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笔迹分析可以成为有效的书画鉴定方式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小喆 点击 :

无论是到拍卖会上举拍,还是到书画市场买书画,藏家都会遇上书画辨别真伪的问题。尤其是当今造假仿造技术不断改进,一些所谓高仿品亦能蒙骗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对于普通藏家,甚至是对收藏与艺术品深有兴趣的入门者,害怕买到假字画是普遍心态。假字画给藏家带来严重损失,也极大地干扰并伤害艺术市场。

艺术品的鉴别有很多种方式,既有专家学者鉴定,也有艺术家本人与后人的甄辨。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一些科学仪器也能应用到艺术品鉴定上。然而仿造品为了蒙混过关,造假技术也是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在仿造品造假技术不断改进、真假难辨的局面下,从事文字学、书法、笔迹学研究多年的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字学会会员方孝坤认为,笔迹鉴定会是一种有效的鉴定方式。

应用科学仪器的笔迹鉴定能消除书画鉴定主观上的不良因素

方孝坤从事文字学、书法、笔迹学、文化产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据他介绍,笔迹鉴定其实是笔迹分析的应用之一,而笔迹分析又属于笔迹学。

所谓笔迹学,是以书写痕迹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通过对个体笔迹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书写样本的本质和书写者个性、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门交叉学科。

笔迹学在国外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当代笔迹学研究还比较薄弱,笔迹学还没有发展成一个学科,缺乏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深入研究,通过笔迹分析来研究书法更是少见。

不过笔迹分析在国内现在多用于刑事案件的侦察方面,有很多破案方面的成功案例。方孝坤认为笔迹分析可以应用于书画作品的真假辨认,基于在刑事侦察方面的成功,笔迹分析在辨伪方面将会带来卓有成效的突破。相对于其他的鉴定方法,笔迹分析相对更加客观。

“笔迹鉴定靠谱不靠谱,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笔迹鉴定的方法带有科学性,应用科学仪器。从科学客观的角度来说,笔迹鉴定可能比传统的书画鉴定还要可靠,我们传统的书画鉴定,依靠的是经验式判断。经验式判断依靠的是鉴定家积累的学识与经验,万一所鉴定的书画是鉴定者未曾见过的,或者鉴定者不小心看走眼了,鉴定的结果就不那么可靠。”

方孝坤说,笔迹鉴定能消除主观上的不良因素:“比如说我们笔迹分析,在技术上可以运用热敏仪去分析纸张,是不是符合所说的年代。因为不同纸张的构成不同,宋代的纸张和如今的纸张在热敏仪里所测量的数据就不同。用墨也是一样的,墨水的构成也不同。这些肉眼难以分辨的因素,在仪器面前很容易就能辨别真假。”

仪器也可以应用在用笔的速度和力度的检测之上。可以用仪器检测出字在书写时的力度,有力的笔画在纸上留下的厚度并不一样。压力小的比较薄,用力大的笔画在纸上留下的痕迹会很深。有时将字帖翻过背面,肉眼看可以背面留下的痕迹有多深。用仪器测出某一件作品力度和速度的数据,将其与艺术家其他的作品比较,便可以得出结果。

在笔迹学上,创作者的作品都应该表现出“同一性”

近年来一些中国历书法名家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拍出天价,但很快陷入作品真假的争论之中。方孝坤认为如果运用对这些作品进行笔迹分析,对真假讨论会有很大的推动,甚至能提供有力的证据。

比如在书坛和拍卖行曾引起极大轰动效应的黄庭坚天价作品《砥柱铭》真伪问题的大讨论,运用笔迹分析能够得出一些可疑之处。

方孝坤表示,可以对《砥柱铭》的纸张材料、用笔速度和力度、结构笔划的比较、书写习惯等方面去进行分析。纸张材料的分析可以通过高倍立体显微镜、高光谱成像仪、视频荧光仪等仪器确定书写时间,如果与黄庭坚其他作品结果相异,极有可能是后人所伪。“通过仪器可以测出《砥柱铭》的书写速度和力度,得出一个参照值,然后再跟黄庭坚的其他确认真迹作品比较,也可看出异同,从而确定真伪。”

方孝坤认为,书写习惯的分析是非常具有信服力的,“一般人来说,书写的形式、结构都有可能伪造,但是书写习惯很难改变。伪造者在伪造时大部分精力都倾注于如何做得像,但是无意中会将自己的书写习惯带进去”。在这件《砥柱铭》中,“祝”、“礼”二字的“示”部写成“衣”部,方孝坤说,“一个人在遣词造句会形成一定的习惯,在书写字词时,也会形成习惯选择。黄庭坚在其他作品中书写‘礻’旁时从未有错,唯独这件作品出了意外,这显然是一个大的疑点。”

在笔迹学上来说,创作者的作品都应该表现出一种“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既包括创作者的遣词用句,也包括书写习惯等方面。艺术家的艺术生涯里会有一些变化,在艺术创作上方法、观念的改变,艺术家的创作因此也会呈现出不同面貌。这种改变,是不是意味着不具备同一性?

方孝坤回应说,从艺术家的一生创作阶段不同,但是在相同阶段内依然具有同一性。如果一件作品上的特征,可以在其他作品上发现,那么也符合同一性。假如这个特征在其所有时期的作品都没有,那么极有可能是伪造的,“只要在作品里发现一点疑点,就可以怀疑是伪造品。”

笔迹分析能挖掘书家的状态及深层心理

方孝坤认为,如果将笔迹分析应用于书法研究上,会给书法研究带来很多新的思路。笔迹分析能扩展书法的研究范围,因为传统书法研究,研究的是书法作品,也就是书写的对象——汉字及其意义和书写的结果。而笔迹分析方法是要还原书写的过程,挖掘书写者的状态及其深层心理、生理等,这比传统的书法研究范围要大,也更加深入。笔迹分析不但有助于书法研究,也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

从书法里看出书家追求的艺术风貌和精神风格这是书法研究上早已证实的,能看出精神状态与身体状况是否可行?方孝坤举例说,弘一法师在临终前所写的“悲欣交集”,就能从字中看出书写者体力不济。“这里面的‘交’字,上下两部分隔得太开。在这个字里,你能感觉到弘一大师写完上部分之后,那种辛苦的状态,好像要喘两口气,再接下去写。这样字就会有隔断。”

从书法看书写者身体精神状态的说法,在书法史上以前就有。方孝坤说:“傅山的大儿子擅长书法,并一直学习他的书体,几可乱真。一天他的大儿子故意将自己所写的一幅字放在桌上,傅山看到后,十分震惊。他震惊不是说忘记了自己什么时候写过这幅字,而是从这书法中看见书写者精神不济行将末路。不到两个月他儿子就死了,此时终得验证。”

相关文章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五探 从齐派山水看白石内心[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五探 从齐派山水看白石内心[图文]

    图1说到齐白石的绘画,为人们熟知的大都是他的花鸟画,如荷花、菊花、虾、青蛙等等花鸟草虫类。在齐白石的绘画中实际存在着大量的山水作品,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实际却没得到应有的声誉和学术上的肯定。说到齐白石画的创造性其实应该首当说在山水画上。相对山水画而言,他的花鸟画除了创造性远不及他的山水画外,也更不如山水画更能表达他的心志。也就是说,在这种心志的表达中才真正的体现了齐白石在绘画中的创造力。这里...

    83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一切来得太快了,但艺术永久的价值一直存在
    一切来得太快了,但艺术永久的价值一直存在

    1945年,新婚的苏立文夫妇在成都。世纪之末,正当西方艺术似乎被成功地吸收、传统艺术再生的时候,从西方舶来了一个关于艺术自身性质的全新问题……这将导致对自1900年以来的全部舶来品的质疑。一切都来得太快了,以致无法谈论这些艺术本质和目的的新观念将植根中国有多深,或者会多持久,但它们肯定将变成一种不稳定的力量。苏立文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间,西方...

    16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最近成为了微博上关于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讨论的一个中心,起因就是在该奖项结果公布以后他连续发表了两篇相对言辞激烈的个人看法,正是这两篇几百字的短评成为了风暴之眼,让关于侯登科奖的议论愈演愈烈。吴家林吴家林是一位深居云南的纪实摄影师,他的《云南山里人》、《吴家林中国边陲》等作品集曾经获得过很高的国际声誉,他与马克·吕布的一段友情也让他的摄影生涯添上很多神秘色彩。作为一名传统...

    170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王玉平:没有比画画更好玩的事[图文]
    王玉平:没有比画画更好玩的事[图文]

    王玉平曾说:“我画画是由我生活的态度决定的”,而影响他生活态度的并非某位艺术家,而是张中行、汪曾祺两位作家。“我画画是为了好玩,如果有一天我找着一个比画画还好玩的事儿,那我就不干这个了。”但现在,他还没找到一件比画画更好玩的事!我问王玉平如果不画画你会干什么?他绕过这个问题,给我讲了个他曾经做的梦:“有一天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进了监狱,我...

    4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中军: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图文]
    王中军: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图文]

    王中军采访、撰文/吕世威内地创业板第一股华谊兄弟董事长,“娱乐教父”王中军在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中,最近又多了一条,他说:“我的绘画不是打酱油的,请叫我艺术家。”请叫我“艺术家”冬天的北京,元空间。祝贺的花篮、热闹的捧场者,来访宾客签字留念,这和任何一场画展的开幕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留心一下门口的海报上,这些朋友的签名,可...

    17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雕塑家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雕塑家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小眯嘻系列·哇顾飚,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63年生于江苏无锡,一位从传统中来要到未来中去的崇尚跨界创作实践的艺术家。1980年入行,三年后,被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先生选为徒弟。1987年赴镇江师专美术系学习。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积极参加工艺美术行业大小会展,基本拿全工艺美术行业大小展会奖项,被戏称为三等奖专业户。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侧重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在城...

    109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谈论中亚,倾听那阵细微的风声[图文]
    谈论中亚,倾听那阵细微的风声[图文]

    一块代表着中亚的地毯摊在地上,众人聚集在一起,分享彼此对于新疆的关切。半年前,艺术家刘小东来到新疆和田,通过他独特的现场绘画方式,以四幅油画记录下当地人的生活面貌。在策展人侯瀚如和欧宁的操作下,作家、摄影家、历史学家等各路人马纷纷参与其中,对当地生活、文化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呈现。我们说新疆如何不同,可是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和世界上其他人相同的东西:他们的希望,他们的快乐。—&mdas...

    149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图文]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图文]

    蒙娜丽莎意15万人联名要求法归还《蒙娜丽莎》历史上,这幅蒙娜丽莎曾经在1911年被一名意大利人偷出了卢浮宫,两年后这名小偷被捕并判刑,画作重新回到卢浮宫。这可能是达芬奇1516年将《蒙娜丽莎》带出意大利后,这幅画作在意大利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虽然它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躲在这名偷窃者的地下室里。当时对于是否要归还画作,意大利议会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最后结果是,《蒙娜丽莎...

    167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让每个字都有生命力[图文]
    让每个字都有生命力[图文]

    王向东书法不断有人向我说起王向东先生,说起他的为人,他的字。说他人好字也好。我见到他是在一个夏末秋初的时节。经朋友介绍,一个敦厚、和善、面堆笑容的中年人站到了我面前。他先拿出一本他著作的钢笔字速成教材和一本他的书法作品集,然后从一个蓝色布兜里掏出一叠楷书、行书新作。顿时,我的室内散发出一阵淡淡的墨香。观向东先生的字,对我来说可谓是美的享受。他的字横看顺心竖瞅顺眼,该有的全有,不扭捏,不做作...

    15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文]

    冯骥才72岁,“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全国政协常委。2004年成立“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新京报: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大关注。冯骥才:我觉得如果把这个文艺座谈会放在当代文艺发展史上来看,它带有里程碑的性质,因为它是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个全新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谈论文艺最根本的问题。新京报:在你看来,这次座谈会为...

    18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庞薰琹:与世界同行的东方巨匠[图文]
    庞薰琹:与世界同行的东方巨匠[图文]

    庞薰琹庞薰琹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分量极重的人物。他发起和组织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美术社团——决澜社;他的艺术实践开启了中国艺术的现代之门,使20世纪的中国开始与世界同行;他创造了中国画中西结合的形态,表现了民族化的情感与形式;他一生研究学习传统装饰艺术,开拓工艺美术教育,这都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由中国民生银行、炎黄艺术馆主办的“中国现代...

    190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图文]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图文]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十五年前,吴冠中先生的一篇文章《笔墨等于零》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画笔墨的持久争论。近日,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军者之一的黄一瀚先生称:中国画笔墨中处于核心概念的线条,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穷尽其样式;而墨块,尤其是人物画中的泼墨则是一块尚未深入开垦的“处女地”,正可为当代水墨发展留下一个突破口。果真如此吗?且看业界专家们的深入辨析。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局部...

    4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从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从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又在网上掀起热潮,网友纷纷被其独特的创意吸引,关注起这种始于汉代的发型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前有康熙亲笔“朕知道了”胶带,后有“坠马髻颈枕”,原本被动等待参观和了解的历史文物得到了新的生命力。自从有了社交网络,人们更喜欢以调侃的方式看待事物。台北故宫博物院抓住年轻人...

    47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画家贺成探索古代人物和仕女画[图文]
    画家贺成探索古代人物和仕女画[图文]

    贺成《贵妃醉酒》任愚颖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贺成一直在古代人物和仕女画方面做着刻苦的努力和执着的探索。他以唐诗宋词为内容,创作出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人物画作品。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贺成的古代人物和仕女画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线条酣畅,墨飞色舞,美而不媚,艳而不俗,如《唐人马球图》《剪春图》《共剪西窗》《晨曲》《晓妆》《贵妃醉酒》等等。他的老师,远在天津大学的王学仲,看了他的这些画...

    4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在接受采访。本报记者任峰涛摄“国家队”的加盟是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一大亮点。作为本届博览会的总策划,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艺博会的更多亮点都将在策划者预料之外,艺博会效力将在展览期间和展览后持续发生。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分家记者:作为总策划,策展背景是什么?杨晓阳: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艺术和产业和社会的对接,也有各种博览会举行...

    4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