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时间 : 05-11 投稿人 : 辛儿 点击 :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马书林

1956年生于沈阳,原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教授、中国美术馆原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六七八届理事、第三四届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第十至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委员、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委员、北京双年展策划委员、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艺术宫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中央文史馆书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8至2004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兼附中校长、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调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曾策划、组织策划、参与多项国内外重要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工笔画作品《向天歌》曾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奖、《鹅鹅鹅》、《弄春辉》《银梦》等多次参加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中国写意戏曲人物画曾参加在美国、巴西、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捷克、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世界多国举办的重要美术作品展。曾先后在上海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中国囯家博物馆等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上海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出版画集《笔墨本无界-马书林画集》、《书林画戏》、《中国画名家经典-马书林》、《书林画语-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书林画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书林画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家艺术系列丛书《书林写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我画是我—马书林艺术文集》、摄影集《西藏游踪》等。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太行山写生随想

●近几年去太行山写生多次,是因为被太行山的雄姿所感动,每次去太行山都会有新感受,而每次从太行山归来又都会有再去的欲望。

●住在太行山里,晨暮昼夜下参悟太行山呼吸吐纳间的神魂雄姿,雷霆雨露时的瞬息变化,感受捕捉不同瞬间心灵感受,迹化太行不同时间影像才是艺术的真实!写雄霸巍峨变化之万千。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对光线不同变化山的姿态要默记于心。而墨写时不可被太行山细节的具象束缚,纵情与物象大形态转换,色彩转换,情态转换。用点线面布局形式美感构成元素充分表达,摒弃外象程式化样式,各种影像形迹与心,画出心想、心象、心境、心语,太行山感观印象,传意象之境。

●艺术需要真诚,真诚对待自然本体描绘对象,首先要被鲜活的物象所感动,才有可能会有富有激情的再现,自己不被感动,作品不可能能感动他人。

●只有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内涵、造型观念、笔墨规律有了深度理解,才有可能不受绘画元素的束缚,灵活运用中国画艺术语言,产生有别前人不同他人,不同常人认知的视角,艺术个性才有可能显现。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自然生态提供的美的元素无论在作品中以何种形式呈现,最终都是要传达美的情绪,美的情感,美的意境,一砖一瓦,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花一草,才会有鲜活的生命意义。

●写生也可借鉴装饰绘画的自由性,在描绘的过程中把透视规律加以逆用,做出不合理的空间效果,可以把不同视点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物象并置综合,用直线曲线,墨与水使之产生视觉、感觉多元联动,创造新的视觉空间,进入新的心理秩序的主观形态。只有画时自如思维想入非非,不受直观视觉限制,才有可能有随意性,灵活性,自由性。远离人们的视觉经验中的客观世界外貌,才会画意更浓。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写生贵在平凡的常见物态中看到形式美的自然组合规律,才会体现出非凡的艺术价值,才会将物象转化至精神层面的艺术价值需求,体现出大自然深层的性情与灵性。

●亘古至今画山水画者数以百万计,而画出自己个性风格面貌者寥寥无几,大概其因大多被淹没在纯熟技法程式中。

●中国画的美在于意象,意象的“真”是内在的真实,而非外在的酷似,更加强调主观世界心灵形体的精神再造第二自然。无论画什么,都要求度物象取其真的境界。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来自生活的鲜活感受,以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加以条理化,理想化,以生活中提供的美的元素,美的形式,美的形象表现出了内在的思想感情,创造出美的意境。写生亦然如此,最好的老师仍然是生活。

●写生感悟到:虽笔墨无边界,但是从笔墨泼洒的偶然性到必然性的驾驭,是需要多次重复实践才有可能进入的一种自由状态和理想境界。

●写生不拘小节方显大手笔,吟气贯通方见大气势。写生咏文化思想方见大意境,情感奔腾离形去势,方心铸大境界。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深入生活感受自然,感受时代,表现时代,才能笔墨当随时代。

写生也要注入今天时代的人文精神,突显今日画家的个性特征是贯穿始终的问题。

●写生重在品味的追求,意境的追求,精神的袒露。

●写生不该给自己程式化的限定,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立中破,破中立,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自有我在即好。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抓住第一印象最强烈最鲜活的感受,留下影像印记,往往儿童画之所以感人,就是怱略细节留下强烈质朴感情,有天趣,有稚拙感。

●艺术出新不仅仅要血热情炽,更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有新的知识结构,全面的艺术修养,还要敢于“破坏”。打破已有的规则比掌握已有的规律更难,不能满足对传统的“亦步亦趋”。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中国画一定不能受前人技法所囿,古人在特定的年代里创造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留给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新时代创造出五宝、六宝……以至更多技法留给后人呢?●中国画只有在继承中自省、叛离,才能出新。

●题材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能够打动内心的东西,所以画什么样的题材道理都是一样的。创作过程中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矛盾,怎么在作画的过程中解决好这些矛盾,最后把画面中不同因素统一起来,这种综合统一的美,才是我们在绘画过程当中应解决的根本问题。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我觉得写生中写意性是体现内心认知感悟艺术的传达。画家的感觉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绘画艺术语言把感觉表达出来,即是绘画的本质规律。

●绘画过程中不该有任何束缚,完全要在情绪、精神传达的过程中愉悦自己,纯粹自然会进入一种艺术传达心灵的境界。

●艺术作品感人一定是两方面,一是艺术家文化休养,文化品格,另外就是对现代生活的认识与自我感受。作品真善美的永恒价值和作品深层内含

●画画是幸福的事也是痛苦的事,绘画过程中总是在平衡矛盾,太具象非中国画的意象语言,太抽象又不耐看。太装饰又感觉太图案,色彩过多又太燥,色彩太少又太缺少现代感,总是在不断的平衡。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绘画是个人体会并非直观外在客观肖似,用画家自已的眼睛感受,别于他人的眼晴。感受生活。

●画要想达到画家期望的高度是很难的,画是遗憾的艺术,写生更是如此。说到底写生就是与对方深层次的心灵交流,同感同心才能表现出有灵魂的山水人物。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太行山溪水飞流,灵气化雾,雾滴成水,水流成溪,溪流成河的感觉真美。

●太行山石壁斗峭,峭拔万斗,重岩叠嶂,立地摩天,伟岸豪迈逼人的自然生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之浩大、雄奇与高不可攀。

太行山水,不做作,不营造。他本真、原生、率性,混混沌沌中有极大的张力,发自天然和一任天然。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当代画家一定不能被前人的笔墨程式化、定式化、套路化。今天很多名人谈起笔墨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其实我们一定不能用古人的眼睛看今天的生活,也不能用前人的笔墨定式、成法观察表现今天的生活,更不能用熟知的套路技法套用代替我们对今日生活的鲜活感受。

我们学习笔墨技巧熟知笔墨属性但绝不能被前人的笔墨规则所左右。否则你会几十年在画一张画,用笔墨套路在画一座山,一棵树,一种花,一种美人,几十年的画放在一起接起来如同一张画,究其原因就是掌握了一种笔墨成法,不越雷池,被套在笔墨规则之中。熟不知在日月星辰,风晴雨露,喜怒哀乐的变化下山石树木、火热生活的人物给每个画家的情感感受一定是不同的,能把自己瞬间的强烈感受捕捉到,充分表现对画家来说才是十分重要的。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笔墨一定要表现时代,我们当代画家要将表现时代视为责任与使命对于当代中国画来说笔墨必须是要为表现时代生活而存在。今天应更明确主张:今天的笔墨就是要描绘表现新时代,“笔墨表现时代,唯我所用”,对当代中国画家作品的品评标准也不该将笔墨放在首位,而应是看画家表现时代生活的心灵感受体现的如何。

2022.11月6日改写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 艺术美文

相关文章

  • “黑科技”助力川博千年文物焕生机[图文]
    “黑科技”助力川博千年文物焕生机[图文]

    成都,这座拥有45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博物馆总数量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均居全国城市第一位。现在在成都,逛博物馆早已成为了市民的日常。创建于1941年3月,最初叫“川西博物馆”,后更名“四川省博物馆”,2009年新馆落成后又改称“四川博物院”(以下简称“川博”)的地方,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走进川博东南门,左边一栋办公楼中,有一个门禁森严、平日极少露脸却不可或缺的地方——文物保护...

    54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英国国宝艺术家霍克尼 艺术品市场的新宠儿[图文]
    英国国宝艺术家霍克尼 艺术品市场的新宠儿[图文]

    大卫·霍克尼大展“82 Portraits and 1 Still-life”展览现场被誉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的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在5月的艺术品市场中可说是风头正劲。无论是洛杉矶郡立现代艺术博物馆还是苏富比在纽约的晚拍,都彰显了他的地位——英国国宝级的当代艺术家。1937 年,出生于英格兰的大卫·霍克尼,在长达六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涯里,其作品也几乎包括所有可以使用...

    118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又一流失文物要在海外拍卖,我们该回购吗[图文]
    又一流失文物要在海外拍卖,我们该回购吗[图文]

    4月11日,西周时期的稀有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肯特郡拍卖。中新网 图距今约3000年的稀有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近日现身英国东南部肯特郡,并将于下月在当地拍卖,估价人民币百万元以上。此消息一出,立即引来国人的高度关注。因为,“虎鎣”是前英国海军上校Harry Lewis Evans在参与洗劫圆明园的过程中获得的珍贵文物。而这场浩劫,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既是公开拍卖,不如以重金回购?很...

    163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明代《石房精舍》图:幽淡秀润承家风[图文]
    明代《石房精舍》图:幽淡秀润承家风[图文]

    石房精舍图(国画)文嘉万峻池自沈周、文徵明开创吴门(苏州古称吴门)画派后,一跃成为画坛主流,代有传人,遗风不绝。后学诸家成就卓著者有文嘉、文伯仁、钱谷、陆治、陈道复、陆师道、王谷祥、周天球等人。文嘉为文徵明次子,继承家学,光大吴门,向为鉴赏、收藏界所推重。近年来,艺拍会上偶有出品,求者踊跃,竞相搜珍,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文嘉明代书画家、诗人,擅山水,笔法精脱,着色...

    10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观郑振华先生的章草作品:从古道 向今原[图文]
    观郑振华先生的章草作品:从古道 向今原[图文]

    郑振华先生章草作品《金人捧露盘》掌中一把折扇,上有郑振华先生以他最擅的章草书录的拙词《金人捧露盘》,词中咏叹的是京剧《四郎探母》。郑先生精研书道,亦淹通戏艺词理,其章法之建构、意境之渲染,正与剧情与诗意匹配,岂止匹配,更是一种发扬,使人愈能透过笔墨,先是体察剧中人的无奈境况、剧中事的无尽凄凉,后是体验那股亲情的暖意,犹似寒冰坚石深处的温泉,纵被遮挡,终会现于眼前,丝缕绵延,袅袅不绝。极易而极难...

    75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那些艺术品股票旧账:拿不回的投资款[图文]
    那些艺术品股票旧账:拿不回的投资款[图文]

    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就至少出现6起投资者与文交所有关“艺术品股票”的纠纷编辑整理 法治周末记者 张舒在邮币卡电子票这一新生事物所引发的争议尚未平息之时,一些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文交所)的旧账也难以厘清。2011年7月7日,天津文交所发布特殊处理警示公告,对累计五个交易日收盘价均达到日价格跌幅限制的艺术品“黄河咆哮”“燕塞秋”进行特殊处理。这是天津文交所对份额化艺...

    155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林木:艺道漠漠 运化宏博[图文]
    林木:艺道漠漠 运化宏博[图文]

    剪彩与英洪先生相交已有15年了。那是1997年6月,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英洪先生是中国水彩画家学会的会长,画展由他主持。那次画展的画册前言与在《美术》上对大展的评述文章都由我撰写,由此也与英洪前辈结缘,甚至也因此而与中国水彩画界画家朋友们结缘。英洪先生那种儒雅敦厚的艺术耆宿画坛前辈的形象也一直在心中。这10多年来又在几次水彩画展上见到英洪先生,也一直是那种印象。直到这次英洪...

    135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诗文飘逸    宦海沉浮 ——记晚清诗人、教育家、乡贤黄鼎瑞
    诗文飘逸 宦海沉浮 ——记晚清诗人、教育家、乡贤黄鼎瑞

    (一)“留诗数百篇,足傲卿相列。” 清永嘉举人吕渭英如是评价黄鼎瑞。黄鼎瑞,即晚清骚坛盟主黄梦香之子,近代著名诗人黄式苏之叔父。光绪《乐清县志》有载:“黄鼎瑞,字菊襟。幼颖异,侍父梦香古香楼中,即喜为韵语。弱冠,攻苦力学,补邑诸生,尝读书于白石山,经岁不归。既而肄业西湖诂经精舍,为山长俞曲园先生所激赏。光绪乙酉登贤书,五上春宫,四荐而不第。始入赀为福建直隶州州同,奉檄摄漳平,有惠政,三月即受...

    16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山水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图文]
    山水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图文]

    最近,连续看了几个海派山水画展,满纸云烟,峰奇谷秀,景色幽逸,丹青焕彩,基本上展示了海派山水画家的笔墨取向与艺术水平,其中有几位颇见功力。我却也感到,在整体上、在更高的层次上,似乎缺乏一种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更广的范围中,也少了一些海纳百川、笔墨多元的展示,很多作品不具有很鲜明、很强烈的审美辨识度与风格呈现性。同质化、类型化、仿效化,是我留意到的突出现象。如徜徉在展厅内,空间展示大多趋于...

    79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大国巨匠:金晓海献礼国庆[图文]
    大国巨匠:金晓海献礼国庆[图文]

    艺术简历金晓海(晓海),古墨堂史主,浙江临安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现为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G20峰会会务厅背景画作者。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新华网书画频道艺术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会理事、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一级美术师、教授。金晓海艺术成就1...

    182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彭德 评吴冠中[图文]
    彭德 评吴冠中[图文]

    20世纪强调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水墨画由此形成三种主要倾向。第一种是中式水墨画,代表人物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第二种是中西结合的水墨画,代表人物有林风眠、蒋兆和。第三种是超越中西的水墨画,代表人物有吴冠中、周韶华、刘国松。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有两个特点:一是无视传统的笔墨。一谈笔墨,就离不开文人画,离不开书画同源,离不开屋漏痕、锥画沙之类的技法和十八描之类的定式。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线条同中...

    92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李建刚:都市水墨中对人性与自然的思考[图文]
    李建刚:都市水墨中对人性与自然的思考[图文]

    画家李建刚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水墨画向来注重意境,一直是中国画的代表,长期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古往今来,水墨画多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用水墨来表现当代都市的甚少。画家李建刚运用水墨画中微妙的色彩变化,将现代都市里对人性、爱与自然的思考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坚定都市水墨绘画信念有人说绘画有两种:一为物质的,一为精神的。对于李建刚来说,走上绘画这条道路完全是出于对艺术...

    93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奎方(组图)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奎方(组图)

    【个人简介】张奎方,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虎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菏泽市美协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1988年毕业于菏泽师专美术系,1995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先后受业于著名画家靳庆金,成弘夫、王进、张立辰、张凭、胡明哲、金鸿钧等教授。擅长花鸟画,能工善写,尤擅画虎。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画展并举办个展和联展,多幅作品在《中国书画报》《文艺报》《花鸟画研究》《山东画报》《美术报》等专业报...

    94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中国策展人的身份困境[图文]
    中国策展人的身份困境[图文]

    “策展人”作为一种称谓在当代艺术领域似乎代表着地位与话语权,在当今展览泛滥的艺术圈,国内“策展人”群体的规模也紧随展览数量的递增而日渐庞大,当该群体规模扩张到足以形成一个行业共同体时,各类“策展委员会”“策展人协会”乃至于“中国策展学”等概念便应运而生。那么,“策展人”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是否已形成独立的职业身份?是否扮演着艺术生态中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否稳定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从而足以构建起一门新...

    154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独特的创作风格,不照搬大自然,寻求简化的具象风景油画[图文]
    独特的创作风格,不照搬大自然,寻求简化的具象风景油画[图文]

    我以一种具象的风格工作,但努力捕捉主题的本质,而不是照搬大自然提供的东西,我总是寻求编辑和简化。我的灵感来源于西南部风景的肌理。我在硬纸板上的亚麻布上画油画。理查德·普拉瑟(Richard Prather),美国画家,美国油画家协会的签名会员,新墨西哥州户外画家协会的签名大师会员。美国西部的标志性图像和大气景观构成了理查德今天作品的最大部分。理查德目前与他的妻子Sharla和他们的狗Louie住在...

    14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