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林散之:介于书生草圣之间的艺术家[图文]

时间 : 03-25 投稿人 : 朦朦 点击 :

林散之是20世纪后50年中国书坛最重要的书家之一,有关他的作品集、传记和艺谈类书籍已出版了不下几十种,林散之研究,也逐渐成为书坛的一个热门。林散之是从民国过来的那辈人,许多材料由于人为或非人为的原因湮没在历史风尘中,这就需要研究者花功夫搜寻发现线索。新近出版的《林散之年谱》算得上一部材料翔实可信度高的林谱。

传统的人物研究,往往是从做人物年表或年谱开始。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上不是单纯的搜集资料,还包括对资料的选择考证排比。有人认为做年谱只要有足够的耐性就可以,殊不知面对众多资料,最能考验作者的眼光见识和能力。

林散之:介于书生草圣之间的艺术家 | 美术理论林散之书于1980年的草书横幅

林散之是20世纪后50年中国书坛最重要的书家之一,有关他的作品集、传记和艺谈类书籍已出版了不下几十种,林散之研究,也逐渐成为书坛的一个热门。就笔者过目的相关撰述,牵涉到林散之艺术经历的某些关键点仍有发掘的余地。林散之是从民国过来的那辈人,许多材料由于人为或非人为的原因湮没在历史风尘中,这就需要研究者花功夫搜寻发现线索。早前,就听说林散之故交邵子退之孙邵川正在做《林散之年谱》,作为林散之爱好者,非常期待有一本出处详实的林谱,清楚地交待林散之每个阶段的情况。最近,《林散之年谱》正式出版,等待了那么长时间,终于看到了一部材料翔实可信度高的林谱。

邵川的《林散之年谱》引征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林散之写给邵子退的书信。林散之与邵子退是从小到老的朋友,保持了数十年的友谊,邵子退是林散之生平最重要的友人,这些材料内容丰富,出自传主之手,又是首次公布,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其次,广泛采集与林散之有交集的当事人的口述。再次,不遗余力搜求公私收藏的林散之佚文佚诗及相关的材料,使得建立在丰厚材料基础上的林谱,在传达林散之及其事迹上,不光可信度高,而且还有还原精确的特点。以往林散之从师黄宾虹的文献只是摘录性的呈现,这次,邵川将浙博所藏的林散之致黄宾虹手札提出,透露了林散之从学宾虹的一些真实现实状况,除了进修艺术,还别有怀抱,如出版山水画谱、希望通过宾虹的推荐获得艺术专业职位等等。1923年和1924年林散之已经在《神州吉光集》第五期、第七期发表书画作品及润例小传。其间还着手编纂《山水类编》,迟至1929年才由同乡前辈张栗庵之介,林散之得以向黄宾虹请教。1930年林散之赴上海,追随黄宾虹将近ㄧ年。林散之当年的情形,很像现在的“北漂”艺术家,希望在大上海有所成就,但除了能够得到宾虹的具体指导外,其他的期待收获有限。邵川在林谱中收录的林散之在新国建立前后与黄宾虹的通信,对于考察1930年代至1950年林散之的艺术与生活,提供了新的研究背景,这些文献的析出,加上已知的其他信息,为我们勾勒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书生”林散之,面对现实生活和艺术理想的另一面。

1970年代是林散之研究的一个重点。林散之早有名声,但在高手如林的江苏艺坛,表现并不突出。1972年是个分水岭,此后林散之的情况完全不同,成为江苏艺术界的一块牌子。这中间的转捩,源于中日恢复邦交后,北京《人民中国》杂志组织的那次书法外宣推广活动。是谁最先推荐了林散之?目前流传的说法有多个版本,邵川通过对原始材料和当事人的实录文字附梳理,基本廓清了事实。其中的关键人物有《人民中国》杂志编辑韩瀚、《新华日报》社编辑田原及江苏国画院的亚明。参与那期“中国现代书法作品选”评定的有郭沫若、赵朴初、启功、顿立夫等人,由于这些名流的共同好评,林散之一下子腾声艺林,也引来后来老干部群体和全国范围内书法爱好者的追捧。整个1970年代林散之备受关注,1973年应外事机关之邀,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写字。同年,日本书道访华团来华,指名要见林散之。日后日本书道访华团到中国,林散之是日本书家必见的人物。也由于一艺之成,晚年的林散之受到极大的礼遇,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邵川在林谱中引用林散之写给邵子退的信,带有实录性质。其中与名流过往的内容,记录了林散之与当今名流周旋的点滴,既是掌故,又是史料,从中也可看到士林对林散之的尊崇。比如“余今年以来,血压偏高,头目昏晕,而求字者仍是纷纷不绝,真无可奈何。于五月间即乘机至北一游,借作避债。在京由亚明等人介绍,京中首长数人联络旅宿小车等事。我是住在民族饭店,每天八元,我真有点害怕,这次玩一趟,用了三百多元,虽是报销,于心不忍。所以赶快回来。”“余这次见到赵朴初、启功、军政界政委以上数人,都是书画迷,每天出车,都是他们派小车来,真是热情。”“赵老记忆力很强,当吴作人面,将我的诗能背诵二十多首。”(1975年9月5日林散之致邵子退)1970年代中至1980年代初,书画界流行书画家的“三白”,所谓的“三白”就是“白吃白住白画或白写”。林散之给友人的书信印证了这种说法,不过能够享受“三白”者,都是当代的大名家。

1978年新华社记者古平撰文首次对国内报导林散之。已有盛名的林散之当时对古平非常冷淡,认为她以采访为名要字。当他看到古平写的文章,马上转变态度。日后古平差不多成了林散之的专用记者。还介绍古平去乌江采访邵子退,了解林散之中早期的情况。邵川引用林散之给邵子退书信:“古平文学优秀,现任新华社记者,你可同他尽心谈谈,不要自高了。”话讲得直率没有遮掩,颇能反映林散之的性格,也看出林散之在与人交往中的态度,看重对象的才华,艺术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林散之一生的交游不算广泛。早期结交的对象主要是乡贤,其中以黄宾虹对林散之影响最大。林散之和文化艺术界名流的较多交往,则在中晚期,如傅雷、胡小石、高二适、程小青、朱剑芒、范烟桥、周瘦鹃、余彤甫、唐圭璋、柴德赓、李进、费新我、蔡易庵、孙龙父等人。林散之和他们的交往,大都以传统的方式留下了诗词唱和。邵川利用这些材料,加上文本内容,对其中一些人物的订交时间重新作了考订,如林散之与高二适订交,《江上诗存》记为“1962年”,《林散之》一书记载是“1963年”,通过核对林散之写给高二适的诗稿,发现失误出在释读上。当年林散之把“一九六六年”中第二个“六”用重复号来表达,导致后人释读上的误识。另一个证据是诗中有“七十见先生”句,1966年林散之恰好69岁,与诗中所说对应。纠正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高林订交时间上的误会。

林谱中对林散之早期游记文字的钩沉、林散之之名来历及起用时间、旅沪居住地点、《江上诗存》的印行过程及版本等情况的考察屡见亮点,这些细节在林散之整体研究中不算太重要,但掌握这些情况,仍然有助于我们对林散之平生艺术经历的解读。

在阅读林谱时,笔者觉得在材料的呈现上,还有努力的空间。例如江苏省委书记彭冲是林散之的伯乐,1962年彭冲亲自顾问林散之进国画院事。据亚明的回忆:彭冲曾找到亚明,说:看是不是进画院长?亚明说他是个县长。彭答:啊,县长照当,画家照做的,到你这儿。据林谱记载直至1966年林散之还被选为江浦的副县长。林散之担任江浦副县长从1950年初一直延续到60年代,这种特殊情况应该和江苏省有关领导的关照有关。但目前这部分材料处于遮蔽的状态,致使我们讨论林散之时,只能游离于特殊政治的生态之外。

师承关系一项,林散之与黄宾虹现存最晚的材料是1950年,为林散之写给宾翁的信。1955年黄宾虹去世,其间没有林散之与宾翁互动的信息,这些缺项是材料被毁还是期间中断了?这是林黄关系中值得留意问题。传承方面,王冬龄是林散之门下的优秀弟子。这位现在以现场巨幅书写闻名的书法家,当年考入浙美书法专业,据说曾得到林散之帮助,林曾亲笔致函陆维钊沙孟海。邵川采纳了大量的当事人口述,却未见林谱对王冬龄的采访,多少让人有点缺憾。

林散之和胡小石、高二适、萧娴享有“金陵四老”之誉,林散之和萧娴是“金陵四老”中仅存的经历过文革后书法热的“二老”,但林谱中独少林散之与萧娴的交往记录,是材料本来就缺乏还是为年谱作者所忽略了?

听说邵川已在着手《林散之年谱》的增补修订工作。作为读者,期待林谱日后的增订版,把档案也纳入年谱的范围,相信随着文献搜求视野的拓展,我们对于林散之的透视及其人物关系的认识会有新的飞跃。

相关文章

  • 邮票收藏市场火热 摇一摇个性邮票受追捧[图文]
    邮票收藏市场火热 摇一摇个性邮票受追捧[图文]

    来源:中国地产网自1840年世界上首枚邮票在英国诞生以来,到现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发行近百万种。其中1980版的猴票翻了15万倍的价格,大版票市场估值高达上百万元。在众多的收藏品中,邮票以其精巧的外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巨大的升值空间成为大众收藏视线中的焦点,受到了许多收藏者的青睐。收藏邮票,不仅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能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日前由摇一摇工作室设计,北...

    51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从艺术市场角度看,谁是下一个何家英?[图文]
    从艺术市场角度看,谁是下一个何家英?[图文]

    高云上拍作品之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入选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大展前不久,有人发来一张拍卖公司的图录图片给我,是一幅即将上拍的高云的人物画,还是他参展出版过多次的代表作,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的印象中,高云以前是不关注市场的,他的人物画市场几乎就见不着。今天他居然也“入市”了,他的市场表现会如何?藏家对他的兴趣会有多大?高云上拍作品之二《伊人》90X90cm 收录《高云画集》并多次参展出版...

    109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画家王丹丹(组图)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画家王丹丹(组图)

    【艺术简历】王丹丹,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吉林省女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平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曾担任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艺术研究院壁画项目主课教师,多年从事佛道人物画研究与传统中国画教学。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18年参加“丝路明珠,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摹写与推广”。(恭王府)2019年中国国家艺术基金“北疆新象...

    42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以书法篆刻的角度再读刘海粟[图文]
    以书法篆刻的角度再读刘海粟[图文]

    在公众的印象中,刘海粟是画家,他贯通中西、“十上黄山”,还是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专的创立人之一,甚至在无意之中成为很多人对中国画最初印象;而“新文化运动的拓荒者”、“近代美术教育奠基人”的评价是对他一生成就的肯定。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近日推出“文字证源——刘海粟书法研究展”和“印说海粟——刘海粟用印研究展”两个馆藏研究展,从书法篆刻的角度研究和解读刘海粟。从中也可以体会到海粟先生晚年何以进入金石...

    63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品租赁谁怕谁跑了:前景雾里看花[图文]
    艺术品租赁谁怕谁跑了:前景雾里看花[图文]

    观众在美术馆参观西班牙画家水粉作品。早在2006年,北京、上海开始兴起艺术银行,主营业务就是艺术品租赁。这个起初就被业内人士“猛烈”讨论的话题,始终没有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然而近日,在苏州举办大型画展的半兮艺术三年前成交的一单大型书画租赁刚刚续约,让这个跨越十年的老话题,再次被提起。艺术品租赁到底有没有前景?还是依然“只是看上去很美”。第一单项目成交被称“奇葩”“我们之前做的一单书画租...

    51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从东方的视角看波兰当代艺术[图文]
    从东方的视角看波兰当代艺术[图文]

    展出作品:莫妮卡•扎瓦兹卡 黑面包张 帆波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度,一个在历史上曾几度在世界的版图上消失,而又重新出现的国家。这里曾诞生了享誉全球的音乐家肖邦,他用他的音乐才华让世人认识了这个民族的艺术天赋。2015年,一个不为人所熟悉的波兰,将他的当代艺术带到了中国,为中国观众呈现了波兰民族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此次名为“生活状态:全球环境中的波兰当代艺术”展览由中国美术馆、波兰罗...

    43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题跋 能否证明真身[图文]
    题跋 能否证明真身[图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仙山楼阁图》,据其画作处“仇英实甫制”与题跋处“嘉靖庚戌(1550)春二月既望五湖陆师道书”两行款书,可以断定,画中山光乃明人仇英手笔,诗堂小楷《仙山赋》为陆师道所题。经江兆申鉴定,图中画与字俱为真迹。对此,有人质疑,理由是:清人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记画题跋《仙山赋》的落款为“嘉靖二十七年(1548)冬十月廿又一日陆师道书小楷书图额”,这与馆藏《仙山楼阁图》上的落款时间略...

    106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大英博物馆中的“不可能”[图文]
    大英博物馆中的“不可能”[图文]

    想要将西方世界的大博物馆完全去殖民化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博物馆的历史一早就和殖民思想交缠在一起。“怎么偷的,怎么展览”徽章近年来,有关将博物馆在殖民时期掳掠所得大量文物完璧归赵的诉求层出不穷。然而以大英博物馆为首的不少机构却一直持拒绝姿态。不少批评家认为,由于英国各大博物馆的诞生背景与殖民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将会非常复杂而艰难。不过,仍有人在各个层面努力。最近,《新政治家周刊》(N...

    147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送给新手收藏家的小建议[图文]
    送给新手收藏家的小建议[图文]

    对于准备购买一幅艺术品的新藏家来说,这个光怪陆离的市场似乎拥有超高准入的门槛,像一个无形的斯芬克斯,向你提出无数个问题:我要买什么?我要跟谁买?我买这些东西要花多少钱?它们到底值多少?买他们又有什么用?他们真的能增值吗?……很遗憾,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品收藏的新手,以下这些小技巧可以让你在购买第一件艺术品时能够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1.为自己买艺术品当你阅读资深艺术...

    140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术品交易的“黑”与“灰”[图文]
    艺术品交易的“黑”与“灰”[图文]

    艺术品收藏市场,就是卖家、买家与拍卖行、艺术画廊等中间商的三方角力,谁能占得上风,全凭各自智慧。“艺术是无价的!”当名家大师侃起艺术珍藏,你若提一个“钱”字,恐怕会被他们傲慢鄙视的眼光杀死。但越是无价,反而越有市有价。比如,近期艺术品拍卖圈发生的两笔大买卖: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夜拍”中,常玉晚年作品《曲腿裸女》当晚以1.72亿港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98亿港元成交。而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的...

    180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金银币低谷期 投资钱币要擦亮眼睛小心李鬼[图文]
    金银币低谷期 投资钱币要擦亮眼睛小心李鬼[图文]

    被钱币顾问鉴定出的伪造币记者 黄阳阳 摄影报道贵金属价格还徘徊在中期底部区,除了投资金条、银条外,具有法定货币属性的金银币备受市民关注。在爱南京APP邮币哥、南京晨报易理财周五藏友开放日上,金银币投资与收藏逐步进入了一部分百姓的“资产池”。面对二季度即将新发的金银纪念币,市民投资与收藏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金银币低谷期 不少百姓将其纳入家庭投资原来谈到收藏钱币,很多人只知道收藏纸币、硬分币以及...

    155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南红坐上价格直升机 绿松石搭上顺风车[图文]
    南红坐上价格直升机 绿松石搭上顺风车[图文]

    珠宝玉石界,南红是一支后起之秀。从2009年凉山南红被发现到今天,短短8年,被称为“赤玉”的南红像坐上了直升机,从十几元一克到数千元一克,价格涨幅何止百倍。从各媒体发布的2016年收藏趋势报告来看,南红所占市场份额已逼近翡翠、和田玉等玉石“大神”,大有三分天下占其一之势。玉石界同样表现抢眼的还有江湖地位更老牌的绿松石。因为原矿基本被垄断,以及加工工艺的进步,过去主要作为配饰的绿松石,这几年也渐...

    133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章秋华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章秋华艺术欣赏[图文]

    章秋华艺术简历中国美术家章秋华,1944年生于渐江温岭,号石塘山人,斋黄杨山庄、涨潮精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美术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举办的国家级展览,并多次获创作奖、优秀奖、金银奖及台州文化曙光奖等。被授于“世界华人艺术家”、“全国百佳书画家...

    180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女性艺术 未来可期?[图文]
    女性艺术 未来可期?[图文]

    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征。女性不断地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撑起“半边天”。在美术创作领域也不例外,女性艺术家已成为新中国美术创作的一支生力军,女性美术创作不断丰富着当代画坛,为其注入活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年轻一代的女艺术家开始将国际视野和个人视角结合,积极探索利用各种媒介表达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她们的创造活力,在国内外引来越来越多的...

    144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浅析漆艺术的当代传承[图文]
    浅析漆艺术的当代传承[图文]

    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从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漆弓,到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碗,无不佐证着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韩非子·十过第十》记载:“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

    183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