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刘震云:荒诞没有底线[图文]

时间 : 03-02 投稿人 : 媛媛 点击 :

刘震云:荒诞没有底线 | 艺术常识

刘震云

上一本书叫《一句顶一万句》,已经引起不小风波,不少不买账的网友直呼“标题党”,如今,5年后,刘震云又一本名为《我不是潘金莲》的长篇小说新鲜出炉。刘震云,性别,男,当然不可能是潘金莲了,那么他用这样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究竟是内容大于形式还是形式大于内容?

细读这本标题有哗众取宠嫌疑的小说,发现刘震云还是刘震云,机智、犀利,标题有没有耸人听闻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还是刘震云的叙述方式,深入观察和剖析这个国家与社会中的种种问题的方式,一如往常。

所谓“我不是潘金莲”,乃是因其写作的是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长篇小说。这个顶了潘金莲冤名的妇女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路。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但没能把假的说成假的,还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以至每到“两会”时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竟持续20年。

人民,需要话语权。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我不是潘金莲》的故事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这本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他说:“我是一个书生,弱势群体,手无缚鸡之力。但是通过‘编瞎话’能够让人知道这个‘瞎话’背后可能比真话更接近真实,以一个这样的途径跟大家交流。如果一辈子能有那么10来次,甚至20来次通过出书的这种途径,我觉得我生活得挺好。”

人的荒诞才会导致社会的荒诞

《南风窗》:据说这本书的原名其实是《严肃》?

刘震云:对,《我不是潘金莲》在新浪连载,我去看网友的留言,阅读过这本书的说这个名字起得不错,还没看这本书的人觉得这名字不咋地,其实在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有好几个备选。比如:《严肃》,还比如:《很严肃》。可是我一跟出版社一说改书名,他们就急了,他们严肃地跟我说:“你想改名字这事儿本身就很不严肃!”

《南风窗》:那为什么没叫《我叫李爱莲》?

刘震云:我很久之前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叫《塔铺》,这篇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叫李爱莲,我对这个人物很有感情。在《塔铺》中,李秀莲是纯朴的乡村少女,30年后她已经步入中年,我在想,她会经过什么样的心路历程?还有一个对我而言感情深厚的人物是《一地鸡毛》里的小林。李爱莲是农村人,小林是个城市人,从农村来到大都市。小林在《一地鸡毛》还处在一个比较单元的社会结构中,一个相对简单的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结构从单元变成多元,权力结构之上还有金钱结构,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小林变成了老林。街上有四五十岁的人挤公交挤得满头大汗,皱纹里满是艰辛。我想写李爱莲时,她的妹妹李雪莲出现了,我想写中国社会的逻辑:一件事经常会变成另一件事,直到变成8件事。这种事情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就先写李雪莲吧。她家的家务事渐渐变成了国家大事,牵扯太多的社会面,从而把中国的生活都搅动起来了。

《南风窗》:我怎么觉得李雪莲和秋菊有点像,都是特别轴地要讨个说法。

刘震云:不,她们有很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秋菊一路上遇到的事情和李雪莲遇到的事情不一样,秋菊遇到的事情是多大就多大,李雪莲遇到的事情一直在变化,开始是一件家务事,和丈夫离婚,但很快变成了村里的事、县里的事、大会堂的事。是一件不断变化的事。场景非常开阔,一个家务事变成国家大事,为什么?背后的原因在书里面读上一遍两遍就可以找到。第三部分因为李雪莲的告状致使一个县长乃至一串人的倒台。但是在20年后,县长用和李雪莲同样的方式,回去打了一场麻将。一个贪官和一个妇女都是上访,李雪莲是要把事情上告,贪官因为上访而倒台。荒谬的逻辑,最终体现的是社会的荒诞。荒谬的逻辑,只有她有错误,窦娥是各级的官员。李雪莲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个荒诞的生活逻辑,遇到的每一级官员,没有一个坏人,都想帮助她。

《南风窗》:和《一句顶一万句》相似,《我不是潘金莲》也是在路上。

刘震云:对,这本书和《一句顶一万句》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在路上。不同的地方,《一句顶一万句》想在人群中说一句话,非常困难,不是没有这句话,而是埋藏了很久,只是没有听这句话的人。为了找到这个人,不惜跋涉千山万水,一定要找到他。这就是里面的主角在路上所做的事情。《我不是潘金莲》呢,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你会发现,纠正一句话比想说一句话更困难。她为了这句话,从村里纠正到了北京,把蚂蚁变成了大象,把芝麻变成了西瓜。由大象再回头追溯到蚂蚁,这就是她的意义所在。

《南风窗》:这本书序言有17万字,正文才3000字,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序言和正文的比例方式,您是怎么考虑的?

刘震云:小说探讨的是生活的逻辑,一件事是怎样变成8件事的,要说清楚一个道理,就要把其余事说明白。李雪莲告了20年状,就是为了纠正一句话。当她开始告状的时候,突然发现她的离婚案变成了另外一件事情,就像滚雪球一样出现了其他64件事。这个逻辑本来荒谬,但李雪莲却用很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以严肃对待荒谬,这样导致李雪莲的告状是失败的。我的结构是,前两章写63件事,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有一个人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史为民利用上访,就达到了自己的一个小目的,以荒诞来对待荒诞,他就成功了。写这本小说是为了探讨生活的底线,看它到底能够多荒诞。生活就像一个深渊一样,荒诞没有底线。台上的人在读一个文件,台下的人也有这个文件,但台下的人还是在认真地记。如果我们到这个位置,也会这样参加表演。在面对离婚案的时候,李雪莲就直接去找村长、县长,她没有法律意识,她更相信人治。真正的生活逻辑还是人的逻辑,人的荒诞才会导致社会的荒诞、生活的荒诞。

写作是不断寻找知心朋友的过程

《南风窗》:电影导演冯小刚已经将您的《温故1942》搬上了银幕,您曾经说《温故1942》是您最看重的小说,您现在怎么来看《温故1942》,觉得它还是您最看重的小说吗?

刘震云:《温故1942》是我前期写得还算可以的一部作品。现在来看,我之前所有的写作都是一个写作的过程。写作的过程并不是从一个技术的层面来说这个问题,我只是说我写得越来越成熟了,也越来越纯熟了。这种纯熟,我想任何一个经过专业训练,写过很多小说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情节、细节都会越来越准确。但是我觉得有一个东西并不是所有的写作者都能把握的,我有不同的话要说,包括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话是有力量的。我这里有很朴实、很真实、也很知心的话,但是我觉得这里最有力量的还是不同的话。我想,如果一个作家能够把小说写到知心和不同的话,那么他就达到了一个很深的层面和境界了。这种境界需要一个作者的胸襟和气度,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的话,我的写作是在不断地寻找知心朋友的过程,不同的知心朋友会向我倾诉知心的话。

而《温故1942》还局限在写生活的一个侧面。为什么一场旱灾会死那么300万人?这300万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就是面对生活的态度,就会是面对民族的态度,也是面对国家的态度。它只是一个侧面。

《南风窗》:《一地鸡毛》是20多岁写的,到30多岁更张扬,写《故乡面和花朵》那类作品,到《手机》40岁左右了,一直到现在,感觉是否又不同了?

刘震云:我觉得感觉不同是最好的状态,如果感觉相同的话就没必要再写了。下一个活和上一个活是一样的那是什么职业?厨子。一个厨子今天做的鱼香肉丝和昨天的一样,不一样就怪了,但作家不能像厨子一样。

更重要的是,不一样并不是故意不一样,如果故意不一样写出来会非常的矫情。如果是那样我就做别的不就完了么,我并不是作家世家出身,我外祖母都不识字。写作给我带来特别大的乐趣,我从来没有在写作上遇到多大的困难,或者在写作时产生多么大的疲劳。我知道我写一部作品就是在与一个知心朋友相遇,有的朋友见面说一套,背后又说一套,这样的朋友会让你感到乏味。这样的乏味导致的是人的乏味,最终文学与人的关系也变得很乏味。

相关文章

  • 耄耋之年迎巨变的朱屺瞻[图文]
    耄耋之年迎巨变的朱屺瞻[图文]

    朱屺瞻(1892-1996年)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室有梅花草堂、养菖蒲室、修竹吾庐、癖斯居等。朱增钧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的一个富商家庭,8岁时丧母。14岁时,朱屺瞻结束了私塾的学习。接受了新思想的舅父认为朱屺瞻是块读书的料,还要继续读书,哪怕读到去外国留学。朱屺瞻于是入宝山县学堂读书。宝山县学堂相当于后来的县立中学,采取开放态度,以各有灵苗各自探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正常的学习之外自由发挥...

    138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从花道茶艺说东方美学[图文]
    从花道茶艺说东方美学[图文]

    东方美学,从根儿上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这种美学不仅是可“知悟”到的人生智慧,且更是诉诸于“践行”的现世传统。有趣的是,“东方美学”这个词却不是东方人提出的,法国人雷纳·格鲁塞在1948年《从希腊到中国》中最早用过,而后有东方对自身美学传统的“自觉意识”:不是我们没有传统,而是我们从前没那么看。由此,也形成了最初的“比较意识”:如中国美学重“形”,日本美学重“色”,而韩国美学重“线”。但...

    103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以工匠精神打磨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画[图文]
    以工匠精神打磨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画[图文]

    作品观摩交流现场“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和传播工程”(下简称“工程”)的美术部分,在三十本连环画创作获得好评后,主题画创作也取得丰硕成果。2016年5月,第一批美术作品主题创作签约以来,历时2年,在专家评审小组多次与艺术家商讨、沟通和打磨后,2018年4月举行了第一批作品(约50幅)的终评,作品均获得评委们的好评。日前,第一批完成的若干作品在上海中国画院陈列交流,“澎湃新闻·艺术评论...

    186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一幅肖像画卖6亿元 艺术市场释放出什么信号?[图文]
    一幅肖像画卖6亿元 艺术市场释放出什么信号?[图文]

    近日,文艺复兴先驱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年)的肖像作品《手持圆形圣像的年轻男子》以9218.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958亿元)的价格成交。这不仅刷新了波提切利的个人最高纪录,还创下了西洋古典艺术的第二高价,仅次于4.5亿美元(约29亿元人民币)成交的达·芬奇《救世主》。波提切利《手持圆形圣像的年轻男子》蛋彩画58.4x39.4cm成交价:9...

    46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毕加索与《拿烟斗的男孩》[图文]
    毕加索与《拿烟斗的男孩》[图文]

    我迷上毕加索24岁的年轻之作《拿烟斗的男孩》(见图)之前,根本不知道,它在2004年5月5日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毕加索这幅粉红时期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我迷上《手拿烟斗的男孩》,首先因为喜欢齐白石,先认识的这幅画中的东方元素:画中男孩背后的两束花,明明就是中国的水墨画。据说1956年,画家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去访时,毕加索就捧出5大本画册给他看,每册都有三...

    69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李人毅节气如歌诗书画——小雪地封严[图文]
    李人毅节气如歌诗书画——小雪地封严[图文]

    导语进入小雪节气,气温开始逐渐降至冰点以下,但此时,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然开始降雪,但是雪量不大,故称小雪。“小雪地封严”这句农谚,当说的是关东,尤其是作者的家乡海伦,因地处黑龙江腹地,此时已是雪满大地,然而却依旧农事繁忙。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粮食从收割入场开始,就在不断地打场,这一农事活动,一直要持续到12月份。先是脱粒打场、晒干,再经过筛簸分类,精挑细选,装入一排排麻袋中,并分...

    34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水墨不只是一种材料[图文]
    水墨不只是一种材料[图文]

    举凡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有过水墨体验的人,尤其是具备一定传统修养和水墨创作功力的艺术家,大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就中国画创作而言,水墨绝不仅仅只是一种材料。笔者注意到,把水墨简单地认为是一种材料,或者将其纯粹当作工具来对待的人,大都从事着所谓的“当代艺术”,而对传统绘画则缺乏深刻的认知,更不用说创作的手头功夫了。殊不知,水墨本身就有着它自己的品性、价值和意态,包括其特殊的形式、质感、韵味等。无论...

    20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玛丽安娜谈莫奈日出·印象:六年前不确定日出日落[图文]
    玛丽安娜谈莫奈日出·印象:六年前不确定日出日落[图文]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而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日出·印象》作为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在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近日,随着展览“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在上海的开幕,由于是这一印象派开山之作首次在华展出,这也成为国内艺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日出·印象》的意义有哪些?与当下又着怎么样的关联?展览总策划,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典藏与展览部主任、玛丽安娜·马...

    118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大墨大色——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九期[图文]
    大墨大色——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九期[图文]

    近现代-李可染-万山红遍美析: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李可染自幼喜欢绘画,他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万山红遍》取自毛泽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词意,是现代中国绘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突破传统文人水墨程式,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创造了融墨的深厚韵致与色的纤华浓...

    37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张承志专访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张承志专访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张承志专访 2024.1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张承志民族复兴的美术力量张承志,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展览1984年 第六届全国美展,北京1986年首届中国漆画展,北京1987年 中国现代漆...

    94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文化消费正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图文]
    文化消费正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图文]

    ①德国汉堡市的易北爱乐音乐厅。②黄浦江畔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③上海保利大剧院。今天,仅仅作为单一演出功能的剧场、音乐厅等场所,已不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了。专家主张:“剧场成为城市的公共文化客厅”,除了艺术展演外,也是艺术教育、交流和展示的地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上海年演出场次超过3万场,观众人次逾1600万,演出收入达18亿元。文化休...

    191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中国印 青田石[图文]
    中国印 青田石[图文]

    青田印石农民离不开土地,篆刻家离不开印石。印石的广泛应用,宣告了以实用为主的铜印时代的结束,开创了以艺术欣赏为主的石印新时代。印石有着温润细腻、脆软相宜的特质,为文人提供了自篆自刻的理想艺术载体,促进了篆刻艺术之花在华夏艺苑茁壮成长,因而备受历代篆刻家的钟爱,而在众多的印石品类中,青田石是最早、最佳、最广泛应用的印石,它在煌煌中国篆刻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子昂始取灯光冻长期来,印...

    22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沪上艺术品市场的一抺亮色:岭南画派[图文]
    沪上艺术品市场的一抺亮色:岭南画派[图文]

    在刚刚结束的亚洲规模最大艺术展览平台“第20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首次参展的岭南画派名家陈永锵以1000万的意向成交额,受到艺术界和藏界的关注。此次陈永锵展览名为《冠领人生,道行真我——艺术百代岭南画派名家艺术展》,由沪上新晋跨界艺术机构艺术百代策展。据悉,此次成绩突出的展览,亦是这家以跨界为运营模式的艺术机构的首秀,该机构联合了上海艺术博览会、岭南画派和知名汽车品牌,并应用了多媒体技术,跨界创新...

    13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杜钢梅山水画[图文]
    杜钢梅山水画[图文]

    钢梅毕业于中国美院,我给她上过课,对她了解的不多,但她学习的勤奋和才情的出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美院学习期间,临摹、写生、创作、书法,她涉及得很全面、很深入、很扎实。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其良好的悟性,使她对传统的认识,笔墨的表现有着扎实的基础和理解。尤其是山水,从宋元明清到现代,她都作了系统的选择,深入认真地研究和学习,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因此她的起点很高。这一点,5年前在她的《梅心墨语》画展上...

    136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陈晓峰:郭海平的“病”[图文]
    陈晓峰:郭海平的“病”[图文]

    郭海平-行为作品-看“病”-2005郭海平称得上中国第一个真正以“病”为媒介的艺术家,而把“病”做成他提示社会反思的艺术重要标签,也显示了艺术介入社会的强大新能量。他是要走到社会面漩涡里的那种艺术家,他不停添加燃料直至问题爆炸。他一方面撰文批判艺术精神的自我放逐,另一方面深入精神病院腹地,四处挑起关联艺术的公共话题。在个体的病上和社会的大病都有切肤之痛的他,这些年就像一个善于作战的战士,以伤城南...

    66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