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林文月:中文像钢琴日文像小提琴[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团团 点击 :

林文月:中文像钢琴日文像小提琴 | 艺术常识

林文月(1933年-),台湾彰化县人,作家、学者、翻译家。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等。林文月身兼研究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种身份,并于这三个领域中都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曾译有如《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日本文学名著。著有《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午后书房》等散文集。

前些日,她受邀到北大演讲,无论介绍者还是簇拥者,都喜欢把她称作传奇,她有太多资历适合被如此演绎。她却散淡着,把众人口中的传奇换成讲述中的顺其自然,一切和煦,平实,并无奇突和陡变。

不是传奇

这容易让人想起她在《读中文系的人》里讲述的自己弃写小说,专攻散文的经历。

大三时,她欣然写就一篇取材农村背景的短篇小说,去找恩师台静农先生过目指正,台先生看后直截了当:内容构想都不错,只是里面的村夫村妇都像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她由此恍悟到自己的经历,向来优裕顺遂,对于外在的风雨,也只是想象与同情,并无深刻体验,就此,决心不再写小说。

她出身优渥,其外祖父连横系《台湾通史》作者,人称“台湾太史公”。连战是她的表弟,她却甚少提及此事。她是被称为台湾“林美人”中的一个,即便当下已近80高龄,依然优雅过人。在北大时,有人意图向她核实,台大女生宿舍中的望月楼,是否真是因为她在此就读而得名,她面呈尴尬地说:这是我所不知道的林文月。她那被称作林徽因式的星期五文化沙龙,是董桥、林海音、三毛等文人的聚集地,但在她的讲述中,淡极了。不过是嫁给一个从事艺术的丈夫,孩子又要得晚,所以会有些共同的朋友来往。后来为了方便,就统一到了周五。聚会自然要弄些吃食,做久了,就有了她后来的《饮膳札记》一书。

和很多民国的旧文人一样,她有着创作、翻译和学术三支笔,在台湾,是颇负盛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和学者。她是台湾最早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的开拓者,译有《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作品,因为《源氏物语》和《枕草子》分别有丰子恺版和周作人版,所以她的译笔也时常被拿来对比。在面对太多此类问题的提问后,她以音乐做比,形容中文和日文的差异“它们一个像钢琴,每个键都有清晰的音,一个像小提琴,是那种混合的弦音。”

林文月:中文像钢琴日文像小提琴 | 艺术常识

鲁迅、刘呐鸥与12岁的林文月

这次受邀到北大,她演讲的主题是“拟古:从《江湾路忆往》到《我所不认识的刘呐鸥》”。讲座是“鲁迅人文”系列的开讲。

《拟古》是她效仿西晋文人陆机的“拟古诗”所作的一系列模仿先人的散文合集。《江湾路忆往》则是其中一篇效仿萧红《呼兰河传》所作的一篇回忆童年在上海生活的文章,和普通以时间为主轴的回忆文章不同,她选择以生活的地理空间来展开叙述。

也因这一写法,使得台湾中央大学的许秦蓁,在十年后,因为写作一篇《战后台北人的上海经验和上海记忆》的博士论文,得以“按文索骥”地重新寻访林文月笔下的上海。

在这一过程中,许先生发现林文月提到的放学后躲雨的“内山书店”也是刘呐鸥经常购买日文书籍的地方,而且他们所站的位置都非常相像。而那时,林文月对刘呐鸥还一无所知。

更让人称奇的是,一个日本教授看到这篇散文后,也同样告诉她,鲁迅也曾常出入内山书店。而鲁迅的学生台静农,去台湾后,成为了林文月日后的恩师。

因为这一发现,林文月受邀参加关于刘呐鸥的研讨会。当她翻阅刘呐鸥的传记时,在一篇日记里,发现了自己父亲的名字。日记中显示,1927年的元旦,刘呐鸥曾和几个朋友一起跳舞庆祝,这其中就有林文月的父亲。林文月也因此遥忆起童年的片段,父亲嘴中的刘灿波,原来就是刘呐鸥,而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父亲惊慌地告诉母亲刘呐鸥被害的事儿,当天,家庭气氛一片肃然。

一篇怀旧的文章,引出了很多离奇的交叠重合,也使得她最终写就《我所不认识的刘呐鸥》这篇学术研究与个人回忆穿插展开的文章。

谈台静农“台先生不讲鲁迅,因为这是他的禁忌”

新京报:在讲演中,你在开头特别提到了你的老师台静农先生,说如果他天上有知,该是欣慰的。

林文月:嗯,我跟着台先生读书,做他的学生,很多年。我们的师生关系很好,其实,当时台大中文系也很像一个大家庭,我们经常去老师家里,谈谈话,问问题,或者什么也没谈,就一起喝喝酒。他是很疼我的,我们也都非常景仰他。北大是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我的讲座又是关于鲁迅人文系列讲座的一个,所以我想他应该会高兴。因为在过去,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的。

新京报:有资料说,台先生到台湾后,对鲁迅是避而不谈的。

林文月:台先生不讲,因为这是他的禁忌,我们讲话时也避免谈到。我们了解到的内容也大都是从外面的资料上,这也是因为当时台湾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有两岸关系上的敏感。后来白色恐怖解除后,我们索性也不谈,因为不想让他为难。好像后来有人去找过他,问起这些事情,他也表示不愿接受。平时,偶尔讲些有趣的事情时,他会不自觉地把鲁迅带上,譬如当时他怎么到南方来接鲁迅,怎么传达一些消息等等,都是片段的。他是很敬佩鲁迅先生的文笔的,鲁迅也很欣赏他,台先生很多乡土趣味的小说,鲁迅很是推崇。

谈译作“如果知道丰子恺在翻译,我可能就逃掉了”

林文月:中文像钢琴日文像小提琴 | 艺术常识

新京报:因为你翻译的《源氏物语》同时有丰子恺版,所以经常被拿来比较。两个版本很大的差异是对和歌的处理上,丰版更多是被翻译成唐诗的形式,你的则更多是一种兮字体,当时是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

林文月:我翻译这部作品的时候,两岸还不相往来,所以完全不知道有人在翻译,如果事先知道,可能我就完全逃掉了,已经有伟大的作品,我不可能再去较劲。或者我在翻译的时候,遇到问题,会找来参考。那后果有两个,一个是解决了我的问题,一个是也跟着搞错了我的问题。毕竟《源氏物语》是千年以上的书,太多流派和解说,很难有定论。我在翻译的时候,最早参考的是英国人ArthurWaley的英译本,尽管它是很棒的英文,但却不是全译本。我有问题时去查找,发现他也规避掉了。我和丰先生都是全译本。他的风格偏向中国人对古文,对唐宋时代的趣味,我的则被评价为是和文的,可能这是批评我,但我却很高兴,因为我记得在中学的时候,看外国小说,很希望看到的俄国文学有俄国味,英国文学有英国味。我不喜欢都是中国味道的。

至于和歌的翻译,我也曾考虑翻译成五言绝句,但是那样感觉用字太多,因为我们是一个字是一个字的含义,日文是一个字是一个音。另外我不想让读者有错觉,就是日本在1000年前有和我们一样的五言绝句或者七言绝句的两句。我希望读者能够体味到,这不是一个中国的、惯有的东西。所以后来我创造了个三句的,中间加兮字,这样一方面比较委婉,像日文的味道,另一方面,我让第一行跟第三行的最后一个字押韵,这样有点像诗但又和我们不一样。

新京报:做翻译,你是否有自己的一些原则?

林文月:做翻译是没有完美的,总是有不足。可是我觉得谈翻译,最好要知道原文是怎么回事。中文像钢琴,一个字一个音,可以分开的。弹得很好,可以连贯起来。日文像小提琴,是一种弦音的效果。我把文章弄长一点,绕来绕去,是想表现原文给我的感觉。我觉得翻译不单单是告诉读者一个内容,不是他跟她恋爱,所以就结婚了,这么简单。它有很多的过程,怎样的表现,每个人都不同。《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相比,《枕草子》更像小提琴。我自己当然是想把钢琴尽量弹成小提琴,但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啰唆,累赘。做翻译,首先要变成细心的读者,读出他的内容,也很重要的是,读出他的表现方式,他的声音,否则就是你替他讲故事。

谈人生经营“我是害羞的人,但推出去了也很勇敢”

新京报:你有篇文章叫《散文的经营》,那对于人生,你是否有自己的经营?

林文月:其实真的很奇怪,我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后来就变成了真的可以了。我其实是个害羞、胆小的人,但是如果你把我推出去,我也会很勇敢。想想我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做事情很有系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另外,我是个认真、尽责、守时的人,起初在一个文学杂志翻译《源氏物语》,每期都发表,台静农先生很心疼,说你可以偶尔偷懒,缺一两期的,但我想那样可能就会更拖下去。

新京报:很多大陆人觉得台湾人的文章里,会有种特别的心平气和的调调。

林文月:这和大环境有关系,物质生活好了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有心平气和的氛围。台湾几十年前,也同样,到了一个地方就抢成一堆,吵吵闹闹的,很躁。但现在慢慢可以讲话,人文的东西也出来,就使得人更平和,更舒服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于丽丽

相关文章

  • 王隽语:闲来无事话夜白[图文]
    王隽语:闲来无事话夜白[图文]

    赵夜白《文心雕龙》“知音篇”有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句话或许最能传递夜白年纪轻轻便跻身最具潜力青年书画家之列的原因罢。其实,对于夜白的画,出于专业不同使然,我并不能给出太多到位的评价。我心中的夜白印象,并非浮于己之脑际中,亦非溢于其之笔墨间。盖因我通常所能触及的,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命体,一份活生生的生命进程,一个真实的夜白。...

    19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选择书法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图文]
    选择书法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图文]

    谢汉仁作谢汉仁,1973年生,原籍梅州大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顺德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印社社员,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协、省书协主办的专业展览中入展、获奖,并于今年荣获第四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佳作奖。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由广东省文联艺术馆等单位主办的谢汉仁书法作品巡展在广州、梅州、深圳、顺德站巡展。书法...

    2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独家专访:中国画的教与学[图文]
    独家专访:中国画的教与学[图文]

    当代中国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12月14日在北京中国画艺术创作院举行。来自美术界专家学者及中国画艺术创作院画家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围绕当下中国画发展与现状、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中国画笔墨在当下的发展与变异、当下中国画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画艺术创作院院长杜大恺从艺术社会学发展的宏观视野下分析了当前艺术发展的规律,尤其从全球化视野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化发展遇...

    8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雅尼斯·库奈里斯:用艺术表达态度[图文]
    雅尼斯·库奈里斯:用艺术表达态度[图文]

    雅尼斯·库奈里斯采访者:包昕蕴被访者:雅尼斯·库奈里斯记者:请问在中国举办这次展览,对您本人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库奈里斯:对我来讲,这次展览最大的意义是一种交流和对话。作为西方艺术家,我来到中国,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产生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像我在其他地方,比如美国、德国做的展览一样,都是在做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在中国也是一样,而且比较特殊的是我在中国找的一些材料...

    108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镜头亲吻世界:谈邵华泽摄影的特色[图文]
    镜头亲吻世界:谈邵华泽摄影的特色[图文]

    《祝福祖国》,200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夜邵华泽摄于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邵华泽同志是我国新闻宣传战线的一位老领导,他为推进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理论家、评论家、书法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摄影家。邵华泽本行是搞理论宣传的,在逻辑思维领域,他纵横驰骋几十年,得心应手,但对于属于形象思维的摄影则从来没有接触...

    105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伦敦奥运开幕式是一场英国“乡村文化”的成功逆袭!(多图)
    伦敦奥运开幕式是一场英国“乡村文化”的成功逆袭!(多图)

    南部SouthDowns乡村(文章图片为本网配图)中国人看英国乡村,可能注重的只是“田园风情”,而忽略了背后更深层的意义。在英国,则刚好相反,大都市只是上流社会的临时聚集地或定期会晤所……整个英国虽然早以城市为主体,但在英国人的脑海深处,他们的灵魂在乡村。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并不适合自己居住的城市,而是属于自己并不居住的乡村,他们甚至仍然觉...

    200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千难一易画古都老屋[图文]
    千难一易画古都老屋[图文]

    李小可《雪》李小可重“表现”实际上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与内在动力。就是画家为什么而画?“有感而发”,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表现意识在作品中的注入。很多掌握一定绘画技巧与能力的人往往在创作中忽视与淡化了这个艺术创作的本源。他们的创作在已掌握的技法与形式上兜圈子,使其作品趋于程式化,无感受,无个性的一般的状态。所谓重“表现”就是...

    69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许钦松:吞吐大荒,水墨革新[图文]
    许钦松:吞吐大荒,水墨革新[图文]

    ■《浮云随风》■《高原甘露》■新快报记者陈煜堃/文孟祝斌/图4月17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出了许钦松自2000年以来的60多件山水画新作,其中更有十数件8尺整纸以上的巨幅精品。值得一提是,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政协书画室、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

    106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新加坡艺术家洪雪珍作品《TowardsJurong》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坡的艺术家在水墨画中融入了热带色彩,这种“南洋风格”曾被视为当时新加坡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精神的独特财产。而今,水墨画再次受到世界关注,而新加坡的水墨画源流似乎因为时代更迭而逐渐淡去。随着这几年水墨艺术逐渐在国际艺术界受到关注,新加坡的水墨现状却后继无人、情况堪忧。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

    11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解读莫言瑞典之行服饰:细节倾诉中国情怀[图文]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12年诺贝尔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图为莫言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握手致意近日,莫言赴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公开场合共展示四套服饰搭配,其中,既有个人符号浓厚的印满篆体“莫言”的衬衣,也有中国传统服饰中山装,还有符合西方礼仪的燕尾服,秉承其一贯低调稳重个性,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传统完美融合,获得外界一致好评。五...

    9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法大扫除给苍井空消毒后续(图)
    书法大扫除给苍井空消毒后续(图)

    9月7日早,陕西书法院首届书法双年展在西安举行,展厅里用书法笔画构成的书法家简介本报记者王智摄将苍井空、赵本山等人的书法复制后,集中消毒并扫入垃圾桶……9月7日,风格相当传统的“风骨·陕西省书法院首届书法双年展”以行为艺术开幕,引来争议,被指“作秀”。昨日,陕西省书法院正式回应“作秀&rdq...

    75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图文]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图文]

    大学生裸奔事件不久前,某报刊登了题为《中国艺术的低智化倾向》的文章,作者江因风由“望京裸奔哥”事件得出“中国艺术家们非常严重的集体低智化倾向”的结论,读后令笔者油然生出一股愤慨,真是久违了的“妄言”和“无知”——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正是这种&l...

    174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吴昌硕作品《花卉册页》系列8中国书画是中国国学思想的视觉反映,中国国学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书画如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国学思想。而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收藏家要收藏什么?书画家要创作什么?从中国国学思想中都能得到答案。书画收藏成败取决“国学无论对画家,还是收藏家而言,国学对书画收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藏家,如果没有国学思想的指导,不会辨识出有价值的藏品;作为画家,如果没有认...

    9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评论家的幸与不幸[图文]
    艺术评论家的幸与不幸[图文]

    图片资料幸福的艺术家大多是相同的,不幸的艺术家各有各的不幸。而艺术评论家,则试图扮演主宰着艺术家的幸与不幸的角色。吕澎老师认为艺术史应该由他来书写,艺术圈的主题曲应该是《溪山清远》;栗宪庭老先生认为艺术史应该经过长时间的过滤,由后人总结出来,而不是由个别当代人来编写;王林教授觉得艺术应该推动“社会前行、人权进步、思想开放”;朱其先生觉得当代艺术就“恶心&r...

    184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比尔兹利的艺术:维多利亚时代世纪末式风格[图文]
    比尔兹利的艺术:维多利亚时代世纪末式风格[图文]

    比尔兹利的作品比尔兹利的作品变革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很多英国人开始质疑这种快速改变的生活和日益工业化的社会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与工业化资本主义十分合拍的维多利亚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规则自然也受到攻击。在英国19世纪80年代后期,主流派文学艺术维护着这一价值体系和社会规则,针对现状,一些艺术家和作家发起了批评和讽刺它的前卫运动。奥布里·比尔兹利(AubreyBeardsley)...

    189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