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关注社会变迁的中国当代摄影最有意思[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楠楠 点击 :

关注社会变迁的中国当代摄影最有意思 | 艺术杂谈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主任、摄影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专访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主任、摄影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国内首个专注于影像领域的艺博会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Shanghai)刚刚在上海展览中心闭幕,诸多国际画廊所带来的大师作品以及成熟的商业社会所必需的规范的市场理念,激发了许多关于当代摄影的话题。尤其当镜头不再代表着一种权力,摄影作为最“民主”的艺术形式出现的当下,巨大的热情的人群是不是意味着巨大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市场?

近日刚刚在上海展览中心闭幕的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Shanghai)是国内首个专注于影像领域的艺博会,随之而来的除了由一些国际画廊组成的参展团队——他们大都首次来中国,还有一些对中国当代摄影界充满了热情与了解的摄影领域学者,都对中国影像创作与收藏领域充满了好奇。此外国外画廊带来的国际摄影师作品,包括布列松、荒木经惟、薇薇安·迈尔、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等。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主任、知名出版评论家、摄影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曾经在2011年参加过连州摄影节,自从1999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差不多在此后的15年间来中国40余趟,与中国摄影师交往颇多,对正在中国发生的一切都有着浓厚兴趣。他认为,与西方成熟规范的摄影市场相比,中国的摄影市场简直就是个“娃娃市场”,中国摄影作品走向欧美的主要障碍在于,很少有摄影写作、批评文章会被翻译成英文、法文等外语,而理解摄影作品则无法脱离这些背景介绍。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以下简称“艺术评论”):你对当代中国摄影颇有了解,在你看来,从你首次到访中国至今,中国摄影是否在进步?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1999年,我刚开始来中国时,许多艺术家开始进行摄影,他们互相之间讨论如何进行摄影的自我训练,而不是摄影圈里的专业训练,他们或者是自学成才,或者是艺术院校训练有素的画家、雕塑家。那时很少见到来自中国官方摄影家的精彩创作。但是如今情形大为不同,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和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有先进完备的摄影相关的院系设置和新媒体项目,所有的八大美院都开设了摄影专业,为年轻的中国与摄影家提供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十五年前是不存在的,现在的摄影师比我刚来中国的时候要显得专业得多。另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是,今天许多中国年轻摄影师在世界各地旅行,他们非常了解视觉领域的各方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非常重要和好的变化。

刘铮是我在北京最初认识的摄影师之一。1990年代末,刘铮和荣荣自己出钱创办非出版摄影刊物,名为《新摄影》,这本杂志在具有革命性的年轻摄影师圈子中流传。《新摄影》在两年的时间内只有很少的发行,如今“三影堂”开始展出关于《新摄影》的展览(从《新摄影》到“摄影奖”)。刘铮曾在北京工人日报社担任过几年职业摄影师,这样的经历使得刘铮有机会接触到大众。刘铮数年创作了《国人》系列,对于中国文化及其变迁理解深入,并融入创作中。我对这一点,对中国的传统和文化非常感兴趣。

艺术评论:中国的摄影市场与西方已成熟的摄影市场的差距主要在哪?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与西方市场相比,中国的摄影市场简直就是个完全不成熟的“娃娃市场”,但是,正是这样的“娃娃”市场才是重要的、标准化的摄影艺博会在这里举办的重要意义。影像艺博会在上海举办非常有趣,因为,这可以创造一个有创造力的中国市场。

在欧洲和美国,顶级的博物馆美术馆经常定期组织策划展览和收藏一些特别的摄影师作品,并对这些摄影师有推广和出版文献方面的举动,摄影师们做一些艺术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也非常快地建立基础,我不认为这些规则可以非常快地在中国建立,但是我觉得十年之内的建立是可能的。在西方世界,一些特别的收藏家会有很庞大的很特别的收藏,20年、30年的积累放在一起,这些收藏具有很好的品质。在中国,一些收藏家刚刚开始打开一些特殊领域的收藏眼光。

我作为一个博物馆的策展人,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策划展览,因此没有太多关注摄影作品的市场,而且市场起伏不定,我也没有太注意拍卖市场的价格以及画廊的销售情况。我更有兴趣与充满创造力的摄影家直接交流,去了解他们想做什么,在充分理解之后再帮忙把他们的想法呈现出来。

艺术评论:作为一名策展人,你对当代摄影的发展走向有什么判断?中国与西方是不是走在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我想说,就像我在很多不同的国家旅行,这些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摄影师总是有各自很强的地域性、本土性,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我想真正的世界性的、国际化的艺术家,那是少而又少的。我发现,最有趣的摄影师其实也是表现各个地区不同文化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中国的当代摄影中有关当代社会变迁发展这方面的作品就很有意思,现在也逐渐在世界各地摄影展上出现这类作品。

艺术评论:本届摄影艺博会上似乎没有看到欧美画廊呈现西方最先锋的作品?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我的职责是帮助刚到中国来的总监亚历山大及其同事,让他们把这个艺博会办得更成功,遇到他们想遇到的人。画廊确实没有安排许多艺术家的个展,大部分是带了好几个艺术家的作品,我想这是因为很多画廊是首次到中国,不清楚中国市场需要什么,观众群体的组成是怎样的,于是他们就带来他们认为比较“安全”“妥当”的作品。也许下一届,当这些画廊知道哪些人会来,他们可能会目标性强一些,集中带一些人的作品来。我来上海之前,在韩国待了3天,我发现他们非常关注这个摄影博览会,也许下一届,就会出现很多韩国日本等亚洲地区的画廊。

艺术评论:你觉得中国当代摄影界让世界认识自己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中国很少有摄影写作、批评文章会被介绍、翻译成英文、法文等外语。我这几天接触许多外国收藏家,他们都觉得寻找一些关于中国摄影的信息非常困难,许多关于摄影师的内容没有翻译成为大家都能看得懂的语言。我很了解中国当代摄影师,与其中的许多人交谈过,但是我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你对于摄影家的个性和兴趣了解越多,对于他们探索的问题了解越多,你才可以开始进行判断,看他们是否成功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看他们是否创造了一种新的有意义的摄影作品。

艺术评论: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做过包括卡帕在内的很多纪实摄影师的展览。你是怎么看待私摄影的?中国很多摄影师在学习荒木经惟、南戈尔丁等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我的注意力确实都在当代摄影领域,我很少关注传统的纪实类摄影,许多当代艺术的创作手法都被挪用进了当代摄影的创作领域,许多当代艺术家利用摄影、录像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新媒介,对摄影师主导的影像艺术带来了全面的冲击。我关注的那些摄影师用非常个人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出很有想象力的作品,让很多“他者”看到摄影师自己的想象,我们把这类私摄影称为“日记摄影”,也就是每天都在记录的。

在1990年代,“日记摄影”非常非常流行,这也是一个重要演变,人们开始区分照片中的艺术家的作品与摄影师的作品,南戈尔丁也在此时成为非常经典的摄影师。她让很多年轻摄影师明白,你可以把你的生活变成一个非常戏剧化的照片。我想很多现代的摄影,都已经在脸书等等社交媒体上出现,在此方面,南戈尔丁其实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但她走在了社交媒体的前面。

艺术评论:有一些美术馆在门口会设置二维码,让观众能通过手机扫描来欣赏展览,对这类新技术和新媒体手段,你是怎么看的?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这是个很有趣的课题,一百年前,人们会说,图像太多了,它们存在于报纸、照片、海报中。现在有了社交媒体,人们被图像淹没,但我并不担忧。我年轻的学生们已经宣称他们不再需要打印的照片,未来的图像都将是数字化的,也全都是网络化的,打印照片会变成一件很古老的事情。新技术使年轻人为之疯狂,我的年轻的学生也会如此。我认为这将改变我们的态度,也许十年、十五年之后,我们对于摄影的认识会发生很大变化,同时我们分享照片和在网上体验图像的方式也会变化。我每年都接收一些新学生,在技术方面,我们互相学习,我从学生们身上学了很多,比如学习社交媒体、技术更新运用等等,直到我掌握的知识足以与他们做交流。

艺术评论:为什么没有把艺术影像展放在当代艺术创作和市场更为火爆的北京?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北京确实已经被当代艺术包围了,但是摄影并不局限于当代艺术,从19世纪老照片到新闻摄影、建筑摄影都归入摄影的领域,很多摄影的拍卖其实也集中于这些领域。上海是个更影像的城市,我们要走一条更性感的、闪闪发光的道路。

相关文章

  • 从漫画到占领运动符号[图文]
    从漫画到占领运动符号[图文]

    “这张面具之下的不只是肉体,而是一种精神,而精神是防弹的。”——12月14日,这一别具意味的V字面具终于不再零星出现在报纸新闻的图片中,而是直接登陆央视电影频道——当晚,CCTV6完整播出了这部由美国知名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编剧的电影《V字仇杀队》。随后,片中的经典台词如“人民不应该害怕政府,政府应该害怕人民&rdq...

    82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家李象群的访谈[图文]
    艺术家李象群的访谈[图文]

    李象群近影被采访人:李象群身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采访人:陈明强、丁楠采访时间:2011年01月15日(星期六)11:45——13:10采访地点:北京798艺术区李象群工作室(李:李象群:陈:陈明强;丁:丁楠)被采访人:李象群身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采访人:陈明强、丁楠采访时间:2011年01月15日(星期六)11:45——13:10...

    2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珍新:研习书法如妙功[图文]
    李珍新:研习书法如妙功[图文]

    制图冯晨清H126李珍新人在研习书法时,会进入动静结合、心身双修的气功状态,故古今书法家大多高寿。练习书法首先要有正确的姿势。如头部端正,两肩平齐,胸张背直,两足平放。这种架势与练习气功很相似。它能使人体肌肉保持舒适状态。书法的执笔,要求指实、掌虚、腕平。虽然执笔用的是手指,但书写时还必须运全身之气到五指而达笔端,才能“万毫齐力”。写大字时,必须提肘悬腕,更要调动腰背...

    160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清朝的画坛,“四王吴恽”是标杆性的人物。但自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四王吴恽”在很长的时间里被诋毁、打压,逐渐被人遗忘了。一直到最近十年,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文化被人们重新“想起”的大环境下,“四王吴恽”强势回...

    76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彭薇秋郊牧马麻纸水墨、绘画装置30宽x22深x53高2008今天看来,自80年代初才在中国艺术界初始的当代化思潮,对今天乃至未来的视觉艺术走向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不可回避的。这不仅表现在油画、雕塑领域的变革,在传统的中国画领域,也同样兴起了对水墨当代化的探索思潮,并且呈现了后继有序的局面。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短暂地进入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之后迅速转入地下,又在90年代商业化的不断冲撞和发...

    6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徐冰:中国画在未来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图文]
    徐冰:中国画在未来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图文]

    2013年11月1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徐冰讲座: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听徐冰讲艺术,一向感觉实实在在,开门见山。不久前在微信广为传播的《徐冰致纽约年轻艺术家的信》中谈到的重点是:艺术家作为一种职业“你”可以给社会什么?11月19日下午,徐冰在央美讲座《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中讲到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而言,没有艺术概念和规范性,恰恰有助于找到艺术的本质,以及...

    5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罗伯特·休斯:痛斥艺术的堕落,回声犹在[图文]
    罗伯特·休斯:痛斥艺术的堕落,回声犹在[图文]

    英国《卫报》艺术评论人乔纳森·琼斯称刚刚去世的罗伯特·休斯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休斯眼看着艺术市场风起云涌,以粗鲁、滑稽、雄辩而又气势磅礴的语言痛斥艺术界的误入歧途。休斯在1980年代的电视系列剧中74岁的澳大利亚艺术批评家罗伯特·休斯于8月6日在纽约去世,他被英国《卫报》艺术评论人乔纳森·琼斯称为&ld...

    180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元上都能否成遗址保护的典范[图文]
    元上都能否成遗址保护的典范[图文]

    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内的一处手工作坊遗址。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6月24日至7月6日)上,中国申报的元上都遗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两天之后,7月1日,中国澄江化石地又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目前,中国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到43项,居世界第三。元上都:世界都城史上绝无仅有...

    162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培根:20世纪的黑暗之心[图文]
    培根:20世纪的黑暗之心[图文]

    很多人认可弗兰西斯·培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具象画家,而那些未被其流畅笔触和丰富配色征服的人也许会给他贴上“堕落的怪物”或“20世纪灵魂暗面”之类的标签。岁末年初,这位已故英国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在澳大利亚举行。从中观众可以看到,随着他的人生进入不同阶段,他的技术如何发展,主题内容如何变换,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一生都记录在作品...

    68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易中天:为大众服务的学术明星[图文]
    易中天:为大众服务的学术明星[图文]

    易中天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回忆起25年前的时光,他说,25年前自己在上课、写论文,跟其他青年教师没什么两样。资料图片易中天25年前,时为武大教师,41岁的易中天出版了第一本学术专著《〈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开始了自己在学术上的孜孜追求。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面对文化界、学术界的低潮,他转而追求学术和思想的公众影响力,走出象牙塔进行“学术冒险”,而《闲话中国人》等...

    96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崔健:摇滚没有末日[图文]
    崔健:摇滚没有末日[图文]

    早报记者高征图崔健为自己的这场全国巡演起名“蓝色骨头”。用他的话来说,“蓝色代表未来,黄色是迷失的感觉,伤感,而红色是我的颜色,充满理想、反叛、愤怒。”这次他选择了蓝色,为智慧、为自由、为无限广阔的蓝色未来。昨晚,崔健“2012蓝色骨头全国巡演”来到上海大舞台。平安夜,全体起立昨晚大概是今年上海最冷的一天,加上逢周一和平...

    3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比尔兹利的艺术:维多利亚时代世纪末式风格[图文]
    比尔兹利的艺术:维多利亚时代世纪末式风格[图文]

    比尔兹利的作品比尔兹利的作品变革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很多英国人开始质疑这种快速改变的生活和日益工业化的社会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与工业化资本主义十分合拍的维多利亚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规则自然也受到攻击。在英国19世纪80年代后期,主流派文学艺术维护着这一价值体系和社会规则,针对现状,一些艺术家和作家发起了批评和讽刺它的前卫运动。奥布里·比尔兹利(AubreyBeardsley)...

    189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林文月:中文像钢琴日文像小提琴[图文]
    林文月:中文像钢琴日文像小提琴[图文]

    林文月(1933年-),台湾彰化县人,作家、学者、翻译家。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等。林文月身兼研究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种身份,并于这三个领域中都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曾译有如《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日本文学名著。著有《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午后书房》等散文集。前些日,她受邀到北大演讲,无论介绍者还是簇拥者,都喜欢把她称作传奇,...

    8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谁是艺术家?[图文]
    谁是艺术家?[图文]

    我跟隋先生比较有缘分。2001年,那时候我刚来美院读书,我的舍友正好是隋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我记得那一年美院刚搬到望京新校区,当时美院所有的室外空间都布满了雕塑,宿舍楼前边就放着隋先生的“恐龙”。当时我就和身边的朋友说:“这件作品有意思!”他问:“为什么有意思?”我说:这是一个现成品的放大(隋先生的“恐龙&rdqu...

    129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图文]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图文]

    潘建博虎丘“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明·董其昌《画旨》)。由于中国绘画的传统积淀,以及材料与工具的特性,造成了创造主体(画家)自觉的把握运用笔墨时与身外之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表象和具象的,而且是抽象的,是心象的差异。也就是个体精神与宇宙的差异,既认识上的差异,情感上的差异。如何实现统一,达到浑然一体,是当今中国...

    131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