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小暖 点击 :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 | 陶瓷知识

图1 宋代当阳峪窑漏斗形匣钵

当阳峪窑生产的酱釉瓷有碗、钵、盘、唾盂、罐、壶器盖等。胎质分粗细两种。

其中细胎质地洁白坚实,器体轻薄,釉面光亮,不仅釉料配方成熟稳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除大多数呈酱黄色外,还有酱红、紫红、紫色、褐色等,并伴有窑变现象,因而产生色彩斑斓、奇幻美妙的装饰效果。北宋当阳峪窑《窑神碑》中提到的“庆云紫”,应是指色调泛紫的酱釉瓷器,

而“铜色如朱”则是指色偏红的酱釉瓷器。在此本文对当阳峪窑酱釉瓷器的烧造工艺、造型特色、釉面特征、烧造时间加以探讨。

成型与装烧工艺

从窑址出土的瓷器看,酱釉是当阳峪窑仅次于白釉的重要产品,产量之巨大,造型之丰富,在宋代瓷窑同类产品中首屈一指。这些酱釉瓷器在胎釉原料的选取与制备、成型方法、装烧与烧成等具体制作工艺技术方面,与所谓定窑“紫定”器物相比,既有继承与学习的因素,又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当阳峪窑酱釉瓷器的成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转盘拉坯,即所谓“轮制”,碗、盘等圆形器皿皆采用此法;二是捏塑或模具成型,主要用于器身上的一些部件和装饰。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 | 陶瓷知识

图2 宋代当阳峪窑套烧酱釉唾盂

当阳峪窑址出土的匣钵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有钵形、漏斗形、筒形及盘形等。从一些匣钵内还粘连有酱釉残片看(图1),当阳峪窑酱釉瓷器普遍使用匣钵烧制。其装烧方法主要为四种:一是匣钵单烧法,即一件匣钵中只装一件器物,然后匣钵依次上摞。如梅瓶、小口瓶、花口尊等单件琢器及较为精细的碗、盘、盏、钵等往往采用此方法烧制。二是匣钵套烧法,即根据匣钵的高度及空间的情况将器物按大小次序合理排列放置,这是为充分利用窑位空间而采用的一种装烧方式。如型号不同的唾盂(图2)及盖碗、直腹钵、碗式钵等即采用此方法烧成。三是支钉间隔摞烧法,即将大小不同的同类型的碗叠摞在匣钵内,每件器物之间用支钉相隔。视匣钵和器物大小,一般一个匣钵内装3~6件左右。如有些碗类即采用此法烧成,碗内可见细小支钉痕,有的碗底上还粘有支钉。四是涩圈叠烧法,即瓷坯在叠烧时不用垫具间隔,为避免粘连,将器物底心酱釉刮掉一圈来放置上面一件器物的圈足,器底内心有釉,相叠处无釉,成为涩圈。

以上各种装烧方法的运用,一方面有效防止了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从而保证了酱釉瓷器的烧成质量;另一方面增加了单窑的装烧量,既充分利用了能源,也降低了成本。但从窑址出土的大量酱釉瓷器残片来看,当年烧制酱釉瓷器较其他品种的成品率可能还低些,说明烧制酱釉瓷器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 | 陶瓷知识

图3 宋代当阳峪窑酱釉碗

造型特色

当阳峪窑酱釉瓷器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造型丰富。总体来看,当阳峪窑酱釉瓷器以碗、盘、碟、盏、钵、壶、直口缸、盖盒、唾盂、双系罐、灯、器盖等日常生活用品最多,另外梅瓶、小口瓶、花口尊等陈设用瓷也较为多见。

质地上明显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胎,质地洁白坚实、胎薄体轻、精巧秀美的高档酱釉瓷器制作极其规整,与定窑生产的所谓“紫定”极其相似,难分伯仲;另一类是粗胎、质地颜色较杂、器体厚重、质朴耐用的普通酱釉瓷器,其风格与观台磁州窑归入黑釉瓷器类的呈酱褐色、棕红色、酱红色产品类似。

但从造型上看,这些酱釉瓷器并非完全受原料条件的限制。实际上,无论质地粗与细抑或胎体薄与厚,其制作都是从实际功用出发,同时兼顾艺术审美的要求,做到线条优美,收放有致,将宋瓷所独具的细腻与优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 | 陶瓷知识

图4 宋代当阳峪窑酱釉盘残片

从中可以看出器物从口部向下由薄渐厚, 形成上轻下重的合理支撑。

首先以碗、盘、盏、钵为例。当阳峪窑酱釉瓷器中,以此类数量最多,且可分为大小不同的多种形式。其中碗既有大敞口、深斜腹、小圈足、覆扣呈斗笠状的斗笠碗(图3),也有直口、深腹、大圈足的墩式碗,还有斜腹、圈足、口沿呈花瓣式的葵口碗。盘见有带圈足的葵口折腹式与花口斜腹式,以及不带圈足的葵口浅腹平底式等。盏托式样繁多,但基本为带托的碗形,圆唇,圆腹,托一般呈碟形,有的还带花口。钵多为圆口内敛,弧腹内收,小平底,亦有带圈足的,以及圆唇葵口内敛式的。此类酱釉瓷器,无论碗、盘还是盏、钵,从其成型标准上看,都遵循着上薄下厚、厚处撑重的原则。这一特点,从窑址出土的酱釉瓷片断面上看得尤为清晰,器物从口部向下,由薄渐厚,形成上轻下重的合理支撑(图4)。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 | 陶瓷知识

图5 宋代当阳峪窑酱釉尊 六瓣花口,造型新颖别致

釉面特征

酱釉与白釉、黑釉、青釉等一样,都属于单色釉,也称一色釉或一道釉。由于釉里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烧成后就出现了不同的色泽。酱釉的颜色产生,主要是因在釉中加入了一定的铁,且釉料中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达到了5%以上。但釉层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选择性散射结果也是非常重要的,故造成酱釉的呈色工艺原理非常复杂。“要使其充分显示某种色调,必须从各方面注意,因釉料的化学组成、烧成气氛、烧成时间、烧成温度、颗粒细度、微量元素,以及烧窑时的操作方法,坯体在窑中的摆放位置,甚至气候等对呈色均有影响,忽视任何一环,都将达不到目的。”因此,有人认为黑釉烧过火就成为酱色釉的观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科学检测的结果表明,在北方同一窑场烧制的酱釉瓷器与黑釉瓷器,它们的化学组成有明显的区别,酱色釉的钙含量比黑釉要低得多,前者的平均值只有后者的一半;助熔剂总含量,也是酱色釉比黑釉明显较低,前者的平均值只有后者的80%左右;酱色釉的铁含量略高于黑釉;即使是同一器物上的酱色釉和黑釉,它们在钙含量、助熔剂总含量以及铁含量上也存在上述差别;酱色釉的铝含量比黑釉要高。酱色釉瓷由于其助熔剂含量较低,故烧成温度比黑釉瓷要高50℃左右。另外,酱色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粘度比较大,不易流釉,故底足处的釉层与器口处差不多同样厚。从当阳峪窑址出土酱釉瓷器标本的外观看,其釉面通体均匀一致,上下釉层厚薄一致,与上述检测结果十分吻合。这也正是当阳峪窑酱釉瓷器烧成的难度所在。其纯熟高超的技术表现绝非一般高温色釉所能相比。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 | 陶瓷知识

图6 宋代当阳峪窑酱釉唾盂

其次以壶、尊、瓶、唾盂为例。壶呈葫芦式,盂形口内敛,束颈,削肩,肩颈部附有对称的绳索状曲柄,垂腹,圈足,为宋代创新壶式之一。尊造型多样,其中一种为六瓣花口,卷荷叶形翻沿如盛开的花朵,长直颈,溜肩,瓜棱式鼓腹,喇叭形圈足,造型新颖别致(图5)。瓶分为两类:一类是瓶体修长秀美者,特征为矮梯形小口,短束颈,圆肩,瘦长腹,隐圈足。因瓶体修长,时称“经瓶”,是盛酒的用具。另一类是瓶体短硕圆浑者,特征为盘口,细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圈足,给人以稳重大方之感,应为插花之用的花器。唾盂作为卫生洁具,出土数量较多,特点是大宽沿,沿面微弧,似漏斗形碗状,束颈,下承圆腹,圈足(图6)。此类酱釉瓷器不论是哪一种造型,都十分注意口、底、身三部分的表现效果,尤其是器身部分弧线变化顺畅自然,表达入微,完全合乎艺术欣赏的标准,整体形状演绎非常完美,令人叹为观止。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 | 陶瓷知识

图7 宋代当阳峪窑酱釉唾盂

如果仔细观察当阳峪窑址出土的酱釉瓷片就会发现,其釉层断面明显分成两层,第一层是极薄的棕红色表层,第二层是介于釉表与胎之间较厚的棕黑色基础层。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就已经注意到了此现象。当时在焦作煤矿英国福公司工作的英国工程师司瓦露(R·W·Swallow),曾专事搜集过当阳峪窑瓷片,同时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与发掘,带走大量瓷器和标本。1943年,瑞典铁路工程师卡尔贝克(Orvar Karlbeck)受司瓦露的邀请,曾于1934年也到焦作进行窑址考察与发掘,撰写了《关于焦作窑陶瓷器的记录》一文,主要介绍了他亲自考察当阳峪的情况和当时窑址的概貌,并将亲眼所见的颜色釉瓷器加以详细说明。他写到:“棕色瓷器很少被发现,司瓦露也没能得到很多,而我在当阳峪也只发现了一块。那是一块很大的瓷片,是在一个窑炉口外边的废弃堆中发现的,它混在一些钧窑风格的瓷片里。很显然就是这座窑炉烧制的,这对解释那种高质量的瓷器非常重要。如果在别处发现这块瓷片,我可能会认为它的年代非常晚。司瓦露收藏的瓷片里,多为杯子的碎片,有些底部很平而且不上釉,另一些高圈足不上釉,胎体极薄而且是真正的瓷器。杯上先装饰一层很厚的黑色釉,外面还有一层极光亮的接近栗色的棕色釉,这证明了窑工技艺非常高超。可惜只发现了瓷片,我还从来没见过这种有趣而又吸引人的完整器物。”从中可以明确两点:一是所谓棕色瓷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酱釉瓷器。可能是因为采集区域的不同,当时窑址上还很难发现此类瓷片。二是卡尔贝克将酱釉瓷器的釉面装饰方法分析为两步,即“先装饰一层很厚的黑色釉,外面还有一层极光亮的接近栗色的棕色釉”,这就完全将观察到的现象变为了施釉的工艺特点,因此造成了错误的分析与解释。正因如此,后来继续有学者将此句翻译成“先施一层护胎釉”,那就更是以讹传讹了。

当阳峪窑酱釉瓷器的烧造时间

对于当阳峪窑酱釉瓷器的烧造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70多年的发现与研究过程中,由于实物发现不多而极少被人提及。目前从窑址考古发掘、碑文记载及墓葬出土等情况分析,当阳峪窑酱釉瓷器主要烧造于宋代,北宋哲宗元符(1098~1100年)与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达到鼎盛,金代亦有少量烧制,元代以后衰落。

根据窑址的科学考古发掘结果,当阳峪窑的酱釉瓷器主要烧造于宋、金时期。2003年11月至2004年6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当阳峪瓷窑遗址进行了首次较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余平方米,清理作坊、过滤池、辘轳坑、窑炉、水井、灰坑等各类遗迹百余处,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瓷器标本。当阳峪窑地层堆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宋代、金代和元代堆积,而细白瓷、酱釉瓷、绞胎瓷和三彩等主要出土于宋代堆积层,金代地层也有出土。金代和元代堆积以粗白瓷和白地黑花瓷为主。钧瓷主要出土于元代堆积层。从宋代堆积层出土的这些酱釉瓷器数量较大,质量极高,制作工整,釉面光润,大大拓宽了人们对当阳峪窑酱釉瓷器的认识,彻底改变了世人一见酱釉瓷器便将之归于“紫定”的看法。尤其是对于此前在全国各地墓葬和窖藏中发现的酱釉瓷器,有许多学者开始进行重新思考与仔细分析,并分别从特征与产地等角度进行深入对比与研究。

从碑文资料看,当阳峪窑酱釉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是在北宋哲宗元符与徽宗崇宁年间。现存于当阳峪窑址上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是目前存世稀少的宋代制瓷手工业名碑之一,碑文内容更是研究当阳峪窑瓷器生产极其重要而珍贵的文献资料。首先,从“时惟当阳工巧,世利兹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户”这一碑文内容可以推断,当阳峪窑有着精湛的制瓷技术、深厚的工艺基础及悠久的瓷业生产历史,尤其是在立碑时,窑业已经发展得非常繁荣了。其次,从“蠲日发徒,远迈耀地,观其位貌,绘其神仪,乃立庙像于前焉”这一碑文内容,又可推断当阳峪窑与远在陕西的耀州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曾经存在着长期相互交流、影响和学习的过程。考察陕西耀州“德应侯碑”的碑文内容就会知道,其立祠时间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那么也就佐证了当阳峪窑至少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以后已经是很繁荣昌盛了,否则便不会有20年后向耀州学像立祠之举。况且当阳峪窑在此前已经“世利兹器”,即世代烧造瓷器了。最后,从碑文中所附记的“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十五日盖庙毕”与“大宋崇宁四年(1105年)岁次乙酉润二月十五日建”内容中,还可推断出,至北宋哲宗元符与徽宗崇宁年间,甚至可到靖康之变前的宣和七年(1125年),当阳峪窑始终都处于空前发展的鼎盛阶段。后因金兵入侵与战争破坏而衰落,并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 | 陶瓷知识

图8 宋代当阳峪窑酱白釉盏托

那么,当阳峪窑酱釉瓷器断面的黑色夹层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是有意识烧成的吗?实际上,酱釉瓷器的烧造离不开化学元素铁,其千差万别的颜色都是在“铁”这一着色氧化物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铁作为中国古代高温颜色釉的主要着色元素之一,对釉的着色作用不仅取决于原料的配方,还与许多工艺条件密切相关。虽然同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但由于化学组成上的差异,它们的显微结构完全不同。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对酱色釉的断面作进一步观察的结果表明,棕红色的表面层中含有大量赤铁矿和磁铁矿晶体,这些晶体发育良好,呈羽毛状或棕榈叶状,有些大晶体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酱色釉的色调主要由这一表面析晶层所决定。烧成温度、二次氧化及冷却速度,对釉面棕红色析晶层的形成及其色调变化均有一定影响。表层下面的棕黑色层中存在着液相分离区,这对釉面铁析晶层的形成显然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所看到的酱釉瓷器的断面,并不是施了两种釉,而是氧化铁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变化不统一的结果。

虽然都称为酱釉,但釉色有深浅之别,亦有泛紫或呈红、褐、赭的色调之差。尤其是在自然光下,酱釉色调会随着光线的强弱、明暗变化产生色彩斑斓、奇幻美妙的细微变化,有的艳如熟透的柿子,有的赤红如赭土,有的细腻如调制的芝麻酱……这种釉面颜色的美妙变化在名品辈出的宋瓷中可谓独具一格,也正是酱釉瓷器的真正魅力所在。它强调的不是人工雕饰,而是自然天成。当阳峪窑酱釉瓷器尽管在胎质上有粗细之分,但“釉料配方比较成熟稳定”。侧光下观察釉面可见极细小的橘皮纹,釉色净洁、雅致而有活力。抚摸釉面会感觉细腻如玉、润滑如脂。在保证釉面匀净的质地美基础上,同时追求酱釉颜色的色调变化美。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见到的当阳峪窑酱釉瓷器多为内外一致的一色釉,口沿顶部因垂流而呈米黄色,下面往往为渐变的黄褐色带,之后才是酱色。此外,当阳峪窑还烧制出了多种二色釉的酱釉瓷器,即在一件器物上施两种不同颜色的釉。最常见的是在器物的内壁施白釉,而在外壁施酱釉(图7)。也有的琢器是上部施酱釉,而下部施白釉,或者反过来上部施白釉而下部施酱釉(图8)。还有的器物是外壁施酱釉而内壁施黑釉。这些装饰手法的运用,使酱釉瓷器古朴中显灵秀,粗犷中见雅致,给单调的酱釉瓷器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 | 陶瓷知识

图9 元代当阳峪窑酱釉双系罐 焦作市中站区元代靳德茂墓道出土

从最新的墓葬出土资料看,当阳峪窑酱釉瓷器在元代初期仍在继续烧造。2007年5月,焦作市中站区一座墓的墓道内清理出珍贵文物83件,其中3件为元代瓷罐。这3件瓷罐原定为黑釉,现有两件定名为酱釉,并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当阳峪瓷器艺术展”上展出(图9)。此两件酱釉罐,均为侈口,鼓腹下收,圈足。肩部饰树叶形双耳,内外施酱褐色釉,釉色纯净,腹下部至足部露胎,造型、艺术风格等均与同期的钧窑双系罐十分相似。通过墓志可知,此墓葬为元代怀孟路总管靳德茂之墓。靳德茂(1210~1292年)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任尚药太医、太医院副使等职,曾随皇帝赴江南巡游,凭借高超的医术救治过许多人。靳德茂年老辞官回乡后,被封为“嘉议大夫怀孟路总管”,享受正三品官的待遇。这两件酱釉罐的出土,至少说明在元代初期,酱釉瓷器仍为高级贵族所使用并珍爱。靳德茂墓距离当阳峪窑窑址较近,故不排除此两件酱釉瓷器为当阳峪窑元代烧造的可能。也就是说,当阳峪窑酱釉瓷的生产延续至了元代。

相关文章

  • 好的民窯瓷器,越來越具有收藏價值了[图文]
    好的民窯瓷器,越來越具有收藏價值了[图文]

    如何收藏民窑瓷器?遵循质高物美稀少三原则民窑瓷器的种类很多,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是饮食器和生活日用瓷器,如盘、碟、蛊、碗、罐、壶以及凉枕、蜡台等;二是陈设玩赏器,如樽、花瓶、花盆、帽筒、鼻烟壶、佛像、瓷塑、雕瓷、蟋蟀罐、香炉等;三是文房用器,如笔架、笔筒、笔洗、水盂、印盒等。在民窑瓷器中,有很多画工朴素流畅,器型优美,釉色晶莹,泪痕满面的精品。虽是民窑瓷器,但年份早,品位高,具有浓郁的时代风...

    46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泉州人醉心收藏德化古陶瓷[图文]
    泉州人醉心收藏德化古陶瓷[图文]

    文房用具也精致“看到古瓷塑的工艺,我深深震撼了。”谈及自己收藏的宝贝,德化县收藏协会会长陈明良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收藏的明代《掌上观音》,这是他所知的、已经发现的“瓷圣”何朝宗作品中最小的一件。近30年来,他收藏的德化窑古瓷已达2000多件,精品瓷雕也有200多件,从中可以窥见德化窑的发展史。明代《掌上观音》虽小却神韵丰足瓷都人爱上 家乡古陶瓷生长在瓷都,陈明良从小耳濡目染,了解到德化瓷器之精美和陶...

    1960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阅书万卷难解身世谜 35载青花国宝尽芳华[图文]
    阅书万卷难解身世谜 35载青花国宝尽芳华[图文]

    掘地五尺国宝现真容高安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高祖时期,已经建县。唐时改为州,始命名为高安,并设置靖州。至元代,高安改州为路,归瑞州路治。高安城自古就沿锦河而建,漕运十分发达,商贾云集手工业成熟。这批青花国宝的发掘地,如今已是高安市一个寻常的居民小区。市民们如同往常一样平静地生活,35年前的一次无意发现,让这个寻常之地变得神秘起来。这里曾是江西第二电机厂的厂址。...

    34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海捞瓷:海底捞出来的潜力股 [图文]
    海捞瓷:海底捞出来的潜力股 [图文]

    “南海一号”沉船中的福建德化窑白瓷和福建磁灶窑绿釉瓷“海捞瓷”是收藏市场上对于从海底打捞出水的瓷器的一种称谓。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曾经有五艘中国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从而将原本深埋在海底的一个个历史碎片重新捡拾起来。特别是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经过7年的保护性发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海捞...

    1425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青花瓷因外销而生,元代是首个发展高峰[图文]
    青花瓷因外销而生,元代是首个发展高峰[图文]

    外销青花杯 广州市文物总店供图简介 张卫星 广州市文物总店陶瓷专家“黑石”号唐代外销青花瓷 受访者供图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葫芦瓶 广州市文物总店陶瓷专家张卫星: 外销瓷不算是一个固定的品类,甚至随着时代的不同所表现出的风格面貌完全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属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青花瓷则更可推测为因外销而起,也因外销盛放。元代统治者本身虽不喜欢陶瓷,但考虑与波斯等地的交往,元青花反而成为了...

    1784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康熙用他的珍赏妆点一扇记忆之门[图文]
    康熙用他的珍赏妆点一扇记忆之门[图文]

    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原标题:康熙红和康熙窑) 那一日,在一间已被淘过无数遍的店铺里,又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郎窑红的烛台。郎窑乃康熙朝的督陶官郎廷极所烧之窑,以其红釉器最为名贵,人称“郎窑红”。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曾烧出史上最好的红釉器,红极一时,红光万丈。但自明中期之后,红釉器却日暮江河,以至沉落。只是到了康熙仿烧宣红,恢复了已失传两百多年的高温铜红釉技术,才终于烧出了一代名品郎窑红...

    55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釉瓷瓷器杂质鉴定知识 [图文]
    釉瓷瓷器杂质鉴定知识 [图文]

    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釉质上有杂质的情况常见,杂质是一种缺陷,从理论上讲,没有杂质的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釉质是不存在的,当然汝、官、哥、类汝釉瓷器可以通过技术、材料、烧造态度等一系列工序,将釉面杂质控制在相当微小的范围内,甚至是人们的视觉无法觉察到的,而汝、官、哥、类汝釉瓷器在这一点上显然做得非常好。瓷器鉴定时应注意分辨。釉瓷鉴定要点:从程度上看,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釉面杂质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

    1414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朝早期紫砂欣赏[图文]
    清朝早期紫砂欣赏[图文]

    陈次伟制紫砂佛手壶方衡禄制紫泥六方狮球壶清初 澹然斋 加彩紫砂汉方壶清初 紫砂开光四方壶清早期 段泥贴紫泥百合花卉大圆清早期 朱泥贴花葡萄藤大壶清雍正 紫泥合菊陈鸣远制南瓜壶清早期 诗句款紫泥宫灯式清早期 朱泥贴梅花狮球静远斋(雍正)制堆泥山水纹方壶...

    153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考古揭示明清御窑瓷器落选品处理法[图文]
    考古揭示明清御窑瓷器落选品处理法[图文]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明清皇帝的御用瓷器,从烧造到使用中产生的残次品、落选品、损耗品都怎么处理?25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展的“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上,或可一窥究竟。该展呈现的考古新成果属首次公开亮相。明清两朝于江西景德镇设置御器厂(清代改称“御窑厂”),专门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器。为保证御用瓷器所体现的权威性,宫廷对御窑瓷器的烧造一直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据文...

    137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孟令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孟令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设计师孟令来自上海,是一个广告界的资深创意人。他和几个朋友还组建了一个艺术工作室”atelierrootof4″,主要做一些实验性的艺术作品。喜欢陶瓷艺术品,2010年冬天,一趟景德镇之旅,不仅让他实现了用陶瓷创作的心愿,更让他对这种材质欲罢不能。...

    155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17-18世纪中国瓷器的远洋贸易[图文]
    17-18世纪中国瓷器的远洋贸易[图文]

    越南头顿沉船出水的中国青花壶瓶袁泉17世纪始,欧洲各国纷纷在东方建立商贸公司,以荷兰和英国先后建立的东印度公司最有代表性。这些商贸公司具有亦官亦民的性质,往往以列强在中国代表的身份出现,相对集中地开展远洋商贸活动。在这种经济格局中,中国开始大批量接受西方订货。以此为契机,中国陶瓷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流入西方市场,涌现了大批各具特色的外销瓷品种。远帆竞至:东印度公司的陶瓷贸易1602年,荷兰人为保护其在...

    185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漫谈新中国陶瓷(图)
    漫谈新中国陶瓷(图)

    黄昌校 鱼草图盘 70年代 对于中国陶瓷收藏领域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提起宋代瓷器的汝、钧、官、定、哥,兀代青花,明代成化斗彩,清代雍正、乾隆的粉彩、珐琅彩瓷器,那肯定如数家珍,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对于陶瓷领域的研究者而言,常常关注和研究的是陶瓷史上有着显赫地位的陶瓷品种。随著艺术品收藏研究的深入,许多文献和文物出土,让我们先人的智慧结晶一一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多方位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相对于我国以前辉煌的...

    136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小巧玲珑的清代豆青丹药瓶[图文]
    小巧玲珑的清代豆青丹药瓶[图文]

    这只小巧精致、品相完好的清代豆青丹药瓶(见图),高约8厘米,腹径约5厘米,瓶体曲线玲珑,带盖。据了解,丹药瓶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材质以瓷质较多,民国时有不少银质丹药瓶。有人将丹药瓶里的丹药看做中医的专利,其实不然,从汉代至清代王公贵族乃至炼丹术士对长生不老的孜孜追求,产生了历史上最早的丹药。这些丹药从道家炼丹术发展至今,经过数代名医的精心调制,一部分丹药确实拥有一定的功效。而炼丹所用的材料,固然不...

    189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图文]
    景德镇民国神话人物瓷画精品赏析 [图文]

    神话人物故事图是瓷器装饰中人物纹样之一,多为佛、道等宗教人物,如观音、八仙、麻姑、财神、福禄寿三星,以及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如刘海、仙女、牛郎织女、和合二仙、钟馗等。神话人物在瓷器上的出现不早于魏晋时期。两晋时期,飞天最为常见,多贴饰在青瓷莲花尊的颈部。唐代瓷器装饰艺术高度发达,人物题材得以初步发展,宗教人物及传说故事等开始出现在瓷器上。明清两代是我国瓷器装饰中神话人物盛行时期。民国神话人物以传统题...

    21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影青瓷以湖田窑瓷品最为著名[图文]
    影青瓷以湖田窑瓷品最为著名[图文]

    影青瓷收藏华夏收藏网讯 “这四件都是湖田窑瓷器,可以说是影青瓷中的典型代表,而且保存完好,绝对是宝贝级别的。”7月15日,沈阳一家民营企业老板、藏友周本生指着四件瓷器中的一件向记者介绍,这是男相观音,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珍品。“我们现在供奉的观音菩萨都是女相,其实观世音菩萨是个男子。”周本生说,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印度的观世音菩萨也属...

    233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