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李可染-万山红遍美析: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李可染自幼喜欢绘画,他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万山红遍》取自毛泽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词意,是现代中国绘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突破传统文人水墨程式,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创造了融墨的深厚韵致与色的纤华浓丽于一体的现代诗意山水图式。画面主峰矗立,顶天立地,气象沉雄博大。让人震撼的大色块就是密密匝匝的红树层峦,再配上溪岸、飞瀑、房舍点缀其间,为全画留出活眼,于深密厚重中蕴含空灵之气。作品在题材、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将山水画提升到一种理想化和富有象征意味的境界。
画家在创作时,会在画面上运用大色块和大墨块,具有强大气势,整体感很强,从而使我们造成视觉冲击力,抓住我们的感觉和情绪,欣赏和感受到阵势美,整体美。优秀的中国画家善于在构图中,运用整块的大面积的墨和色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思想。有的色块是双钩以后,大面积的渲染而成。有的墨块是用反复积墨法而成,内容丰富,浑沌华滋,非常厚重。如方增先先生的藏族老人。身上的棉袄用层层叠叠的墨块积上去,体现了棉袄厚实松软的质感,也体现了老人的精神内质。笔墨洒脱有力,墨色不闷有活力。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被墨块占据了,如果挂在展厅,很吸引人。
如果进一步欣赏,在大面积的墨块或色块中,里面是有丰富的变化和内容的。李可染的山水层层叠叠的一片水墨,很厚很黑,里面有线条有墨韵。而在我们被这么多的黑压压的水墨压抑的时候,露出了一丝光一丝水一丝空白,这点小小的空白显得特别亮,充满力量,这就是艺术魅力。他的万山红遍也是大色块的代表作,极富感染力。如果是平板一块墨色或彩色,就是无趣的,没有艺术美的。试想农村里建新房子,都喜欢把整个墙涂上颜色。有没有让我们有艺术美感的冲击力呢?没有,最多可能多看几眼罢了。中国画的视觉吸引力是具有艺术美学的力量。辩证地说,不是所有的视觉冲击力都等于艺术感染力。在2000多年前,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讲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歌剧院门口处决杀人犯,很有视觉的吸引力,观众都跑到门口去围观了,追求新奇是人的天性,但新奇不等于艺术。大墨块大色块给人的美感是在艺术框架内而言,不是追求新奇的效果。
这种大块的墨色或者色彩的整体视觉美,在生活美学中还是常见的,比如一大片的银杏树,到了秋天,金黄色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感叹使人享受。在装饰美学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近现代-李可染-山顶梯田美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变革的呼声日高,提倡新国画。于是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形成了其作品的独特风格。此图暗部墨色深沉,灰色调部分是山石,笔痕苍老,围合出水田的高光部分就是整幅画作的精华和高潮。也是我们审美的重点。
近现代-李可染-雨后飞瀑美析:李可染画瀑布,一改传统山水画上下留白、天高地阔之意,用极为丰满的布景形成强烈的个人图式。山势迎面而来,屋舍隐于山间,瀑布浓缩为几条白色的裂隙,李可染的画给人冲击视野的是近乎密透的黑,而更让人震撼的是那黑色中透出的光和白。当然没有近乎满幅的大面积的黑,也没有那一丝白的艺术效果。
作者/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