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东方的视角看波兰当代艺术[图文]

时间 : 03-13 投稿人 : 瑞瑞 点击 :

从东方的视角看波兰当代艺术 | 艺术杂谈

展出作品:莫妮卡•扎瓦兹卡 黑面包

张 帆

波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度,一个在历史上曾几度在世界的版图上消失,而又重新出现的国家。这里曾诞生了享誉全球的音乐家肖邦,他用他的音乐才华让世人认识了这个民族的艺术天赋。2015年,一个不为人所熟悉的波兰,将他的当代艺术带到了中国,为中国观众呈现了波兰民族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此次名为“生活状态:全球环境中的波兰当代艺术”展览由中国美术馆、波兰罗兹美术馆、波兰米兹凯维奇学院联合举办。甄选出波兰当代艺术家的70余件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绘画、装置、影像等多种门类,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展示了当下波兰社会民众的生活状态。展览从“现实”“生活的环境”“可供分享的部分”“自我的生态学”“全球化的享乐”五个部分展示波兰当代艺术家观察和体验生活状态的情境,呈现波兰当代艺术的最新态势与成果,反映全球文化环境中波兰社会文化的身份特点与价值取向。展览充分体现了全球艺术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的跨文化合作,也让中国观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波兰当代艺术和当代现实。

然而这个展览到底能带给中国观众一个怎样的全新波兰呢?中国观众又是如何从艺术作品中体会当下波兰的呢?

波兰方策展人、波兰罗兹美术馆馆长雅罗斯瓦夫•卢比亚克(Jarosław Lubiak)说到,办展览的初衷是力图勾画出伴随全球艺术产生的跨文化合作新形式所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这些新的合作形式与现代主义时期的国际合作有所不同:彼时的合作,是不同文化之间价值和理念的交流,而整个交换系统都由产生于政治经济中心的价值等级主导。全球文化时代的交换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它不再以国家与国家、中心与边缘间的关系为基础,而是不同的区域环境(不同国家或地区)与全球大环境(我们亦可称之为全球文化或文明)之间所进行的交流。今天,交流的实质在于将区域性文化理念和文化财富推广到全球循环体系当中,使这种循环所及地区的人们都能够接触和了解。“生活状态”艺术展正是这样一次借助当代文化向全世界展示波兰历程的尝试。

不难看出,中国观众对波兰艺术的了解不是特别深刻,毕竟东西方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最初观看展览的中国观众并不理解波兰艺术作品中的内涵是完全正常的。然而,此次展出的很多作品反映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全球化的今天,即使身处世界的角落,依然能看到人们在生活上的共同性。

从东方的视角看波兰当代艺术 | 艺术杂谈

尤莉塔•乌伊齐科 波浪楼

作品《黑面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波兰文化中,恐怕再也找不到比面包更重要的元素了。它仍旧是人们的主要食粮,并且在民族民间神话和符号学中占据着中心位置。在这些源于早期斯拉夫时代的神话中,面包哺育了生命,使人类得以世代延续。面包象征着富足、昌顺、好客(将最宝贵的财富与人分享)甚至生育。同时,波兰民族有一个传统观点,即没有任何其他地方的面包,可以与波兰的相媲美。在波兰和波兰文化中,脱离面包的生命是无法想象的——面包是构成波兰民族性最源头的、基本的以及不可或缺的元素。(05)

莫妮卡•扎瓦兹卡在作品中以惊人的方式对这一民族神话和符号进行了再诠释,同时展示了当代艺术与民族文化、民族身份和民族意识的复杂关系。《黑面包》是一幅树脂雕塑作品。作品中的面包大小与平日常见的实物相符,被切下的一片和整个作品一起,被陈列在一件叠成方块的黑色棉质T恤衫上。面包成为艺术家独特艺术创意的产物。莫妮卡•扎瓦兹卡意在表现对生命生物性和社会性的重新设计。人类的生存形态,被艺术家颇具挑战性地称为“肉类”,意指每一具躯体。艺术家建议对其进行重新组合。被分割的“肉类”被其称为“块”。这样的存在形式可以通过重组构成新的结构。“块”还可以被进一步分割,一直到得到一种被艺术家称为“miazga”的存在形态——一种没有具体形态和组织形式的存在形态,从中可以提炼出任何生命形式。《黑面包》展示的正是分割过程的第一步,即打破现有存在形态。整块面包是无法食用的,将其切割成片(即变为艺术家所谓的“块”),是食用的前提条件;对面包的咀嚼对应的是将“块”转变为“miazga”的过程,只有这一过程才能将不可使用的存在最终转变为支撑生命的物质。扎瓦兹卡的作品,可以被解读成为一次分析,展现了将没有食用价值的存在转变成为支撑生命物质的过程。

在这样的艺术诠释下,作品的内涵就不难被中国观众理解了。对于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来说,粮食是中华民族延续下去的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话题。即使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这一话题也会成为普通民众的重中之重。站在这件作品面前,每一位中国观众都能引起不小的共鸣。

另一件代表作品是女艺术家尤莉塔•乌伊齐科用毛线织成的《波浪楼》。她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是这样说的:“编织是我创作的作品,这个作品其实是一个复制品,波兰真的有这样一座楼,那座楼是1970-1973年的时候盖的,大概经历了3年,长度大概850米。那个时期,这座楼就代表现代、高级、地位。这个作品表达了传统衣食住行与现代化的对比:一般这样的建筑物会有两种不一样的相反的感受。一个是从乡下搬到城市里,我们可以住这么新的、漂亮的房子,我们当然很高兴,因为这个房子有水有电,什么都有,我们很多年前住在乡下,家里不会有这些东西。大概中国人从胡同搬到高楼的时候也会有差不多的感觉。然而环境的大改变也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空间。密集的居住人口,让人们失去了隐私,失去了自我。这座楼差不多住六千个人,六千个人住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很不舒服,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那个楼有十六个门口,他们想要回家的时候找不到自己住的那个门口,大人偶尔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么大的楼也是一种乐观态度的表达方式,因为建筑架盖了这么大的房子,这么多人住在一个房子里,所以也有一个乐观的感觉,我的作品中也有一个比较乐观的感觉。”

从作品中,大部分中国观众能感受到波兰人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尤莉塔•乌伊齐科以讽刺而略带忧伤的方式回顾了战后波兰现代主义建筑,这类建筑曾因其脱离现实和非人性化的庞大设计备受质疑。用预制建材建造的大型住宅楼并没有太多的房间,其产生源于那个时期巨大的住房短缺压力,目的在于容纳尽可能多的居民,为其提供临时居所。乌伊齐科看到了这类建筑的意义,即满足了当时人们迫切的住房需求。

同样,在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的二十几年来也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过程,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大迁移,城市里老旧街道悄悄消失,渐渐变为高耸入云的大厦。人们为了生活放弃以前舒适的生活环境,挤在群租房里,追求所谓的理想,成为“北漂”。而在奋斗的过程里,为了生计、为了生存又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理想。从作品的侧面,观众们会发现,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波兰与中国是如此的相像。

所以,纵观展览全貌,我们能体会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着和中国一样的经历、追求和生活状态。从艺术作品的表现内涵看,波兰的艺术家也和中国的艺术家一样有相同的关注点。这个展览是波兰艺术家与中国观众心与心的交流,艺术家以自己的生命、情感和智慧创造的作品是有温度的,这一次展览就是带着这样的温度走进中国美术馆,相信会传递给所有的中国观众。

来源:《文物天地》2015年7月刊

相关文章

  • 郑志刚:收藏的品味是无法模仿的[图文]
    郑志刚:收藏的品味是无法模仿的[图文]

    郑志刚特约记者 谭璐 香港报道3月底,艺术爱好者们排队陆续弯腰进入位于香港上环的K11艺术基金会Pop-upSpace的一个“古怪”入口。这里正是“中国内部——巨人之内”(InsideChina)的展览现场,包括程然、MathisCollins、RenaudJerez等十一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这里陈列。策展人特地为这个展览专门设计了一个低于人均身高的入口,目的在于...

    181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青灯有味似儿时:论齐白石画灯[图文]
    青灯有味似儿时:论齐白石画灯[图文]

    在齐白石的艺术中,有着源源不断的新题材和内容,也不厌其烦地表现个人爱好。在他所画的新题材中,灯成为引人注目的一点。他虽然画的是生活日常,如他所画的那些蔬果、草虫之类乡间风物,但让人们看到了平常中的不平常。那些能够看到光亮的画灯的作品有着与农耕文明时代的关系。今天,当人们看到齐白石所画的那些灯,都能够想到齐白石的历史和生活,想到他在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家中桐油灯下雕花的手艺,想到他“五出五归”中在旅店...

    198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品读张渊:洗练风华 和风细雨[图文]
    品读张渊:洗练风华 和风细雨[图文]

    张渊,上海莘庄人。出身艺术世家,幼时由父亲张守成传授书画,十五岁始先后从江寒汀、俞子才、刘旦宅为师,又向陆俨少、叶露园及舅父陆抑非等诸名家学习请教,现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为上海第九、十届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中国画教授。已出版《张渊画集》、《从自然到创作》、《张渊绘画艺术》及同名艺术教学录像带《天平楼画集》等专著十...

    112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公共艺术:一颗具有生长性的种子[图文]
    公共艺术:一颗具有生长性的种子[图文]

    9月,我国第一部关于公共艺术的大型年鉴《2015中国公共艺术年鉴》发布。10月,“首届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随后,(中国·宁波)首届杭州湾新区国际雕塑大赛艺术展和邀请展开幕,从展览中遴选的作品将在半年内落地杭州湾,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同期举办的《公共艺术介入》论坛对“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生态”这一命题展开探讨。“公共艺术”从概念到热词的经历,也反映了当前城市文化生态建设...

    51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康定斯基创作的尾声:细胞、生物结构[图文]
    康定斯基创作的尾声:细胞、生物结构[图文]

    康定斯基康定斯基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及艺术理论家之一,他与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主要代表与先驱。康定斯基早期创作受印象派画家的影响,而后放弃了对具象的表现,开始用抽象的形式传达“事物的内在”。繁复的几何形状、华丽躁动的色彩、交错碰撞的线条……这些看似杂乱却富有诗意的要素构成了康定斯基的艺术风格,也对20世纪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最后的创作阶段,康定斯基为了摆脱纳...

    155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面对《延安保卫战》的悄然回归[图文]
    面对《延安保卫战》的悄然回归[图文]

    李人毅与友人伍建平来到岳麓书院面对《延安保卫战》的悄然回归李人毅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画连环画,到八十年代末已出版《大将徐海东》、《董存瑞》等近20本。有的参加全国美展,有的多次重版发行,总发行量八百多万册。随着国外卡通画的侵入,连环画这种中国的文化传媒形式退出了青少年的视野,被边缘化三十多年了,近年来老版连环画正受到收藏者青睐,我常为藏家签字,一次在河北涿州为马瑛光先生签了一上午。因为...

    131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陈洪荣国画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陈洪荣国画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陈洪荣,男,1946年出生,现任中国书法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武陵书画协会会员、名誉会长,中国桂林炎黄、江苏省南京金陵 、内蒙古呼和浩特、中国神州、天津市海河 等书画院上,一级书画师。中国武陵协会高级书画画师,中国收藏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藏典收藏家协会特约研究员,联合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内外知名书画家协会会员。主要业绩自1992年以来多次参加海内外大型书画展荣获金奖。2010年...

    37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写在画布上的生命和灵魂——禅意油画家永觉法师[图文]
    写在画布上的生命和灵魂——禅意油画家永觉法师[图文]

    艺术本来是来自于自然的生活,是艺术把在生活中捕捉到的空间维度,然后在画笔上表现的生命色彩。有人说,艺术家对空间的感觉如同掌控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其实不然,当我们去读一副艺术作品的时候,首先要能够与艺术家在灵魂上有个沟通。因为,写在画布上的是艺术家的生命与灵魂。我读过很多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也写过很多艺术评论,真正能够引起我思想共鸣的并不多。然而,当我读了永觉法师的艺术作品却不一样。几年前,我的一位...

    25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李善荣·书法经典传承人[图文]
    李善荣·书法经典传承人[图文]

    李善荣,1944年生于山东蓬莱。原张氏帅府博物馆专职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1984年参加全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1984年参加国际第二届临帖艺术大展,并获奖。曾参加全国女书法家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展。多次参加中日妇女联展,曾出版《中日妇女书法...

    197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藏品市场惨淡:玩收藏也就是玩机遇[图文]
    藏品市场惨淡:玩收藏也就是玩机遇[图文]

    隋唐青瓷盖罐乔红涛当下,艺术品市场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现在市场惨淡,收藏者应收缩一下资金,多看少买,保存实力;另一种则认为古玩价格正处于低谷,如果有实力正是扫货、买货的良机。作为收藏者应该听从谁呢?其实,这两种说法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失偏颇,如果平衡一下,可能更有借鉴意义。首先,任何市场的繁荣兴衰都有一定的周期,古玩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火热一阵清冷一下,给收藏者一点学习成长和思考的时间也...

    33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故宫藏昭陵六骏图卷赏析[图文]
    故宫藏昭陵六骏图卷赏析[图文]

    故宫藏昭陵六骏图卷,绢本设色,纵27.4厘米,横444.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金代的绘画,与北宋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灭亡之后,画家队伍分为两支,大部分随宋室迁到南方,少数人留在金统治下的北方。汴京失守,使北宋宣和内府收藏的大量书画落入女真贵族及金朝官僚之手。在与南宋对峙的数十年间,北方的生活渐趋稳定,异族之间的矛盾也逐步缓和,文化上也相互吸收融合。金世宗、金章宗等帝王,都注重接受汉族文...

    154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镇墓兽:东方的狮身人面兽[图文]
    镇墓兽:东方的狮身人面兽[图文]

    彩绘人面镇墓兽镇馆之宝文/记者金叶资料及图片/董理提供彩绘人面镇墓兽为西魏时期的文物,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汉中市崔家营,高37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镇墓兽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到宋元时期墓葬中常被放置在墓道的压胜、驱鬼之物。镇墓兽形制变化多样,狮形人面只是南北朝时期的状态。人面兽身镇墓兽有着人的面孔,狮子的身躯,造型上的独特表征,与相隔甚远的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有着某些相...

    144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观郑振华先生的章草作品:从古道 向今原[图文]
    观郑振华先生的章草作品:从古道 向今原[图文]

    郑振华先生章草作品《金人捧露盘》掌中一把折扇,上有郑振华先生以他最擅的章草书录的拙词《金人捧露盘》,词中咏叹的是京剧《四郎探母》。郑先生精研书道,亦淹通戏艺词理,其章法之建构、意境之渲染,正与剧情与诗意匹配,岂止匹配,更是一种发扬,使人愈能透过笔墨,先是体察剧中人的无奈境况、剧中事的无尽凄凉,后是体验那股亲情的暖意,犹似寒冰坚石深处的温泉,纵被遮挡,终会现于眼前,丝缕绵延,袅袅不绝。极易而极难...

    75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内地艺术品市场的“爆发式”行情 何时再来[图文]
    内地艺术品市场的“爆发式”行情 何时再来[图文]

    1544年作 新燕篇诗意卷 手卷 设色绢本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RMB36,225,000从2011年秋拍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出现调整迹象以来已经历五年多时间,期待中的市场高峰依然没有到来。2015年,艺术品市场遇到寒冬,市场触底迹象明显;而自2016年开始,市场似乎开始沿着一条“慢牛”的爬升通道逐渐走向复苏,市场在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调整和上涨着。2017年上半年,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涨...

    192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心随意动 意由心生——再谈曲宝的油画与彩墨画 [图文]
    心随意动 意由心生——再谈曲宝的油画与彩墨画 [图文]

    曲宝作为80后青年画家,近几年在艺术领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正如他的为人处世,他的艺术之路踏踏实实,不露锋芒。早在2010年他便在山东油画界崭露头角,作品《远乡的收获》一举拿下“山东省第二届齐鲁风情油画展”的金奖,同年获得山东省文学艺术界政府最高奖——泰山文艺奖的二等奖,作品被省委省政府收藏。他的油画风格面貌独特而富含传统文化内涵,色彩淋漓、技法娴熟,取中西绘画语言之法度,以真实情感抒发为表现。《...

    113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