一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又有一种“众人皆昏,我独醒”的气度。我读完了的感受是,似乎在人世间,人人都成了傻子;似乎在今日之中国美术界,只剩下陈侗君这样少数“看破红尘”的大智者?!拜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不禁心生疑惑,此陈侗是否与我所认识的彼陈侗同为一人吗?我所认识和所熟悉的陈侗,他是一个由湖南宁乡伢子成长为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师的陈侗。

回想我与陈侗最初相识,是在20世80年代中期的事。当时陈侗已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至今记得陈侗当时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个儿不高,有特点的倒八字浓眉,一名白净书生。交谈后发现,慢条斯理,但态度真诚恳切,性格朴实。陈侗留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自那以后的近30年来,每逢我回长沙时,也会碰到他。当我南来广州时,也在母校广美的校园碰到过他。他给我留下的印象还如初见他的那样,文质彬彬,性格平和朴实都没变。我还知道,文化艺术素养很好的他,对评教授的职称,并不感兴趣。自然也不愿加入美术家协会。这些淡泊名利及不看重外在形式的举动,值得一提。

但我还看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体制外”的陈侗,却并没有辞去属于官办的“体制内”的广州美术学院教师的职务。这是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一种值得认真研究的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人明明是在“体制内”担任或大或小的官职,在享受着“体制内”的一切福利待遇“一个都不能少”,却要把自己打扮成“体制外”,甚至“反体制”的英雄。这也让我想起了吴冠中先生,他曾扬言要解散美协,可他却并不发表声明退出他当了几届的全国的美协常务理事。这种自我矛盾的言论和选择,实在令人费解。

陈侗在答记者问中说,“艺术竞赛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那么,按照陈侗这样的说法,参加艺术竞赛的艺术家都是很愚蠢的吗?说到艺术竞赛的来源,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李铁夫在美国就参加了多次油画艺术竞赛,并先后多次获得艺术竞赛的冠军。1915年,孙中山和黄兴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称赞李铁夫“在各地艺术赛会中均名列前茅,足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陈侗的老师杨之光教授,在1957年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艺术竞赛,他的中国画《雪夜送饭》荣获金质奖章。按陈侗的说法,岂不都成了愚蠢之举,而参与的竞赛者都成为愚人了?

这些年来,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似乎外国有的,中国就必须有,否则就是“落后”,就是没跟上“国际化”,以美术为例,西方有“以艺的名义”,搞色情表演等等的“行为艺术”,如果我们反对的话,就是“封闭保守”吗?再者,欧美国家没有美协这个机制,中国就不能有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协这个组织机构就存在了,包括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五年举办的一次全国美展,但它的存在,并没有强迫哪位艺术家必须参加比赛。自50年代以来每五年举办的一次国展,在我看来,并非只有缺点,没有成就。

当代中国许多著名艺术家,从潘鹤,到汤小铭、刘大为、何家英、陈衍宁等许多著名美术家,都是由于有作品参加国展在全国一炮打响,促使他们成名的!今年在12届国展中广州青年画家李智华的油画《老广东,小生活》荣获银奖,我认为是件好事!所以,你陈侗君也有权利拒绝参加,但不应如此失态和缺乏理智,用极为不友善的刻毒语言,在答记者问中讲“我也不是拒绝全国美展,而是根本不觉得有它的存在”,如此一味地贬损参加美协参加国展的艺术家。难道所有的参展的艺术家,都阻碍了你走市场,赚大钱了吗?难道会因为你的看法美协和国展就会不存在吗?在这里,我不客气地指出,这是痴人说梦!

陈侗君很坦白讲,“我已经为了钱而画了很多迎合市场的画,如果再参加全国美展,那我的名誉就真的成问题了,会有太多的污点。”“因为我说过,我只关心钱和创造的快感,其他的对我来说都是假的”。读到这里,我大惊失色:啊!这难道是我以前所认识所熟悉的有文化,有教养的陈侗吗?他怎么变成了一个只对孔方兄顶礼慕拜的人物了呢?看来,社会对人的改变的力量,真令我触目惊心!

相关文章

  • 90岁黄永玉:人生才写到11岁[图文]
    90岁黄永玉:人生才写到11岁[图文]

    3月20日,2013年“你好,公民”癸巳·潇湘风尚大典颁奖晚会现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潇湘晨报社社长龚曙光(右)将“年度致敬”大奖授予黄永玉,他的侄子黄立(左)代其领奖。图/记者华剑辜鹏博李坤谢长贵年度致敬:黄永玉颁奖词:一生都活在风景里。那座小小的边城,在沈从文是士兵回到故乡,在他,就是归梦绕...

    10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森霖:任何时候岭南画派画家都应该自信[图文]
    张森霖:任何时候岭南画派画家都应该自信[图文]

    ■画坛宗师梅社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森霖——如果有时光机,今天的我们或可回到清末时期的纯阳观,见证岭南画派的先驱“二居”(居巢、居廉)以及众多文人在观中遍植梅花、唱咏诗词、结社雅集的盛况;又或可回到民国时期,看到“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在“梅社”带徒写生作画的风潮。对于和岭南画派的诞生有...

    132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瓦当书法第一人—王书广[图文]
    中国瓦当书法第一人—王书广[图文]

    王书广,中国瓦当书法继承、挖掘、创新第一人王书广,号洨东,别署墨香斋主,大学文化,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瓦当书法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常务副主席,中国社会新闻网书法顾问,中国炎黄书画艺术协会顾问,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收藏网特邀艺术顾问,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全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委员会、名人书画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客座教授,北京思博华夏高级书画师,九鼎艺术...

    15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皇家十大把玩物件[图文]
    中国皇家十大把玩物件[图文]

    “把玩”既是一个名词,是古玩术语,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又是一个动词,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玩”源于汉隋,最初是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扩散到其他各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皇家十大把玩”,到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时期。“中华文玩”之所以能在皇宫内和社会上层把玩成风,它的魅力酒在于通过把玩能够达到健身、养性、修行的效果...

    127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不会变得更脏除非经过人的接触[图文]
    艺术不会变得更脏除非经过人的接触[图文]

    书名:收藏当代艺术编者:【意】安德里亚·贝里尼、【美】塞西莉亚·阿雷曼尼,【美】莉莲·戴维斯通出版者: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1月广英今天的艺术似乎比过去更脏了。其实,艺术从来不会变得更脏,除非经过人的接触。英国小说家杰夫·戴尔在他的《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中写到了一位艺术评论家,他应杂志之邀去威尼斯参加双年展,陷入了一...

    155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别开生面曲高和众——王镛先生访谈[图文]
    别开生面曲高和众——王镛先生访谈[图文]

    王镛,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一九八一年毕业展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

    192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姑苏画家略谈:别样山水孕育别样画家作品[图文]
    姑苏画家略谈:别样山水孕育别样画家作品[图文]

    青花之二(国画)徐惠泉也许是因为姑苏有着不一样的山水,所以,像郁文华、徐惠泉等等这样的画家作品,就有了别样的魅力。当代著名中青年人物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惠泉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他的工笔画,在构图上,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构成法则,着力于画面的情趣意味;在造型上,以线为主,略作变形夸张,表现姑苏女子的温情、才智与美丽;在色彩处理上,以西方古典绘画中典雅、温和、富贵为基调。徐惠泉曾潜心...

    141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讲解毕加索艺术胡晓芒摄“毕加索的画很经典,毕加索的画看不懂。”这两种矛盾的感受令很多普通参观者困惑。昨天下午,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做客《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对中国的策展人提出希望,希望他们为艺术普及多出力。陈丹青的演讲题目是《机会与困境——兼谈毕加索》,他以绘画艺术家的身份从专业角度解读了毕加索的创作和价值,为听众上了一堂精彩...

    2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图文]
    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图文]

    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20世纪过后,中国文化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而中国水墨画在20世纪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渡海白云贯古今——黄君璧黄湘詅父女作品展”于上周六在上海美术馆揭幕,此次展览除了展出黄君璧各个时期的佳作50余幅外,还有其女儿黄湘詅的作品20余幅。看似一个来自台湾父女两代艺术家的展览,其实有着非同...

    16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复活的青铜[图文]
    复活的青铜[图文]

    李慎让我刮目相看。这在一个大师、泰斗、学者犹如芳草一样疯长的年代,李慎让我感到了一种真实、一种扎根在土里,有着自身的强壮的真实。李慎让我刮目,不是他头上的“画家”头衔,这个头衔在时下,似乎正在泛滥和贬值。我是在他的画中,发现和找到了李慎这个人:他在敲打着他的青铜,那是有节奏的敲打。他神情专注、陶醉乃至迷恋,嘤嘤嗡嗡的叩响,仿佛从远古传递而来,带着强劲的精神召唤&helli...

    145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缺山补山 缺水补水:将高山流水“搬入”室内[图文]
    缺山补山 缺水补水:将高山流水“搬入”室内[图文]

    李可染《山高水长图》文/钟葵现代家居和办公室的装饰往往离不开书画作品的点缀。就中国传统书画而言,每幅作品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阴阳五行特性,因为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所以在用书画作装饰时经常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如何用书画营造阴阳平衡的室内气场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场?下面,钟葵就为读者解答这个问题。石鲁《太行山》以山景为主书画与家居装饰室内装饰似乎离不开书画作品,无论是古代的宫殿衙署、诗书人...

    73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郭健濂:画画是我的生活方式[图文]
    郭健濂:画画是我的生活方式[图文]

    在浙江,挖掘具有潜质的中青年艺术家当然绕不开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美院,那就得说说这位曾经是该院最年轻的一位油画博士——郭健濂。从本科、硕士、博士这么一路下来,可以说他是标准的“学院派”,极其令人称羡,但郭健濂自己却显得非常谦虚:“我并没有把读书、考研、考博当作一座座要攻下的城池,只是到了那个点,有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既然有需要就好好去做...

    10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影像艺术:挖掘人性才是好作品[图文]
    当代影像艺术:挖掘人性才是好作品[图文]

    《收藏·趋势》:您在今年2月份的文章《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中说,这几年的观念摄影几乎成了“摆怪”,为什么有这种认识?朱其:作为一种摄影方式,我对于观念摄影的摆拍并不反感。我指的是那种顶着当代艺术的名声而模仿,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创造力的行为。这几年的观念摄影几乎成了“摆一个怪动作摄影”,或者“化装成一个什么人摄影&rdqu...

    94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前不久,老友来访,不免谈论一些艺术方面的事,不料老友有心将我们的随意谈话录了音,并整理成文,我看了一遍,虽然了无新意,多是些老生常谈,但有的问题还是具有针对性。正好《当代美术家》杂志约稿,于是我征求了老友的意见,把我们的谈话加以修改和节选,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和批评。友:我注意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批评家大多变成了活动家,变成了被人诟病的“赶场子&rdquo...

    13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青年画家向亚——做一个大自然和生活的好学生[图文]
    青年画家向亚——做一个大自然和生活的好学生[图文]

    向亚,男,1990年生,湖南岳阳人,2013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油画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在描绘对象之前我会先去感受对象的故事性,这个故事的结局或赞扬、或批判,有了这个结局我的作品才有生命力。艺术中最打动人的东西是从生命中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灵感的源泉其实就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向亚当社会与大学校园都处在一种普遍的利益至上的病态之中时,向...

    11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