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釉瓷瓷器杂质鉴定知识 [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荣荣 点击 :

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釉质上有杂质的情况常见,杂质是一种缺陷,从理论上讲,没有杂质的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釉质是不存在的,当然汝、官、哥、类汝釉瓷器可以通过技术、材料、烧造态度等一系列工序,将釉面杂质控制在相当微小的范围内,甚至是人们的视觉无法觉察到的,而汝、官、哥、类汝釉瓷器在这一点上显然做得非常好。瓷器鉴定时应注意分辨。

釉瓷鉴定要点:

从程度上看,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釉面杂质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匀净、轻微、严重三个级别。汝窑瓷器显然是匀净为主,几乎看不到有杂质的存在,官、哥窑瓷器基本也是这样,只有类汝釉瓷器在釉面杂质上较为复杂,匀净、轻微、严重的情况都可以见到,主要以轻微杂质为显著特征,匀净和严重杂质的情况都很少见。

釉瓷瓷器杂质鉴定知识  | 陶瓷欣赏

从时代上看,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釉面杂质在时代特征上尤为鲜明,以宋代为主,这与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都是宋代名窑名瓷有着一定的关联。鉴定时要注意分辨。

釉瓷瓷器杂质鉴定知识  | 陶瓷欣赏

从窑口上看,汝、官、哥、类汝釉瓷器杂质在窑口特征上比较鲜明,汝窑在釉面杂质上处理得最好,这是无疑的,99%以上的天青釉色会非常忌讳杂质的存在,由此可见,宋代的空气质量应该是非常好的;北宋官窑与汝窑釉质实际上非常相似,灰青釉和天青釉从本质上来讲也是排斥杂质存在的,从传世品上看北宋官窑瓷器釉面很少见到有杂质的存在;哥窑瓷器上虽然布满开片,但从传世品上看,开片的存在并没有使得杂质有躲藏的地方,在哥窑瓷器釉面上实际也之存在着釉色的变换,而不存在视觉能够观察到的杂质,这一点我们在鉴定时应注意分辨。而烧造类汝釉的窑口则常见杂质出现,这应该与其民间窑场的性质有关,虽然烧造态度很好,但釉料精细度的问题是其不可调和的矛盾。鉴定时应注意分辨。

釉瓷瓷器杂质鉴定知识  | 陶瓷欣赏

从精致程度上看,有杂质的汝、官、哥、类汝釉瓷器与其精致程度关系具有两极化特征,通常汝、官、哥瓷器都是精美绝伦的器皿,釉面多是匀净的,因此与精致的程度的关系并不密切;而类汝釉瓷器则是经常见到有杂质的情况,完全看不到杂质的情况很少见,普通、粗糙的类汝釉瓷器分别对应的是轻微和严重的杂质。鉴定时应注意分辨。

相关文章

  • 明清瓷器“太极八卦”纹样的流行[图文]
    明清瓷器“太极八卦”纹样的流行[图文]

    图1在明清时期的瓷器纹样中,“纹以载道”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晚明出现的一种以太极、阴阳、八卦为主体的纹样(图1),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出现,是要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一种宇宙观。“太极”、“阴阳”、“八卦”,原本是先秦古老的典籍中用来说明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和变化的概念。如《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凶吉,凶吉生大业。”这段话后来被...

    1059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古陶瓷装饰手法之化妆土装饰[图文]
    古陶瓷装饰手法之化妆土装饰[图文]

    图1,唐巩县窑青花花卉纹盘,印尼黑石号沉船出水,新加坡博物馆收藏。 霍华述瓷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从事古陶瓷研究和教学工作。上二期讲的是胎装饰、釉装饰和彩装饰,今天说化妆土装饰。化妆土是在灰白或者深色瓷胎上所施的一层白色浆水,上化妆土时不能一次上的太厚,要分二三 次完成。在瓷胎上罩化妆土是为了遮盖颜色较深的胎色,同时填补胎体上的气孔和疵点,减少粗胎对釉的色泽与质感的不良影响。前面说过,烧制白釉...

    832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马可·波罗——中国瓷器的布道者 [图文]
    马可·波罗——中国瓷器的布道者 [图文]

    欧洲最早提到中国瓷器的是马克·波罗。他是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和商人,17岁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元朝中国。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17年,到过当时中国许多城市,还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国后在与热那亚人的战争中被俘,在狱中结识了一位名叫鲁思梯谦(Rusiciano)的比萨战俘,他向这位难友讲了自己在东方的见闻,鲁思梯谦用当时欧洲流行的法-意混合语记录下来,写在羊皮纸上,名为《东方...

    121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窑开新官:崛起的藏界新秀[图文]
    窑开新官:崛起的藏界新秀[图文]

    1013 方云峰、张志汤 粉彩人物山水瓜棱瓶50年代 高 43cm、底 12cm、口 10cm中古陶拍卖行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首场推出以《窑开新官》为主题的拍卖,是新崛起的藏界新宠—5、6、7瓷器,首次以拍卖的形式走向收藏市场的光辉殿堂。在未来的中国拍卖史上必将留下辉煌的一页。所谓5、6、7,是指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生产的陶瓷收藏,收藏界简称为“5、6、7”。其收藏热潮是从“毛瓷”和文...

    123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乾隆时期奢华的青花粉彩工艺[图文]
    乾隆时期奢华的青花粉彩工艺[图文]

    乾隆时期奢华的青花粉彩工艺乾隆一朝在清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乾隆时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乾隆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奢华,其品种实际上不止文 献中记载的57种,而是要多得多,有很多品种是在试验当中,有的品种今天偶然可以看到。我们熟知的品种,比如青花、粉彩、斗彩以及各种颜色釉,在乾隆时期 都做得炉火纯青。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之所以烧造得非常精美、非常奢华,跟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

    139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当代艺术陶瓷:即兴创作精品更难能可贵[图文]
    当代艺术陶瓷:即兴创作精品更难能可贵[图文]

    高温中华红颜色釉彩堆画梅花《独立春风第一香》瓷瓶2006年,不到50岁的宁勤征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这在高手如林的景德镇,实属难能可贵。而他所依凭的,是“不依不饶”的攻坚意识——从业三十年来,他解决了高温颜色釉易流淌、难驾驭的问题,打掉了传统青花容易出现的料刺,找到了高温坯体釉上画青花和高温颜色釉相结合的综合装饰彩绘新技法……最近,宁勤征现身广州南岸至尚美术馆,当场表演瓷上绘画,让观众对瓷...

    85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龙泉青釉瓷:完美演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图文]
    龙泉青釉瓷:完美演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图文]

    龙泉青瓷青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龙泉青釉瓷就是诸多青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三国两晋时期,龙泉人就在烧制陶瓷过程中孕育出大自然的生命色——青绿,并赋青瓷予永恒的灵性,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龙泉青釉瓷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纵观其上下千年历史,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百家争鸣,而哲学中的...

    158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石湾陶艺今年发力各大拍卖场[图文]
    石湾陶艺今年发力各大拍卖场[图文]

    潘柏林作品《长眉罗汉》。石湾陶艺今年发力各大拍卖场 业内人士认为这项岭南艺术价值被低估近日,一件出自佛山廖洪标大师之手的“济公饮酒”石湾陶艺作品,在北京保利春拍现场以168万元成交,拍出当代陶艺作品的最高价。久负盛名却被冷落多时的岭南优秀艺术石湾陶艺,近两年来发力走出岭南,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市场。记者获悉,今年石湾精品陶艺将密集走上国内部分大拍卖场,其中广东省拍卖行公司将于7月5日举办石湾陶艺拍卖...

    41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黃三大师內画烟壶珍藏展作品欣赏[图文]
    黃三大师內画烟壶珍藏展作品欣赏[图文]

    黄三黄三,原名黄双水,生于1963年,河北衡水人,中国内画鼻烟壶大师、中国鼻烟壶文化研究会会长。1982年开始学习连环画和国画,至今已有30年,师承鼻烟壶内画泰斗王习三大师,乃王习三大师最得意之门生。其绘画风格在前辈们绘画基础上加以发展,秉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吸收西方绘画理念,将中西方绘画融合一体,钻研内画艺术近三十年,独创出内画鼻烟壶“墨色网络交织肖像技法”,将内...

    187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粉彩瓷 [图文]
  • 漫话唐三彩收藏:辨别仿品有窍门[图文]
    漫话唐三彩收藏:辨别仿品有窍门[图文]

    彭浦唐三彩作为陪葬冥器,在过去数百年里一直被民间收藏者所忌讳。自上世纪80年代初被国外藏家关注后,唐三彩收藏在国内才逐渐兴起,尤其是唐三彩珍品在国际拍坛上价格迭创新高后,国内艺术市场才真正出现了唐三彩收藏热,此后不少早年流出国外的唐三彩珍品也悄然回流国内。产生于盛唐唐代是中国古代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昌盛,文化艺术群芳争艳。而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逼真、色彩艳丽和富有生...

    89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简述元明时期瓷器的造型鉴定[图文]
    简述元明时期瓷器的造型鉴定[图文]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

    940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文化中的芝麻花细小挣钉[图文]
    陶瓷文化中的芝麻花细小挣钉[图文]

    图1 保留“芝麻细小挣钉”痕迹的邛窑三彩碗图2 比芝麻还细小的支钉痕迹图3 邛窑芝麻花三足支钉与垫烧物标本 邛窑芝麻花三足支钉与垫烧物标本 在古代陶瓷文化中,最早出现“芝麻花细小挣钉”概念的文献是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戏曲作家兼藏书家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所著的《遵生八笺》中。高濂家中收藏了汝窑瓷器,对汝窑瓷器颇有研究心得,故在该书中对汝窑瓷器做了...

    1995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惟妙惟肖食物清代仿生瓷[图文]
    惟妙惟肖食物清代仿生瓷[图文]

    仿生瓷白菜乾隆时期的制瓷风格、艺术高度、以及工艺高度都是众所周知的。这期间的仿生瓷制作,创意和艺术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陶瓷艺术的设计和制作仍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其工艺上的大胆突破,对于我们现在研究、掌握、发展陶瓷工艺以及拓展艺术设计思维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惟妙惟肖,几可乱真!尽管已时过境迁,但这些仿生瓷精湛的魅力还是丝毫未减呢!大家都知道,清朝烧制瓷器时,不仅爱创新,还特别喜欢仿制。不仅是仿前...

    54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乾隆矾红彩甘露瓶鉴藏[图文]
    乾隆矾红彩甘露瓶鉴藏[图文]

    图1甘露瓶又称藏草瓶,是藏传佛教陈设所用的专用法器,它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仪式中的供佛之物。旧习,在观音像旁供杨柳枝,柳枝插于此瓶内,瓶之得名或以此据,常用于盛水或插草,极具藏族特色的器物。图2甘露瓶的形制一般为小口,细长束颈,腹部扁圆,覆盘式足。此造型与藏地佛塔中那种被称为觉顿式塔相似,这种佛塔的特征是塔身高、相轮细、华盖小。甘露瓶作觉顿塔形,表明它的源起受了此塔的影响。13世纪,藏传佛教开始传入...

    119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