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图文]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演演 点击 :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 | 美术科普

潘建博虎丘

“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明·董其昌《画旨》)。由于中国绘画的传统积淀,以及材料与工具的特性,造成了创造主体(画家)自觉的把握运用笔墨时与身外之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表象和具象的,而且是抽象的,是心象的差异。也就是个体精神与宇宙的差异,既认识上的差异,情感上的差异。如何实现统一,达到浑然一体,是当今中国画创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显然,潘建博在中国画笔墨的实践中已经基本扑捉到了其中的规律性语言。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相处的这两年来对他为人与作艺的了解。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 | 美术科普

潘建博云山清秀

建博在中国画表现方面对主观精神的绝对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对于具体物象的表现形态上完全脱离形的束缚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体验,他对中国画已有图式及符号进行单独提炼,努力实现一种主观愿望及精神体验,可以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其精神性是占主导地位的。即建博绘画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我”之精神体现。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绝对性追求的实现,是以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融合作为前提条件,在主观精神支配下而实现浑然一体的。否之“然贵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石涛画语录·尊受章第四》),所以“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大”而化之,只是谓理与己一。其未化者,如人操尺度量物,用之尚不免有差。若至于画者,则已便是尺度,尺度便是己。颜子正在此,若化则便是仲尼。(见《宋元学案》,P541页),这种只有“浑然与物同体”才能使人格的完善得以达成的理念,促成了创造主体以主观意识与自然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主观精神的绝对追求。所以建博在自身的绘画历程中,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揣摩往往与普通画家不同,对于自然物镜的画面感要求一直放在第一位。我们可以在其《古树清影》的作品中体会到这层含义。

而这种绝对追求是需要“理”的主要支撑,也就是说在客观世界与主观意识之间的内心矛盾中所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理”的原则淹没,可以想象由人的灵魂深处指向宇宙意识而迸发的感情必然表现为主观意识,是发自内心深处对生命的一种感悟,而这种感悟就需要以“诚”的心灵状态对待。大乐才会产生大美,大美是与世俗美有区别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德将为汝美”(《道德经》)。德又是通过化育来实现,化的至极理想便是“理于己一”,这里的尺度便是“理”。由此而分析作用之对象,即物之可分析而灿然有系统者,亦皆谓之理。建博在理的实践上应该是做到了这一点。《虎丘写生》脱开了前人影迹,以独特的视角来化“理”,以“诚”的心灵状态来表现。使得画面既有中国传统之共性,又发挥出了独特的个性。而《细泉高引》则在“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这个方面实现了对“神”与“理”的感悟,也可以说“造理入妙”。此幅作品的“意”的表达直接体现出作者的一种主观心智的意向性,又是一种准超验的客观境界(象、境)的叠合,所以它的重要性在于:“意”是感性个体通达绝对的道性的途径,是个体有限性进入超个体的无限性的津梁。我们在画面中不仅体会到中国画的笔墨与章法的意匠营造的巧妙,关键是通过此幅作品中所表达的“悟”的禅机来体会中国艺术除了是把握被表现对象由外而内的一种单方面精神要求以外,更重要的是强调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的一种内在主观精神体验。即人的心灵及修养与世界万象浑然一体而到达“真”的境界。在求“真”的过程中,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得到淋漓体现。我想这也许就是建博对于中国画的一贯追求。

“观物者莫先穷理,理有在者,可以尽察,不必求于形似之间也。”——董逌《广川画跋》。即对于中国画家来说,就是要了解物之常理并把自己同遍布于自然中的精神活力及其生命运动一致起来,并能自觉的把握运用,不把反映可见之物的外形作为目的,而是从对可见之物存在的外在认识到心灵的感知而达到尽兴。《海岱风骨》似乎是建博在此理想状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契合之道。我们在这幅作品中能够体会到情与景,物与我的相互交融靠完全的主观意识并不能达到,即在画面图式上,具体笔墨的表现上必须遵循“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抓住其中内在的本质与规律才能实现“可谓得其情而尽其兴矣”,建博可以在此基础上化静为动,传实为虚,一切无不有生气荡乎其间,一切死物僵态均与艺术绝缘,从而实现真正的“坐忘”与“物化”的终极理想。而实现这一终极理想的具体途径,是创造主体对自然万物规律性的把握及对符号载体在表现时,有意识的、主观性的总结,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摹的目的,是追求表现超出形象之外事物的精神状态或内在特质,它既源自对象自身的丰富性,又依赖于主体的心灵境界,并依靠两者的充分交融而得以生成。是由感物、应心直到传达创作全过程完成后所达到的审美境界。在山水画的创作中,首先是画家通过饱游跃看、现场写生等手段,在大自然中积累了丰富的印象和感受并且与自我之心灵达到和谐统一,即吾人所谓“蒙养”。由此而产生了创作上的冲动,于是对所得的印象和感受在头脑中加以去粗取精、剔伪存真的艺术概括和提炼。整个的创作过程,既是对审美客体的本质美的把握与发掘,也是创造本体思想感情和创作心态的显示和升华,而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收到的效果是“情缘景而发,景以情而活”,并借助富有感情色彩的、有意识性的艺术语言,笔触的气势节奏,水墨的滋润酣畅,物象的俯仰开合,时空的虚实动静等,予以生动而充分的表现,结构出形与神、情与理、物与我高度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使欣赏者感受到无论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及构成这些形象表现因素的外在形式,还是创造主体所表达的内在精神,无不充满了勃郁的生机和盎然的诗意。

笔墨的精神性与具体形态是不断演化、不断扩大、不断积淀的,在每个具体笔墨形态之上都有其精神性作为主导和本源。依附于造型是笔墨具体形态出现的根本,服务于造型是笔墨具体形态的本源。超越造型,构造自我的图式才是根本目的。对于这种笔墨精神的追求,建博在正式成为李可染弟子王振中先生的入室弟子后,深挖笔墨表现的多重性,对于可染先生的笔墨积淀有了新的认识。《拟可染先生笔法关中胜景香山寺》的表现就直接体现出建博对于中国画发展脉络的重视与传承。

这表明建博在对于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性表现与万物形态的具体表现是在有意识的绘画理念指引下,努力追求统一、同一。在对自然万象的深入了解及对其规律性的把握总结后,以主观意识为先导,生成符合传统精神及审美情趣的独特笔墨形态,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基本原则不断发展。

所以说中国绘画的生成环境与特性决定了中国绘画在笔墨具体形态作为精神符号载体的同时,因创造主体的不同而产生千变万化的外在形式。因此,中国绘画中强调一种精神性的品评标准,或者说精神性的、有意识性的绘画理念是中国画笔墨具体形态出现的内在根源与发展方向。愿建博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中国画发展的道路上实现自我,继续用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完善自我。

(笔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秘书长)

相关文章

  •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资料图)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国人认识毕加索的百年演变毕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鲁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们有幸跟毕加索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在江西农村,我知道世...

    27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涂鸦艺术的流行是偶然也是必然[图文]
    涂鸦艺术的流行是偶然也是必然[图文]

    校园涂鸦近日涂鸦艺术在各大校园创新、漫延,甚至向世人发出一种声音:涂鸦也是一种艺术!据说各大校园涂鸦的起因是,因为两位同学在校园合影,其背景是三得利沁柠水部分海报。第二天他走过拍照的地方,发现海报上被涂成复仇者联盟的形象。于是他拿来自己前一晚的合影VS涂鸦海报,并传到社交网站上。没多久又有大学生在自己的校园里发现了,被涂鸦成柠檬家族并带有会话的三得利沁柠水海报。一下子各大校园以及社区出现了涂...

    17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书画修复非容易事:最复杂的当属分离画心[图文]
    书画修复非容易事:最复杂的当属分离画心[图文]

    油画作品《蓝衣女站像》修复效果对比,左为修复前,右为修复后。一场特殊的藏品修复展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在展览现场,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央美院的馆藏精品,还能同时看到这些作品被专业人员修复的详细分解过程。有意思的是,不少民间书画收藏者特地赶到这里,请修复师们开个“药方”,让自家珍藏的宝贝也获得“重生”。修复师周末忙赶场王少陵的油画《揽镜》...

    11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公共艺术更需要艺术家善于随机应变[图文]
    公共艺术更需要艺术家善于随机应变[图文]

    上海大黄鸭◆林明杰记得有一次在欧洲接连周游了两、三个大型的新潮艺术盛会,然后走在马路上见到垃圾堆都觉得是装置艺术。上海街头刚刚竖起的一件用无数“小黄鸭”沾覆的大型雕塑“大鸭梨”,被路人剥得光了下半身。这样的“非礼”事件,被方翔先生看成了“行为艺术”,大概也是因为他在艺术圈呆得时间多了些造成的。...

    5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陈鹏举:澄江静如练[图文]
    陈鹏举:澄江静如练[图文]

    何骏书法何骏先生生于1925年,字子逸、逸盦。1947年,22岁的他,就名列当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年鉴》,成为有影响的青年书法才俊。辞书对他的评语是:“擅长书法。从永嘉马公愚氏游,书法酷似马氏”。马公愚,现代金石书法大家,精四体书,笔力浑厚,气息醇雅。何骏和马公愚是同乡,都是浙江温州永嘉楠溪江边人。他俩的家乡是中国文化紧要的地方,中国最早的山水诗就出现在那里,是南朝大诗...

    6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戴志康:斯人好古,返本求新[图文]
    戴志康:斯人好古,返本求新[图文]

    戴志康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喜玛拉雅美术馆创始人,收藏精品书画数十件。本版图片高剑平一身飘逸中装的戴志康曾创办了证大当代艺术馆,然而颇有意味的是,他的收藏与市场上热闹的中国当代艺术却并无关系。2005年,中国当代艺术正如日中天。戴志康出资赞助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首次展览“处女花园”,并于同年创建了证大当代艺术馆。在威尼斯期间,对于展出的各种各样的当代艺术,却没有一样...

    16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99艺术网:您2006年之后的作品,我看到您有一个概括:复仇与存在。“复仇”指向自己以前的作品,“存在”是对新的问题的关注,如果说“复仇”的话,怎样来解释这个针对性?隋建国:也不是说“复仇”,就是说我每一次选择一种方法的时候,总会丢掉一些东西,然后我会慢慢寻找机会把丢掉的东西找回来,但找回来...

    156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所认识的远宜居士——劲松[图文]
    我所认识的远宜居士——劲松[图文]

    多才最是照秋客、性傲形无笃少登。花鸟拈手得、山水性能来。工笔如流水,写意赛鬼才,这便是“远宜居士——王劲松”。长寄情与山水,痴迷于丹青,出手洒脱,意境自谐,大有观月如钩,自锁清秋之韵味,自喻:无法、无派,师法自然,以胸中之壑写鬼斧神工。其作品却让人驻足忘返,叹为观止。我与劲松认于北京,观画如老友,认人似故交亦师亦友,观其画慕其才也!其人活得简单、...

    13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晓:从文物中寻找中国教育脉络[图文]
    刘晓:从文物中寻找中国教育脉络[图文]

    这些年,刘晓弘扬和传播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责任感愈加强烈。1917年任命傅增湘为教育总长的任命状。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招生布告。刻着朱子家训的古代门窗,古代状元考试的试卷,绘着古代学生向先生行礼情景的瓷器,古代官学、私学使用的学规、戒尺、课本,学生的作业、课外教辅,古代的学生装,刻有朱夫子白鹿洞书院规条的牌匾……当这些教育文物邂逅曲阜状元文化博物馆馆长刘晓,犹如千...

    119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朱敏:学画感想[图文]
    朱敏:学画感想[图文]

    山水画《山涧》读山水诗对画很有益处。古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声诗”。一幅好画诗情和画意两者不可分。诗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作画也如此。绘画的“有我”之境,是指艺术品中突出地体现作者的个性和意趣,把对客观的感受高度地融于主观中,使所画主观成分多,对作品的形象塑造,多半是意象或抽象。绘画的...

    98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图片资料“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的顽皮之举,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不过,您别误会,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涂鸦”并非上述的“乱涂乱画”,而是舶来品。城市涂鸦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这是纽约最穷的街区,当时这个区域的年轻人喜欢在墙上涂画各自帮派的...

    6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宋体文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宋体文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宋体文的工笔花鸟画与宋体文的认识缘于一次少儿书画赛,交谈中得知:自幼喜好画画的他不仅是美术专业的“科班”出身,并且从事国画创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因为在画画之余主要从事青少年艺术教育工作,所以如今是扬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的理事。当下与他约定改日到他的工作室去看他的画作。在一个春雨淅淅沥沥的上午,我如约来到了宋体文的工作室。当我走进他那个位于5楼的、面积不小的工作室时,我看到...

    196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安素轩石刻》中的苏轼《功甫帖》拓本(左)、《功甫帖》钩摹本(右)(作者:书法一瞬君,文章来源:书法一瞬斋新浪博客)今天(21日)《新民晚报》载,中国商人5037万所拍苏轼《功甫帖》被证系伪作。说的是,在前不久纽约拍卖会上拍下来的那副苏轼墨迹,在经过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专家研究后发现,是伪作。这几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即将面世,不过,仅从新闻报道和目前我掌握的图片质量看。我以为专家拿《安素轩石刻...

    104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书画大家称造假者太猖狂:现在政府打假太手软了[图文]
    书画大家称造假者太猖狂:现在政府打假太手软了[图文]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之光被视为当代国画界承前启后的中国人物画大师。他曾师从高剑父、徐悲鸿、叶浅予、李健等书画名家,在注重师承的基础上不断求变创新,将中国书法及没骨水墨技巧与西洋光色造型之长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杨式画法”,实现了对既往人物画笔墨体系的超越。已至耄耋之年的杨之光,在跟记者的交流中,谈得最多的是教育,他说:“我真正的贡献在教育,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感超...

    192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江舟专访:解读“生命”与“墨语”[图文]
    张江舟专访:解读“生命”与“墨语”[图文]

    《殇·戊子记忆之五》180×192cm2009年4月17日是“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北京巡展的最后一天,上午10时,张江周老师来到中国美术馆,在展厅现场为观众深入介绍了他的作品。关于展览主题“殇”张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展览的主题,他说,“生命&m...

    81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