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专访马轲:力的画家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小林 点击 :

他的画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审美的空间,而是带着一种强硬的指向,直接指向人的真实存在。画面甚至有些粗糙,笔触是凌厉的,色彩构图凝练突兀,就像一个又一个瞬间凝结在布上。

投资与理财记者尚晓娟

采访马轲是在一个下午,大概四五点钟的时候,阳光与巨大的蝉声同时落进这间位于黑桥村的画室。这样的蝉声在城里是很难听见的,有蝉的地方必须有泥土,城里的水泥铺满了每一寸土地,蝉蛹都被埋在地下,永世不得出头了。

只有在黑桥这样的城乡结合处,还能看见事物本来的样子,夏天本来就应该有蝉声的。为什么这么多的艺术家聚集黑桥,这里除了暂时不会拆迁,这里更有比城市更真实的存在感。

马轲的画室很原生态。高高的房子被分成几个大的隔断,走进一个隔断,就看见一张竖在地上的大画,颜料、大刷子随意的丢在地上,就像农民下地回来把锄头丢在地上。

推开大铁门走出去,土地的院子荒草丛生,生长一派自然野性的气息。工作室俨然只是工作室,没有多余的布置,却自有一种荒凉的味道。

关于经历

我知道马轲,是因为先看到过他的画。

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在“艺术北京”博览会上,一张风景的大画卖到50多万元,当时被好几个专业级的藏家抢购。第二次看到是在一家画廊,他的画面不是很细腻的表达方式,语言却极有张力。画廊老板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大概说的是:即使在当代艺术圈,马轲的作品也是很小众的,但他却是画家中的画家。

所以,还没有见到马轲,先是对他这样的人充满尊敬。见到马轲本人,一下子就与那位画廊老板有了同感,马轲真是画家中的画家。

我在他的画室看到几张正待完成的作品。他的画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审美的空间,而是带着一种强硬的指向,直接指向人的真实存在。画面甚至有些粗糙,笔触是凌厉的,色彩构图凝练突兀,就像一个又一个瞬间凝结在布上。

他说:“艺术是要拿生命去交换的,画画更多是让我想象,把我的意志在一张画上贯彻到底”。

马轲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家呢?在某种程度上,他的作品取决于他的经历。在采访中,我总结出几个关键词,以此窥见他的艺术的发生。

关键词一:天赋

从拿起画笔那一刻,马轲就知道,自己能够把这个事儿干好。

第一次从心里想画画,是看到邻居小孩画连环画,当时一下子被触动,几乎是跑着回家,顾不上吃饭,就开始画。

马轲在天赋上适合画画,还是有传承的。他的祖父生于1912年,在上海做生意时发现设计商标可以赚钱,就买了很多关于画画的书,有素描教材、《芥子园画谱》,还有画具。到了父亲这里,离画画更近了。父亲当年考上了山东艺术学院,但因为家庭成分原因,与艺术学院失之交臂。父亲没有成为职业的艺术家,但他的工作从未离开过绘画。

父亲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订《美术》杂志,从来没有间断过画画,这对马轲算是耳濡目染的影响了。马轲上到初中时,一心想要好好学画画,父亲没有反对,坚决支持他的决定。

关键词二:独立

1990年,马轲考上了天津美术学院,开始接受学院系统的美术教育。

后来他总结,中国整个教学的体系都是从方法、美术史的角度进入,是从一个技术层面进入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大家画得都很好,但是一毕业,就什么都不会画了。马轲从大学时就很独立,就开始反思艺术是什么。这使他能够看到艺术更本质的东西。

大学的时期,马轲画了一批比较成形的东西,那是一批炭笔素描。作品围绕着个体生命的日常琐事、青春冲动和欲望勃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呈现。

此时,创作的想象是如何直接地表达自己,而不是在表达之前进入一种既定的模式。这是他对绘画第一个比较明确的追求。

关键词三:省察

马轲有着强烈的自我省察意识。

1998年,马轲得到一个前往东非厄立特里亚援教的机会,去为那里的大学筹建艺术系。没想到,他们刚去不久,厄方局势就紧张起来,他们要和埃塞俄比亚打仗了。中国援教人员的撤离成了问题。几经辗转,马轲和同伴们跑到公海边,找了一艘中国渔船。

结果,这艘船在大海上差点失踪,他们在船上度过生死存亡的50个小时,无法与大使馆的人取得联系,也无法到达任何目的地。

这次海上逃亡的经历对马轲影响很大,后来的作品《渡》《祸》《呼吸》就来源于这个事件,关于战争、人生以及自我存在的反省彰显于画面中,也成为他的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

初衷与归宿——力

回国后,马轲在任教的天津美术学院举办了首次个展,展出了早期和非洲之行的一些作品,《等待》和《读书》系列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马轲得到了更为成熟与内化的自我形象、马、锋利的三角图案等抽象图式。

之后,从2005年的作品《南湖渠夜景》,到《顶硬上》、《英雄时代》,到2008的《大中国》系列,构成了马轲的语言形式框架。

马轲曾在一篇访谈中说,他的作品崇尚阳刚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标准叫骨重神寒,如青铜器一般狞厉的感觉,越是古老的绘画给人的感觉越是冷寂的”。

这种冷峻的力量也体现在作品中。面孔、黑衣人、马、神鸦、树、骨头、三角形,这是他惯常使用的形象。这些形象在画家笔下被施予了一种“力”。这种力是破天地的,是超越性的,是从人的思考里来的,具有一种强烈的意志的力量。

即使是非常浓烈的黄色、红色的色彩,也是极为内敛的表现方法,每一个笔触都极为收敛又极为放肆。要知道收敛并不容易,放肆就更难了,要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是需要很强功力的。在他的黑色调的作品中,这种力量感的掌握更是达到至境,纵深的黑色大背景一步到位,画面中的人、景象赫然出现在中间,有一种石破天惊的大气势。

就像艺术家所说的“骨重神寒”。这是他的作品所追求的一个标高。从这个标高出发,他的作品从根源上就与现在的艺术所透出的无力感区别开。他的画有特别率真的清新,从个人感受切入,切入到人类共同的焦虑。

蒙克的《呐喊》具有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因为它承担了属于人类共有的焦虑,马轲的作品就具备这样的品质。

马轲的作品没有当下艺术所流行的观念性因素,他的画只是绘画本身。

他说:“艺术保留了人类神性的一面,你要学会抛弃社会虚拟出来的东西,人是浪漫的、自由的、活泼的,没有负担和束缚,你是一个生命,最完美的是这个人能认识到自己,觉察到自己,从而相信自己”。

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还没有在方法论上、在思想上产生真正有影响的艺术家。他希望和他的同代人共同努力。

相关文章

  • 袁佐:坚持艺术的纯粹性[图文]
    袁佐:坚持艺术的纯粹性[图文]

    2月23日,“散漫的抽象”冯良鸿抽象绘画展在中间美术馆闭幕。中间美术馆馆长袁佐在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中间美术馆坚持纯粹的艺术,提倡学术探讨。提倡对绘画本身的讨论袁佐介绍说,中间建筑艺术区,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凯主持设计,通过旧厂区改造而成的。“在继承传统,做开放性平台的基础上,以主张学术探讨和创...

    11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毕加索与中国艺术的两次相遇[图文]
    毕加索与中国艺术的两次相遇[图文]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成为当时反法西斯的重要作品。大画家毕加索1944年加入法国共产党,这让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兴奋不已。1945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庆祝画家皮卡索加入共产党》,还在延安举办了一个毕加索画展以示庆祝。这个展览的具体情况后来很少有人提及,可能因为对毕加索的政治判断有了变化,不过在以当时延安的条件而言,还能举办这样的展览,的确表现了中国同志极大的诚意。有人...

    8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吴为山: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图文]
    吴为山: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图文]

    城市雕塑《珠海渔女》CFP几根柱子撑起一只球,名曰“开发区大有希望”;几束浪花托起一只球,名曰“长江明珠”;几只手支起一只球,名曰“托起明天的太阳”……简单的商业功利和抽象概念催生了大量不锈钢球“升”向天空。“近三十年来,全国有近20万只球升起来了,这种滑稽...

    63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今天我们不缺记录的手段,但缺乏记录的理念” [图文]
    “今天我们不缺记录的手段,但缺乏记录的理念” [图文]

    吕新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虻的书能够在这个时候出来,也是和这个时代的一个对话。今天的纪录片导演应该都去看看这个曾经拥有的传统,今天能不能再发扬光大,重新播撒一些种子,重新唤回纪录片人的那种坚守理想的精神。”东方早报:陈虻的理念影响了一批体制内纪录片人,你觉得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吕新雨:就是自觉和不自觉的问题。如...

    16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壁挂艺术溯源[图文]
    壁挂艺术溯源[图文]

    欧洲传统的编织艺术Tapisserie(法语),翻成中文被译为壁挂,意指以挂毯的形式来展示的织物艺术品。壁挂通常是指有图案纹样和人物形象的绘画性挂毯。据推测,其称谓Tapisserie(法语)和Tapestry(英文)的词源是来自波斯语。另有称壁挂为高布林(专有名词Gobelin)、阿拉茨(产地名Arazzi)、墙毯和画毯(德语Wandteppich和Bildteppich)。其中高布林几乎是绘...

    10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新水墨:何处求新
    新水墨:何处求新

    空城记(水墨)徐累盛葳如果说新时期的“新水墨”有一种共同点,那么就是排除了前述传统文人画和新中国成立以来“蒋徐体系”的写实中国画。在对其边界缺乏共识,对时间节点不预设的前提下,“新水墨”只能是一个临时性的方案。新水墨之新,不应是题材之新、手法之新、图像之新,而应是观念之新、哲学之新。对于任何一个艺术评论家而言,谈论&l...

    193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正在生长生成的西藏艺术[图文]
    正在生长生成的西藏艺术[图文]

    德珍作品《精神富裕的村庄》(局部)朱洁树西藏,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吴作人到陈丹青,一批批艺术家登上高原,留下了经典的图景。而今,西藏热绵延不绝,面对“他人”的旁观、猎奇与描述,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面对商业文化的渗透,逐渐成长起来的藏族艺术家如何寻找,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对西藏主题的关注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从吴作人先生远赴藏区写生开...

    57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浴火重生”对话“静水深流”[图文]
    “浴火重生”对话“静水深流”[图文]

    施慧作品《本草纲目》局部,由纸浆和麻纤维等材质制作。“葵”是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作品中的标志性符号,讲述的是一代人重新生长的故事。昨天,许江带着他名为“浴火重生”的“葵”系列作品,出现在了地处“德意志角”的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而在“葵”的一畔,一场以“静水...

    193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图文]
    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图文]

    6月4日的《北京商报》发表了题为《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的评论文章,详细介绍和点评了女画家阚玉敏的书画艺术。文章的作者为著名艺术评论家、书法家玄阿。阚玉敏,辽宁葫芦岛人。字闲云,号老佛山人等。玉敏眉清目秀,雅致多姿,颖悟尝有过人之处。居京华,纹枰论道,礼佛悟禅,渐入书画佳境。近年来,专研翰墨,推古出新,佳作频出,观者为之惊,识者为之叹,堪称名动京华之女书画家。辽宁葫芦岛乃阚玉敏生地,此地...

    195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中军: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图文]
    王中军: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图文]

    王中军采访、撰文/吕世威内地创业板第一股华谊兄弟董事长,“娱乐教父”王中军在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中,最近又多了一条,他说:“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请叫我艺术家。”请叫我“艺术家”冬天的北京,元空间。祝贺的花篮、热闹的捧场者,来访宾客签字留念,这和任何一场画展的开幕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留心一下门口的海报上,这些朋友的签名,可...

    17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孩子给出最犀利的现代艺术评论[图文]
    孩子给出最犀利的现代艺术评论[图文]

    波拉克《31号》准备好开怀大笑吧。博物馆和父母们都在竭尽所能让孩子对艺术感兴趣,然而了解在第一眼看到艺术品时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也是乐事一桩。你能猜出以下这些孩子分别是在评论MOMA的哪件藏品吗?*这就是一张大红纸,上面有四条线。没什么意思。我给它打1星。我觉得它很傻。*看着挺好玩的,能看到一个箭头样的东西……有一些小脸,可能是假人在偷看,你可以用箭去射他们。他们...

    156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图文]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图文]

    齐白石《不倒翁》河南杜学强我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甚至略显无厘头的问题:当我们在观看古代和现代绘画作品时,你发觉在绘画对象上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什么?这当然不是一个值得你绞尽脑汁的问题——虽然乍看起来可能需要你写一篇论文才能解决。答案很简单:描绘裸体的多寡之别。或者应该统称人体吧。一般以女人体居多!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来说,裸体女人在...

    32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周春芽悼赵无极: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 诚实的人 [图文]
    周春芽悼赵无极: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 诚实的人 [图文]

    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有足够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赵无极@华西都市报:画作千金难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市场就高达三四十万美元一幅,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他的《10.1.68》以6898万港元被拍下……他就是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4月9日,...

    194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王林:我为什么要做“未曾呈现的声音”? [图文]
    王林:我为什么要做“未曾呈现的声音”? [图文]

    策展人王林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6月拉开大幕,中国馆主题“变位”揭晓的同时,“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也陆续公布。目前,所知晓的平行展已有3个,分别是王林策划的“未曾呈现的声音”、黄笃与杨心一策划的“放大”和喻高、张玮策划的“心跳”。平行展“扎堆现象”在...

    119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谈中国漫画产业:应打造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模式[图文]
    谈中国漫画产业:应打造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模式[图文]

    朱德庸作品一年一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每年发布后都引发巨大争议。今年又新增加了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全新子榜单——漫画作家富豪榜,台湾漫画家朱德庸10年间获得6190万元版税收入,以绝对优势登顶“首富”,“漫画创造富豪”的新闻一夜蹿红网络。尽管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方宣称,其榜单“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中国作家的真实收入&...

    81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