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图文]

时间 : 04-21 投稿人 : austin 点击 :

上世纪60年代,张大千的泼墨泼彩艺术作品让国内外艺术界震撼,更为中国传统国画艺术打开了一扇窗。自近现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国画一直在寻找现代转型的突破口,张大千的艺术融合或许是一次最成功的探索。

然而,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到底是对传统绘画技艺的传承与发扬,还是将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成功融合?张大千的泼墨泼彩艺术的成因是什么?近几年市场低谷期,这种艺术形式的市场表现又如何?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张大千与毕加索 香港苏富比供图

泼墨泼彩的源头在哪里?

任何艺术家最终选择的艺术风格必然与其所处时代、所经历的一切息息相关。张大千最终完成泼墨泼彩的艺术创作,是其一生所遇的必然选择。

近现代的特殊历史环境下,所有的艺术家都会面临中西文化碰撞带来的不安全感,传统绘画所奉行的游戏规则被打破,原本清晰的脉络突然间中断,而新思想、新文化中又始终找不到自己的文化之“根”,可以说,这种心理上的焦虑不只影响着张大千,更伴随了那个时代所有艺术家的一生。因此,“冲突”成为张大千的创作之源,解决“冲突”成为他艺术探索的动机,并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1982年作《桃源图》立轴 香港苏富比供图

自1949年12月离开成都,张大千与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因此流亡成为张大千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即身份的焦虑。他们先后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区与国家居住,其间还游历过意大利、法国、英国、瑞士、西班牙、日本、韩国。而这个流亡的过程持续了几十年,文化冲突加上身份焦虑,这虽痛苦,但却成为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突破的一种灵泉。

在漂泊海外的生活中,起初张大千期望通过外在的标签来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比如穿长衫、戴东坡帽、说四川话、写诗填词等等。然而,身处异域文化传统中,加上现实生活环境,让处处有意通过中国文化元素,宣示自己文化归属的张大千显得格格不入,而且越激烈地对西方文化的对抗行为,也并没有让张大千获得平静,反倒加重心中苦闷。1957年,张大千在题画诗《怀乡》中写道:“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怜蜀山?垂老可无归国日,梦中满意说乡关。”这首诗也印证了张大千的内心情绪,对家国的思念,其背后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爱。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1935年作《天女散花》立轴 北京保利供图

1953年,张大千生活在阿根廷,期间创作了一幅颇具中国传统文人画审美情趣的《渔人归去图》,展现了一位典型中国文人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意境幽远,山水朦胧,并题诗“流水含云密,渔人罢钓归。山中境何似,落叶鸟同飞。”该画作同时也透露了张大千更加倾向于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张大千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没有立刻选择融入西方价值系统,他始终在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这也是他泼墨泼彩作品能被中国藏家钟爱的原因,大家从中能找到文化认同,找到共鸣。

如果说有谁最终帮助张大千打破这种中西文化冲突困扰,那这人一定是毕加索。1956年,在法国坎城附近的尼斯港毕加索的地中海式别墅,张大千与这位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而这也对张大千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年后,张大千创作了《山园骤雨》,这幅画在构图上突破了中国传统国画的构图——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组合模式被取而代之,只留有树枝、半边山石、几根细竹、疏落的水草等近景。不得不说,这幅构图开启了张大千探索新艺术形式的道途,酝酿出泼墨泼彩的创作风格。最终张大千完成了“以运墨之法运石青、石绿”的转变,正式宣告了泼墨泼彩的诞生,张大千的艺术世界更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这从市场成交中有所体现。

2012年至2018年张大千书画作品全球市场上拍量、成交量走势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

统计时间:2019年7月1日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1967年作《春山瑞雪、行书七绝》 香港苏富比供图

自2012年进入调整期以来,张大千书画作品交易量进入下行通道,尤其是2018年,成为张大千书画拍品近6年来成交件数最少的年份,这与前一年其拍品成交量的拉升不无关系,考虑到整体经济不景气,资源征集愈加困难,加上重复上拍周期等问题,预计2019年张大千书画拍品全球成交量会持续走低。

张大千书画拍品无疑位于中国书画拍卖梯队中的第一梯队,也是绝对的市场“硬通货”,其学术价值、美学价值等方面已然获得历史定位,因此其作品的价格体系较为成熟稳定,但随着中国艺术品行情的下调,不仅单价难创新高,整体成交状况也出现萎缩。2018年,张大千书画拍品全球成交量仅为38.63%,这应该是自2000年以来张大千书画拍卖市场的低谷,业内人士认为,这与上一波牛市行情有关,精品挖掘、释放后,进入新一轮的收藏期,不到下一波牛市,藏家不会轻易出货,所以货源的紧张也是导致低成交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至2018年张大千书画作品全球市场成交率走势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

统计时间:2019年7月1日

2012年至2018年张大千作品全球市场成交总额走势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

统计时间:2019年7月1日

2012年至2018年张大千书画作品全球市场各价位区间成交状况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

统计时间:2019年7月1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上拍量、成交量、成交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张大千书画拍品的成交总额却在近三年表现突出,2018年其创收总额达到22.65亿元,这意味着张大千书画拍品均价在提升,原因并不神秘:一是各大拍卖控制上拍量;二是拍行纷纷聚焦拍品质量,尤其是千万元级别的张大千书画作品市场得到更多重视,而非往日只盯着亿元级的拍品,毕竟精品、极品是凤毛麟角,支撑一位艺术家大盘的主力军还得靠中高端价位区间的市场成交。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1946年作《江堤晚景》 中国嘉德供图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巨然晴峰图》 中国嘉德供图

泼墨山水价值几何

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给人的直观感受是色彩鲜亮,好比一件摄影作品,饱和度、对比度、构图比例等都恰到好处。其色彩上的优势主要缘于张大千用墨十分考究,拒绝使用宿墨,每次创作前都会将砚台清洗干净。其山水泼墨作品中,尽管有大面积的泼彩或者墨团,但依旧给人剔透晶莹之感,虚实相间,水墨比例控制恰当,如仙境一般,自然生动。

张大千常说:“得墨法易,得水法难。”可见他对水与墨之间的关系体悟至深,墨色是否透明而非沉重或轻薄,对其水墨技法的要求非常高,显而易见,张大千操作得心应手。无论是湿漉漉的山石、烟雾弥漫的村庄,还是磅礴气势的飞瀑,在张大千的水墨渗化间,尽显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虚虚实实,尽显水墨相发之妙。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1943年作《水月观音》 中国嘉德供图

此外,张大千对泼彩技法的应用也是游刃有余,据介绍,泼彩法在清代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设色琐论》就已出现,只是取名为“泼色法”:“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之气韵。今以一树一石作人物小景,甚觉平平,能以一二处泼色酌而用之,便顿有气象,赵承旨《鹊华秋色》真迹,正泼色法也。”我们可以将其中所讲的“泼色法”理解为“泼彩法”。塞尚、高更、梵高、莫奈等西方大师的作品对张大千的泼彩创作也有着极大的启发,同时,张大千曾在敦煌做了大量临摹的创作,从壁画中吸取了西域佛教画的精髓,尤其是线条,之后又融合了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重彩,以及宋元明清的水墨,最终形成了中西方文化共赏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张大千泼墨泼彩作品的创作分为几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张大千的细笔画风开始向减笔、泼墨泼彩等粗笔画风转变。他在1956年创作的《山园骤雨图》成为这一时期泼墨风格的代表作。到了50年代后期,张大千对于泼墨尤其是泼彩的探索投入极大的精力跟热情,画面的抽象感更加强烈,但又不是西方印象派的简单衍生,因为其作品中除了墨与色,还有中国绘画中极为重视的线条,这些线条强而有力,“划破”墨色的覆盖,让这种大收大放的画风中多了工整细致之感,更有中国文化的意境。总体而言,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给人透明通灵、清逸雅致之感,他也真正完成了中国画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和演进。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1966年作《招隐图》镜框 香港苏富比供图

2012年至2018年京津&港澳台优质拍卖公司张大千各创作年代绘画拍品均价对比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

统计时间:2019年7月1日

在中国区域,拍卖的重镇无非是京津地区和港澳台地区,这里的拍卖资源最优,也是高价纪录的主要诞生地。从2012年至2018年两地的拍卖数据可知,张大千泼墨泼彩作品中,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拍品均价最高,也最受藏家追捧。

2016年至2018年京津&港澳台优质拍卖公司张大千作品成交量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

统计时间:2019年7月1日

2016年至2018年京津&港澳台优质拍卖公司张大千作品成交总额(RMB,亿元)

张大千艺术市场解析 | 美术百科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

统计时间:2019年7月1日

2016年至2018年京津&港澳台优质拍卖公司张大千作品成交均价(RMB,万元)

相关文章

  • 鲍春圃和《名人书简墨迹》[图文]
    鲍春圃和《名人书简墨迹》[图文]

    鲍漱芳辑刻《安素轩石刻》拓本(局部)鲍春圃藏有《清代名人书简墨迹》38通。这些书简原是乾嘉年间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和他的次子勋茂珍藏的。勋茂,号树堂,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侍御、军机处行走等职,工书善鉴。平生慷慨好义,竭力施与,终身不倦。居台言东时,结交名公硕彦至多。从他遗存的书简中得知有袁枚、纪昀、朱圭、梁同书、刘墉、铁保、孙星衍、伊秉绶、张问陶、王芑孙、鲍桂星等27人。鲍志道居扬州时与诗人袁枚...

    160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良渚玉器真假之辨[图文]
    良渚玉器真假之辨[图文]

    玉琮 浙江省博物馆藏刚刚过去的几天,重新开馆的良渚博物院成了朋友圈的“打卡”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即将正式代表中国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热门”不在话下。早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尤其令人注目的是玉器,其雕刻文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堪称微雕杰作。其中一件“琮王”便是在1986年出土于反山贵族墓地中的12号墓。反山遗址是所有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玉器数...

    38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且向花间留新照-记著名工笔花鸟画家陈禾青[图文]
    且向花间留新照-记著名工笔花鸟画家陈禾青[图文]

    工笔花鸟画家陈禾青作品:《秋实》66x66cm记得在一九九零年的五月间,集美师专美术系聘请了陈禾青老师在中国画专业的班级上开设工笔花鸟画选修的课程。当时正被素描明暗块面与形体等问题弄得有些焦头烂额的我听闻消息,欣喜过望,很快就报了名,从此成为陈老师的一名学生,跟着先生从一片树叶开始,系统学习中国工笔画的勾勒描摹与三矾九染,也开启了自己人生所爱的工笔花鸟画之旅。工笔花鸟画家陈禾青作品:《瑞雪》...

    147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让·努维尔眼中的建筑语言[图文]
    让·努维尔眼中的建筑语言[图文]

    2019年11月7日至2020年3月1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推出普利兹克奖得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的中国首次个人展览“让·努维尔:在我脑中,在我眼中……归属……”。设计师让·努维尔本次展览并非一次常规的建筑展示,让·努维尔将把展厅转变为一间饱含光影力量的剧场,且首度公开一部由努维尔亲自担任监制的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除了电影,本次展览还将展出以努维尔创作生涯中...

    30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丛建滋[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丛建滋[图文]

    【艺术简介】丛建滋,1956年生于山东威海。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进修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级骨干美术教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美术创作院画家,丛建滋中国画工作室导师。参加国家美术展览1988年《成长》获全国教师美术作品展优秀奖。1992年《话税收》获全国《税收带来祖国美》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1997年《路》入选全国《环...

    60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碑帖拓片收藏行情回暖[图文]
    碑帖拓片收藏行情回暖[图文]

    碑帖拓片收藏行情回暖在中国历代收藏中,金石碑帖拓片与善本古籍、青铜器并列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艺术收藏,也是历代文人研究、收藏的大宗。清代文人朱文钧曾以两幅价值4000块大洋的书画外加房产换得了宋拓《醴泉铭》,而当时七八百块大洋就能在北京买一座四合院。“一张好拓片,一座四合院”的说法也由此而来。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金石学几尽灭绝,拓片收藏也淡出市场。在1995年前,碑帖...

    142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博物馆:行走的“软萌”宝宝[图文]
    博物馆:行走的“软萌”宝宝[图文]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全面利用微信、微博、直播平台以及APP等新媒体,获得了新的打开方式。越来越多曾经形象严肃的博物馆开始走“软萌”路线,以青春、活泼、亲民的方式进入了公众视野。借助文创产品,藏品文化可以被人们“带回家”。为满足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和多元化的审美趣味,文创产品将博物馆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流行元素有机结合,有趣有用又有艺术性,吸引了大量粉丝。故宫“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苏州博物馆唐寅系...

    102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谁”是艺术市场的“诺亚方舟”[图文]
    “谁”是艺术市场的“诺亚方舟”[图文]

    苏富比2019春拍 KAWS《THE KAWS ALBUM 》101.6×101.6cm 2005 成交价:HKD 115,966,000 来源:苏富比潮流带来流量,流量聚集资本。当你以为的小众都变成了主流,才知道是时代在变化。反向推倒,潮流和流量都开始成为艺术市场追逐的对象,并在一级市场做出快速连带反应。作为流量担当的“网红展”以及“学术网红展”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顺理成章地占据了很多艺术区...

    128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创产品如何把握文旅融合新机遇[图文]
    文创产品如何把握文旅融合新机遇[图文]

    华夏言兵马俑系列文创产品华夏言文创产品“十一”期间,北京华夏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言”)的董事长王琦天忙碌地奔波在国内的多个景点,从陕西到北京、从北京到四川,业务忙得让他已经顾不上陪家人度过假期。“各地的项目今年都在升级,文旅市场太大了。”王琦天对文旅融合的前景非常看好。中国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富含人文内涵、注重感知体验的综合性旅游活动,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趋...

    144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大众艺术消费的“朋友圈”如何扩大[图文]
    大众艺术消费的“朋友圈”如何扩大[图文]

    南方网讯(记者 杨智明)大众艺术消费时代真的来临?这是特别萦绕在今年的一个热门话题。今年广州艺博会观众人数达25万人次,交易额达6亿元,令我们看到一个艺术消费的盛况。今年9月,南方文交所和广东省艺术品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了“开启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论坛。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我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现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未来存在巨大市场潜力,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而且,他具体谈道:“从实际市场来...

    9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绘画中的人物都是哪来的?——一份艺术模特简史[图文]
    绘画中的人物都是哪来的?——一份艺术模特简史[图文]

    今天当我们提到“模特”时想到的可能是杂志封面大片、T台走秀,但在艺术史中,除了时装模特之外还有一种在艺术作品中有着重要作用的“模特”,它是视觉艺术家创作中的一部分,为绘画作品中的人物提供原型。在没有照片的年代里,贵族找到艺术家以自己为模特画一张肖像;或是文艺青借做模特画画的机会为自己的心上人画一张像,就像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那样:描绘人物是艺术长久以来的使命,那么这些画中的人物都是从何而来?...

    96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品投资的六大原则[图文]
    艺术品投资的六大原则[图文]

    艺术投资的六大原则对书画有爱好的人来说,除了收藏欣赏之外,书画也被当作了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虽然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外,但也有着许多的不同,因此对普遍收藏投资者而言,如果能掌握一定的书画收藏技巧,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收藏书画是要懂得鉴赏书画学习鉴定,首先要丰富知识。不论是喜欢古代书画还是喜欢现、当代书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产生的书画作品...

    74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吴冠中:被“线”串起的艺术人生[图文]
    吴冠中:被“线”串起的艺术人生[图文]

    逍遥游 1997年 吴冠中 145×368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野草”般的生命状态“如作品中绝无抽象、不写意,那便成了放不上天空的风筝。但当作品完全断绝了物象与人情的联系,风筝便断了线。我探求不断线的风筝!”36年前,吴冠中在《文艺研究》上发表的创作笔记《风筝不断线》成为“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的主题。这只“风筝”在飞了数十年后,愈发显示出它超越时代的价值。...

    32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当代艺术界为何偏爱德国艺术[图文]
    当代艺术界为何偏爱德国艺术[图文]

    里希特《新闻照片》地图集(Atlas),51.7x66.7cm,1963年全球化时代以来,当代艺术界的主宰者大都是英美艺术家,比如安迪·沃霍(Andy Warhol)、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然而,近年来德国艺术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战后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到到德国统一后的莱比锡画派,从战后的绘画大师们到新的观念、行为艺术家在...

    56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青色之于国人[图文]
    青色之于国人[图文]

    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赏心乐事。但是,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天青色等烟雨”道出青花瓷一色难求,“青”所指的又是何种色彩?中国画为什么又称为丹青?古人为何会在诗词歌赋之中推崇青色?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在《说文解字》中和青有关的中心颜色词一共有10例,分别为“...

    188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